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刘辩,三兴汉室 第324节

  他不过是对太学生的言论的管理宽泛了些而已,除此之外,杨众自诩没什么出格的地方,太学生们不论是去当乡官里吏还是去带着北民南迁,这些新政他都是鼎力支持的呀。

  这是如何牵连到他身上的?

  在杨众出列自辩之前,贾诩又道:“依照逄纪之言,其此前曾多次在雒阳散播谣言,数次自太学始,届时借助了太学祭酒之力。”

  杨众闻言心头一紧,边拜边说道:“臣冤枉啊!臣与他逄纪都不认识,如何与之勾连啊!”

  杨彪见状,正在思考要不要为从弟说句话,又该如何说才能在万一的情况下不至于牵连到自己,忽听有人已经开口了。

  “陛下,昔日雒阳数次物议沸腾之时,臣皆与杨祭酒在一处。臣愿担保,杨祭酒并无不妥之处!”

  听到如此慷慨有力的话,群臣看去,只见正是太常卿蔡邕。

  刘辩则有些无奈,他知道蔡邕在政治上很多时候就是个老好人——他看不上鸿都门学祭酒乐松,认为乐松有可能像当初蛊惑先帝一样向刘辩进谗言。为此,他想到的办法竟然是让乐松忙得没时间行谄媚之事,却也反过来让乐松坐稳了门学祭酒一职。

  可如今这时候蔡邕站出来,这政治敏感度……

  好在还有另一个说头。

  贾诩见蔡邕在为杨众作保,便未在杨众身上多做纠缠,而是对刘辩拜道:“陛下,臣见逄纪供述,想到了昔日挑起青州黄巾余贼之乱的许攸。”

  “那时许攸供述之人中,便有袁绍、杨琦。当初臣只以为此乃许攸攀咬……然如今逄纪不知许攸攀咬之人究竟是谁,却仍能说出杨琦之名。私以为或有犹疑。”

  原以为自己已经过了一关的袁绍还没松口气,又听贾诩提到了自己。偏偏与他同列的杨琦如今正在凉州做太守呢,这下,轮到他独自申诉了。

第533章 作孽啊

  而让他有些失望的是,天子对待他并未表达出像对待袁术一样的态度。

  不仅如此,袁隗也就罢了,被他寄予厚望的前将军何进,在蔡邕为杨众出头之后,却并未为他站出来。

  气!抖!冷!

  不过他咬紧了牙关,坚称自己是被冤枉的。如今他终究是奉车都尉,仅仅靠着两分攀咬嫌疑很大的证词,不足以定他的罪,也不足以说服天下人。

  等到袁绍再度辩解回到自己的坐席,听着一个又一个阀阅豪族的名字出现在贾诩的口中,他心中忽然有些庆幸。

  还好他碰到的是做事讲规矩的今上,倘若是先帝,只需宦官在先帝面前说上一嘴,那么下一刻他就会被带进诏狱之中审问了吧。

  天还未亮之时袁绍便出发准备上朝,等到下朝之时,已经日过正午了,出了一身冷汗,也饿的前胸贴后背的袁绍在群臣们一起吃的公食。

  尽管没有胃口,但袁绍还是同其他朝臣一样,摆出一副胸怀坦荡的架势。

  饭后又过了一个时辰,朝会终于结束了。

  袁绍也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但他明白,朝堂之上几次三番提到他的名字,除了天子想要打压袁氏之外,只怕就算逄纪没有招供,贾诩之流也已经对他起了疑心。

  袁绍思量着自己有没有留下破绽——信件应该没有——地道是时候封死了。

  而知道他与逄纪联系的家中老仆……袁绍握紧了拳头——大丈夫,不可有妇人之仁!

  “本初……”

  袁绍抬头一看,说话的乃是袁隗。

  恨?怒?歉疚?一时间,他忽然有些不知道如何面对袁隗了。

  “我有意应公路所言,分汝南袁氏之宗,本初有何想法?”

  “依照叔父之意为之即可,我听叔父安排。”

  听到袁绍说出此话,这并不像是袁绍的风格——袁隗立马想到了原本心中的担忧,他左右瞧了瞧,眼见除了袁术无人注意到这边,遂小声问道:“你当真和那人有联络?”

