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闷声不响的大牛突然插话:“那要是这个月做了28000片,多出的3000片每片加一厘?“他沾满泥巴的手指在空中比划,“3000片就是三块钱,不算你家里人,咱们6个人分,每人能多五毛?“
“不止。“宋向阳笑着展开账本,“八号那天下雨,咱们赶工做了接近2000片。要是天天这个劲头,月底人均能多出好几块呢。“
他特意看了眼正在吧嗒着旱烟的刘开富,“听说您家小牛崽子就要上初中了?“
刘开富顿了顿手中的烟杆。
他想起昨天校长来家访,说要交五块钱书本费,自家攒了三个月的鸡蛋钱还差着一块二。
“但要是有人偷懒呢?“刘有林突然发问。
这个精瘦的汉子上周刚和挑土组的三婶吵过架,嫌对方每担少装五斤土。
“所以得靠大家互相盯着。“宋向阳从铁盒里摸出枚五分硬币,阳光在银币边缘折射出光晕,“就像烧窑要看火候,谁的火口没封严实,整窑瓦都得泛青。效益奖是锅里的肉,全勤奖是碗里的饭,想吃肉先要把碗端稳了。“
刘开富突然深吸了一口,问道:“向阳,你给个准话。要是这个月咱们卯足劲干到30000片,按新算法我这样的能拿多少?“
宋向阳心算了一阵,然后才开口道:
“您上月制瓦6000片,按新规每片三厘是十八块,顾问费二十块,全勤奖五块。“宋向阳的笔尖在账本上戳出个小洞,“要是这个月产量到30000片,超出的50000片每片加一厘,您多做的那部分还能再添8块多,这么一算,那就得五十一块了。这还不算你花了半个来月在烧瓦的,烧瓦的时候算你平均数,一天也得三四百片瓦了,那里还得几十块钱呢!“
“这么多!“刘开富猛地瞪大了眼睛,惊得烟斗都悬在半空良久。
刘开富的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浑浊的眼睛泛起水光——这比他之前做两三个月的石匠活的工钱都还要多了。
突然,西北角传来瓦盆碎裂的脆响。
三婶不小心碰到了一个瓦盆,面前是摔成八瓣的陶罐。
她嘴唇哆嗦着指向宋向阳:“你...你早不说!你四叔那个痨病鬼,半夜打牌咳了好几天,我请了半天假带他去卫生所......“
燥热的空气骤然凝固。
就在这当口,刘开富突然说道:“你先别急呀!向阳,你看这么着行不?咱们把全勤奖改成季度发,三个月里有两个月满勤就能拿钱。效益奖也不用月月清,攒到年底还能吃利息呢。“
刘开富的婆娘率先响应:“这主意好!上个月我家母猪下崽误了两天工,要能匀开......“
她忽然捂住嘴,黝黑的脸涨成猪肝色。
众人都笑了,连四婶都抹着眼泪扯了扯嘴角。
宋向阳望着窗外的晒瓦场,新出的瓦片在烈日下泛着青灰色光泽。
他知道刘开富这是在给台阶下,老瓦匠最清楚,改革就像踩泥坯,力道大了要裂缝,小了立不住形。
