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第9节

  “殿下的‘合作’,并不是任人宰割。”李逸尘解释道,语气依旧冷静。

  “殿下的策略应是:自身严守礼法,不主动攻击,示天下以宽厚储君之风。此即‘合作’之态。但同时,需严密防范魏王之攻击。一旦察觉魏王有构陷、攻讦之举,必须立刻予以有力、有据的反击,向陛下和朝臣揭露其行,澄清自身。”

  李承乾眼睛一亮,仿佛在迷雾中看到了一线光亮。

  “以合作始,但若遭背叛,必以牙还牙?”李承乾的声音中有股隐隐的兴奋。

  “是的。并且,反击之后,若对方收敛,殿下亦可适时展现宽容,回归‘合作’之态。这就是‘一报还一报’策略。”李逸尘肯定道。

  “这个策略在反复博弈中,往往能有效抑制对方的背叛意图,因为对方知道,背叛必遭报复。而殿下始终持守‘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在道义上便立于不败之地。”

  “陛下看在眼中,会认为殿下顾全大局,隐忍宽厚,但并非软弱可欺。而魏王若屡屡生事,却总被殿下有理有据地化解,陛下自然会逐渐看清谁才是那个破坏稳定、觊觎储位之人。朝臣舆论,亦会逐渐倾向殿下。”

  李承乾只觉得脑中嗡嗡作响,仿佛一扇全新的大门在他眼前轰然打开!

  各种念头纷至沓来,以往许多模糊不清、纠缠矛盾的处境,此刻竟被这冰冷的逻辑梳理得清晰分明。

  原来如此!

  原来不必整日惶惶于对方如何出手,只需定下自己的原则,并让对手清楚知晓触犯原则的代价!

  这比单纯忍耐或盲目攻击,要高明得多,也有效得多!

  这博弈论,竟能将如此复杂的权力斗争,分解得如此清晰透彻!

  “妙!妙极!”李承乾忍不住击节赞叹,脸上因兴奋而泛起红光,之前的阴郁和焦虑被一扫而空。

  “逸尘,此论着实惊人!竟似将人心鬼蜮、朝堂风云,皆化于方寸棋枰之上,令人豁然开朗!”

  他激动地站起身,右脚踝的疼痛似乎也忘了,在殿内快速踱步,反复思量着“囚徒困境”和“一报还一报”的策略。

  “如此说来,孤日前顶撞父皇,虽是险招,却也歪打正着,让父皇知晓孤并非只会逆来顺受之辈,亦是某种形式的‘反击’?”

  李承乾停下脚步,转头看向李逸尘,眼中闪烁着悟的光芒。

  “也可以这么说”李逸尘谨慎答道。

  那可不是反击那么简单,那是一次精心策划的冒险,旨在强行改变博弈的初始态势。

  幸好成功了。

  “然殿下需谨记,对陛下,策略又自不同。陛下是裁决者,亦是绝对强者。对陛下,殿下之主策略当是‘合作’与‘顺从’,偶有的‘反击’或‘质疑’,必须如日前一般,包裹在‘求教’、‘解惑’的外衣之下,且要精准、克制,绝不可滥用。”李逸尘强调道。

  他知道,挑战皇权的底线在哪里,一次成功的试探不代表次次都能成功。

  “孤明白,孤明白!”李承乾连连点头,此刻他对李逸尘已是心悦诚服,甚至产生了一种近乎依赖的信赖。

  他坐回案前,身体前倾,目光灼灼地盯着李逸尘。

  “博弈论……博弈论……天下之争,竟可如此剖析!逸尘,你究竟从何处学得这等学问?”他忍不住再次追问。

  李逸尘微微垂目,掩去眼底一闪而过的异色。

  这个问题无法真实回答。

  他只能沿用之前的说法。

  “臣早年偶得异人传授些许皮毛,近日观殿下困局,苦思冥想,方觉此论或可一用。能于殿下有所助益,臣幸甚。”

  他内心提醒自己,日后需更注意,这些超越时代的知识必须找到合理的解释,至少不能引起太大疑心。

  李承乾深深地看着李逸尘,眼中充满了庆幸和依赖。

  他知道,自己得到的,是一个无以伦比的瑰宝,或许是母后在天之灵庇佑,才将此人送到他身边。

  “继续教孤!”李承乾迫切地说道,手指无意识地敲着书案。

  “这博弈论,还有何等精妙之处?多人博弈又如何?强弱之势又如何?”

