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再不可用那大明就无人可用了。
朱觉细细想了想,随即郑重道:“若愚,拟旨,擢秦良玉四川总兵官,给其巴蜀税粮六十万石,并从内库拨银六十万两以为粮饷,令其征召操练五万人马,听候五省总督朱夔元调遣,平定奢安之乱。”
刘若愚闻言,连忙命人搬来小条桌,取出空白圣旨,挥笔疾书起来。
朱觉看他写完了,王承恩也将大印盖上了,又威严道:“承恩,即刻命人送去内阁,同时带上朕的口谕,即刻办理,速速行文,谁若敢耽误军国大事,杀无赦!”
王承恩闻言,连忙捧着圣旨交待去了。
朱觉想了想,又郑重道:“若愚,拟密旨,告诉朱夔元,秦良玉可放心大胆的用,忠州自古出忠臣,秦良玉绝对不会叛乱。”
刘若愚闻言,连忙又挥笔疾书起来。
朱觉看他写完了,又威严道:“正化,速速派手下亲信去传旨朱夔元,记住,不要通过驿站传递,你的人亲自送过去,一路换马不换人,尽快传到贵竹行营。”
方正化闻言,连忙捧起圣旨交待去了。
秦良玉的命运也因此改变了。
历史上她是上疏请旨,自己出钱出粮征召两万人马为朝廷征战,朝中奸臣那都千方百计阻扰。
崇祯是没怀疑过她的忠诚,但朝中奸臣却怕她拥兵拯救大明!
这会儿就不一样了,朱觉直接出钱出粮让秦良玉征召和操练五万人马为大明征战!
若是秦良玉真能操练出五万白杆兵来,那西南乃至西北都不用操心了。
第57章 两大反王极不正常(上)
西南大计一定,大明兵戈四起之局便都有了应对之策。
不过,应对之策只是应对之策,并不是说有了应对之策兵戈便会自动止息。
这应对之策实施起来还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若是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再好的应对之策那都是假的。
这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何而来呢?
大明农耕社会已经走到了尽头,唯有发展工业才能节省出足够的人力,打造出足够的武器装备,赚来足够的钱。
是故,朱觉定下西南大计之后便开始集中精力发展工业了。
而工业要发展,交通运输是头等大事。
这会儿陆路运输那点运量就不用想了,空运那更不用想,大明还没那能飞的机,他唯有在水路运输上做文章。
问题木制轮船光是材料定型动辄一两个月甚至几个月,这轮船一时半会还研制不出来,怎么办呢?
还好,大明足有上万艘漕船,这漕运只需调整一下便能抽调大量漕船来应急了。
他直接命人八百里加急传旨,让大伴曹化淳速速赶来京师。
这一次曹化淳来得倒是挺快。
皆因他正从南直隶转运税粮来京师呢。
这日上午巳时许,朱觉才刚批阅完奏折,正准备动身去东城,外面便传来一声通传,“曹化淳求见。”
王承恩听闻,那都不由得露出一丝激动之色。
朱觉那是毫不犹豫道:“宣。”
很快,曹化淳便疾步而入,拱手躬身道:“奴婢参见陛下。”
这声音明显有些发颤,足见他内心是真的激动不已。
曹化淳此人不管能力如何,他对崇祯的感情那绝对是真的。
历史上他本告老还乡,根本未在京师,却被人诬指开城门迎李自成入京。
他蒙受如此不白之冤,本就不该再出现在京师了,皆因他再出现在京师便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但听闻崇祯自缢,他仍然拖着年老体迈之躯归京,倾尽家产,到处求人募捐,为崇祯操办后事。
顺治都被他这份忠心所感动,下旨请他留在宫中,但他却只求顺治为他澄清为李自成开城门之事,而后便返乡终老。
这世上以奴为主送终者本就罕见,当是时江山都易主了,曹化淳还能赶回京师为崇祯操办后事,这份忠心着实感天动地。
一念及此,朱觉那都有些感动道:“大伴,几年不见,你都老了。”
王承恩也不由得颤声道:“是啊,恩公,你怎滴头发都白了。”
曹化淳此时其实也就四十来岁,这个年纪却满头白发,那也是相当罕见的。
他自己也忍不住悠悠叹息道:“唉,先帝驾崩,陛下继位,宫中全是魏忠贤的人,奴婢担心陛下安危啊,这心里一急,头发就不知不觉变白了。”
你这得多担心啊?
