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83年 第83节

  他抿了抿有些干渴的嘴唇开口道:“那我们今天再加把劲,开富师傅过几天准备又要烧瓦了,这大冬天的瓦片干的慢一些,我们争取多搞些。”

  刘开富的婆娘也是笑的满脸褶子,那“销售周排行榜”上她是第一个,就连以前八竿子都打不上的亲戚,她现在都托人带口信询问要不要瓦片。

  只不过,她还不知道刘有林一个单子就超过了她。

  刘开富估计是擦汗水的时候把煤灰给抹脸上了,现下活像一个黑包公似的。

  他现在一家三口都在瓦厂干活,就差没住在瓦厂了,平时都是他家二牛崽子给他们送饭。

  之前,他家大牛定亲的时候,亲家还有些嫌弃,如今看到大牛每个月都有这么多工钱了,都是喜笑颜开的,再也不提往事了。

  三婶和四婶也是快把村子里的每家每户都问遍了,在家里的腰杆子都比以前硬了。

  尤其是四婶,去亲戚家销售瓦的时候,都还特意买了一件崭新的“的确良”。

  宋向阳经过这么一改革,大家得到的实惠顿时多了很多,积极性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

  第二天庆功宴还未开席,众人就都早早过来一起帮忙了,四婶还提了一只野鸡过来,那是前不久四叔进山捕获的。

  而宋向阳买了一大块后腿肉,一只鸭子和一只老母鸡,还有一条五斤重的草鱼。

  去请梨花嬢嬢他们来吃饭的时候,又把那落灰的茅台酒给买来了。

  宋向阳原本还准备了很多的话要跟梨花嬢嬢家解释,没想梨花嬢嬢还抱怨说这也不是多大的事,不用放在心上。

  宋向阳见对方说的极为诚恳,也就放下心来。

  三叔和四叔也是沾了婶子们的光,今天也被叫来一起吃上大席。

  昨天还没喝过瘾的茅台,今天是又喝上了,脸上是藏不住的开心。

  梨花嬢嬢家的人都很知事,席后都回家去了。

  这时候,宋向阳让三姐把账本给拿了出来,然后看着有些微醺的众人,说道:“按理说,这提成和奖金是一个月发一次,但是如今正好赶上这第一次庆功宴了,所以我就提前把大家这阵子的提成和奖金发了。”

  他看了看众人期待的眼神,继续说道:“我们瓦厂虽说是个草台班子,但是一点都不输别家。现在我已经买了拖拉机,过两天辛苦开富满满再开一个新窑,我们的瓦厂只会蒸蒸日上。大家的好日子也还在后头,既然大家这么看得起我,愿意跟着我一起干,我指定是不会亏待大家的。”

  说完,他打开了一个樟木箱,从里面取出几扎崭新的大团结。

  他看了看三姐递过来的账本,声音瞬间提高了几分:“上周的销售冠军确实是嬢嬢,她一个人就拉了五百多块的单子,按照之前说的3%的提成,一共是十七块钱二毛提成奖。”

  他看了看刘开富的婆娘,继续说道:“不过,要算这个月的,这冠军就要是刘有林满满了。他把乡里初中和中心小学的瓦片单子都给拉来了,而且一下子就是8万多片瓦,符合之前定的5%的提成。最重要的是,他一点价钱都没让,他的提成奖这次有一百二十七块四毛。”

  众人听着宋向阳报着的数字,都是一脸唏嘘的看向刘有林,没想到这个每天只知道埋头干事的大佬粗,一下子竟能拿到这么多奖金。

  刘有林没上过学,不会算数,也没想过有这么多奖金,他看着大家很是羡慕的眼神,一时竟有些不好意思。

  宋向阳笑了笑,说道:“满满,这是你的奖金,你数一数,看看是否对得上账。”

