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向阳远远地听着几人的玩笑话,也是嘴角微扬,他准备也上前去搭几句玩笑话。
但不知何时,母亲刘凤花走了过来,拉着他的胳膊低声说道:
“你三妈刚才跟我说了一嘴咱家这瓦能不能便宜点,她们准备下半年在那个老屋场修房子了。如今你三妈在瓦厂工作,一个月也能有个一二十块钱,你三爸他们三个男的每天担柴火卖,一个月也赚了一点钱。她准备到时候再跟娘家借点钱,先把房子立起来,但只装修第一层。但是再怎么算,她们家的钱米还是紧张了些,估计到时候木工的钱都得欠着用换工去还。”
母亲说完,静静地等着宋向阳的答复。
宋向阳见母亲那忧虑的眼神,回应道:“嗯妈,咱三妈家的瓦咱就不挣钱,完全按成本价给她就是了,如今有了这预售和销售的模式,她可以每月从她的工钱里抵扣一些。过阵子,等我收上更多的预售款了,我准备再开一个新窑,到时候,我让三妈两个儿子也都来瓦厂做工吧,这总比担柴火挣得多。”
母亲刘凤花看向宋向阳,心疼地说道:“你最近操心的事情都太多了,连皮肤都蜡黄蜡黄的了。你三妈家的事情,能帮则帮,她家两个儿子虽然都是很有力气的人,但是,你也要注意点,他们可不像人家刘开富那样舍得卖力气的人。不过,你言语上要注意下,别伤着和气了,省的你三爸和三妈心里多想。”
宋向阳轻轻拍了拍母亲的手背,说道:“嗯妈,你就放心吧。咱瓦厂现在是有规章制度的了,很多事情都不是我随口就能定下来的。他们出工不出力,那工钱按照考核自然就拿得少,到时候发工钱的时候,他们看到别人的钱多就知道反思了。而且,我也是帮他们一把,也没有他们当苦力来用。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凡事凭良心就行。如果他们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那到时候我也就懒得再帮他们了。”
“反正,你心里有数就好。像你小舅舅那样子,原来我还准备让他来瓦厂帮忙,但你其他几个舅舅都很反对,都觉得他有点好吃懒做,被你外婆宠惯了。到时候弄到你瓦厂来,你这外甥还不好管他,还要被人家说你亲疏有别。”母亲说完,还轻叹了一口气。
宋向阳不知道母亲还问过小舅舅的事情,但估计也是怕给自己添堵,所以才会这么说。
他宽慰母亲道:“小舅舅都那么大的人了,你也就不要什么事都替他操心了。他那性子现在来咱瓦厂确实不合适,等我后面生意做大了些,再给他安排其他事情吧。我也怕给他弄不好,还让嘎婆给我置气呢。”
母亲见宋向阳心里有数,点点头,便没有再继续说话。
她默默走开,准备去村里游说几户关系好的来买瓦厂的瓦。
宋向阳知道母亲的心思,也不打算阻扰母亲。
经过两人一番谈话,刚才聊的起劲的刘有林几人已经结束了话头,现在正热火朝天的干着活计,宋向阳也不想再去凑热闹打搅大家了。
他想起了一件事情,于是去到工棚附近的一间小屋子,那是三姐几个特意搭的一个茅草屋,算作是一个不太正式的财务室。
里面一张长方形的桌子上,堆了好几个账本,三姐已经对账务上的事情完全做的得心应手。
见到宋向阳走了过来,三姐正在拨算盘的手停顿了下,问道:“你今天不是要去供销社问人家要不要瓦的事情么?”
“那个事情不急,反正也跑不了,等下次赶集摆摊的时候再问也不迟。再说了,供销社咱一点关系都没有,我去说人家估计都不当回事,我准备让大姐夫去问一下。毕竟,他们家就在街上,对供销社的那些人都熟悉,你觉得咋样?”
宋向阳边翻着账本,边问三姐。
“你这事得找大姐说,只要大姐一开口,那李国庆保准满口答应,这事情就已经成了一大半了。”
三姐的性格比较跳脱,平时对大姐和二姐都是直呼其名,所以对这还未办婚事的大姐夫“李国庆”也是大名的叫着。
“大姐那性子,我估计她是不会开那口的,她生怕她未来的婆婆说闲话。哎,看来还是我去说一说吧,我就权当沾一下未来的大姐夫的光。而且,只要他能谈成,我也像其他人一样,给他算提成。”
说完,宋向阳放下账本,看着三姐细心地在算着各种数字。
三姐生怕算错,又停下算盘,叮嘱道:“你还是等大姐他们结完婚再去说吧,反正也就几天时间了,就算人家婆婆不说,到时候嗯妈肯定也会说你。”
宋向阳沉思了一会,觉得三姐说的在理,点了点头“嗯”了一声。
随后,他看向角落的一个厚纸板,灵机一动,对三姐说道:“三姐,那厚纸板没用的吧?能给用不?”