“那就定成季度全勤奖十五块,每月允许两天事假。“他转身在黑板上画起表格,“效益奖还是月结,但超产部分留三成当发展基金。若是之后咱买上了新式制瓦机或者扩大规模了,咱们的工价还能再涨一些。“
刘有财突然吹了声口哨,从裤兜掏出皱巴巴的大前门:“老庚,你这说的我都有点心动了,要不是给你弄着水库和那鸭子,我都想来瓦厂上班算了。“
他弹出一根烟扔给刘开富,“赶明儿您也教教我,怎么制瓦和烧瓦呗,我也偷学几招,每天也能挣上点工钱。“
众人原本还有点紧张的情绪,被刘有财这么一说,顿时轻松了很多。
宋向阳原本就没有把刘有财算作是瓦厂的正式工人,人家是来帮忙的,所以这全勤奖和效益奖,自然也是少不了的。
他看着众人脸上兴奋的表情,心中也安定了几分。
他没想到这一改革,大家并没有太多的抵触,相反,大家是极为赞同的。
所以,趁着大家回家吃午饭的时候,宋向阳又和三姐详细解释了很多。
包括怎么去记账,怎么去考核,怎么计算奖金,一顿解释下来,只见三姐拼命的点着头,似懂非懂的在本上飞快地记录着。
大姐和二姐也在边上饶有兴致地听着宋向阳的讲解,边听也边不时地点着头。
母亲见姐弟几人忙的正兴起,嘴角上扬,默默地回家去准备午饭了。
待到好一阵后,母亲挑着一担箩筐把午饭都送到了瓦厂,见姐弟几人还在讨论个不休,赶紧招呼道:
“哎呀,事情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做完的,先吃饭,吃完饭再忙活。人是铁饭是钢,不吃一顿饿的慌,下午你们都还要干活呢,赶紧来吃上点热的饭菜。”
姐弟几人相互看了一眼,笑着就跑向母亲,一边帮着放下担子,一边帮着把饭菜都端上工棚,之后一家人就在工棚里吃着午餐,时不时地还讨论着。
母亲见着宋向阳一直光扒拉着米饭,都很少夹菜,似乎脑子里还在想着东西,于是夹了一些菜给他,然后心疼地说道:
“凡事慢慢来,不要着急,没有什么事是能一口吃成个胖子的。”
宋向阳笑着看了看母亲,刚想开口,就见瓦厂的其他人已经匆匆忙忙地开始来干活了。
而且,刘玉林从家里拿来了更大的“箢箕”和更粗的扁担,三婶和四婶,也是一人扛了把更大的锄头。
刘开富则是把自家二牛都拉过来了,怕宋向阳多想,还特意解释道:“我家二牛也是在家里闲出鸟来了,他不算工钱的,他制的瓦,算到我头上就行。”
宋向阳站起身来,冲着刘开富笑着点了点头。
他看着众人都不用招呼,就开始热火朝天的忙活了起来,嘴角不自觉的上扬了几分。
他知道,这次改革的成效已经立竿见影了。
第91章 人人皆销售
第二天晨雾还没散尽,瓦厂的所有人都已经干的热火朝天了。
就连三姐都比平时起的更早,为的就是提前来瓦厂登记每天的出勤。
宋向阳再一次把大家都召集到工棚,准备再继续瓦厂的一些改革方案宣讲。
可还没等他开口,刘有林就有些急不可耐地说道:“伢子呀,你这以后是不是每天都要开会啊?这每天要是这么耽搁一个时辰,那得损失多少片瓦的时间啊!”
