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林香似乎察觉到了宋向阳的“小心思”,佯装生气道:“我跟你三姐说要和你去给瓦厂买东西的时候,三姐还纳闷说最近瓦厂也没有要买的。”
说着转过头,略带调侃地说:“你这是小人心思......”
宋向阳自知理亏,急忙解释:“这不是怕你不答应嘛?我想着瓦厂现在一切顺利,新窑也都开烧了,你一直在瓦厂待着怕你闷得慌,不如出来一起散散心。”
“你以后有事可以直接跟我说的,不用这么拐弯抹角的。”林香认真地说道。
接着,她捋了捋被风吹得有些凌乱的长发,继续说道:“我不喜欢别人骗我,再说你这都是正事,只要你开口,就算不是去散心,我也会很乐意答应的。”
宋向阳真怕林香生气,毕竟前世林香就非常厌恶撒谎。
他特意调低了一档速度,诚恳地说道:“我不是存心的,只是实在想不出好的理由邀请你一起去。”
“你哪次邀请我没有答应的,你这就是狡辩......”林香嘴角微微上扬,虽然嘴上这么说,但神色间已不见生气之意。
宋向阳嘴角扬了扬,确实,自己这阵子没少找理由邀林香去踏春。
不是去采蘑菇,就是去弄小竹笋。
近一点的山头,林香都快认得路了。
第120章 推销笋干
许是刚才的一番对话,让两人之间不再那么尴尬。
一路上,林香甚至还跟宋向阳聊起了自己在学校的趣事。
不过,大多都是宋向阳前世听过的。
宋向阳故意装作不知道,佯装听得很仔细,时不时的还把自己在学校的糗事也说了一些。
其中有一件让林香笑的差点坐立不稳。
那是宋向阳高二的时候,晚自习前,他想偷翻围墙去外面的书店看武侠小说。
哪知道那围墙已经老旧,松松垮垮地,触碰之下一面墙都倒了。
宋向阳见闯了大祸,黑灯瞎火地赶忙朝教室里跑,哪承想一脚踏进了水窝子里,结果一头栽了个全身泥巴。
等到他悄摸地溜进教室,不一会就被巡查的班主任给发现了。
班主任是他们乡里的,知道农村的孩子能上到高中也是不容易,所以平时对他多有照顾。
见到他那狼狈样子,知道他肯定又是去哪淘气了,故意装作视而不见,放他一马。
结果第二天校务室门口张贴了墙倒的消息,班主任猜想八成就是宋向阳惹的祸。
因为就算摔一跤也不可能像宋向阳那样子全身泥巴,只有不小心摔倒在操场和围墙附近的水窝子才有可能,所以故意吓他说要叫父母来。
宋向阳一听慌了,赶紧写了五千多字的保证书。
他是怕在家里忙得不可开交的母亲如果知道自己这么不争气,那自己从前再怎么受宠都免不了一顿教训。
而且,还得掏上一笔冤枉钱,这在平时省吃俭用的母亲看来那绝对不是一件小事。
班主任本就是吓唬下他,老旧的围墙正好趁着这次改造下,省的学生们老是往外翻。
宋向阳经过这么一次教训,也乖巧了很多。
林香没想到这会看着稳重的宋向阳还有这么淘气的一面,一直咯吱咯吱地笑着。
宋向阳见林香已经把刚才自己诓骗她的事情抛在了脑后,也跟着笑了起来。
两人就这样一路谈笑着赶着路,大约两个多小时后,才赶到铜锣县的农贸市场。
宋向阳将拖拉机熄了火,从车斗里拿出已经分装好的几小包笋干,之后便带着林香朝着农贸市场走去。
刚进农贸市场,那人山人海、人声鼎沸的场面就让两人惊住了。
