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刘辩,三兴汉室 第168节

  听到身后传来的声音,杨彪不用回头便知道来的人是谁,脸上也浮现出了一抹笑容。

  杨彪笑着问道:“吾儿可知为父在忧虑什么?”

  他这儿子向来聪慧,但朝堂之事,却未必能看得清楚。

  “阿父所虑者,无外乎年后朝廷的施为。”

  “哦?”杨彪回过头去,看向他年不过十六七的幼子杨修,“细说。”

  在杨彪的印象中,近期他从未在杨修面前说起过这些事。

  望着父亲鼓励的目光,杨修炫耀一般的展现自己的能力,说道:“去岁不必要之事无外乎两件,一则是内朝与公府征辟官吏过多,二则是车骑将军。”

  “此二者看似无关,却有一处相同——凉州战事虽平,然国朝岁收却依旧拮据。为何要多征官吏多费俸禄,而不去节流?”

  

  “答案只有一个!这些官吏皆有去处,而车骑将军也有用武之地!”杨修观察着父亲的表情,他觉得自己猜对了,问道,“阿父方才感慨风雪已至,可是因为父亲在犹豫要不要参与其中?”

  杨彪点了点头,说道:“假日之后,我要离京去往关东了。”

  杨修眼前一亮,赶紧说道:“孩儿愿同父亲一同前往,以尽孝心!”

  杨彪吹着胡子冷哼一声:“说实话!”

  杨修苦着脸说道:“当初太学之议正热闹时阿父不许孩儿与人争论,因此才使竖子成名。关东多文才名士,孩儿想要多多拜见。”

  杨彪哪里瞧不出自己儿子骨子里的傲气,这也是他约束着杨修的原因。

  王粲与祢衡的冲突他后来听说过,杨彪敢保证,他要是不限制一下杨修,自家这竖子闹出的乱子不见得比这小。

  “此是公事……”杨彪望着面露失望之色的儿子,又说道,“但也并非不可……”

  在教育儿子的问题上,杨彪一直都很犹豫。他喜悦于儿子的聪慧,却又担心儿子慧则易伤。

  杨彪问道:“在你看来,我此去关东,是该从严还是从宽?若是答案让为父满意,带你往关东一行未尝不可。”

  这的确是杨修没有考虑过的问题,他明白父亲既然有此问,那么他无论是何答案,都要说一说利弊。

  而他也的确聪慧,马上就想到了几处利弊。

  然而却是不同答案的。

  从严必然能获得主导此事的天子的欢心,但未免有酷吏的嫌疑,于名声和后辈有碍。

  从宽自是会有更多人满意,但唯独天子会不满意。

  答案关系到自己能否随行关东……杨修一时间越想越多,也无法决定哪一个答案更有利,倏忽间,他留意到父亲勾起的嘴角,忽然有几分明白了父亲的忧虑。

  他终究年少,不愿认输,然而越想却越是纠结。

  实际上,和杨修一样察觉到朝堂动静的人不在少数。

第295章 乡党

  尚书台中有个小党,被称为颍川乡党。严格来说,是因乡人、举荐等关系被外人强行归为一党的小团体。

  其中为首者便是尚书右丞荀彧,以颍川人为根基。

  当然,荀彧是不承认这些的,他认为自己并无私心。

  与他惯有私交的陈群、郭嘉也不觉得他们的相交是在徇私。

  就算他们私下里讨论公事,也不过是出于公心罢了。

  什么?政见一致?

  只是志同道合罢了!

  非要强行来论的话,荀彧觉得自己应当属于天子之党。

  是的,被议论得多了,三人成虎,不是同党也是同党了。

  而随着这一说法从尚书台流传出来,迅速在外界得到了认同。

  谁不知道荀彧是天子的潜邸之臣!

