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83年 第133节

  宋向阳语气坚定。

  “行,那今天就先这样。你也不要太有心理负担,这毕竟是考察工作,任何细节都要考察清楚了,这既是对你负责,也是对人民负责。”

  工作组组长说完,便领着一行人转身离开,朝着王美丽和刘有义家的方向走去。

  望着工作组离去的背影,宋向阳的母亲满脸怒容,忍不住抱怨道:“也不知道是哪个剁脑壳的这么多嘴多舌的,这事情怎么能怪你头上,你这是做了好事还背了黑锅。”

  母亲的眼神中充满了对那个打小报告之人的强烈不满,双手紧紧地握成拳头,仿佛要将心中的愤怒都发泄出来。

  “嗯妈,没事的,身正不怕影子斜,再说那事情刘开盛也在当场,还有那么多围观的人。调查清楚也好,省得以后还有人把这事翻出来说我的不是。”

  宋向阳伸出手,轻轻拍了拍母亲的肩膀,试图安慰她。

  “要是你能成功进入政协,那也不枉我这一二十年烧的高香了。你嗲嗲要是还在世,不知道该有多高兴,还有你爸......”

  母亲说着,声音渐渐哽咽,眉头紧紧地皱在一起,脸上满是复杂的神情。

  她想起了去世的爷爷,他们若是看到宋向阳如今的成就,该是多么欣慰。

  可如今,却因为这莫须有的质疑,让一切变得扑朔迷离,她的心中充满了担忧。

  在等待调查结果的日子里,宋向阳依旧忙碌于瓦厂和平菇生意,以及药山的管理工作。

  他每天都会早早地来到药山,查看药苗的生长情况,给工人们安排工作,可思绪却总会不由自主地飘向工作组的调查。

  “向阳,你说工作组能查清楚吧?你可不能因为这事儿被耽误了。”

  林香也察觉到了宋向阳的心思,关切地问道。

  “这事确实牵扯到了我,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主要是看工作组怎么看了。不过,我觉得再怎么样也不能把白的说成黑的吧。”宋向阳安慰着林香。

  而另一边,工作组来到了王美丽家。

  王美丽结束了瓦厂一天的忙碌,拖着略显疲惫的身躯刚迈进家门,抬眼便瞧见几个陌生面孔站在院子里。

  她脚步一顿,脸上瞬间闪过一丝惊讶,目光在众人身上来回打量,下意识地攥紧了衣角。

  原本性格活泼的她,因为刘有义的事情,现在有些在村子里抬不起头。

  “王同志,您好。我们是乡政协考察工作组的,此番前来,是想了解一下刘有义那件事的具体情况。”

  工作组组长迈着沉稳的步伐走上前,脸上挂着礼貌的微笑,语气轻柔而温和,试图缓解王美丽的紧张情绪。

  王美丽听闻,原本就低垂的头埋得更低了,浓密的刘海几乎遮住了她大半张脸。

  她的双肩微微颤抖,眼中迅速闪过一丝愧疚,嘴唇轻颤,声音低得近乎呢喃:

  “都怪我,要是当初我能和有义心平气和地说话,要是我没那么急躁,没把话说得那么绝,他也不会……”

  说到此处,她的声音戛然而止,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哽住,泪水在眼眶里打着转,随时都可能夺眶而出。

  “那在整个过程中,宋向阳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工作组组长微微俯身,目光紧紧盯着王美丽,追问道,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第184章 真相既明 顺利过关

  王美丽深吸一口气,极力平复着内心翻涌的情绪,而后缓缓抬起头,眼眸之中满是坚定与深深的感激:“宋老板绝对是个难得的大好人!自我踏入瓦厂的那天起,他便处处对我关怀备至,给我安排的活儿轻松且稳定,平日里还时常关心我的生活状况。”

  她微微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痛惜,继续说道,“有义他就是因为嫉妒心作祟,一时糊涂,才酿成了这般大祸。出事那天,宋老板和其他人一起,抬着有义一路朝着卫生所狂奔,累得气喘吁吁,汗水湿透了衣衫,那拼命的模样,大家伙都看得真真切切。事后,他又毫不犹豫地拿出钱来赔偿有义的家人,给的补偿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他真的是做到了仁至义尽。”

