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壹还有其他言语吗?”
黄盖答道:“回将军,属下奉令收下其所献酒食,士壹很快就告辞了。”
“而今苍梧各处皆乱,士壹却可以带着乡中父老给大军奉上酒食,不容易啊!”朱儁言语中带着冷笑。
言罢,朱儁从身后的架子上取出一块帛书制成的舆图,摊在桌案上,又道:“公覆来此一观。”
黄盖上前看去,只见其上正是交趾刺史部的舆图,其中有一个个红色的标注,从最密集的地方连到别处。
而标注最密集的,正是苍梧郡,连接最多的那一个,黄盖第一眼所见,便是广信县士氏。
“史璜病死了,我最先派去南海郡的使者踪迹全无。”
耳边传来朱儁的这么一句话,黄盖第一时间竟没反应过来。
然后他才想起史璜是苍梧太守。
“知道史璜还活着,我便立刻又遣使者去见他,却未能见上他最后一面……不过我因此得知我原先派出的使者见过南海太守,应是在返程之时遭遇不幸,公覆相信这是巧合吗?”
黄盖坚定地说:“属下不信!”
朱儁说道:“苛政逼迫百姓生变,非是一朝一夕之事,公覆既然说此前未听什么苛政,那么要说此间民变没有本地大族干预,公覆会信吗?”
“不信!”听到此处,黄盖只觉得头皮一阵发麻,浑身颤栗。
他忽然觉得口干舌燥,下意识地咽了一下口水。
黄盖似乎明白朱儁要做什么了。
他说道:“将军,本地大族关系盘根错节,尤以交趾太守士燮为最。”
交趾郡是交趾刺史部人口最多、最富庶的一郡,其人口是交趾部中仅次于他的苍梧郡的两倍。
“是以,当毕其功于一役。”朱儁手指直指苍梧郡与交趾部共治的广信县,神情坚毅:“我意于此遍邀交趾部各郡太守来见!擒贼先擒王,余者,可传令而定!”
“愿为将军效死!”黄盖慨然应道。
有这般巧合与疑点,足够让朱儁坚定自己的决心。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朱儁尽起大军往广信县而去。
只在关隘及城池留下守军,保卫自荆州而来的粮道。
一路上,朱儁打出旗号,安抚无辜百姓,但对于那些明确参与过民变者,无论投降与否,他都毫不留情,一如他在平定黄巾之乱时的作为。
其实,这已经算是变相的宽容了,毕竟以苍梧郡的情况,想要确定罪责本身就是一件难事。
而朱儁率军一路上严明军纪,所以,当他抵达广信县之时,广信之北在明面上已然平息,而所谓“朱儁要屠尽苍梧百姓”的谣言,自是不攻自破。
朱儁明白,随着他对苍梧郡本地的豪族豪强动手,此谣言势必要被人重新提起,但他不在乎。
早在抵达广信县前,朱儁便凭借后将军之印用公文去召诸郡太守来见。
而诸太守但凡不想造反,或是病得完全动不了,必然是要亲来的,此是阳谋。
交趾部七郡,最先抵达的是南海与郁林两郡太守,在合浦太守之后,交趾太守士燮终于来了,从距离来看,士燮没有丝毫拖延。
朱儁没有立刻动手,而是选择继续等更远的九真郡和日南郡太守到来。
在此之前,朱儁每日与一众早到的太守饮宴,谈论经典。他年少好学,并非单纯的武人。
待六郡太守整整齐齐,朱儁又同他们饮宴两日。
第三日,饮宴正酣,朱儁忽问士燮道:“威彦曾师刘陶公治《左氏春秋》,敢问何为忠义。”
士燮当即变了脸色,起身扶剑质问道:“后将军此言何意?”
在场其他太守或紧张、或惊讶、或愤怒。
朱儁对于士燮的作态并没有什么反应,只问道:“本将军听说威彦私下里将郡兵扩至五千,不知可有此事?”
士燮的手依旧搭在剑柄之上:“治下有蛮族作乱,今刺史不在,吾已上书朝廷,有何不可?”
“看来是本将军错怪威彦了。”朱儁又说,“然本将军接举告,闻说广信士氏训练私兵,私藏甲胄,威彦认否?”
