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发往北方,咱这儿不是靠着铁路嘛,南来北往的客商多。”
“他们听说我们这儿物产丰富,都乐意来看看。”
“像那些去广州进衣服的,好多也会在这儿停靠一下,觉得咱这儿物价实惠,有利可图,就会采购一些北方稀缺的物产。”
“北边人稀罕南方的草木根茎,就像咱们馋他们的貂皮。“
老板性格直爽,对于自己的生意经和销路毫无保留地分享着,这让宋向阳对他的印象又好了几分。
“您肯定有不少固定的大客户吧?不然也不会囤这么多货。”
宋向阳继续试探着,他一路走来,发现老板这里囤货量远超其他商家,在这个小本生意盛行的年代,能有如此规模,背后必定有稳定的销售渠道。
如果能借上这老板的东风,那自己的春笋和笋干销路完全都不是问题。
“我就是咱本县城的人,没田没地,只能琢磨着做点生意糊口。至于销路,确实有一些,但和那些真正的大客商比起来,可差远了。”老板谦虚地摆了摆手,虽然嘴上谦虚,但言语间还是透露出对自己生意的自信。
老板打量了宋向阳一番,许是觉得和他聊得投缘,便说道:“春笋的话,你要是能弄个几千斤,我倒是可以给你包了,就按刚才说的价格。我之前有两个东北的客户问过这事儿。不过笋干的话,我一下子收不了那么多,得等春笋的季节过了再说,这笋干不比药材,讲究个时令。”
宋向阳一听,心里乐开了花,没想到老板这么爽快,一下子就能吃下几千斤春笋:
“那可真是太好了!咱这第一次做生意,您就这么豪爽,这么大的手笔,我回头一定给您送上些好货,而且多给你添一成的重量。另外再搭些笋干,让您在这摊子上试试销路。您放心,我收上来的春笋都是经过严格保鲜处理的,要是出了问题,您尽管找我!”
宋向阳还没有开始制作春笋的保鲜,但是他已经信心满满。
春笋保鲜的过程并不是很复杂,卖桔子的大部分用药水浸泡但过段时间就会失了味。
自己准备将春笋预煮杀青,放点盐水,然后再给包装袋内充上氮气,保质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做生意,诚信为本。我看你这架势,就知道你不是做一锤子买卖的人。你连包装都做得这么细致,看来是打算长期在这行扎根了。我这些年见过形形色色的人,大致还是能分辨出好坏的。”老板不愧是生意场上的老手,一眼就看穿了宋向阳的决心和诚意,同时也巧妙地给宋向阳吃了颗定心丸。
“行,那今天我先把笋干给您留下,余下的春笋我过几天加工好了就给您送过来,您看这样行不?”宋向阳趁热打铁,确定下一步的合作计划。
“两百斤的笋干你都带过来了?”老板有些惊讶,他没想到宋向阳的货量如此充足。
“嗯,我是用拖拉机拉过来的,大概有四五百斤。本来想着都卖了,不过看样子今天只能先卖一部分了。”宋向阳如实说道。
他敏锐地察觉到,当自己提到拖拉机的时候,老板的眼眸里闪过一丝异样的光芒。
果不其然,老板紧接着说道:“那剩下的你也别费劲拉回去了,我都给你收着。”
在这个年代,能开上拖拉机的人可不多,要么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要么有特殊的背景。
再加上宋向阳说起春笋生意像是初次涉足,那这购买拖拉机的资金来源肯定不简单。
老板之前或许是有所保留,但此刻看来,再多收几百斤笋干对他来说也不是难事。
宋向阳心里明白老板的心思,但还是一脸感激地说道:“那就太感谢了!您可真是帮了我的大忙!”
“欸,说什么呢!大家都是做生意的,你都开上拖拉机了,我还骑着单车呢。要论起来,你才是大老板!要是不嫌弃,以后你就叫我大哥,咱交个朋友!”
老板热情地说道,言语间满是真诚。
“那敢情好啊!在这铜锣县能有您这么一位大哥,那是我的福气!以后我肯定常来这县城,还得多多仰仗大哥照应!”