  说完,宋向阳点好一笔数目递给刘有林。

  刘有林双手接过奖金,沾了沾口水埋头数了起来。

  那专注和开心的样子,就像是小孩子数着过年的压岁钱一样。

第104章 研制琉璃瓦

  随后,宋向阳有条不紊地为其他人发放提成奖。

  一时间,堂屋内安静下来,只听见大家手指翻动钞票,发出“沙沙”的数钱声。

  四婶紧紧攥着那三十多块的提成奖金,眼睛瞪得圆圆的,逐张仔细地数着,那神情仿佛生怕少了一张。

  一遍又一遍,崭新的票子在她的反复摩挲下,边角都微微发卷了。

  宋向阳看着众人沉浸在数钱的喜悦中,清了清嗓子,高声说道:“除了提成奖,这次还有几个特别奖项的奖金要发放。”

  “还有奖金?”正数得开心的四婶,听到这话,惊喜地抬起头。

  “没错,这次设立了劳模奖和创新奖。劳模奖,我打算颁发给大牛。大家都有目共睹,他每日在瓦厂出工时间最长,好几次收工时,大家遗落在场地的工具,都是他细心捡拾整理好的。而且,烧制瓦窑所需的所有煤块,也都是他利用空闲时间制作的,从未耽误过瓦厂的生产进度。我想问问大家,对于这个决定,有没有意见?”

  宋向阳目光诚恳地扫视着众人,询问道。

  刘开富两口子自是不好开口,一言不发。

  刘有林和三婶四婶平日里也对大牛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劲头看在眼里,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宋向阳满意地笑了笑,从一叠钞票中抽出一张大团结,郑重地递给大牛。

  大牛有些腼腆,双手微微颤抖着接过奖金,看都没多看一眼,便迅速转身,将钱交到了母亲手中。

  刘开富的婆娘站在一旁,眉眼间满是笑意,她怎么也没想到,平日里老实憨厚的大牛,竟也能拿到奖金。

  “接下来,要颁发创新奖,这个奖项要给开富满满。咱们的瓦之所以能在市场上如此畅销,全靠开富满满扎实精湛的烧瓦技术。我特意去打听了其他烧瓦匠的工艺,开富满满烧制的瓦,比别人多了好几道工序,正因如此,咱们的瓦极少出现气泡和窟窿。咱们这小小的瓦窑,烧出的瓦能与大瓦厂通窑烧制的相媲美,这创新奖,他当之无愧。”

  宋向阳言辞恳切地说道,随后又抽出一张大团结和一张五元,递向刘开富。

  刘开富正低着头,专注地捻着烟丝,听到这话,先是愣了一下,随即急忙起身,双手接过奖金,脸上带着几分憨厚的笑意,又像往常一样,老老实实地把钱交给了自家婆娘。

  他那憨态可掬的模样,惹得众人哄堂大笑,堂屋内的气氛愈发欢快融洽。

  待大家都满心欢喜地揣着奖金,陆续离开后,宋向阳却单独叫住了刘开富。

  他转身走进房间,取出一包芙蓉香烟,那是他大姐夫送来的。

  他走到刘开富面前,将烟递过去,说道:“满满,我有个新计划,打算再开两口新窑。一口窑还是按照老样子烧青瓦,另一口窑,我准备用来烧琉璃瓦。”

  “琉璃瓦?”刘开富正好奇地盯着香烟包装,听到这话,猛地抬起头,眼中满是疑惑。

  “对,你看咱们乡里和县里,有不少寺庙和庵堂,大多年久失修,如今都有翻新的需求,很多都要换上琉璃瓦。而且,我还听说县政府准备搬迁到弯河镇,除了大量需要青瓦,琉璃瓦的需求量也不小。”宋向阳耐心地解释道。

  刘开富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回应道:“这事儿我在给人家做石匠活的时候倒是听说过。当时还有人问我,知道我以前在瓦厂干过,就打听哪里能烧制琉璃瓦。可咱整个县里,都没人会这门手艺,我当时也只能老实说不清楚。”