士燮闻言情知今日不能善了了,自朱儁率兵入苍梧郡以来,他便勒令族人们收起甲胄,原本为了防备盗贼的乡人们也各回各家。
黄巾之乱后,真要查私兵与甲胄,凡是人口众多的大族,不过多少而已,更别说交趾部这种堪称化外之地的地方了。
但明面上他表情不变,只说到:“不过是小人诬陷罢了!”
朱儁摇头:“本将军自然是有真凭实据的。”
说罢,黄盖带着一帮兵卒押着人进来,士燮看去,瞬间愤怒起来,来人皆是他的兄弟与族人,俱被堵住了嘴。
而另一边,还有一批兵卒抱着一些破旧的甲胄进来,堆放在旁边的空地上,有些甲胄上面还沾着稻草。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吾乃二千石,岂容你肆意污蔑!你无权处置我!吾要上书弹劾!”士燮叫嚷道。
“拿下!”随着朱儁的一声令下,很快就有甲士上前将抽出佩剑想要袭击朱儁的士燮拿住。
对于朱儁来说,按照他原本的打算,若一切顺利,他不介意少做杀孽,慢慢查明真相,要真是朱符之过,他也能坦然接受,回京去向皇帝俯首认罪。
但过程中的确出现了不该出现的东西,如私兵,如甲胄……那就不需要其他证据了。
朱儁挥了挥手,黄盖很快指挥着士卒将士燮的兄弟族人押走,只留下士燮一人。
“士太守是二千石,需要善待。”朱儁对着黄盖强调道。
接下来,就是审讯了。
士燮被领命黄盖带离后,朱儁望着在场的五位太守,问道:“诸君中不会有士燮的同党吧?”
五人异口同声的连连否认。
“既然如此,那就再饮用一杯水酒!”朱儁说道,“我这还有些人需要抓捕,不如诸君相助一下?”
五位太守面面相觑,却没有敢直接拒绝的。
不多时,朱儁便借故离开,剩下五位太守枯坐当场,在场还有兵卒与仆从,他们有心交流,却担心祸从口出。
第282章 新的尚书仆射
“无论如何,后将军擅自逮捕交趾太守士燮,终归是逾越之举,不可轻易揭过!”
“我以为不然,交趾部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实是发配之所在,民风不善。彼处正当行非常之手段,不然消息一来一回,岂非放任乱象糜生?”
尚书右丞荀彧轻轻叹息一声,这不是他这两日见到的第一次争执了,此事也只是其中一个争论点。争论发生在尚书台的尚书们之间,面对这些资历比自己高得多的尚书们,荀彧也只能和一众尚书郎一样竖起耳朵当个听众。
尚书台有为皇帝在奏书公文上提供处置建议的职责,过去,会由尚书仆射张驯缓和尚书之间的这些矛盾,决定最终的建议,或并取或只取其一。
但几日前尚书仆射张驯因病不能履职,昨日更是由家中小辈代写奏书请辞。
荀彧也去看过他这位上司,病来如山倒,即便天子派了名医华佗及一众太医前往医治,但情况依然不容乐观,至于重新回到尚书台掌管事务,更是想都别想了。
之后,尚书台中便是这样了。
虽然卢植在卸任尚书令成为太傅之后,实际上会兼顾一些原本尚书令的工作,但他毕竟还要常常来往于云台殿,也不是真正的尚书令。
而且尚书台的六曹尚书虽有职权划分,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有重叠之处。尤其是对一些关键奏书的处理意见上,凡是想更进一步的尚书,谁不希望在皇帝看到的奏书中展露自己的能力与才华?
六个尚书中,除了接任裴茂没多久的许靖因为刚刚从尚书郎升上来,知道自己几乎没有争夺尚书仆射一职的资格,于是摆出了一副不争不抢的模样外,余下的五个尚书,或明或暗,谁又能真的不心动呢!