  李逸尘迎着他迫切的目光,缓缓点头。

  他知道,必须趁热打铁,将这些思维模式更深地植入李承乾的脑中,才能尽可能扭转他那危险的命运轨迹。

  “殿下既有心向学,臣自当知无不言。”

第13章 孤又该如何‘一报还一报’?

  李逸尘整理了一下思绪,开口道,“接下来,请殿下设想,若朝中不止殿下与魏王两位皇子,或有他人亦有心于此,又或者,朝中大臣各有所拥,形成派系,这多方博弈,策略又当如何调整?”

  李承乾听得更加认真,身体坐得笔直,全神贯注。

  “其中关键,在于识别谁是真正的对手,谁是可以争取的盟友,而联盟往往并不稳固……”

  李逸尘刚开了个头,李承乾便忍不住插话。

  “盟友?”

  “就如汉王?或是侯君集他们?”他提到这两个名字时,语气有些微妙,似乎带着一丝下意识的考量。

  李逸尘内心一凛,来了。

  历史上李承乾谋反的核心人物就是汉王李元昌和侯君集。

  必须极其小心地处理这个话题,既不能直接否定引发太子疑心,更不能鼓励这种危险的结盟。

  “殿下,联盟是博弈中的重要手段,但选择盟友,需极其谨慎。”李逸尘语气凝重。

  “需考量几个要素。其一,盟友与殿下目标是否一致?是真心辅佐殿下,还是另有所图?其二,盟友的实力与价值几何?是能提供助力,还是反而会拖累殿下?其三,也是最关键的,与此人联盟,是会让陛下对殿下更放心,还是更忌惮?”

  李承乾若有所思:“汉王……乃父皇庶弟,平日与孤较为亲近,常对孤抱怨父皇待其刻薄……侯君集,刚立灭高昌之大功,却因私吞财宝遭父皇申饬,心中亦有怨望……”

  他像是在分析,又像是在自言自语。

  李逸尘内心快速思索。

  他不能直接说此二人包藏祸心,将来会害死你。

  他只能从博弈策略的角度分析。

  “殿下,请试以博弈论思之。与此二人结盟,于殿下而言,是优势策略吗?”

  李承乾抬起眼,示意他说下去。

  “汉王,宗室亲王。殿下与亲王过往甚密,陛下会如何想?是否会疑心殿下结交宗室,欲行不轨?此乃陛下大忌。”

  “侯君集,武将,虽有战功,然贪暴之名已显,且刚遭陛下训斥。殿下与此等失意武将结盟,是示天下以宽仁,还是示陛下以结党营私、甚至勾结怨望之将?”

  李逸尘的话像冷水一样浇在李承乾心头,让他刚刚升起的一点念头迅速冷却。

  “再者,”李逸尘继续加码,“与此二人结盟,他们能给予殿下什么?汉王无权无兵,唯有宗室名号,或可摇唇鼓舌。侯君集或有旧部,然京师兵马岂是他能调动?陛下对军权掌控极严。他们能给予殿下的助力有限,但可能带来的风险——引起陛下警惕和厌恶——却是巨大且致命的。”

  “殿下,这划算吗?”

  李承乾沉默了,手指无意识地在案上划动。

  他不得不承认,李逸尘的分析切中要害。

  与这两人捆绑,看似多了盟友,实则可能提前暴露目标,引来父皇的致命打击。

  这确实不是好策略。

  “那……依你之见,孤当如何对待他们?完全不理?”李承乾问道,语气中带着试探。

  “不是不理。”李逸尘摇头,“殿下可持储君之礼,不卑不亢。他们若来诉苦抱怨,殿下可倾听,但绝不附议,更不可承诺任何事。可适当表示理解,但要点明陛下乃英明君主,自有考量。甚至可劝慰他们谨守臣节。如此,既不得罪人,亦不让陛下抓住任何把柄。此乃‘合作’中的‘防御’姿态。”

  李承乾缓缓点头:“孤明白了。保持距离,虚与委蛇,不授人以柄。”

  他感觉自己又学到了一课。

  “然则,真正的盟友何在?”李承乾追问道,这是他最关心的问题。

  “谁是可助孤之人?”