  宋向阳沉思片刻,接着说道:“其实琉璃瓦的烧制工艺,和青瓦大体相似,就跟咱们平时制作筒瓦和板瓦差不多,关键在于添加一些石英砂和草木灰。趁着马上要进行第二次烧制,我去买点石英砂回来,到时候你多调配几种不同比例的原料做做试验,看看掺入多少比例,烧制出来的瓦质量更好。”

  说着,宋向阳找来一支笔和一个本子,在上面简单地勾勒出几种琉璃瓦的样式。

  他画得并不精致,线条有些粗糙,但刘开富却看得格外认真,眼睛紧紧盯着本子。

  许久,刘开富才开口说道:“这脊瓦和吻兽的制作可不简单,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

  宋向阳看出了他的顾虑,连忙说道:“满满,你平常做石匠活的时候,雕刻的物件可比这琉璃瓦精细多了,那些鳞片和毛发都被你雕得栩栩如生。所以我第一个就想到你,相信你一定能帮着开发琉璃瓦。”

  他一边说着,一边指了指本子上最上面的简单样式,继续道:“像这种简单的,主要就是试验原料比例。”

  随后,又指向下面绘制的吻兽图案,“这些雕刻和捏塑的活儿,对你来说也不在话下。你看很多庙里檐角的装饰,论手艺,大多都比不上你。只要你参与新品开发,我在你平时平均制瓦数量的基础上,额外增加 10%,算作你每天的产量。而且,这是全新的创新尝试,一旦成功,创新奖我给你发双份。”

  “我不是担心这个,我是怕万一搞砸了,辜负了你的信任。虽说我雕石头、做吻兽这些活儿很熟练,但在泥胚子上操作,和在石头上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刘开富眉头微皱,认真地说道。

  不过,他稍作停顿后,又坚定地说:“行吧,我先试试。要是真像你说的那样,能把琉璃瓦开发出来,咱们瓦厂肯定能更上一层楼,我们也都能跟着受益。”

  宋向阳要的就是这句话,他深知刘开富为人实在,平日里说话做事都留有余地,但一旦答应下来,就一定会全力以赴。

  他既然愿意尝试,这件事就有了八成把握。

  宋向阳心里清楚,只要有了琉璃瓦的样品,再拿到一些小订单,自己就有底气去县城推销产品了。

  而且,他打算趁着乡代会召开之际,去和乡里的领导们混个脸熟,最好能和几位主要干部结识一番。

  他想着给乡里的大门免费安装琉璃瓦,当作瓦厂的门面宣传,想必乡里会欣然同意。

  还有中学的门牌处,他也计划赠送一些琉璃瓦,既答谢了中学之前的大单之恩,又能让琉璃瓦在显眼位置为自己免费打广告。

  乡里也就这两个地方有使用琉璃瓦的需求,若是能成功拿下这两个项目,无疑是最好的宣传。

  恰好,每个月母亲都要去附近的一个庵堂还愿,他打算届时陪同母亲一起前往,顺便带上自家的琉璃瓦去推销。

  只要能说服一家庵堂或者寺庙使用,后续的生意就好做了。

  要知道,琉璃瓦的价格可比青瓦高出不少,整个市都没有生产琉璃瓦的厂家,货源都来自外市,不仅价格昂贵,运费也不菲。

  若是自己能成功涉足琉璃瓦生意,那必定是一笔大买卖。

  而且,琉璃瓦不像青瓦那样受季节和市场波动影响,只要经营得当,这生意可以一直做下去,甚至有望拓展到全国市场。

  清水村的黏土资源极为丰富,土质也非常适合制砖制瓦。

  更难得的是,这里制瓦无需像其他地方那样破坏耕地挖土,村里有许多空地的土质都能满足需求,只需在取土后进行黄土回填和平整即可。

  然而,就在宋向阳和刘开富正在讨论一些细节的时候,大牛气喘吁吁地跑来大声喊道:“出......出大事了!”

