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中,宋向阳刚迈进院子,就听见屋里人声鼎沸。
今天的电,竟意外地提前了。
眼下,堂屋里早已挤满了人,大家或站或坐,眼神中满是期待。
有的还没顾得上吃饭,就急匆匆赶来了,手里紧紧攥着一碗大白饭,边等边时不时往电视机的方向瞅一眼。
电视机也照例被搬到了堂屋里,这次都不用宋向阳爬上房顶摆弄天线了,几个手脚麻利的年轻人,麻溜地爬上屋顶,在那儿调试信号。
“你今天割鱼草怎么这么晚?”
母亲见宋向阳这时候才到家,忙迎上前问道。
“哦,我去钓了会儿黄鳝,所以回来得有点晚了。”
宋向阳放下篮子,笑着应道,
“嗯妈,您瞧,我钓了不少黄鳝和螃蟹呢,晚上正好做顿大餐。”
宋向阳向母亲邀功道。
母亲听闻,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欣喜地看向竹篮,不住地点头。
她还没出嫁前,外公经常去钓黄鳝,那些美味可是她最幸福的记忆。
嫁过来后,为生活奔波忙碌,这样的口福可就少之又少了。
这时候,守在电视机旁的小孩子,也耳朵尖得很,听到有黄鳝和螃蟹,“呼啦”一下围了过来。
小脑袋挤在一起,眼睛瞪得溜圆,好奇地瞧着篮子里。
有的小孩子手欠,忍不住伸手去摸,一旁的大人见状,赶忙呵斥:
“小心夹断你的手!”
小孩子们吓得一哆嗦,忙不迭地把手缩了回去。
宋向阳笑了笑,转身找来一个木桶,准备清理这些螃蟹,再挑几条肥美的黄鳝,晚上给家人炒个拿手好菜。
“呀,老弟,你这钓得可真不少啊!”
三姐这时从灶房里走出来,听到声响,快步走到篮子前,惊叹道。
“三姐,晚上我给你们露一手,炒个香辣鳝鱼蟹,保准让大家吃得过瘾。”
宋向阳一边把螃蟹和黄鳝倒入桶中,一边信心满满地说道。
“真的?那可是太好了。你平时就是懒,偶尔炒个菜,味道还是可以的。”
三姐咽了下口水说道。
宋向阳平日里确实不常下厨,但每次出手,总能做出几道让人赞不绝口的好菜,三姐尤其爱吃他做的饭。
大姐和二姐此时也闻声走出房间。
“这根黄鳝得有半斤多重吧,怎么是黑乎乎的,看着就吓人,跟蛇似的。”
大姐看着桶里一条最肥的黄鳝,微微皱眉道。
“这螃蟹大腿也挺粗的,这要是咬一口,得夹的老疼了。”
二姐也跟着搭话。
小时候,姐弟几个没少去溪里翻螃蟹,那时候可没少遭罪。
螃蟹性情凶猛,一旦被抓住,宁愿断腿也要逃跑,大钳子死死钳住手指,疼得人直冒冷汗,甚至能夹出血来。
所以,姐姐几个到现在都心有余悸。
见着这黄鳝和螃蟹,都不敢贸然帮忙清理,只好转身去洗紫苏和野葱。
宋向阳独自一人清理螃蟹,动作倒也娴熟,三两下就能搞定一只,可处理黄鳝,却得费些功夫。
只见他拿起剃胡须的刀片,在黄鳝七寸的位置,轻轻划上一横。
然后,顺着切口,小心翼翼地往下剌,手法精准,不一会儿就能完整地剖开黄鳝,取出内脏。
等他全部清理完毕,堂屋里的《大侠霍元甲》都播了一集了。
今儿个也怪,竟然一直没停电,大家看得愈发入神。
那些端着大碗吃饭的,饭都吃完了,还不舍得起身回去盛饭,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电视机。
宋向阳可顾不上看电视,他端着清理好的食材,大步走进灶房。
此时的螃蟹已经去壳,黄鳝也剁成了均匀的短截,每一块上都划了几刀,方便入味。
他先是舀了一小勺猪油放入热锅中,待油热后,将一堆干辣椒、姜片、葱蒜一股脑儿倒入,爆炒出浓郁的香味。
接着才放入黄鳝,快速翻炒几下,再加入螃蟹,继续大火爆炒。
紧接着,淋上一小点香醇的米酒去腥增香。
眼看着螃蟹的外壳渐渐发红,火候差不多了,这才加入适量的盐,倒上一点点水,随后把洗净的野葱和紫苏放入锅中。
姐姐几个站在一旁,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宋向阳炒菜,时不时被呛得咳嗽几声。
不一会儿,炒锅里飘出的香味弥漫开来,勾得人馋虫大动。
外面的人闻着味儿,冷不丁打了个喷嚏,还大声嚷嚷:
“这油放得太多了,香死个人了!”