  也因此,本来交际没那么多的荀彧,面对着来之不易的假期,却不得不放弃原本欲同爱妻往雒阳周边游玩的计划。

  只因这些日子前来拜访的人不曾断绝,尤以在雒阳的颍川人居多。

  荀彧俨然要被年轻一辈士人视为颍川乡党的领袖了。

  这一日,他的家中迎来三个前来拜访的同乡,赵俨、杜袭、繁(pó)钦。

  此三人在从颍川来京的路上先后相交,来到雒阳之后也一向结伴而行。此后三人因为年轻却有才华,在雒阳闯下了不小的名头。

  也因此,都是二十余岁的三人先后接到了来自各方的征辟。

  而说来也巧,这三人分别成了三个公府的府掾。

  赵俨敏锐精明入了太尉府、杜袭沉着大气入了司徒府、繁钦文采出众入了司空府。

  荀彧前后担任黄门侍郎与尚书右丞,见的人多了,见到的事情也多了。

  见面许久之后,结合三人的仕途选择,荀彧在心中生出了对这三人更深入的评价。

  其中最简单的是繁钦,因为其接受了名声没那么好的樊陵的征辟,隐隐与另外两人产生了点隔阂。

  虽然荀彧知道,天子愿意一直留着樊陵作为司徒,是因为曾经在京兆修过樊惠渠,拥有实干的才能,但樊陵终究曾经与宦官有过勾结,洗不白了。

  所以接受樊陵招揽的繁钦是渴望功名的,到了有些急迫的地步。

  赵俨思想灵活,言语之间荀彧能听出其胆子不小。

  他与繁钦类似,对功名利禄也有渴望,只是他藏得更深。

  荀彧隐隐觉得,赵俨可能会为了仕途做出些不好的事情。

  如果刘辩知道荀彧所想,一定会感慨荀彧的识人之明。

  历史上的曹操有一点常引人诟病,士兵在前线打仗,舍生忘死,但还没死呢,后方官员就将他们的老婆当作寡妇送去嫁人了。

  没错,为曹操干出“征活人妻”这件事的,正是赵俨。

  三人之中,荀彧觉得杜袭最有潜力。

  杜袭对功名利禄也很上心,都是年轻人,谁能真的看淡呢?但杜袭相对于赵俨更加坦诚,心态也更加平和。

  当然,荀彧之所以是荀彧,他心中所想并没有表现出来,对待三人的态度也是一视同仁。

  伴随着双方的交流越来越深入,三人终于向荀彧表明了他们的来意——愿为王前驱。

  乃是将年后之事当作了晋身的机会。

  对于荀彧来说,无论他们是自己猜出来的也好,还是从知情的重臣处打听来的也罢,他都不在意。

  因为最终的成果是做不得假的。

  荀彧不是第一次说这话了,只是听他说话的人不一样:“诸君且安心,人日之后,自有定论!”

  送走三人之后,眼看天色已暗,荀彧没再接见别的客人。

  回到屋中后,他将三人名字及自己对三人的观感记录在册,然后微微叹息着摇头,却是想到了明日还有要会见的客人。

  明明是假日,他却不能安歇。

  荀彧也只好在独自一人的时候轻声抱怨一句:“陛下,你可害苦了我!”

  抱怨完,荀彧揉了揉脸,又恢复了谦谦君子的模样,他走出屋外,看到妻子唐氏正笑着同他挥手。

  “后日,后日绝对不见客了!”荀彧打定了主意。

  总不能让他假日里连个休沐日都没有吧!

  另一边,杜袭三人离开之后,在回程的路上交谈起来。

  三人虽分属三府,但总体而言没什么冲突,还能交流消息,关系并未太过疏远。

  杜袭感慨道:“荀君果真名副其实,与之相谈颇有如沐春风之感。”

  

  繁钦则有些忧虑地说道:“只是不知荀君是否会相助我等。”

  杜袭道:“荀文若,君子也,他既然没有推辞,便是答应了。”

  赵俨也道:“你我皆有匡济华夏之志,为荀君同路之人,我料定荀君必然会相助。”

  繁钦见两位好友都信誓旦旦,也不再疑虑,良久后忽道:“龙蟠幽薮,待时凤翔。”

  杜、赵两人皆看向了繁钦,三人中属繁钦最有诗才。

  杜袭问道:“休伯莫非要为今日作诗为念?”

  繁钦点点头:“正有此意!不若共同填词?以作留念?”

  赵俨点头:“甚好!”

  年轻的声音在坊间回荡,消弭于风雪之中。

  雒阳城中,雪一直下,似他三人这般为前途奔走者,不在少数。

  ……

  待到人日之后的首個朝会,刘辩宣布再度派遣官吏巡查郡国,在假日或多或少听到了些消息的朝臣们一点都不意外。

  唯有一些真的将假日当成饮酒作乐之时的官员有些懵懂。

  没错,说的就是孔融。

  六天多的假日,孔融在家呼朋引伴,日日饮酒作乐,只谈经义,不论俗物。

  原本他还写了一封弹劾皇甫嵩的奏书,认为此时完全没有必要再设一位开府将军了。不仅如此,大将军和骠骑将军都可以先后裁撤了。

  然而经历过朝会之后,孔融便将奏书藏进了怀里,转而自请巡查一方。

  谁无大志?孔融与祢衡交好,他的性格与祢衡也有相似之处。自认为智能优赡,溢才命世,当世豪俊皆不能及也,当然不甘心只当一个侍御史。

  他想当的,是挽大厦于将倾的治世能臣。

  别管成不成,小目标先定下了。

第296章 鱼与熊掌

  “杨公不必多礼,且先安坐。”

  云台殿中,刘辩正在召见杨彪。

  杨彪有些不解,按理说,该交待的事情都交待了,他也未曾听说有别的持节大臣得到了天子的召见。

  没错,他将要奉命持节前往关东,手中的天子节代表着他手中掌握的生杀大权。

  这是年前便由天子一力主导,并得到了太傅卢植等人支持后定下的事情,也是杨彪在整个假日都发愁的根源——权力给了,该用到何种程度。

  年少的杨修到最后都没有给出一个完美的答案,只留下一句“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感慨。无论作何选择都有不利的后果,杨彪直到现在心中也没有确切的答案。

  “说起来,杨公是父皇留给朕的重臣,但朕近日忽然想到,朕近年来竟未曾多同杨公交流。”

  杨彪听到刘辩开口,立刻回道:“陛下身边能臣干吏聚集,臣区区一人,不足以相比。”

首节 上一节 168/3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