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83年 第50节

  外婆特意从炕上拿来两只精心腌制的老鼠肉,轻轻塞进竹篮子里。

  在这大山深处,老鼠肉可是外婆最拿得出手的美味佳肴。

  虽说在外人眼中,这道菜有些奇特,甚至让人难以接受,但姐弟们心里清楚,这里面饱含着外婆深深的爱意。

  他们没有丝毫犹豫,满心感激地收下这份珍贵的礼物。

  告别外婆后,姐弟几人踏上了归程。

  一路上,大家心情有些沉重,谁也没多说话,只是默默地闷头赶路,脚步匆忙而急切。

  宋向阳走在队伍的最后面,时不时地回头望向外婆家的方向,眼神中满是眷恋与不舍。

  他的脑海里不断浮现出各种赚钱的念头,一心想着要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就这样,在沉思中不知不觉回到了家。

  一进家门,母亲便迫不及待地拉过姐姐们,关切地询问外婆的近况,眼神中满是担忧与牵挂,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

  而宋向阳怀揣着复杂的心情,背着竹篮,默默地去割鱼草。

  割完草喂完鱼,回家的途中遇到一个补鞋匠。

  他穿着草鞋,挑着担子,不紧不慢地在村里走着,口中大声吆喝着。

  这补鞋匠每隔几天就会来村里一次,补鞋、补锅、补伞、补斗篷,各种活儿都能做。

  如今,纯芦苇编制的草鞋已经很少有人穿了,即便家境贫寒的人也都改穿用轮胎皮做的草鞋。

  可这补鞋匠,在寒冷的冬天竟然还穿着芦苇草鞋,这让宋向阳十分不解。

  想来想去,估计也只有为了省钱这一个原因了。

  宋向阳仔细瞧了瞧补鞋匠的担子,发现后面挂着一捆破旧的伞骨,看样子是用来补伞的。

  “师傅,你这伞骨卖吗?”

  宋向阳心中一动,试探着问道。

  补鞋匠已经快要和他擦肩而过,听到询问,转过头来回答:

  “这都是用来补伞的,卖它干啥呀?”

  说完,补鞋匠笑了笑,准备继续往前走。

  宋向阳赶忙快步上前,急切地说道:

  “师傅,您就卖我几根吧。我想用它去钓黄鳝,眼瞅着快过年了,我想给家里添点肉菜。”

  补鞋匠停下脚步,和颜悦色地说:

  “你要用它钓黄鳝啊......行,给你三根吧,这东西也不值几个钱。有好几捆还是从你们村里着火的地方捡来的呢。”

  说完,稳稳地放下担子,动手给宋向阳解下伞骨。

  “这多不好意思啊,您还要做生意呢。”

  宋向阳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哎呀,这有啥,我看你像是八组的吧,我以前去那儿补鞋的时候好像见过你。”

  补鞋匠一边解着伞骨,一边抬头打量着宋向阳说道。

  “呵呵,师傅眼力真好,我们家也被那场火烧了。”

  宋向阳苦笑着回应。

  “房子烧了没啥,只要人没事就好。年轻人,没啥过不去的坎儿。好多被烧的人家,不也都白手起家了嘛。”

  补鞋匠边说边把解下的伞骨递到宋向阳手里。

  宋向阳连忙双手接过,感激地说:

  “太谢谢您了,师傅。等我们新房子进火那天,您要是饿了或者渴了,随时都能去我们家坐坐。”

  说着,还用手指了指新房的位置。

  “哦,那是你家的新房子啊,真有本事,这么快就建新房子了。”

  补鞋匠说着,挑起担子准备继续赶路。

  “多钓点黄鳝啊,等你家新房弄好了,我去打打牙祭。”

  补鞋匠边走边回头,笑着开起了玩笑。

  “就怕您不来呢,您要是来了,肯定好酒好菜招待您。”

