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卿,若朕欲寻此人,该从何入手?此等人物,于面相气色之上,可会有所显露?”
求打赏!!!求月票!!!求推荐!!!
这是最后一章的免费章节了!!!
希望大家能继续追读下去!!!
在这里给所有的读者大佬们深鞠一躬!!!
感谢!!!
第119章 上架感言!!!忐忑 感激与一个诚恳的请求!!!
各位读者大佬们,大家好!
就在今天,这本书,要正式上架了。
打下这行字的时候,心情非常复杂,有忐忑,有期待,但最多的,还是感激。
首先,最想说的,是感谢。
感谢每一位点击、收藏、投推荐票,以及留下本章说的读者大佬。
是你们的一个个点击,一张张月票,推荐票,一条条评论,构成了这本书能走到今天的所有动力。
尤其是在前期数据低迷,自我怀疑的时候,是评论区偶尔出现的“加油”、“追更”、“有意思”让我觉得,这个故事还有人看,我还能再写一写。
你们每一次的互动,都是我码字路上最珍贵的鼓励。
特别要感谢我的主编,起点主编明月大大。
从开书前的指点,到后续的推荐安排,明月大大给了我这个新人作者非常多的帮助和机会。
这份知遇之恩,铭记于心。
然后,想聊聊这本书,以及我的一些心路历程。
写《贞观悍师》这个题材,对我来说是一次挑战。
我知道,书里的一些情节和人物处理,引发了一些争议,比如“给历史人物降智”的评论,我也看到了。
在这里,我想说:我看到了,也思考了。
历史小说很难写,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有一千个李世民和李承乾。
每个人的知识结构、人生阅历、看问题的角度都不同,对同一段历史、同一个人物的理解也必然存在差异。
我不敢说我的理解就是唯一正确的,我只是在尝试用我的视角,去构建一个我想说的一个故事。
对于那些指出的、确凿的史实或人物关系上的疏漏,只要在评论区看到,并且我核实后确认有误的,我都第一时间进行了修改。
我深知,对待历史,即便是在写小说,也应怀有最基本的敬畏。
能力或有不足,但态度绝不敢不端正。
这本书,或许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它是我一个字一个字,认认真真敲出来的心血。
每一个夜晚的枯坐,每一次卡文后的辗转反侧,都是为了能把心中那个关于挣扎、关于逆袭、关于在绝境中博弈求存的故事,更好地讲给大家听。
最后,是一个无比真诚,甚至带点恳切的请求。
今天,这本书就要上架了,开启了VIP章节。
这意味着,各位读者大佬如果还想继续看下去,就需要花费一些书币进行订阅。
我知道,现在的网文市场,大家的选择非常多。
但我真的非常、非常希望,您能给我一个机会,也给李逸尘和李承乾一个机会,看看这个逆袭的故事,究竟能走向何方。
您的订阅,对于我,对于这本书,就是最直接、最重要的支持,是决定这本书能否走下去的生命线。
所以,我在这里,躬身拜请各位读者大佬,如果觉得这个故事还能入眼,还能给您带来一些阅读的乐趣,恳请您不要养书,尽量追读。
您的每一次订阅,都至关重要!
未来的路,我希望还能有各位的陪伴。
再次拜谢!
还有由衷的感谢读者dc001,成为本书的第一个盟主。
第120章 孤孤当不了皇帝?
李淳风感受到皇帝语气中那不容置疑的决心与深藏的震动,心中亦是一凛。
他知道陛下此次是动了真格,定要将那幕后之人找出。
他再次沉吟,这一次时间更久。
“陛下,”李淳风终于开口,语气带着学究式的严谨与一丝不确定。
“相由心生,非凡之人,或有不凡之相。”
“然此等能窥测天机者,其气息多半内敛,与天地交感,或显于目,或隐于神,非寻常相士所能窥破。且其必深谙藏匿之道,否则早已名动天下。”
他略一停顿,提出了一个建议。
“或可……望气。”
“望气?”李世民眼神一凝。
“是。”李淳风点头。
“非常之人,身周气机与常人有异。或清或浊,或聚或散,或与星宿相应。”
“臣可于夜观星象之时,留意东宫方向气运流转,或有蛛丝马迹。”
“然此法亦属渺茫,需机缘巧合,方能窥见一二。且若其人刻意隐藏,亦难察觉。”
李世民默然。
望气之说,玄之又玄,即便李淳风这等大家,也难保必成。
但他此刻已别无他法。
直接搜查东宫?