  李逸尘早已思考过这个问题。

  他知道,历史上支持李承乾的朝臣并非没有,只是太子的行为最终让他们无法支持,或者被李世民提前压制。

  “殿下,您最大的盟友,并非某个具体的人,而是‘礼法’和‘规矩’。”李逸尘郑重道。

  “大唐立国,以礼为本。嫡长子继承制,是维系朝堂稳定的基石。只要殿下不犯大错,绝大多数秉持正统观念的朝臣,内心都是倾向殿下的。这是殿下的基本盘。”

  “例如,房玄龄、长孙无忌等重臣?”李承乾眼中燃起一丝希望。

  长孙无忌是他的亲舅舅。

  李逸尘内心微叹。

  长孙无忌在承乾和李泰之间确实一度犹豫,但最终选择了更听话的李治。

  而房玄龄更是谨慎。

  他不能给太子不切实际的幻想。

  “殿下,重臣之心,难以简单论之。他们首要效忠的是陛下,然后是大唐江山。他们支持的是能稳定江山、符合礼法的储君。”

  李逸尘选择了一个更稳妥的说法。

  “故而,殿下要争取他们,不是靠私下结交许诺——那反而会让他们警惕——而是靠展现出符合礼法、沉稳持重、堪当大任的储君风范。让他们相信,支持殿下,就是支持大唐的稳定和未来。”

  “让他们……相信?”李承乾喃喃道,似乎抓住了什么。

  “正是。”李逸尘肯定道。

  “这是一种更宏观的博弈。殿下要让朝臣们看到,支持您,风险最小,收益最大;而支持改立他人,则风险巨大,可能引发朝争国乱。当绝大多数朝臣都形成此共识时,即便是陛下,也要慎重考虑废立之事。”

  李承乾只觉得眼前又是一亮!

  原来还可以这样!

  不是去苦苦哀求某个大臣的支持,而是通过自身行为,去影响整个朝臣群体的判断和倾向!

  “那……那孤具体该怎么做?”李承乾急切地问。

  “近日殿下所为,便是第一步:闭门读书,修身养性。此乃‘合作’信号,示天下以安分守己。”李逸尘道。

  “下一步,若有机会,殿下可在陛下问政时,发表一些合乎礼法、顾全大局的见解。或在某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上,展现仁德。例如,若遇灾荒,可主动请求削减东宫用度,以示与民同苦。此举成本低,但传达的信息却很强。”

  “此外,”李逸尘补充道。

  “对待东宫属官,乃至普通宫人,殿下需格外注意言行,宽严相济,以示仁德。这些人的口碑,久而久之,亦会传入朝堂,影响舆论。”

  李承乾认真听着,不断点头,努力将每一个字记在心里。

  他感觉李逸尘就像一位高明的工匠,正在一点点地重塑他,将他从一块顽铁,锻造成一件合格的器皿。

  “那……若是青雀主动挑衅,孤又该如何‘一报还一报’?”李承乾又问,他对这个策略格外感兴趣。

  求读者大大们手中无比神圣的月票!

第14章 您这是要把天捅个窟窿吗?

  “殿下需建立自己的信息渠道。”李逸尘道,“无需是阴谋,只需能及时知晓魏王及其党羽的动向言论即可。若魏王只是在陛下面前讨好卖乖,殿下不必理会,那是他的策略。但若他散布不利于殿下的谣言,或试图在具体事务上构陷殿下……”

  李逸尘目光微冷。

  “这不是当务之急,建立情报网络需要时间,这个等臣思考几日,再给殿下回禀!”

  李承乾眼中闪过精光,他现在对于李逸尘是高度的信任。

  “当下殿下则需立刻行动。或通过可靠途径向陛下澄清,或在合适的场合有理有据地自辩,甚至可反向指出魏王行为不当、破坏兄弟和睦。反击必须迅速、准确、有力。”

首节 上一节 9/11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