宋向阳连忙应道,脸上洋溢着喜悦。
“清水村离这儿可有大几十里地呢,要不中午去我家吃个便饭?”老板热情相邀,尽显好客之道。
宋向阳看了看一旁百无聊赖的林香,心想她去一个陌生人家吃饭肯定会不自在,便推辞道:
“今天要不就算了吧。我两手空空的,啥礼物都没带,第一次去您家,怎么也得提点东西才合适。而且这眼看天色也不早了,我们还想再四处逛逛,回去路上估计还得花些时间。”
“说那见外的话干啥!以后只要你来县里,别管带不带东西,直接到我家来。我家就在这农贸市场后面,抬脚就到。”
老板一边说着,一边朝着身后大致指了指方向,那热情的模样让人无法拒绝这份好意。
随后,老板的目光落在了宋向阳旁边的林香身上,笑着问道:
“这位是弟媳妇吧?”
第122章 新生意启发
宋向阳被老板突如其来的调侃问得耳根发烫,喉结不自然地滚动两下,声音卡在嗓子里:“不...不是,是朋友。“
他下意识用余光扫过林香,只见她的脸瞬间涨得通红,像是熟透的番茄,正紧紧地低头拽着衣角,手指不安地揪着布料,一副无所适从的样子,连耳尖都染上了红晕。
老板见状,一拍脑门,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赶忙赔笑着说道:“妹子别见怪,这市场十对里九对都是小夫妻,一时嘴快,没经过大脑,还请多多见谅......”
老板这一番解释,本是想化解尴尬,没想到却让林香更加不自在了,她的头埋得更低了,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宋向阳也怕林香一直尴尬下去,忙不迭地岔开话题道:“那我现在就给您把车上的笋干给卸下来。”
说着,便快步走向拖拉机,像是要逃离这略显尴尬的氛围。
林香也紧跟其后,脚步匆匆地步出市场,不时地还帮着宋向阳从车上费力地抬下一些笋干。
她双手紧紧抓住笋干的包装袋,用力地往上抬,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几缕发丝被汗水黏在脸颊上。
等到宋向阳抬了一些的时候,老板带着算盘,还叫了两个人来一起帮忙卸货。
那两个人抬着一个地磅,步伐沉稳地走了过来。
“就在这过秤吧,等下他们两个就会抬进去,省得你再费力搬了。”老板热情地指挥着,脸上洋溢着真诚的笑容。
宋向阳点了点头,表示认可,他用手背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看着那两人熟练地摆放好地磅。
之后那两人便熟练地过起了秤。
没多久,就见一人扯着嗓子报数到:“一共五百二十四斤。”
“秤对数不?”老板关切地问道。
“没问题的。”宋向阳笃定地答道。
他在家里已经提前过了秤,相差不过一点,在他看来,这是很正常的误差范围。
老板便拨弄起了算盘,珠子在他的指尖上下翻飞,噼里啪啦好一阵后,才对着宋向阳附耳道:“之前给你说的三毛,那都是对别人的价,本意是想多赚点钱,既然都认了兄弟了,咱可不能这么干,我给你算四毛。”
原来,他之前开的价格多有保留。
之后,又怕宋向阳推辞,继续说道:“就这价格,我也能赚好几毛,放心哈,亲兄弟也明算账,我不会吃亏的。”
宋向阳见老板这么大方,心中满是感激,说道:“那我就却之不恭了,改天我来送货的时候,给大哥捎上些山里的野味,都是不值钱的货,就是一点心意。”
老板也不故作扭捏,爽朗地回应道:“那我就提前谢谢兄弟了。”
话音刚落,他便从口袋里掏出一叠钞票,手指灵活地数了数,递给宋向阳:“二百零九块六毛,凑个整二百一十块。”
宋向阳接过钞票,心中一暖,说道:“行,那我就占大哥便宜了。”
“哎呀,都几毛的事情,说的我都不好意思了。”老板笑着摆了摆手,脸上的笑容愈发亲切。
紧接着,他看着一旁的林香,似有所思:“这次你们忙,我就不诚心留你们吃饭了,你等等......”