  袁绍说道:“叔父不愿替我说话也就罢了,何必揣测于我?”

  眼见着袁绍没有跳起来同他争辩,袁隗心一沉。

  他心中已然确认:是了,没错了,袁绍也干了。

  没有再理会袁绍,袁隗走开了。

  走的时候他还在想,其实原本在他心目中,在袁基之外,他最看重的是袁绍,毕竟袁术的缺点过于明显了。

  可如今,袁基与袁绍,一个个地都走上了邪路。

  反而是他原本以为最容易惹祸的袁术,反而要接过袁氏的大旗。

  不过——如今袁氏的大旗也要分裂了。

  也好,当初汝南袁氏不就是从陈郡迁过去的吗?就算郡望不同,关系疏远,但数百年前,不也是一家吗!

  想到这,袁隗的心情好过了些。

  旋即他往袁术处一去,说道:“本初答应了。”

  “他竟这么安静的答应了?”袁术有些奇怪,自幼跟袁绍争强好胜的他自认为对袁绍还是颇有几分了解的。

  “等等……该不会是……”袁术震惊地看向袁隗,一脸的怀疑。

  “尚无证据。”袁隗说道,他想着,袁术和袁绍到底是兄弟,值此时刻,袁术应该会想着拉袁绍一把吧?

  “分家,分宗,赶紧分!不分来不及了!”

  “叔父,当断则断,想一想胤弟他们,想一想在宫中的歆儿,想一想兄长的儿女,可不能被连累了。”

  袁隗闭上了双眼,长叹一声——忍不住小声骂道:“作孽啊!”

  ……

  “朝中必有逄纪的同谋,经过今日相激,他们极有可能有所动作。”校事部,贾诩召集了自己的得力干将们。

  “该交待的事情昨日都已经交待过了,务必细心,不要放过一处异常!尤其是诸如仆人暴毙身亡,乃至于因病回乡等事,尤其要注意。”

  贾诩扫视着部下们:“此番功勋,望诸君莫要错过!”

  ……

  “袁校尉,随我们走一趟吧?”

  事到临头,袁绍忽然放弃了挣扎,面对这亲自上门来的贾诩,他问道:“我若是说,逄纪在关东搅动民乱之事,我一开始就并不知情,君会信吗?”

  哪怕是贾诩,看到这一幕也有些惊讶。

  毕竟在他看来,他还没有拿到确凿的证据,袁绍还有狡辩的空间。虽然贾诩相信,在锁定了目标之后,他很快就能找到真凭实据,非捏造的那种。

  

  不过,对于袁绍的问题,他还真的认真思索了:“我信。”

  “多谢!”袁绍笑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就是不知以我的罪行,能否少牵扯些人。”

  “刑罚自有天子评判,不过,倘若袁校尉能一直配合,我愿意在天子面前为君美言几句,用以减轻处罚。”贾诩说得很认真,“只要能证明你未曾参与搅动民乱之事,未必是族诛之罪。”

  “前提是,君如现在这般,坦白。”

  伴随着袁绍入狱,校事部再次亮出了爪牙。

  在骠骑将军司马满宠的配合之下,一时之间诏狱竟然人满为患。

  被抓捕的不乏六百石以上的官员,比二千石者亦非只袁绍一人。

  每天呈报在刘辩面前的,只是一份份名单。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大小官员弹劾校事部肆意捉拿重臣,枉顾法度。虽然实际上执行抓捕的是骠骑将军的部曲。

  对此,刘辩全都将之弃之不理。

  值此时候,当用重典。

  与之相比,汝南袁氏完成了分宗,袁术带着袁氏一支迁为雒阳县人,成为河南袁氏的族长,看起来反而不怎么引人注目了。

  但实则还是有些人注意的。

  杨众有些哀怨地看着杨彪。

  那日在朝堂之上,替他担保不是与他交情甚好的从兄,而是他的上司蔡邕。

  这么多年的兄弟,竟然不信?

  这个宗族,不待也罢!

