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83年 第49节

  那“苕糖”是用自家种的红薯熬制而成,色泽棕红,浓稠得如同蜂蜜,黏性十足。

  整个灶房烟雾缭绕,柴火燃烧产生的浓烟,弥漫在狭小的空间里,熏得人眼睛酸涩,几乎睁不开眼。

  外婆由于患了白内障,眼睛看东西模模糊糊的,很难辨认出眼前的人。

  幸好几个表弟表妹眼尖,率先发现了来人,扯着嗓子喊了起来:

  “喃喃,卫姐他们过来了!”

  十里不同音,“喃喃”是“嘎婆”家那边对奶奶的称呼。

  “哦,伢子啊,看你们这一身露水的,赶紧来烤烤身上。”

  外婆听到喊声,忙不迭地转过身来,脸上瞬间绽放出慈祥的笑容。

  一边热情地招呼着宋向阳姐弟几人靠近灶火取暖,一边略带严厉地朝着孙子孙女们吩咐道:

  “你们这些剁脑壳的,快帮你姐姐们把东西都拿下来啊!”

  表弟表妹们都很懂事,听到吩咐,立刻手脚麻利地围上前,帮着卸下姐弟几人背上的竹篮子,之后又摆放整齐。

  “嘎婆”的灶房虽然拥挤狭小,但中间摆放着两张长凳,围绕着一个小小的灶火。

  冬天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这里烤火,倒也暖意融融。

  只是,这烟熏火燎的滋味,实在不好受。

  弄的宋向阳就像那老俚语说的那样:狗婆蛇子过门槛,七拱八翘的。

  “都跟你嗯妈说过很多次了,嫁过去这么久了,不用再送什么年节了,就是不听。”

  外婆一边拿着木勺在铁锅里缓缓搅动着苕糖,一边絮絮叨叨地说着,

  “你们家刚受了灾,哪哪都要钱,现在又要建房,该省的时候就要省点。”

  “我们都是穷惯了的,吃什么都可以,心意到了就行。”

第54章 灶火话家常

  外婆的头发略显凌乱,还来不及梳理,夹杂着一些白色的柴灰和细碎的茅草。

  “嘎婆,你休息下吧,我来给你熬,你眼睛也看不清楚。”

  大姐看着外婆忙碌的身影,心疼不已。

  赶忙站起身来,走到她身边,伸手轻轻夺过她手中的勺子,费力地搅和起来。

  外婆直了直有些佝偻的脊背,又对着大表妹吩咐道:

  “去缸里拿几个糍粑出来烤,你哥哥他们都还没吃早饭呢。”

  大表妹乖巧地点点头,带着几个弟弟妹妹快步走到缸边,伸手捞出几个白白胖胖的糍粑,回到灶火旁准备烤制。

  “哎呀,你这火钳子都黑乎乎的,也拿块抹布擦一下啊。”

  外婆看着大表妹手中黑黢黢的火钳子,忍不住埋怨道。

  “不要紧的,嘎婆,我们自己烤就行了。”

  宋向阳笑着打圆场,又转头对着大表妹说道:

  “燕儿,那个篮子里有些糖,你给弟弟妹妹们分一下。”

  大表妹看了看外婆,见她没有表态,只是默默地递过火钳子。

  宋向阳心里明白,外婆是担心孩子们,一下子把糖果吃完了。

  到时候,过年招待客人就没了着落。

  他也不好再强求,便顺手拿起一块跟火钳子一样黑的抹布,象征性地擦了擦。

  然后,和两个姐姐一起,将糍粑放在火上烤了起来。

  “你们今年打糍粑了没有?等下回去的时候带上几摞,我们前天才打的糍粑。”

  外婆说这话的时候,被烟熏得眼角不断淌出泪水。

  “嘎婆,不用挂念哟,我们打了糍粑的。你们自己打的,就自己留着就行了,我们有的吃的。”

  二姐怕外婆听不清楚,还提高了些音量。

  “打了就好......打了就好......”

  外婆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眼角的皱纹愈发明显。

  “你爸今年也不回来,我还给他烤了一缸上好的高粱酒呢。”

  外婆这时摸索着走了几步,来到宋向阳边上坐下,一边说着,还一边伸出手,仔细地瞧着宋向阳,眼神里满是疼爱,

  “也真是一年长的一年高了,都是个大男子汉了,你嗯妈也快熬出头了。”

  宋向阳笑嘻嘻地看向外婆,近距离看着她愈发灰蒙蒙的眼睛,还有那越来越多的白发,心中一阵酸涩,眼眶瞬间有些湿润。

  “嘎婆,你也要注意下身子,这活都是干不完的。”

  宋向阳轻轻握住嘎婆那布满皱纹、略显粗糙的手,声音略带哽咽。

  “我呀,一辈子都是劳碌命。你三舅和四舅现在都还没讨到老婆,我也不晓得还能不能见到他们讨婆娘。”

  外婆重重地叹了口气,抬手用袖子擦了擦眼角的眼泪。

  听着外婆的话,宋向阳有些感伤。

  他知道,外婆没过几年就去世了,最终,还是没能看到三舅娶上媳妇。

  而她最疼的小儿子,更是打了一辈子光棍。

  “舅舅们每天都这么舍得力气,这么能吃苦,肯定都能讨到老婆的。倒是你,要多注意自己的身子,不比以前了。”