  她一边说着,一边用手背轻轻拭去眼角悄然溢出的泪水。

  王美丽其实大不了宋向阳几岁,在村子里,这个年纪的人大多会喊宋向阳的乳名“伢子”。

  但自从进入瓦厂工作后,王美丽已然习惯称呼宋向阳为“宋老板”。

  在她心中,宋向阳能力出众,又极具担当,“老板”这一称呼,是她表达尊重的方式。

  工作组随后又详细地向她询问了事情的经过,并且一丝不苟地做着笔录。

  不到一盏茶的工夫,工作组便从王美丽家出来,马不停蹄地径直朝着刘有义家赶去。

  刘有义家的院子里,压抑的气氛仿若一张密不透风的大网,让人喘不过气来。

  一些用于吊唁的白幡还斜靠在墙角,在微风中轻轻晃动,更添几分凄凉。

  刘有义的父母坐在屋檐下那张破旧的木凳上,身形佝偻,面容憔悴,满脸写满了悲伤与无尽的落寞,仿佛被岁月无情地抽去了脊梁。

  虽说他们得到了宋向阳大方给予的“赔偿款”,可这阵子没少被村里人在背后指指点点。

  再加上老年丧子,且刘有义又是家中独苗,这一连串的打击,让两位老人明显苍老了许多,仿佛一下子老了十几岁。

  “刘大爷,刘大娘,打扰二老了,我们想就有义的事儿再跟您二位深入了解一下。”

  工作组组长放轻了脚步,小心翼翼地走到二老面前,声音轻柔且温和,耐心地说明了来意。

  刘有义的父亲缓缓抬起头,深陷的眼窝里蓄满了泪水,那泪水如同决堤的洪水,顺着布满皱纹的脸颊肆意流淌:

  “我心里明白,我家有义这孩子从小就不让人省心,没少给我们惹麻烦。这次的事儿,真的怪不着人家。人家不仅给了我们足够的赔偿,让有义能走得体面,事后还常常来看望我们,每次来都带好多东西,就连他自己种的蘑菇都没少给我们送。唉,都是有义自己想不开,怨不得别人呐。”

  他一边说着,一边用那粗糙、布满老茧的手抹着眼泪,声音哽咽,几近说不出话来。

  “是啊,小宋这伢子,心地善良得没话说。我们可不能昧着良心,把错都往人家身上推。”

  刘有义的母亲在一旁附和道,脸上闪过一丝不自在。

  她心里清楚,之前在宋向阳家又哭又闹、撒泼打滚,无非是想多要点赔偿,当时狮子大开口,也是抱着讨价还价的想法。

  可没料到,宋向阳二话不说,痛痛快快地给了几千块钱。

  这事儿过后,村里不少人都在背后议论纷纷,说他们家是在吃“人血馒头”,靠儿子的命发不义之财。

  如今人家工作组来调查,要是再不说实话,往后在村里可就真的没法抬头做人了,定会被人戳一辈子脊梁骨。

  工作组的成员们全神贯注地倾听着,手中的笔在本子上不停地舞动,记录下每一个关键信息,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随后的几天里,他们又走访了多位当时的目击者以及村里的其他村民,对整个事件展开了全方位、深层次的调查。

  每一个细节,每一段证词,都被他们仔细梳理、深入分析,力求还原事件的真实全貌。

  终于,到了公布考察结果的那天。

  天刚蒙蒙亮,刘开盛就心急火燎地赶到宋向阳家,一把将还在睡梦中的宋向阳从床上拉了起来:“快,赶紧跟我去村委办公室,今天出结果!”

  他的声音里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与紧张,那语气仿佛在说一件关乎生死存亡的大事。

  在前往村委的路上,刘开盛不住地给宋向阳打气:“放宽心,我也跟工作组详细说明了情况,我可是实打实的当事人之一。这几天工作组走访的时候,我一直跟着,村子里的人也都是如实相告,所以你绝对没问题,肯定能顺利通过!”

  实际上,他心里比宋向阳还要忐忑不安。

  这次推选宋向阳进入乡政协,他可是寄予了厚望,要是计划落空,往后再想为村子找个能在政协发声的人,谈何容易,村里实在找不出比宋向阳更合适的人选了。

  村委办公室里,气氛紧张得让人仿佛置身于冰窖之中,空气都好似凝固了一般。

  刘开盛和其他村干部们神色凝重,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紧张与期待。

  这特殊的氛围,让原本心态还算放松的宋向阳,也不由自主地紧张了起来。

  他坐在椅子上,双手不自觉地紧紧攥在一起,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额头上也微微沁出了汗珠。

  刘开盛在一旁不停地踱步,时不时抬头望向门口,眼神中满是焦急与期待,就像在等待一场决定命运的审判。

  终于,工作组组长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进办公室,手中紧紧握着一份文件。

  他目光扫视了一圈屋内的人,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且坚定:“经过我们全面、深入、细致的调查,现已查明,宋向阳同志在刘有义事件中不仅没有任何过错,反而积极参与救援,展现出了极大的担当与责任感。在事后,他给予刘有义家人的补偿合情合理、妥善周到。之前所提及的关于宋向阳同志群众基础有问题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毫无事实依据。”

  他稍作停顿,目光炯炯地看向宋向阳,郑重宣布:“所以,综合各方面考察情况,宋向阳同志完全符合进入乡政协的条件!”