三姐转头看了看角落,好奇地问道:“你要那纸板干什么?那是我用来挡风的。”
“都快开春了,也不太冷了,我拿这纸板有用着呢。”
宋向阳狡黠一笑,也不等三姐同意,拿起桌上的一只毛笔,直接走向角落的那块厚纸板,然后缓缓地在上面写道:“销售排行榜(周)。”
下面还写上123的序号,然后空了一大段后,在后面用括号写上分别写上奖金3元、2元、1元。
第93章 千元户
在宋向阳的努力下,瓦厂改革后的销售热潮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才短短三天,新改革方案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众人的积极性大门,而这一切,都让宋向阳感到既惊喜又意外。
此刻,宋向阳正站在工棚内,双眼紧紧地盯着挂在墙上的“销售排行榜(周)”。
那排行榜上的数字,被涂改得密密麻麻。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懊恼,心里暗暗想着,早知道当初就该买块黑板回来,这样也能省些涂改的功夫。
第一名的位置,被刘开富的婆娘稳稳占据着。
这个平日里看似低调的女人,在销售的战场上却展现出了惊人的实力,竟然拿到了 500多的销售额。
她的这不显山露水的推销功夫,让宋向阳对她刮目相看。
第二名和第三名分别是三婶和四婶,她们也不甘示弱,分别有 400多和 300多的销售额。
三婶是个风风火火的女人,她凭借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八组很多被烧的人家购买瓦片,而且赊账的金额都压的很低。
而四婶则是给那些买瓦的人家里每户都送了两颗鸡蛋,听说,为此,还跟四叔发了一通火,原因是四叔准备留着跟别人打平伙的。
这几人,平时每天也是干到很晚才下班,就连中午的时候,现在都让家里人送饭来了,就是为了多省一些时间。
众人热情的高涨,也让宋向阳对瓦厂改革有了更多的底气。
不过,最让宋向阳感到意外的,却是他的母亲刘凤花。
母亲虽然不是瓦厂的正式员工,但她却拿到了 490多块的销售额。
这个数字,足以让她跻身销售排行榜的前列。
但母亲却特意叮嘱他,不要把自己的名字放在那所谓的“销售排行榜(周)”上。
母亲担心自己抢了别人的风头,毕竟她不是瓦厂的正式员工,这样做可能会引起别人的不满。
宋向阳看着母亲那慈祥而又坚定的眼神,心中满是感动。
他知道,母亲是为了瓦厂的团结着想,她总是这样,处处为别人考虑。
正当宋向阳沉浸在这些数字带来的喜悦和感动中时,刘有林一脸笑嘻嘻地走了过来。
他的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神情,仿佛中了大奖一般。
他高声说道:“你这排行榜又该改了,你知道我拿了多少不?”
宋向阳看着刘有林那激动的样子,心中已经有了几分猜测。
他故意问道:“能比这第一名的 546还多?”
刘有林神秘一笑,答道:“我跟你说,这次你恐怕得大出血了,不仅是初中学校的翻修,就连中心小学的翻修单子我都拿到了。”
听到这个消息,宋向阳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他知道,这将是一笔大生意。
刘有林咽了咽口水,神情又激动了几分:“我把咱那瓦片给我表叔一看,他对着石头敲了很多下才敲碎,而且问起咱的价格,比方子村的还便宜五厘钱,他当下就给我承诺了。”
宋向阳听着刘有林的讲述,脸上的神情也跟着有些激动。
他知道,刘有林为了拿下这两个单子,听说从王美丽那里买了两坛更纯的米酒,而且还托人从街上买了两条大草鱼。
宋向阳看着刘有林那有些口渴的样子,忙去小财务室端了一杯泉水递给他。
刘有林全然不顾泉水的冰凉,接过杯子仰头一下就咕噜地喝光了。
他把杯子重新递给宋向阳,然后用手抹了抹嘴巴说道:
“中心小学要建几排宿舍和围墙,准备给远地方的寄宿生用,还有厕所和食堂,你想一下,那需要的瓦比初中的还要多。两个地方加起来起码得 6、7万片瓦。”
宋向阳疑惑地看向刘有林,他有点不理解为什么他连中心小学的瓦片单子都能搞定。
他用期待的眼神等着刘有林下面的话语。
刘有林此刻的脸上,微微有些涨红,他继续说道:“中心小学的教导主任是我表叔女婿的大伯,这个关系咱村里没人知道,我也从来没说过。”
宋向阳听完恍然大悟,原来有这一层关系,那拿到中心小学的单子就说的通了。
不过刘有林貌似还有话要说,他撸了撸有些湿润的袖子,说道:“中心小学的校长也跟我表叔是初中同学和老庚,所以,他给我捎口信说了他已经把中心小学的单子也都搞定了。所以,你看你这排行榜是不是要改了?”
说完,刘有林笑嘻嘻地望着宋向阳。
宋向阳显然被这个突如其来的大单子惊讶到了,但他转念一想,似有不妥,于是问道:“他们有给预售款了吗?”
