郑玄露天讲经,考虑到人很多,中间还专门安排有郑玄的弟子转述郑玄所讲的内容,以期能有更多人听到。
他们寻的就是这么個地方,陆俊听得郑玄弟子的转述,心中十分感慨。
不愧是“经神”,这经学中的道理经他一说,果然很有道理。
陆俊好歹有些基本功,也能耐得下性子,但孙策和马超就不行了,郑玄所讲超出了他们的所学,两人正是最有活力的时候,很快坐立不安起来。
甚至开始窃窃私语,聊起了雒阳坊间的趣事。
陆俊轻声劝阻:“我等先去旁处?”
孙策马超也知道方才的行为不算妥当,闻言一同和陆俊找了个完全听不到郑玄声音的地方。
孙策继续刚才未完成的话题,说道:“昨日我去马市闲逛,想要看看有无好马,就见到了我方才同你说的那个童子,甚是有趣,竟在旁边卖驴的地方挨个听驴叫,有只驴不愿意叫,他便在那里等了许久……”
刚说两句话,就听身后有人冒出声来:“你家这两个子弟不识得经典,扰乱讲经之所,又不积口德,议论人长短……你这个大人虽有些礼节,但不能教育子弟,终归无用。”
孙策回头一看,惊呼一声:“是你!”
背后议论被当事人听见,哪怕是孙策也不免尴尬。连被说是陆俊家的子弟都没第一时间反驳。
陆俊终归厚道,赶紧替两个人道歉。
他愈发觉得自己不该出现在这里。
童子自称王粲,小小年纪出口成章,反正陆俊自问是比不了的。
陆俊致歉之后,王粲依旧不肯离开,非要让说话的孙策亲口致歉。
孙策年轻气盛,看着年纪比他还小的王粲,当然不愿意。
王粲又是一大段话出口。
听得陆俊头疼无比。
若是再来一个年岁差不多的,他陆俊岂不成为带孩童的了吗?
这时,他忽又听到一个年轻的声音:“尔等既来此处,缘何不听郑…公讲经?”
第247章 偶遇
听到这话,陆俊暗道一声苦,怎么又召来一个年纪相仿的?
而且看那人身边护卫的精干模样,必然身份不俗,说不得是哪个权贵之后。
果然,他就不该在雒阳与小儿辈相处。
听经过程中半道离开,少年人倒也罢了,顶多被说上两句“年少无知”、“年少轻狂”。
但他三十多岁,听郑玄讲经听了一半跑出来,是对郑玄不满还是对经学有自己的见解?要是碰到有心人非要与他辩一辩……苦也。
倒是王粲最先应道:“自然是追无礼之人而来。”
这话又让陆俊心中一慌。
倒是孙策完全没有感受到陆俊的紧张,应道:“不知你为何没听郑公讲经?我等原因约莫与你相同吧。”
说完,他又瞧着来人旁边的那个体格健硕之辈,应当身手不错……等等,怎么好似在哪里见过此人?
且不说孙策陷入了冥思。
要说这后来之人,自然是刘辩了,他在云台殿中静极思动,又听闻郑玄来太学讲经——他没有大张旗鼓的出行,只装作寻常公侯子弟。也算是效一效武帝故事了。
当然,乔装过的护卫是少不了的。
现在太学的人都聚集在了郑玄附近,其他地方倒是冷清起来,刘辩听到这边的动静,便来此看看热闹,也听到了他们在争论间互通的身份。
说起来,王粲只比马超小一岁,比孙策小两岁,但他比同龄人还要瘦小,而后两者身形挺拔,直把他衬得如童子一般。
刘辩见此,问道:“要说你小小年纪,也无家中大人作陪,怎敢孤身一人来此,不怕受辱吗?”