第105章 瓦厂遭难

  非常感谢大家的推荐票和月票,也很感谢大家的持续追读,还有很多中肯的评论和鼓励,让我非常感动,我会继续加油的。

  -----------------

  大牛慌慌张张地跑来,跑得太急,气息乱了节奏,胸口剧烈起伏,脸上满是焦急之色。

  “家里出啥大事了?”刘开富看到大牛这副模样,心猛地一紧,赶忙上前焦急地问道。

  “哎呀,不是家里出事了,是瓦厂出事了!”大牛一边喘着粗气,一边摆手说道,声音里带着明显的焦急。

  “瓦厂出啥事了?”原本正悠闲地整理着工具的宋向阳,听到这话,手里的动作顿住,惊讶地站起身来,脸上写满了疑惑。

  “你赶紧去看看吧,咱们新晒的很多瓦都被牛给冲个稀巴烂了。”大牛擦了擦额头的汗珠,语速很快地回应道。

  宋向阳瞧着大牛那心急如焚的样子,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和刘开富、大牛一同朝着瓦厂奔去。

  一路上,三人脚步匆匆,谁都没再说话,唯有急促的脚步声在寂静的村道上回响。

  待他们赶到瓦厂时,一股浓烈的土腥味扑面而来。

  眼前的景象让他们惊呆了,原本整齐码放、排列有序的瓦垛此刻东倒西歪,像是被一阵狂风肆意席卷过。

  新糊的泥坯软塌塌地瘫在地上,仿佛被人狠狠揉碎的面饼,没了形状。

  几片侥幸还算完整的瓦片上,还粘着半干的牛粪,散发着令人作呕的气味。

  “作孽啊!”刘开富心疼地蹲下身子,捡起半块裂成锯齿状的瓦片,声音里满是痛惜。

  这可是他们最近日夜赶工,耗费了无数心血才压好的青瓦,本想着再过两天就能送进瓦窑开烧,如今却成了这般模样。

  宋向阳缓缓蹲下身,伸出指尖轻轻抚过泥地里那深深的蹄印。

  他仔细观察着,那些脚印大小不一、深浅各异,凌乱地分布在泥地之上,很明显是很多头牛同时冲进来留下的。

  而且,这些凹陷的边缘还带着湿润的泥土,宋向阳心里清楚,牛群离开应该没多久。

  刘开富走到被冲开的篱笆旁,弯下腰仔细查看,嘴里嘟囔着:“最近也没听说村里有谁家有牛得疯牛病啊,这好好的路不好走,冲进这全是泥巴的晒瓦地干嘛。”

  这确实让人费解,平日里牛冲篱笆,大多是冲着篱笆内鲜嫩的蔬菜去的,可这晒瓦地除了一片片待烧的瓦片,光秃秃的,连根草都没有,实在想不通牛群为何会闯进来。

  “大牛,你当时瞧见几头牛,都知道是谁家的吗?”宋向阳站起身,转头看向大牛,目光中带着一丝期待。

  “村里的牛我都不认得,不过少说也有七八头,领头的花斑黑牛跟座小山似的,眼珠子血红血红的...”

  大牛回忆着当时的场景,脸上还带着些许惊恐。

  “这得碎了一两千片瓦了,向阳你得去和村里说下这个事情,这损失可不小了。”刘开富站起身,望着满地的碎瓦,心疼地说道。

  宋向阳望着眼前一片狼藉的现场,重重地叹了口气,无奈地说道:“恐怕村里也管不了这事,现在牛都跑开了,谁家都不会承认的。”

  他心里明白,村里的牛数量众多,仅凭大牛的描述,根本无法确定责任归属,而且这么多碎瓦,赔偿起来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任谁都不会轻易承认是自家牛闯的祸。

  至于大牛口中提到的大花斑黑牛,宋向阳有印象,那好像是老支书家中的牛。

  他家的花斑黑牛体型庞大,特征明显,很好辨认。

首节 上一节 83/1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