朱觉微微摇头道:“大伴,朕不是没事嘛,魏忠贤其实也是被人利用了,他还没这胆子弑君。”
这个可不一定。
曹化淳忍不住劝谏道:“陛下,奴婢斗胆,魏忠贤此人太歹毒了,留不得啊。
当初他巴结魏朝进宫,魏朝以乡亲视之,对他照顾有佳,他去转头抢了与魏朝対食的客氏,而后陷害魏朝!
还有,当初恩公对他那么器重,不断提拔他,他却为了夺取內宫掌控权陷害恩公,将恩公害得充南海子净军,就这他还不放过恩公,他还命亲信去断了恩公的粮食,想将恩公饿死,恩公靠着吃草苟命而未死,他竟然命亲信活活将恩公打死!
陛下,奴婢斗胆,魏忠贤就是这世上最为歹毒之人啊,这种人真留不得。”
你说的没错,魏忠贤的确是这世上最为歹毒之人。
不过,有的事就需要这种歹毒之人去做。
朱觉微微点头道:“大伴,你放心,朕知道魏忠贤有多歹毒,朕会防着他的,朕之所以留着他,那是因为朕需要个能背黑锅的。”
您需要背黑锅的可以找别人啊,您为何冒险留着这种歹毒之人啊?
曹化淳闻言,还待再劝。
王承恩却是一个劲的使眼色,悄悄摆手,让其不要再劝了。
当今天子的决断不容置疑啊!
曹化淳一看王承恩焦急的摸样,貌似也明白了,说白了他也就是个奴才而已,想改变主子的想法本就不对。
他想了想,这才小心道:“陛下既然知道此人需得提防,奴婢就不多嘴了。”
这就对了嘛。
朕若不是看在你真的忠心耿耿才懒得跟你解释这么多呢。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郑重道:“嗯,这个就不说了,说正事,大伴,这次你带来了多少漕船,又拉来了多少粮食啊?”
这可就多了。
曹化淳细细解释道:“陛下有旨,命奴婢将能调集的漕船全部调集过来拉这一趟粮食,奴婢不敢怠慢,南直隶境内的漕船奴婢几乎抽调一空,共调集四百料漕船三千余艘,八百料漕船一千余艘,共计拉来粮食两百六十余万石。”
这一下就有四千多艘漕船了,很好。
朱觉又问道:“船队现在何处?”
呃,我是接到圣旨打马跑过来的。
曹化淳连忙解释道:“陛下,船队打头的一千余艘昨日才赶到武清境内,最后面那一千余艘恐怕还未到沧州。
这漕船满载顺流一日也就能跑一百五十里左右,逆流一天也就能跑五六十里,北运河这段是逆流,奴婢估摸着,打头的一千余艘两天后能赶到通州漕运码头就算是不错了,至于最后面那一千余艘恐怕还得五天才能赶到通州漕运码头。”
没办法,漕船纯靠人划,满载之后着实有点划不动。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随即细细解释道:“大伴,以后朝廷不会再发宗藩禄米了,这漕运方式我们也要改一改了。
原本运往京师的税粮也就四五百万石,停发宗藩禄米之后光是河南山东两地的税粮就有四五百万石了。
是故,从今往后,我们只需将河南山东两地的税粮运往京师就行了,山东主要产粮之地距离京师还不到千里,河南主要产粮之地距离京师也就一千两三百里,而金陵距离京师足有两千多里,这等于省了将近一半的路程。
如果按来回一趟的路程来算,那距离足足缩短了七成多,也就是说,我们用三千余艘漕船来转运京师之粮足矣,剩下的漕船都可改做他用。”
您为何把宗藩禄米全停了呢?