……
云台殿,刘辩皱起了眉头,他又看到了一份弹劾朱儁的奏书。
刘辩皱眉并非因为弹劾本身,有人以此弹劾朱儁没什么问题,要真没人弹劾了才有问题。
当然,刘辩接不接受弹劾又是另一個问题的。说句不好听的,朱儁与士燮二选一,刘辩但凡犹豫一下,都是他思想出了问题。
对于此事,刘辩只在等交趾部传来更明确的消息。
他之所以皱眉,还是因为尚书台的问题。尚书台没人拍板,也没有能压住场面的尚书,反映到刘辩这边,便是尚书台给出的建议不如以往简洁明了。
对于张驯的请辞,刘辩也不能真让他带着病体在任上干到死,只能同意并遣太医看病,同时给予制度规定的恩赏。
新的尚书仆射须得尽快选出来。
其实,现任的六位尚书中,刘辩能在自己的记忆中找到的只有一个,还是才升为尚书的许靖。其他如杨赞、上官洪、许靖的前任裴茂等,包括病重的张驯,他全都没什么印象。
这些人都是被先帝提拔选入尚书台的,对于本职工作都能完成的很好。对于这样的人,刘辩用起来已经很习惯了,不会因为他们在后世不够出名就觉得他们能力不行。
尚书中资历最老者是先帝时候从尚书郎一步步做到尚书之位的杨赞,而在外界声望最高、也是能力最出众者当属周毖。
如今看尚书台稍显混乱的局面,杨赞首先不用考虑。周毖根正苗红,但他的优点和缺点同样明显,作为内臣,却与在野的处士张邈、陈宫等人交好,这些人素有名望,好针砭时政,却屡次拒绝地方的征辟。
当然,刘辩还没亲自征辟过他们。
只是这些人的政治光谱从对均输法的看法来看,属于不希望有变化的保守者。
所以,对于刘辩来说,与其从尚书中选出一个,不如空降一能够压服他们的人统领尚书台。
而且尚书们不用担心无晋升门路,在尚书台待久了,完全可以和裴茂一样,出为二千石。
但该选谁?
刘辩下意识地望向卢植,脑海中回想起了卢植之前的话:“陛下若以尚书迁为仆射,自无不可,然若欲自尚书台外调入,九卿之下当以侍中、郡国二千石为佳,刺史次之。至于九卿之秩,则宜拜尚书令。”
刘辩明白,卢植做此表态是想要避嫌。他也明确指出了能坐稳尚书仆射之职所需要的资历。
他思来想去,决定任命河东太守盖勋为尚书仆射,主管尚书台。
至于空下的河东太守,河东作为三河之一,非常重要,被刘辩交给了他的东宫旧臣,在荥阳令任上政绩斐然的荀悦。
伴随着两封诏书的发出,即便河东的盖勋还不知道消息,但尚书台却立刻恢复成了原本的模样,原本在暗中较劲的几个尚书瞬间又都变成了温良恭俭让的谦谦君子。
让一直在尚书台吃瓜的右丞荀彧、尚书郎华歆、陈群等人涨了一番见识。
小小乱了一下的尚书台重新稳定之后,太学之议的风波仍在继续。而朝中司徒府与大鸿胪的官员已经开始筹备起了郡国上计之事。
此时,刘辩终于得空亲自召见了郭嘉。
除了为郭嘉在后世的名气之外,荀彧郑重地举荐也是刘辩选择见他的原因,明面上后者还是主要原因。
郭嘉很年轻,连胡子都没蓄。
不知是不是郭嘉在刘辩面前太过拘谨,交谈之下,刘辩没觉得郭嘉有符合他刻板印象的跳脱性格。
但有一点可以确认,郭嘉的确很有才华。他给了刘辩当初首次见到荀彧之时的感觉。
念及此处,刘辩忽然问道:“奉孝想从何官职做起?”
听到这话,郭嘉没控制住怔了一下,然后他想到了荀彧曾经跟他说过的话,答道:“愿为尚书郎!”
刘辩点头:“以奉孝的才干,绰绰有余。”
当场就命人取来尚书郎的官印与出入皇宫的铁印文符。
郭嘉有些怀疑是不是皇帝与荀彧早就商量过自己的去处,没忍住问道:“陛下,若是臣先前言称为尚书呢?”
刘辩笑道:“那就得问问朕的尚书们愿不愿意被奉孝取而代之了。”
第283章 护羌校尉
在吸纳征辟从各地前来雒阳的贤才之余,何进终于要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