动静太大,且极易打草惊蛇,更可能迫使那人彻底隐匿,甚至引发不可测的后果。
“好。”李世民最终沉声道。
“便有劳李卿,多为留意。此事……关系重大,卿当秘之。”
“臣,遵旨。”
李淳风深深躬身,退出了两仪殿。
空旷的大殿内,再次只剩下李世民一人。
他缓缓踱步到殿窗前,推开窗户,夜风涌入,带着初夏的微凉,却吹不散他心头的燥热与凝重。
抬头望向夜空,星河璀璨,深邃无垠。
“能教权谋,能理经济,能测天机……”李世民低声自语,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钧重量。
“世间……竟真有如此人物?”
他站在那里,久久不动,如同一尊凝固的雕像。
帝国的最高统治者,第一次在面对一个人时,感到了如此深刻的无力与困惑。
东宫,偏殿。
烛火摇曳,将李承乾因兴奋而涨红的脸映照得格外清晰。
他几乎是屏着呼吸,看着李逸尘如同往常一样,平静地走入殿内,行礼,然后跪坐在他对面的席子上。
殿门被内侍从外面轻轻合上,隔绝了外界的一切。
李承乾立刻从锦垫上直起身子,身体前倾,压低了声音,但那声音里的激动却无法抑制。
“逸尘!你……你真是……神了!并州地动,时间、地点、乃至伤稼不伤人,竟与你月前让孤散播的‘犬卜’之言分毫不差!”
“这……这等事情,你究竟是如何算到的?”
他的眼神炽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庆幸和一种近乎迷信的崇拜。
“孤……孤何其有幸,能得你辅佐!若无你,孤如今怕是早已……”
他没有说下去,但那种劫后余生、并且手握逆转乾坤力量的狂喜,溢于言表。
李逸尘平静地接受着太子的注视,脸上并无半分得色。
他内心清楚,并州地震之事,不过是借用了超越这个时代的知识,精准地预判了一次地质活动。
但这件事情带来的效果,确实空前。
它将朝野上下的注意力,前所未有地聚焦在了东宫,聚焦在了太子李承乾身上。
这聚焦,是机遇,更是巨大的风险。
怀疑的视线会如同梳子一样梳理东宫的每一个人。
虽然他凭借原身过往的平庸和近日的刻意低调,被怀疑的概率微乎其微,但绝不能掉以轻心。
李世民不是庸主,那些朝堂重臣和世家大族更是盘踞数百年的老狐狸,任何一丝疏忽,都可能万劫不复。
他的命运,已经和这个躁动不安、身处漩涡中心的东宫紧紧绑定。
想要活下去,活得更好,就必须借助东宫这个平台,博出一条生路。
而眼下,太子对他几乎言听计从,信任依赖达到了顶峰。
这正是他需要的,也是极其危险的。
他必须确保这信任用在正确的方向上,必须扼杀任何可能导致速败的疯狂念头。
“殿下,”李逸尘开口,声音平稳,打断了李承乾的兴奋。
“臣不敢居功。此事能成,亦是殿下洪福,天意使然。”
李承乾连连摆手。
“哎,逸尘不必过谦!若非你……”
“殿下,”李逸尘再次打断,语气加重了一丝。
“并州之事,看似将东宫声望推至顶峰,然福兮祸之所伏。臣以为,从现在开始,才是真正的博弈。”
李承乾脸上的兴奋稍稍收敛,露出疑惑。
“真正的博弈?对手是谁?青雀?”
李逸尘缓缓摇头,目光如古井深潭,直视李承乾。
“不。从此刻起,殿下最主要的,也是唯一的博弈对象,将是——陛下。”
“父皇?”李承乾一怔,随即脸色微变。
“你是说……父皇现在就要对孤下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