王粲却不慌不忙,坦然道:“我敢在此处呵斥他们,自然是有凭证的。其一彼辈背后议论,却又被我发现,道理在我;其二此处乃太学之内,又是光天化日,量彼辈不敢放肆;其三……”
说到此处,王粲却是隐隐有些得意起来——他看向刘辩身边身材高大的护卫:“正是因为看到你们在这,我才敢上前斥责他们。”
只是王粲虽出身大族,却其人却相貌不扬,且还没丑到惊天动地的地步,这小小的得意之色一露,便显出了几分小人得志的味道。
与之相比,若说孙策和马超肤白貌美,这两人肯定是不认的,都是惯爱在在凉州骑马的人,没那么白,但两人小小年纪皆都能称得上英俊了。
这年头,很多人都是颜狗,要么好看,要么丑得有特色,而王粲两者皆不沾。
唯有才华。
说实话,若非刘辩之前在一旁大概听明白了来龙去脉,估计他第一眼看到言辞犀利指责孙策几人的王粲时,估计也要三观跟着五官跑了。
刘辩记得好些年前,他曾在某站看过一个打小三的视频,当我见犹怜的当事人出镜时,弹幕瞬间全变成了“她一定是为了真爱吧……”。
当然,刘辩觉得自己最后一定能抛开第一印象秉持公正。
刘辩见王桀小小年纪,说话如此有条理,称赞道:“果真是少年英才,蔡公所言果然不虚。”
王粲此时还未吃过相貌身形的苦,尤其是前几日,更是出尽了风头,其原因还在于蔡邕。
蔡邕很看好王粲,宾客上门时,王粲也来拜访,他高兴地倒屣迎之,更当众称赞王粲的奇才。
论起蔡邕如今的地位,根本没必要用此种方法讨好任何人,而考虑到蔡邕的脾气秉性,王粲才华是实打实的。
也就是陆俊他们有些孤陋寡闻,消息还没传到他们耳边。
王粲见这不认识的人也知道自己的名头,眉眼间的得意与开心根本掩藏不住。
礼貌地问道:“在下山阳王粲,敢问君是哪家子弟?”
王粲说话间,孙策总算想起为什么觉得来人身边的护卫眼熟了,因为他曾见过一面,乃是骠骑将军的军司马赵云!
他睁大了眼睛,能让赵云甘当护卫的,还能是谁?总不能是董重的子嗣吧!
在孙策身旁的马超见刘辩先和王粲说话而不先理会孙策,甚至还称赞起了王粲,登时不满起来,不待刘辩回答王粲的话,便质问道:“伯符同你说话你没听见吗?”
见马超作势还要挽袖子上前,孙策忙忙将他拦住,口中连道:“无妨,无妨。”
马超没好气地说:“我替你说话,你拦我作甚?”
孙策又不敢百分百确定刘辩的身份,也不敢明说,只得拉着马超的手小声说:“伱看,我都不在意,莫要多言。”
马超终究不傻,感觉到了孙策与平日里的不同,安静了下来。
王桀因自己的询问被马超打断本就不快,见状讽刺道:“前倨而后恭,何也?”
马超当即对王粲怒目而视。
“好了!”陆俊忽然无师自通,半说半喊出了这两個字,现场为之一静。
陆俊说完,见全场目光都落在自己身上,登时又有些紧张,但总算开口了:“今日之事,本就是阴差阳错,诸位俱是少年才俊,难得相逢太学,不如化敌为友,也算是一段佳话。”
话说完,陆俊却见马超依旧怒视王粲,王粲则昂着下巴,斜眼看马超。
一番话,全成了无用功。
另一边,不止孙策认出了赵云,一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赵云也发现孙策认出了自己,同样小声提醒了刘辩。
刘辩没想到他特意没让相貌较为明显的关羽随行,结果还是这么快被人给认了出来。
不过他见孙策没有说破,心中反而产生了些恶趣味,对王粲说道:“在下乃是济阳侯的后辈,南阳人。”
“不如由我做主,替各位分个是非,了结此事,如何?”