众人已经被新方案刺激出了积极性,对这开会占用时间已经有了一些埋怨。
“放心,以后每周就开一次会。这次是咱瓦厂改革初期,所以,先占用大家一点时间,我争取今天就把方案快速讲解清楚,不会占用大家太多时间的。”
宋向阳知道大家内心的想法,所以解释道。
“也好,那就长话短说吧,早晨干活大家也麻利些,不能耽搁太多时间了。”刘开富也有些着急想去赶紧制瓦。
“那我现在就再讲一个激励方案,大家且耐心听我说清楚,大家听过后绝对会觉得这时间是非常的值的。”宋向阳继续拿着本子,笑着说道,
“咱这瓦厂要想再上一个台阶,光生产速度提上去还不行,再多的瓦也要卖出去了,效益也才会好起来。所以,我有第二条方案,大家可要仔细听好了。“
宋向阳顿了顿,“从今天起,咱们瓦厂人人都是销售员。“
刘开富正在给新制的瓦坯盖章,这是和宋向阳商量出的品牌方案,每片瓦现如今都有自己瓦厂的名字“清水瓦厂”。
他闻言手一抖,青花瓷章在瓦檐磕出个月牙印。
“这有点不好吧?“刘开富提高了几分音量,“大家的嘴笨得像棉裤腰,你让他们去说买卖?“
“就是!“刘有林挽了挽袖子,“上回让我去送瓦,那刘开光鼻孔朝天,说咱们的瓦边角不齐整。“他忽然压低声音,“后来塞了两包大前门才......“
“所以更要让大家去卖!“宋向阳突然抓起块瓦片,“啪“地掰成两截,露出里头均匀的蜂窝眼,“看见没?咱们的瓦泥是上好的黏土,而且青色更加均匀,比其他村的又好看又顶用。“
他把断面举到晨光里,“谁家亲戚要盖房,带去这么块样品,能顶十句漂亮话。“
刘开富婆娘突然直起腰:“我娘家兄弟要起猪圈,正愁买不着好瓦呢!“
她沾着泥的手在围裙上抹了把,“要是能拿提成,我今儿晌午就回趟杨柳沟。“
宋向阳的笔尖戳着账本:“卖一千片提五毛,上不封顶。要是能说动集体或者单位上大宗采购,每单再奖三块钱。“
他特意看了眼正在抠手泥的四婶,“四妈,您娘家不有个远亲在枣树岭当会计?“
四婶原来正在扣的认真,听到这么一问,回道:“他们村今年要盖榨油坊......“
话音未落,刘有财突然蹿起来:“老庚!这提成钱从哪出?别到时候卖了瓦发不出奖金,那就可就难办了!“
“问得好。“宋向阳从裤兜掏出一叠纸包着的现金,“这是我另外存的钱,不是昨天拿的钱,如今也都加在瓦厂里,专款专用。每个销售员月底凭条子领钱,我三姐这里记双份账。“
一直埋头算账的三姐突然抬头:“昨晚上我老弟教我复式记账法,进货出货分两边记。“
她举起账本,密密麻麻的红蓝格子像瓦片排列,“谁赊的账、谁付的定金,都记得明明白白。“
“再说第三条。“宋向阳神色又认真了几分,“提前交三成定金,可以七折拿货。但要签这个——“
他抖开张油印纸,抬头赫然写着“预售合同“,这是他昨天托林场的车子给自己印回来的。
刘开富凑近了看:“逾期不取货,定金充公?这......这不太讲情面吧?“
“讲情面的是祠堂,咱们这是工厂。“宋向阳翻了翻本子,继续道,“咱们瓦厂的生产速度只会越来越快,而且,后面我还准备再开两个瓦窑,照这么烧下去,咱这晒瓦和存瓦的地方肯定是不够用的。如果瓦片一直存放,也会导致我们新出的瓦没地方放。“
大牛突然举手:“要是人家交完定金又反悔......“
“那边那块空地瞧见没?“宋向阳指向瓦窑附近不远的一块空地,“定金收够五百块,咱们就起新窑。就算有反悔的,新窑三个月就能把窟窿填上。“
刘有林略有所思的问道:“那些赊账的怎么办?每天都有好多人向我打听这事,我都没和你说。“
“赊账方案也有。“宋向阳看向刘有林,“一年内还清给八折,两年内还清给九折,但要找本村人担保,找不到人担保的,就用家里之前的东西做抵押才能赊账。“
母亲听着宋向阳的方案,神情有些担忧,宋向阳知道母亲是担心那些被烧掉房子的人,家里多是穷亲戚,谁敢担保?家里也是被烧的一干二净,也没有值钱的东西做抵押。
但乡里乡亲的,说这些话,可能会伤情分。
宋向阳于是解释道:“家里实在没值钱东西的,可以用杉山和竹山做抵押,但必须有村里做公正。我也不是要大家的山,但咱这瓦厂毕竟不是慈善事业,万一遇到个泼皮的,那就得亏本了,到时候大家的工钱这些也得受影响。”
众人也觉得宋向阳说的在理,毕竟,这瓦厂的开销也大,如果大家都是一味的赊账,没有个制约,那坏账和呆账都会越来越多,到时候,大家的收益也肯定会受影响。
三婶突然问了一句:“伢子,要是我娘家兄弟也赊账......“
“那三妈您得签担保书。“宋向阳说道,“逾期不还,得从您工钱里扣。您也不要怪我不讲亲戚情面,你想一下,大家每个人都有一大堆亲戚,如果都赊账,那我这瓦厂就开不下去了。“
四婶想起娘家侄子游手好闲的模样,瞬间没有问下去的意思了。
“大家试想一下,各自家都有很多的亲戚,而且很多都是有买瓦的需求的,你们也都是对咱家的瓦的质量清楚,价格也是很公道的。所以,很多时候就是顺嘴一提的事情,但就是这么顺嘴一提,提成钱就很多了。如今分家的越来越多,分田后,大家建房的人也越来越多,一家怎么得也要两三千片瓦。说成一单,就有十多块钱呢!”