与宋向阳乡里的农贸市场不一样的是,这里卖货的人都站在水泥台上,大声地朝着人来人往的人群里喊叫个不停。
手里都拿着一些商品,拼命地招呼着。
这里的商品琳琅满目,每家卖的东西临近的也有好几家一样的,竞争激烈,所以大家都显得极为卖力。
宋向阳先不急着推销,他领着林香大致地先逛了一圈。
发现卖春笋的倒有一些,不过也都是几斤存货,而且卖的价钱还不低,都有二毛五了。
卖笋干的就一两家,而且看那熏的黑乎乎的样子,肯定是卖家自己手烤的,与他带过来的黄橙橙的压根不能比。
可就那黑乎乎的笋干,都卖上了七毛钱的高价,都快和草鱼一个价了。
铜锣县的地块相对平坦,没多少山区,有山的地方大多也是种的杉木,竹山相对较少,所以春笋算作是抢手货。
至于笋干,因为价钱高上不少,再加上现在是吃新鲜春笋的季节,并没有那么受欢迎。
了解了行情,宋向阳瞧准了一位摊子的老板,那家基本都是卖的山货,摊位都有好几个。
他缓缓地走过去,翻了翻那些笋干。
林香也紧跟着走过去,知道宋向阳肯定是有什么打算了。
“老板,要笋干吗?前几天才新烤的,味道正着呢。”站在高台上的老板见到宋向阳两人,忙招呼着。
“这貌似是很大的春笋弄的吧?好像有些糙了。”宋向阳煞有其事地品鉴着。
这些笋干一看就是底部剖开的,完全不见笋尖和嫩的包叶。
“咱这县里就一点竹山,我都是从人家手里抢下来才买到的。你别看这笋干看着有点老,但是煮上一煮,配点腊肉,那味道可香着呢!”
老板蹲下身子,指了指周围,“这么大的农贸市场,也就一两家卖的,一阵风就给卖没了。”
他见宋向阳不为所动,又接着说道:“你看我这春笋,嫩着呢,这比笋干还好卖,都是刚摆上过一会就没了。大家都趁着吃个新鲜劲,这再过上个把月,春笋就长老了,到时候想吃也吃不着了。”
说完,他跳下高台,从边上拿了一根粗大的春笋给宋向阳。
宋向阳接过来,仔细的瞧了瞧,以他的了解,这春笋下半部分指定是被做成了笋干,而上面嫩的部分则被作新鲜的春笋卖。
很多城里的人瞧不出笋干细嫩与否,这样分开卖就能把春笋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这老板倒是精明的很。
不过,这也让宋向阳心里高兴。
自己收的春笋都是掐根三寸有余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口感细嫩。
现在这老板摊子上的笋干完全不能和自己的相比,而且就连那几根新鲜的大春笋也都比不上。
这麻笋的笋根都有点点麻味,越老的地方味道越重,还能嚼出竹子的感觉来。
但嫩笋就是另外一种口味了,只有竹子的清香味,没有那纤维和渣渣。
宋向阳掏出一袋自己的笋干,对着老板说道:“老板,您看这笋干怎么样?”
那位老板一阵好奇,接过宋向阳的笋干,捏了捏,又看了看,然后才眯着眼睛问道:“这不是这农贸市场买的吧?”
“您看看那袋子上面的字。”宋向阳笑了笑。
“清水村玉兰片?”老板看着上面的文字,眼神变得有些古怪。
他又前后翻看了下,接着疑惑地问道:“清水村啥时候自己做笋干了?看这包装样式,难不成还开上工厂了?”