  杨彪则有些尴尬,操着杨修提醒他的好理由为自己分说道:“陛下不是暴虐之人,不会行牵连无辜之事。”

  “是以,事到临头,我才没有为阿弟分说,正是相信阿弟清者自清。”

  “实不相瞒,为兄当时正在考虑分宗之事,反应确实较蔡伯喈慢了一步。不过后来我思虑到,若要分宗,或可以此为契机,便未再多言。”

  说到这,杨彪正色道:“阿弟以为,袁氏分宗,天子是否会希望我杨氏效仿之?”

第534章 等待

  雒阳之中,如杨彪这般思量袁氏分宗是巧合还是天子有意为之的不在少数。

  毕竟,早在章帝之时,便已经有臣子供述了阀阅之害,还被记录在汉书之中。

  聪明的大臣们不可能去赌天子没在汉书中读过这一段,而将阀阅之族的宗族拆分,的确像是天子能干出来的事。

  倘若刘辩知道他们的想法,一定会笑出声来。

  的确,袁氏的分裂和他脱不开的关系,但真的走到分宗这一步,着实有些出乎刘辩的预料。但也不算意外——袁氏在袁基和袁绍相继出事之后,的确需要一个保全的手段,而有女儿在宫中当贵人的袁术,毫无疑问是袁氏最好的避风港。

  司空府,杨彪与杨众的讨论还在继续。

  杨众久在太学,又有蔡邕作为上司,为官之道相较于杨彪已经多年没有长进了。他见杨彪说的郑重,只觉得细思起来竟让他恐惧到了极点——

  “倘若袁氏分宗乃天子所为……难不成,袁绍本无罪之人?不,应还不至于……”思绪众多,杨众有些慌乱,“我杨氏在兄长担任司空之后,亦有四世三公之名也!袁氏分宗之后,我杨氏难道就要成为阀阅之首了?如此……怪不得,怪不得朝堂之上,即便公挺远在凉州张掖,贾诩仍要提公挺之名……这是想要提醒我等啊!”

  杨彪这时候说道:“阿弟终于明白了那日在朝堂之上我为何不说话了吧?”

  理解但不接受!杨众见杨彪仍在辩解,心中不禁腹诽。

  又听杨彪继续说道:“我为三公,近年来门下也算有些故吏另任他职。阿弟为太学祭酒,诸多太学生不乏有听过阿弟讲课者,若是攀附关系,也能称得上一句门生……至于公挺,久任地方,将来亦不失公卿之位。”

  “我杨氏之局势,与昔日袁基、袁术、袁绍何其像也?”

  他们虽不是亲兄弟,但都有同一个曾祖父——杨震。

  “那以阿兄的意思,与其等着天子催促我等,不如早做准备?”杨众明白了杨彪的意思,如是问道。

  “正有此意。”杨彪答道,“可我唯一所虑者,乃是万一天子并无此意,分宗之说只是袁次阳为了保全宗族临时起意,那么事后只怕无法同族中耆老交待了。”

  听到杨彪如此说法,杨众也是迟疑,看袁氏现在的情况,分宗肯定要另寻他处安置,可谁离开,谁留下呢?如他和杨彪这边在雒阳为官的还好,但如杨琦这般在张掖当太守,难道要求他将籍贯从靠近雒阳的弘农郡转移到凉州吗?

  “不如,再等等看?看看有无后续。倘若天子再有所动作,我等再配合不迟……阿兄放心,届时我自会同阿兄一起说服族中耆老。”

  眼见着杨众总算想出了他心中的答案,杨彪应道:“日前,德祖也这般同我说,我觉得言之有理。”

  杨众闻言脸色一黑,他再度确认了杨修这么容易惹祸根源是谁了,说道:“德祖既有至理之言,兄长何不早说,非得让我思虑这么久?”

  杨彪:我只是想夸夸儿子聪明,杨氏后继有人,他为什么生气了?

  就在刘辩安心在宫中静待袁绍供述出的叛贼被一网打尽之际,忽然接到了蹇硕的上书。

  蹇硕自称留守西园军营的将士们也都有请战之心。

  目前西园还留有不到千人,其中部分是因为人员死伤更替等原因才补充进来的新卒,另一部分是或是旧伤未愈、或是伤残等原因不能随军的老兵。

  新卒倒也罢了,这些老兵大都在接受教育,以其成为乡里的官吏以及亭长之类的基层官僚。

首节 上一节 324/3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