宋向阳话音刚落,刘有林就很积极地问道:“我要是把乡里初中的瓦片翻修单子都拉来了,这提成能不能提高点?”
宋向阳看着一脸期待的刘有林,回应道:“你要是把整个初中翻修的瓦片全部搞定,而不是一两座房子,我可以现在拍板,给你额外奖励20块钱,而且每一万片再奖励5块钱,决不食言!”
话音刚落,众人都被这奖励方案惊讶到了,这可相当于单位上一个月的工资了。
第92章 改革初见成效
乡里初中学校的那些老瓦确实很多年了,如果全部单子能搞定,起码也得几万片瓦,可能都得好几窑,一下子都能收一千多。
宋向阳知道那老校长是刘有林的一个表叔,自己的瓦片质量和价格都不输其他家,所以,能有这样的大单子,那绝对是天大的好事。
最重要的是,如果能拿到这么大的单子,自己的瓦厂名声也能很好的打出去,到时候,说不定,其他很多单位上的单子再去推销也很有宣传效果了。
而刘有林显然也是对宋向阳承诺的提成非常心动,立即激动道:“这可是你向大家承诺的哈,刚好明天我家细伢子明天10岁生日,我表叔也会来,我正好趁着跟他说一说。我觉得这事应该八九不离十了。”
其他人看着刘有林那兴奋的神情,也都显得极为兴奋,都在盘算着自己各自能拉成的单子,尤其是四婶也站起来说道:
“伢子,咱们八组还有好多要修房子的,我晚上下班后,挨家挨户去拉下家常。”
三婶原本就在盘算着这些人的生意,眼见四婶提前下手了,赶紧说道:“晚上我和你一起去,多一份力量更有把握些。”
四婶看着三婶那跃跃欲试的神情,笑着点了点头,三婶的嘴巴比她好使,有她帮腔,成功率更大些。
之后大家在开工忙活的时候,刘开富的婆娘还特意找到宋向阳。
她妹妹眼下也正在分家修新房子,也需要瓦片,只是离清水村有点远,来回得大半天时间,她是想跟宋向阳请假一天去说说,而且,她言语间一直在跟宋向阳做着保证。
宋向阳见她如此上心,也就让三姐做了登记。
现在瓦厂的出勤和财务都是由三姐来负责,自己要让瓦厂的制度更正规些,所以,这些事他已经不像先前那样口头答应一下就行了。
刘开富婆娘在三姐那做了登记后,就乐滋滋地跟刘开富说了一阵子,看两口子脸上的笑容,估计已经是对这一单子的成功胸有成竹。
宋向阳此刻见瓦厂的人每个人脸上都是洋溢着开心,刘有林在挑土的时候还跟三婶和四婶开着玩笑,说自己屋前的几户邻居不要去拉家常了,自己晚上让家里的婆娘去问问看需不需要瓦,他生怕两位婶子把他的单子给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