“咳,那指定是跑不了的,我表叔那么大一个校长,一口唾沫一个钉的。”刘有林回应道。
“满满,话是这么说,我也知道你们的这层关系,但咱瓦厂现在都是按规章制度来办事的,得有款项进来了我才能改这排行榜。你看这排行榜上的数字,都是已经收了预售款或者全款的,还有一些小额的欠条。而且,这排行榜都是要发奖金的,没有款项进来,我也不好安排。”宋向阳耐心地解释道。
刘有林是个粗糙的庄稼汉子,可能没想到那么多,只是觉得这事已经成了,就来兴冲冲地来告诉宋向阳了。
他想了一阵子,然后才挠了挠头说道:“是这个理,怪我太心急了,我回头就给我表叔带个口信,让他把款项尽早地送来。”
宋向阳见刘有林如此通情达理,说道:“满满是个实诚人,你的单子肯定也是跑不了的。不过,这么大的单子,我觉得你还是亲自跑一趟好,毕竟这款项也不是小数目,经他人手也不好处理。而且,你可以顺便把咱们的预售合同给捎过去,这样也显得咱瓦厂正式。”
“还是你考虑的周到!成,我明天就去学校跑一趟,不过,事先说好,我这不能算我请假和旷工吧?”刘有林问道。
“不算,不算,你这算是公干。”宋向阳忙着回应道,“我等下就和我三姐说一下,让她登记一下。”
“公干......”刘有林暗自琢磨了好一会,突然哈哈笑了起来:“咱也是能有公干的人,这一辈子想都想没过。”说完,他还有些不好意思地搓了搓粗糙的双手。
送走了刘有林,宋向阳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现在不算上刘有林的单子,自己已经成为清水村首个千元户了。
虽然,像梨花嬢嬢家这样的,可能也超过千元了,但要论现金话,整个清水村已经没人有他多了。
第94章 贷款
他知道,对于一些发达地区来说,“千元户”可能是很稀松平常的,“万元户”都有不少了,但是对于他们这种山坳坳的偏远农村来说,是绝对不多见的。
就像老支书之前跟他说的那样,如果真成为“千元户”了,那是可以向乡里请功戴大红花的。
不过,他没想着那些请功戴大红花的事情,他是担心已经进了这么多款项了,瓦片的预售都已经往后排好几个月了,要是再加上刘有林这一大单子,那大半年都得赶工了。
可是,就眼下一个窑的出瓦速度,是远远赶不上这销售的速度了,就连制瓦都有点会应付不过来。
于是,他来到了狭窄的小财务室内,坐在一个木头上,等着三姐认真地算着最近瓦厂的进账收入。
三姐的算盘珠子打得老响,活脱脱已经是一个成熟的老掌柜一般。
她一边算着,还一边口中不停地念着各种数字。
宋向阳看着三姐那专注的神情,心中感慨万千。
三姐为了瓦厂的财务工作,付出了很多努力,她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账目,却从来没有出过一次差错,完全已经不像之前那个跳脱的性子了。
待到好一阵子后,三姐才长吁一口气,然后笑道:“老弟,我算了两遍了,数字是没错了,咱瓦厂如今收入两千多块了。”
宋向阳听到这个数字,心中既欣慰又有些担忧。
欣慰的是,瓦厂的收入在不断增加,这说明新改革方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担忧的是,面对即将到来的大单子,这些收入可能还远远不够。
他必须想办法筹集更多的资金,才能确保瓦厂的正常运转。
而且,像刘开富婆娘的单子都是外村的,光靠板车去运送的话,那不知道要运多少天,多少趟了。
眼下马路的情况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自己也应该考虑买上一辆拖拉机了。
宋向阳沉思了片刻,然后才对三姐说道:“三姐,刘有林这两个学校的单子很大,我们需要准备足够的资金来支付工人的工资、奖金。我准备再建一个瓦窑,然后再招4-5个人力,要不然,等开春后,咱瓦厂的出瓦速度还有可能再慢下来。到时候我们拿到款项了,不仅不能按时出瓦,损失信誉,还可能会赔付一些违约金。”
三姐皱了皱眉头,说道:“目前的资金针对瓦厂现在的情况是完全绰绰有余的,但如果要你再开新窑和多招那么多人话,那就不好说了,你想一下,还有煤这些也要增加不少。别看咱账上现在钱多,那都是要顶上好几个月的开支的。”
宋向阳点了点头,说道:“嗯,这我知道的,你先把账目整理好,确保每一笔收支都清楚明了。等刘有林那个大单子进来后,咱账上的钱还能多上一两千块。”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三姐,你另外做一个账本,就是瓦厂纯收入的账,我拿到村里去借点贷款出来,我准备买个拖拉机,要不然,咱这些外地的瓦片是很难送出去的。”
三姐疑惑地问道:“那刘有林的单子那么多大,收到款后,加上咱账上的钱,都快4、5千块了,不够买辆拖拉机吗?”
“你刚才都说了,这账上的钱是要咱瓦厂好几个月的工钱和奖金的,总不能全部掏空了吧?而且,咱要扩大瓦厂规模和加快出瓦速度,哪哪都要花钱的。再过阵子,就要开春了,大家也都要买种子、化肥这些了,我听三婶和四婶在聊天的意思,还准备预支一两个月工钱呢。我虽然口头上没有答应,但是你也知道他们两家的情况,不给她们预支的话,他们的钱米会很紧张。”
宋向阳回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