  宋向阳努力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宽慰道。

  外婆佝偻的身子,坐在凳子上很不舒服,时不时地挪动一下,试图找到一个更舒适的姿势。

  好一阵后,她才开口道:

  “我们这山卡卡的,比你们那里还偏。”

  “当初,你嗯妈嫁过去的时候,我都死活不同意,还是你嘎公点的头。”

  “像我们这里,一年都没几个能讨到婆娘的,哪个舍得自己的女子来这吃苦哦。”

  三姐正在熟练地翻着糍粑,见外婆越说越有点激动,便轻声安慰道:“这些事,你就少操点心。放宽心,身子要紧。”

  “哪有不操心的哦,你舅舅舅妈们每天都要出去干活,这么一堆小的张口要吃饭,我不操持下,这家就要毁了。”

  外婆说着,又无奈地叹了口气,

  “也怪你嘎婆命不好,你嘎公那么年轻就没了。要是你嘎公还在......”

  外婆没有把话继续下去,只是抹着眼泪。

  大家听着外婆的话,都陷入了一阵长久的沉默。

  只有灶火噼里啪啦地燃烧着,仿佛在诉说着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片刻后,外婆像是想起了什么,提高嗓音对大表妹喊道:

  “燕儿,你去把那大草鱼给剖了,中午趁着你姐姐哥哥们都在,咱们吃个新鲜。”

  大表妹向来乖巧听话,听到吩咐,立马站起身来,小碎步快速迈向厨房,准备去拿菜刀剖鱼。

  宋向阳见状,急忙一个箭步跨上前,伸手阻拦道:

  “燕儿,我们中午不在这儿吃饭,家里还有一大摊子事儿等着呢,那鱼你们就留着三十晚上吃,先养起来吧。”

  燕儿看看宋向阳,又瞅瞅外婆,脚步顿住,站在原地,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跑这么远的山路,哪能不吃饭就走,你这个崽,一年到头也就来这么几回。”

  外婆微微皱起眉头,脸上满是嗔怪,带着些许不满说道。

  宋向阳赶忙走到外婆身边,拉着她那布满老茧的手,解释道:

  “嘎婆,我最近承包了村里的大水库,每天都得去割鱼草呢。”

  “我嗯妈一个人在家又要喂猪喂鸡鸭的,忙得晕头转向,实在脱不开身。”

  “等明年年底收鱼了,我到时候送年节,给您带上一桶大草鱼来,让您尝尝鲜。”

  外婆一听宋向阳承包了水库,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惊喜的光亮,立马绽开了灿烂的笑容:

  “还是我伢崽有出息,那么大的水库都承包了,比你爸都还有本事嘞。”

  宋向阳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挠了挠头。

  在外婆心里,即使自己以前是个游手好闲的主,但怎么瞧,都怎么顺眼。

  如今,得知他能干起承包水库的大事,外婆心里自然是宽慰又自豪。

  “嘎婆,这是我赚的一点钱,您别嫌少。等我初一来拜年的时候,再给您多拿些。”

  宋向阳边说,边从衣兜里掏出自己仅剩下的二十多块钱,双手毕恭毕敬地递到外婆面前,轻轻塞到她手里。

  他心里早有盘算,想着等过阵子卖了蛇酒,初一来拜年时,手头宽裕了,再给外婆多添些,好让老人家手头宽松些,日子过得舒坦点。

  “你这些钱自己留着就行,你还要娶媳妇呢,嘎婆老了,要钱也没啥用。”

  外婆使劲地推着宋向阳的手,坚决不肯收下这钱。

  “我还年轻呢,有的是法子赚钱,这钱您就放心收着。您要是不收,我初一可就不来了哦。”

  宋向阳见外婆不肯收钱,眼珠一转,故意使出杀手锏,佯装生气,半开玩笑地说道。

  “好好好,我收着。我收着伢崽的发财钱。”

  外婆拗不过,极不情愿地收下钱。

  然后,小心翼翼地翻了几层衣服,把钱妥妥帖帖地藏在内衣的最里层。

第55章 钓黄鳝(第三更求追读)

  “糍粑烤好了。”

  这时,二姐的声音打破了短暂的宁静。

  她熟练地翻转着烤架上的糍粑,那糍粑已然变得金黄酥脆,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快,趁热吃,肚子早饿瘪了吧。”

  外婆满脸慈爱,连忙招呼着姐弟几个。

  姐弟们确实饿坏了,纷纷伸手拿起糍粑,大口大口地吃起来,还不忘热情地招呼表妹表弟们一同享用。

  随后,大家围坐在暖烘烘的灶火旁,你一言我一语,唠起了家常。

  欢声笑语在屋内回荡,温馨而美好。

  由于舅舅舅妈们带着糍粑出门办事,中午不回来吃饭,宋向阳姐弟几人也不便久留。

  中饭都没吃就背起竹篮,整理好行装,准备踏上回家的路。

首节 上一节 49/1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