这话一出,惹得大家一阵哄笑。
好多人确实,炒菜是不放油的。
因为母亲和姐姐们平日里吃味精习惯了,出锅的时候,宋向阳还不忘撒上一点味精提鲜。
闻着那诱人的浓香,三姐端着滚烫的大碗,浑然不觉烫手,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锅里的菜,馋得口水都快流下来了。
好一会儿,她才回过神来,赶紧把碗放到凳子上。
炒完菜后,宋向阳洗净手,和大家一起坐在电视机前看起了电视。
姐姐几个则转身回到灶房,继续忙碌着再炒两个家常菜,荤素搭配,让晚餐更加丰盛。
由于今天电视机占了饭桌,晚饭时,大家只得端着碗在堂屋里吃。
边吃边看电视,时不时还招呼那些只吃白饭的邻居去夹点菜。
那些人平日里吃饭清汤寡水,难得见着荤腥,一看这黄鳝和螃蟹,顿时两眼放光,三两下就把一大碗米饭扒拉得精光。
不过,电视放了两个小时左右,就突然又停电了。
大家心里都清楚,今晚肯定不会来电了,只得扫兴地起身回家。
而宋向阳一家人也吃完了饭,围坐在一起,拉着家常。
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明天“赶大集”和除夕的事儿。
第57章 赶大集
以往,各个乡都有特定的赶集日期。
就拿宋向阳他们所在的这个乡来说,是每逢尾数为“4”和“9”的日子才会开启集市。
要是赶不上本乡赶集的时候,而家里又急需买点什么东西,往往得跑到几十里外的其他乡。
不过,从小年过后,一直到正月十五,每天都成了赶集日。
这段时间的集市也格外热闹,卖的东西也更多,只是价格会贵上很多。
人们都忙着置办年货,为新年的到来做足准备,所以这段日子也被称作“赶大集”或者“赶百日集”。
农历二十八这天,宋向阳一家子又奔赴集市。
宋向阳眼瞅着就剩两天过年了,得抓紧把家里的八坛蛇酒脱手卖掉。
这要是拖到年后,价格保准得往下掉,到时候可就亏了。
母亲也是想采购一些除夕和过年期间必备的物品。
一家人,每人都稳稳地担着一担蛇酒,赶往集市。
这奇特的“担子”引得众人纷纷侧目,一路上大家的目光就没从他们身上移开过。
“你这是捅了蛇窝了啊,搞到这么多的蛇。”
一个村民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这么多蛇酒,要卖不少钱哦。”
另一位村民也咂了咂嘴。
“这蛇,还真不是一般的大,这要是咬一口,可走不了五步。”
还有人盯着蛇酒里泡着的五步蛇,心有余悸地说道。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品头论足个不停。
殊不知,为了凑齐这些蛇酒,宋向阳这回可是下了大功夫,好说歹说跟卖蛇的加了价,才买到这么多蛇。
要知道,现在可不是夏天,这大冷天的,蛇都藏得严严实实,得费好大劲儿去搜寻,才能挖到几条。
一路上,母亲跟在后面,脸上挂着笑容,耐心地回应着那些问话的人。
宋向阳姐弟几人则脚步匆匆,一心想着早点赶到集市占个好摊位。
这大集期间,比起平日里赶集的人流量,还是稍微逊色了一些。
大家伙儿都怕过年的时候东西加价,早早地就提前把年货都买齐了。
不过,这对宋向阳来说,倒成了一件好事。
他很快就找到了一个心仪的摊位。
这次,宋向阳都还没来得及像往常那样,扯着嗓子吆喝几声,摊位前就围过来好多人。
更为凑巧的是,人群里居然还有第一次买他蛇酒的那个中年人。
那人一瞧见宋向阳放下蛇酒担子,赶忙走上前说道:
“呀,细伢子,我可找了你好几次了,每次来集市都没瞅见你人。”
他一边说着,一边拍了拍宋向阳的肩膀,脸上满是欣喜,
“那上次买的蛇酒确实可以,我那帮朋友喝了之后,都直夸我买到好货了,让我这次一定得多买点。”
宋向阳一见到他,立马绽放出灿烂的笑容,热情地回应道:
“现下这蛇可不好找咯,我在山里折腾了好久,才搞到这么几坛。”
他心里清楚,这人既然是回头客,肯定是对蛇酒满意。
所以,得把这来之不易的劲儿多渲染渲染,也好让酒卖个好价钱。
当然,他可没提自己之前已经卖过一轮的事儿。
做生意嘛,这点小心思还是得有。
“嗯,这么大的毒龙确实不好找。不过你还是有点本事啊,这次还搞了这么多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