如果说之前孙策还有些许犹疑的话,那么听到济阳侯这三个字,半点犹疑都没了。
大将军的后辈和骠骑将军的司马,这组合……
孙策立马应了下来。王粲因为父亲王谦的缘故不喜欢何进,对何苗却没什么恶感,他对刘辩印象不错,也应了下来。
马超被孙策拉着手臂,陆俊本就随波逐流。
双方本就是口舌之争,孙策主动作个揖,王粲马上回个礼,也就结束了。
第248章 凉州箴
轻而易举地解决了矛盾,面对席地而坐的几人,刘辩当先说道:“诸君经历各不相同,我大汉各州景色亦有不同,不如借此机会交流一二,增长见闻,也算不辜负今日的相见?”
几人齐齐颔首。
刘辩先问了孙策和马超关于凉州惯吃的口粮菜蔬,后又问:“依两位所见,朝廷对待凉州羌人之策如何?”
马超率先说道:“羌人所求,不过公正而已。”
很快,几人就天南海北的聊了起来。
言谈之中,王粲只觉得这位济阳侯后辈当真博识,什么都是略懂,时而还能有发人深省的观点。
因聊得内容很杂,其他人倒也不怕插不上话,只有孙策藏着心事,话说的少了些,倒让大体上很沉默的陆俊在介绍吴地风物时多说了两句。总体而言,还是刘辩与王粲读的书多,说的也多。
对于刘辩来说,同王粲等人说话与同大臣们说话有很大不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在赵云的提醒下,他才意识到不知不觉竟说了近一个时辰,水都喝了不少。
出宫良久,他得回去了。
刘辩朝在场众人拱了拱手,道:“本想与诸君继续攀谈,奈何家中催促,只能先行告辞了。”
“诸君若有事来寻我,可先找子龙,子龙是骠骑将军的司马,很好找……”
说罢,刘辩便带人离开了。
饶是王粲自幼聪慧,乍一下也没反应过来。
他忽然想起,自己方才只顾着谈天说地,只记得此人是济阳侯后辈,至于究竟叫什么,咦~他怎么想不起来了呢?
不过回过神来的他总算意识到了。
这边王粲还在考虑要不要就今日此情此景写一首四言诗,旁边的陆俊却还在疑惑——
“大将军的子侄怎么和骠骑将军的司马在一起了?”
就算孤陋寡闻的他也知晓,因为西宫的两位,何、董两家外戚的关系并不算好,此早在数年前就已经不是秘密了,难道又有什么他不知道的新变化?
陆俊习惯性地先怀疑自己。
这时,孙策终于忍不了了,说道:“公逸兄就未曾想过,能让战功傍身的赵司马近身护卫的,还能是谁?”
天子临走时已经透露了身份,他也就不用隐瞒了。
陆俊总算反应过来了,根本一秒都来不及激动,他慌张地问道:“我先前没说错话吧!”
而且,他前不久才犯过一次大错,虽然后来将功补过,从而得到赦免,但难免会给天子留下不好的印象。
被打断思绪的王粲见状也不恼,甚至还出言安慰:“又不是朝堂奏对,多是闲聊,便是说错一句两句,又不是悖逆之言,有什么打紧的?”
几人说着话,孙策忽然注意到了自天子走后一直沉默的马超,问道:“孟起,为何不言语两句?”
“离家一年,不知家中是何等光景了,雒阳虽好,却不如家中自在。”马超神情有些低落,不知是因为涉及到凉州的话题还是刘辩的出现,让他忽然思乡了。
陆俊和孙策都明白马超的情况,一左一右拍了拍马超的肩膀。
王粲见此,忽念出了半首诗,曰:“上帝不宁,命汉作凉。陇山以徂,列为西荒。南排劲越,北启强胡。并连属国,一护彼都。”
此是《凉州箴》的一部分,乃是历经成帝王莽时的杨雄所作,当时正逢汉室衰微之际,那时的京都还是长安,而凉州已然群胡环绕,杨雄以此诗谏明凉州的重要性。
“凉州本就是汉土,今既见圣天子,当奋发向上。大丈夫建功立业,何愁不能衣锦还乡?何必做小儿女姿态?”王桀表情严肃,虽他人瘦瘦小小,但话说得却很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