“我滴乖乖,清水村那竹笋可是多的很,谁这么有本事把这生意做上了。”老板显然对这笋干无论是成色还是包装都极为惊讶。
宋向阳笑了笑,没有正面回答。
那老板多精明,立马就明白了。
“呀,看不出来,你年纪轻轻地还能这么有主意。”老板称赞道。
“假如我给您供货,您要不要?”宋向阳见老板的神情,开门见山地问道。
“能是个什么价钱?”老板问道。
“您说,您做这生意,价格合理就成。”宋向阳想先探探老板的口风。
“这笋干说实话,现如今没有新鲜春笋好卖,价钱的话可能不高......”老板眼珠子打着转,似乎在盘算着什么。
“您也说只是现如今不好卖,等到春笋的季节一过,大家想再吃上这春笋不也没有了嘛?所以,这笋干才是四季的通货啊,我这笋干保上个大半年甚至一年都不会坏。您想想,您一年四季都可以做这买卖。”
宋向阳说道。
接着,他又指了指那些新鲜春笋,“笋干我们有,新鲜的春笋我们也能制成这样的包装,虽说不像笋干保个大半年,但几个月是完全够的。”
“新鲜春笋也能做?”老板眉毛一扬,兴致更浓了些。
“这有啥不能做的?我们那的橘子也都是一样做的保鲜,说不定你这卖的橘子都有一些是我们那来的呢。”
宋向阳回应道。
他看了看自己手中的春笋,抬头道:“不瞒您说,您是想要多少这样的春笋就有多少这样的春笋,而且没有老根,全是这样嫩嫩的。”
老板暗自思忖了一会,才缓缓道:“你还别说,最近好几个东北来的顾客说是要采购一些,我这小量的人家看不上。你要是把这新鲜的春笋去皮、洗净,保鲜着,还真能跟他们做一做生意。至于这笋干,我这也能收很多,他们也会要。”
他看了看宋向阳,接着说道:“他们的价钱比我要高一些,我卖不上他们那样子的高价,这样吧,春笋一毛五一斤,我能收上个五百来斤,笋干三毛一斤,只能收两百斤,你觉得如何?”
宋向阳没想到对方能收这么多,看来对方是在铁路上有财路。
因为光靠这农贸市场,短期内肯定是走不了这么多货的。
对方给的价格算是比较诚恳了,毕竟一次性要这么大量。
自己整个四千来斤的笋干,林林总总加起来也就三百来块的成本,差不多能出一两千多斤笋干。
以三毛一斤的价格,自己能赚上一倍。
要是能真像这个老板说的那样,找到那些东北来的顾客,赚的还能更多。
宋向阳觉得春笋生意这次算是做对了。
第121章 这是弟媳妇吧?
“新鲜春笋还得回去再筹备一段时间,倒是这些笋干——“
宋向阳尾音刻意拖长半拍,“怎么得也有大几千斤,都是挑最肥壮、最嫩的春笋晒制和烘烤的。“
他的语气里带着几分夸张,实则是想试探这位老板是否有能力帮自己打开销路。
林香正摆弄着摊位上晒得蜷曲的金银花,闻言指尖一颤,花穗簌簌落在摊子上。
她抬眼望向这个眼前的男人,此刻他支着肘斜倚摊子的模样,倒像是真有个万亩竹山在身后撑着。
她没想到,宋向阳在生意场上竟然如此精明,这夸大其词的背后,藏着满满的商业心思。
“大几千斤?你莫不是打算把全国的笋干都承包了去?”老板满脸惊讶,瞪大了眼睛,脸上一副不可思议的神情。
他脖颈上挂着的银秤砣随着晃荡,在屋顶下漏下来的光亮中,划出明晃晃的弧线。
“老板,您可别觉得我在吹牛。这完全可以做成长期生意,等新鲜春笋的季节一过,笋干可就成了紧俏货。您瞧瞧您这生意做得这么大,肯定有不少的销路吧。”
宋向阳一边说着,一边指了指老板那好几个摆满各类商品的摊子,暗示他有能力消化自己的货物。
“我这儿主要做批发,量大从优,零散的买卖也就是顺带做做,混个脸熟。”老板爽朗地笑了起来,毫不掩饰自己的经营模式。
“这个市场我都逛遍了,就属您这儿摊子最大,位置又这么好,就在门口,人来人往的,谁第一眼都能看到。而且您这儿商品琳琅满目,要啥有啥,我看您后面还有好多麻袋打包的,想必是有大客户大采购吧?”
宋向阳一边观察着老板身后堆积如山的蛇皮袋,一边巧妙地恭维着,同时也在探寻老板的生意规模和销售渠道。
“那些都是晒干的中草药,从各个小贩子手里收上来的,像金银花、板蓝根、鱼腥草这些比较多,也有一些蝎子、土龙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