曹化淳看了看王承恩,还是没问了。
他连连点头道:“陛下英明,这样我们的确节省了大半的漕船。”
这些节省下来的漕船可是有大用。
朱觉细细解释道:“你应该也看到了,我们在通惠河和潮白河一线建了很多厂房,以后我们要大量炼制钢铁,造玻璃,乃至纺纱织布,造瓷器等,这些都需要很多的原料。
我们剩下来的漕船就用来运送这些原料,现在最重要的就是煤炭和生铁,蓟州镇运粮河流域到通州一线要最少要安排一千艘漕船,分五拨,不停往返运送。”
他们正商议着呢,方正化忽然捧着份奏折疾步而入,躬身道:“陛下,三边总督杨鹤八百里加急奏报。”
杨鹤应该是早就到陕西了,毕竟他们是打马狂奔过去的。
这家伙估计是先处理一番反贼才上奏的。
现如今西北反贼撑死也就数万,这点反贼在上万关宁铁骑精锐面前那就是一盘菜,且他的意思是以招抚为主,实在招抚不了的才围剿,对于西北形势他倒不是很担心。
他接过奏折一看,果然,各路反贼大多望风而降,唯有最大的一股府谷王嘉胤部吓得直接扎木排渡河,跑山西的河曲和保德州一带去了。
杨鹤还问要不要追过去将这股最大的反贼剿灭呢,皆因其审问了留在当地没有渡河的反贼,府谷王嘉胤最近招纳了两股实力比较强的反贼,若是不赶紧剿灭,恐怕会很快发展壮大。
这两股反贼一股是闯王高迎祥部,此人贩马出身,手里头好像有不少战马,还有一股是八大王张献忠部,此人贩盐出身,还能搞到私铁,且这两人就是往返于陕西和山西之间贩卖马匹和食盐,对山西那边相当的熟悉。
闯王高迎祥和八大王张献忠?
这两大反王怎么现在就冒出来了?
不对劲啊!
第58章 两大反王极不正常(下)
朱觉看罢杨鹤的奏折,猛然间发现,闯王高迎祥和八大王张献忠极不正常。
这两人他前世都曾听闻,不用看史书那也能在很多戏里看到。
闯王高迎祥是贩马出身这个他是早就有耳闻。
但是,八大王张献忠是贩盐出身他还是第一次听说。
这贩马和贩盐倒是没什么不正常的,皆因这会儿的西北还就这两个生意最赚钱,若是有门路,那绝对会去做。
高迎祥和张献忠定是有门路,是故坐这两个买卖并不稀奇。
关键就是,现在西北这两个最赚钱的生意那都控制在蒲州三大豪族或者说八大皇商手里!
蒲州三大豪族跟俺答汗的关系那是自嘉靖朝起就好得蜜里调油了,隆庆合议之后他们那都快穿同一条裤子了,塞外出产的马匹那只有从蒲州三大豪族那里去贩卖。
还有食盐也是,蒲州三大豪族那就是靠贩盐起家的,山西的河东盐场那也是自嘉靖朝开始就被蒲州三大豪族给掌控了,想要贩卖食盐那也必须从蒲州三大豪族那里去进货。
这样一来,闯王高迎祥和八大王张献忠就极度的不正常了,他们若是跟蒲州三大豪族没关系哪里来的马又哪里来的盐?
他们贩马和贩盐的门路必定来自蒲州三大豪族!
还有一点也极度的不正常,其他反王那都是饿得没法了才造反的,闯王高迎祥和八大王张献忠一个贩马的一个贩盐的,不说富得流油,丰衣足食那肯定是没问题的。
他们脑子有病吗?
日子过得好好的,突然间去干这千刀万剐的买卖!
历史上高迎祥被逮住之后那可是真被千刀万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