说完,便抬脚往市场走去。
不一会,只见他手中提着一袋东西匆匆返回,递给宋向阳:“这是新鲜香菇,难得的好货,可能比不上山里正宗的鸡枞,但是尝尝鲜也是挺美的。”
宋向阳瞧了瞧他手中的袋子,里面的香菇个头饱满,色泽鲜亮,大概都得有两三斤了。
这年头在农村里香菇还是比较少见的,木耳倒是有一些。
这价格估计比猪肉还金贵些,足见他的大方。
见宋向阳有所犹豫,老板便直直地塞给了他:“就当是我这个便宜大哥送的见面礼。”
人家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自己再不伸手就有点说不过去了,于是宋向阳只好接下,心中暗自记下了这份情谊。
“春笋你只管送过来,我还是能给你消化掉的,笋干的话,我还能给你匀上一些,但可能消化不了多少了,这市场里也没人能消化了,你再摸索摸索其他销路看看。”老板拍了拍宋向阳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
“行,春笋我一回去就尽快准备,大哥能帮我打开这春笋的销路我已经很开心了。至于笋干,我自己再想想其他办法。”宋向阳回应道。
“不着急,你看着来就行。”老板笑道,眼中满是鼓励。
之前那位老板对市场是最熟悉的,连他都说市场里没人能消化笋干了,自己也就不再去多此一举了。
所以宋向阳便带着林香去买了一些充氮气的钢瓶,准备用作给春笋保鲜用。
他仔细地挑选着钢瓶,询问着卖家关于钢瓶的容量、压力等参数,还不时地和林香商量着。
林香也认真地听着,偶尔提出自己的看法,眼神中透着专注。
紧接着,他怕林香一路来跟自己太过无聊了,自己原想着林香是跟着自己出来见见世面,散散心的。
所以,便去到铜锣县里最大的百货商店采买了一些东西。
一走进百货商店,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各种生活用品、服饰、食品应有尽有。
宋向阳穿梭在货架之间,眼睛不停地搜寻着。
他也买了几只牙膏和一瓶洗发露,准备向林香看齐。
他想着林香用的牙膏和洗发露那么好闻,自己也想试试。
另外还给姐姐们带了几瓶大宝,姐姐们平日里操持家务,皮肤都变得粗糙了,这大宝正好可以滋润她们的肌肤。
至于母亲,则是给她买了一双厚胶底的解放鞋。
母亲走路的时候,最容易抹掉脚后跟,现在脚上穿的都是鞋匠给钉了好厚的一层。
他拿起解放鞋,仔细地查看鞋底的厚度和材质,想象着母亲穿上新鞋后走路不再磨脚的样子,心中满是温暖。
最后,他还悄摸地花了 60多块钱买了一块怀表。
那时候多是男士的机械表,女士的基本都很少。
他想着林香的生日就快要临近了,自己准备生日的时候给她送上这个礼物,给她一个大惊喜。
他小心翼翼地将怀表放进盒子里,仿佛放进的是一份珍贵的心意。
林香则选了几个发箍和一把木梳子,发箍上镶嵌着精致的小花,木梳子散发着淡淡的木香。
宋向阳本想着给钱,林香坚决不肯,她的眼神中透着倔强,双手紧紧地护着自己的钱包,只好让她自己付钱。
采买完毕,两人才开车返程。
拖拉机缓缓地行驶在公路上,一路上,山风裹挟着香菇的鲜香灌进车头,让宋向阳心中又有了一个计划。
他侧着头问向林香:“你说我要是在清水村搞个蘑菇生意怎么样?”
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期待,等待着林香的回答。
林香微微一愣,随即陷入了思考,片刻后,她转过头,看着宋向阳,眼中满是鼓励:“我觉得挺好的呀,只是哪里适合种蘑菇呢?”
宋向阳听了,心中一喜。
他已经对地方有了打算。
村里的大礼堂如今也没啥大的用处,就剩下一两个之前被烧的人家住在那里。
大礼堂位置相对比较阴凉,而且很多的荷叶窗,通风也好,是一个极佳的种蘑菇的地方。
关键是,这年头蘑菇是比较新鲜的食材,比起木耳海带这些,用来待客和尝鲜那是再美味不过了。
如今大家对于山里偶尔采买的蘑菇都是很上心,有的人都舍不得吃拿去卖钱。
宋向阳心里琢磨着,要是能在清水村种上平价蘑菇,那可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一方面,能让大家轻松消费得起,满足大家对美食的渴望;另一方面,还能为大家的餐桌增添新的选择,丰富日常饮食。
他越想越觉得这个想法妙不可言,仿佛已经看到了蘑菇生意红火的景象,嘴角不自觉地上扬,眼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