  宋向阳在后面回应道。

  补鞋匠笑了笑,没再说话,身影渐渐远去。

  宋向阳拿着那几根伞骨,满心欢喜地跑到溪边。

  他找了一块光滑平整的石头,蹲下身来,双手紧紧握住伞骨的一端,用力地在石头上打磨。

  不一会儿,就把一端磨得尖尖的。

  接着,他捡起一块石头,把磨尖的一端轻轻锤成一个弯钩,手法娴熟至极。

  随后,他拿着镰刀,走到附近的松软土地,挖了一些蚯蚓。

  再把蚯蚓弄成小段,小心翼翼地套在弯钩上,当作鱼饵。

  一切准备就绪后,他来到一处较远的稻田。

  眼前这片稻田,中间已经完全干涸,只有内侧的一排小水径还蓄着水。

  田坝全部由石头垒成,缝隙众多。

  这种地方,可是黄鳝和蛇最喜欢藏身的地方。

  宋向阳猫着腰,脚步轻盈,生怕惊扰到黄鳝。

  他的双眼仔细地扫过每一个洞口。

  果然,有些黄鳝实在耐不住饥饿,悄悄地探出了头。

  还有一些洞口周边,有着一道道新鲜的爬行痕迹,十分明显。

  寒冬腊月,食物稀缺,黄鳝为了填饱肚子,常常趁着夜色或者暖阳初照的时候出来觅食,这也让它们更容易暴露行踪。

  宋向阳从小就钓过黄鳝,对黄鳝的习性了若指掌。

  只见他手持伞骨,缓缓地伸进洞口,动作极其轻柔。

  刹那间,洞里的黄鳝像受惊的兔子,“嗖”地一下缩回洞底深处。

  宋向阳不慌不忙,手腕轻轻抖动,有节奏地来回移动伞骨,模仿着猎物的动静,巧妙地勾起黄鳝的捕食欲望。

  与此同时,他舌尖轻卷,喉咙里发出一连串类似小青蛙的叫声,让诱惑更加强烈。

  偶尔,他还会伸出手指,在水面上轻轻敲击,泛起的涟漪如同神秘的召唤,逗引着黄鳝。

  想当年,宋向阳还是个半大孩子的时候,就经常下河摸鱼、钓黄鳝,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那时候,工具十分简陋,大家都用狗尾巴草当作钓饵。

  每次瞅准黄鳝露头,便迅速将狗尾巴草递过去,等黄鳝咬实,就猛地发力,把黄鳝拖出洞口。

  紧接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食指和中指并拢成弯钩状,精准地掐住黄鳝的七寸要害,任凭它如何挣扎扭动,也难以逃脱。

  不过,有好几次,钓上来的竟然是蛇,吓得众人脸色煞白,赶忙甩手扔得远远的。

  好在如今正值寒冬,蛇都躲在洞里冬眠,不用担心会钓到蛇。

  很快,一只黄鳝悄然咬钩!

第56章 香辣鳝蟹大餐

  这狡猾的家伙,显然是个“老饕客”。

  咬了好几口,都是把蚯蚓咬得七零八落。

  每次都是轻轻试探,稍有动静便缩回去,接着又卷土重来。

  宋向阳屏气敛息,全神贯注。

  就在感觉某次咬合力陡然增大的瞬间,他猛地一拉,力量恰到好处。

  钩子稳稳嵌入黄鳝头部,顺势将其拖出洞口。

  紧接着,他大步跨向干地。

  那里地势平坦,捉起黄鳝来不费吹灰之力。

  首战告捷后,宋向阳乘胜追击,将三根伞骨分别探入不同洞口。

  一时间,竟有几个洞口同时传来动静。

  有根伞骨甚至差点被一股大力拖进洞里,好在他反应敏捷,眼疾手快。

  相较于黄鳝,洞里还有不少螃蟹,那更是“急性子”。

  只要伞骨一入洞,基本瞬间咬钩,而且咬定青山不放松。

  宋向阳自然不会放过这些送上门的美味。

  钓上来后,担心它们从竹篮里逃窜,还用茅草仔细捆了个结实。

  这年头,田间溪畔的黄鳝和螃蟹多得是。

  以往,溪里更是多的很。

  只不过最近上游放了竹毛水,估计得等一阵子,才能多起来。

  宋向阳忙活了整整一下午,辗转多块稻田,收获颇丰。

  钓得的黄鳝,足有四五斤!

  而且,条条膘肥体壮,都在三四两以上。

  还有十几只大螃蟹。

  眼见天色渐暗,宋向阳顺手在路边揪了几把紫苏。

  这紫苏,田间地头也是随处可见。

  宋向阳一边走一边想,可惜这年头物资匮乏,没有麻辣火锅底料。

  要不然晚上回家,给家人整一锅热辣鲜香的麻辣香锅,让大家换换口味也好。

  正想得入神,宋向阳瞧见路上有个鬼鬼祟祟的身影。

  仔细一看,原来又是刘有义。

  这家伙正猫着腰,悄摸摸地往王美丽家赶去。

  看那模样,多半又是趁天黑,想从门缝里偷看人家洗澡。

  宋向阳撇撇嘴,心中暗自腹诽:这等破烂事儿,自己可懒得管,说不定人家王美丽心里还乐意着呢。

  想到这儿,他权当自己眼瞎,加快脚步,径直朝前走去。

首节 上一节 50/1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