  这一番话,犹如洪钟般在办公室里回荡,掷地有声,铿锵有力,瞬间打破了原本紧张压抑的氛围。

第185章 荣耀加身 家喻户晓

  “不过,这还只是提名推荐环节的资格审查,后续乡党委还会协商确定建议名单,候选人的政治素养、社会责任感、在乡村事务中的参与度和实际贡献等多方面因素都在考察范围之内。”

  “而且,乡党委还会组织由组织部门、宣传部门以及熟悉乡村情况的资深干部组成的工作小组,对候选人进行详细的背景调查和综合评估。”

  工作组组长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目光深邃,神色认真地提醒着刘开盛和宋向阳。

  他手中的笔在文件上轻轻敲击,仿佛在强调每一个字的重要性。

  “不过,以我们第一轮对宋向阳同志各方的调查情况来看,想来应该是问题不大的。”

  组长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一丝肯定的神情,补充说道。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宋向阳的初步认可,似乎已经预见了这位年轻人在后续考察中的良好表现。

  刘开盛坐在一旁,神情专注,微微颔首。

  他心里清楚,这仅仅是漫长考察流程的开端。

  在建议名单确定之后,还需提交至政协常务委员会会议进行审议和表决。

  那将是一场更为严格的考验,每一位候选人都要在众多常务委员的审视下,接受全方位的评判。

  一旦候选人通过常务委员会会议的表决,便进入了公布环节。

  乡政协的办公厅会承担起通知和公示的重任,分别向推荐单位和候选人个人发送正式通知,告知其已当选为乡政协委员,并为委员颁发具有象征意义的委员证书。

  同时,为确保选举过程的公开透明,还会通过当地的广播、公告栏等新闻媒介向全乡民众进行公示。

  在乡镇的主要街道和各村的村口公告栏,都会张贴详细的委员名单及相关信息,接受群众的监督,让整个选拔过程在阳光下进行。

  但刘开盛深知,第一轮的审查至关重要,它如同基石,奠定了后续考察的基础。

  再加上乡里顾书记对宋向阳颇为赏识,宋向阳自身各方面条件也经得起考验,他坚信宋向阳进入政协只是时间问题。

  时光悄然流转,一个月后。

  宋向阳正弯着腰,在水田里和母亲几个忙碌地准备插秧。

  他的裤脚高高挽起,双脚深深陷入泥中,双手熟练地拔着秧苗,额头满是细密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滴进浑浊的泥水里。

  “哎呀,快点把手脚洗干净一下,你已经进入乡政协了,你可是除了我伢老子之后咱们村里第二个乡政协委员!”

  刘开盛那洪亮的声音远远传来,打破了田间的宁静。

  他脚步匆匆,手里捧着几份文件,脸上笑意正浓。

  宋向阳听到喊声,直起腰,用手臂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他看着刘开盛那急切的模样,赶忙找了个深水坑,将手脚上的泥巴洗干净。

  泥水顺着他的手臂和小腿流淌,他甩了甩手上的水珠,接过刘开盛递过来的文件。

  他翻开文件,仔细地翻看了一会儿,眉头微微皱起,疑惑地问道:“之前不是说要到乡里去领取吗?”

  “我正好在乡里开会,这不就给你带回来了,也省得你再跑一趟街上。”

  刘开盛笑容满面,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仿佛在说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自豪,似乎为自己能亲自将这份荣耀送到宋向阳手中而感到无比荣幸。

  “得亏书记对我们家伢子的事情这么上心,要不是你前前后后操劳,这伢子的政协委员恐怕是想都不敢想。”

  宋向阳的母亲这时也从田里直起腰来,抬起手,用搭在肩头的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水,感激地说道。

  “欸,二嫂说这话就见外了,你们家光荣,我们村子里也跟着光荣,这不仅是向阳个人的荣誉,也是咱们村子里的荣誉。而且,以后,咱们村子里还指望着向阳能够多在乡里说几句话呢!”

  刘开盛摆了摆手,脸上依旧挂着亲切的笑容,真诚地说道。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村子未来的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宋向阳在乡政协的舞台上为村子争取更多资源和机会的场景。

首节 上一节 133/1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