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第133节

  对于他这种说法,刘一民不否认,其实越是讽刺批判类的电影,生命力越强,当然不是说所有批判类电影,有些屁股歪的,大家骂还来不及呢!

  刘一民握住王严的手拍了拍他的手背说道:“这我信!《驴得水》的深刻主题和荒诞的故事,足以支撑到大家了解愿意深入了解它。”

  ps:今天起晚了,明天争取一万二。

第204章 电影合作达成

  北影厂的大门是美术大师涂居华先生设计的,门柱上方是飘带样式的造型,两端飘扬着几面红旗雕塑,飘带弧顶安放着工农兵雕像。

  北影厂前面是三栋楼,主楼是红白配色的苏联风格大楼,上面写着“为人民服务”的字样。共三层,加上顶端那部分,算是三层半,旁边两栋楼分别是录剪楼和洗印楼。

  王严先带着刘一民到了副厂长朱得熊的办公室,他们两个先了解了一下改完的剧本。

  朱得熊的办公室的光线比较暗,全部都是木质的桌椅,走进去有一种老电影的感觉,里面挂着几张大合影,背景是苏联样式的大楼。

  这是朱得熊到苏联学习的时候,最后拍的纪念照。办公桌旁边,放着一些刘一民看不懂的小设备。

  朱得熊让刘一民坐下,王严两人坐在办公室里面,开始仔细地看了起来。

  刘一民无聊的看着小设备,有时候研究一下朱得熊办公室里面的其它摆件,拨弄一下木质的地球仪。

  两人看了好一阵子才看完,朱得熊抬头看着无聊的刘一民笑道:“不好意思啊一民!”

  “没事儿,您觉得怎么样?”刘一民问道。

  “老王是导演,他的意见比我的重要。”朱得熊将目光看向王严。

  “我觉得目前来看,已经非常不错了。我专门到人艺看过《驴得水》的话剧,而且还研究了好几遍。我觉得这版已经很好了,朱厂长,我觉得厂里面如果将剧本交给我,我保证拍出来比人艺的话剧还精彩。”

  王严看向朱得熊,一字一句,十分认真地说道。

  朱得熊无奈地笑道:“光我说话可不行,汪厂长点头才行,你是老汪的爱将,我想肯定是没什么问题的。”

  王严抬起手腕看了看时间,起身说道:“朱厂长,咱们一起去找汪厂长吧,到时候帮我说说话,这可是我向厂里面建议的本子,包括拍摄经费预算什么的,我做足了功课,电影的人选,我也有了初步的想法。”

  刘一民看着王严认真地样子,如果要是导演被别人给拿走了,王严不得心碎了。

  朱得熊看了一眼王严,说道:“老王,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还想请一民喝杯咖啡再过去。”

  “那至少有豆腐啊!”王严咧嘴冲着刘一民笑了笑。

  朱得熊和刘一民都被王严逗乐了,朱得熊起身说道:“一民,跟我们去见见汪厂长怎么样?他可是对《庐山恋》赞不绝口,并且在电影行业的文代会上,对你印象深刻。”

  刘一民从红木沙发上站了起来,开玩笑地说道:“这么好的沙发,我还没有坐过瘾呢!”

  朱得熊指了指屋子内的一些桌子和沙发:“这些啊,是以前我们北影讨来的家当,开始时候穷啊,真的是东借一点,西借一点。你对这些家具有研究?”

  “没什么研究,主要是喜欢一些老玩意儿,懂不懂的不说,放在那儿看着就赏心悦目,毕竟这是历史。”刘一民说道。

  “这些都是当时故宫用不了的东西的一些家具桌椅,送给我们了不少。也全靠这些兄弟单位和上级的支持,我们才走到了这一步。70年代卖了不少铠甲给我们,以后他们要是还想卖什么,我联系你,你掏钱,故宫肯定愿意。”朱得熊高兴地说道。

  王严也道:“四合院里是该多一些老家具。”

  刘一民正色道:“说的不错,王导,你眼光真准,少了些老家具,总是觉得没少点味道。”

  三人说笑间,已经走到了汪阳的办公室门口,“厂长办公室”五个字,在光线较暗的楼道里面格外的显眼。

  随着汪阳的声音从办公室里面传出来,三人一起走了进去。汪阳六十多岁了,看着还是一副精神矍铄的样子。头发跟老干部一样,往后梳着大背头,身材偏瘦,看着就像是干文艺工作的。

  看到三人后,抬头放下了手中的工作,王严说道:“汪厂,这是《驴得水》的剧本,这位是刘一民同志!”

  汪阳笑道:“还用你介绍?哈哈哈,一民,来了,快坐到沙发上。第一次来北影厂,感觉怎么样?”

  汪阳摘掉眼镜儿,眉眼间神采飞扬,拉着刘一民坐在了沙发上。

  刘一民笑道:“北影厂当然是非常好。”

  汪阳笑着说道:“你的《庐山恋》很不错!”又惋惜地叹了一口气:“我们近水楼台,偏偏被上影厂得到了月亮,你说说,这叫怎么一回事儿?这是我们北影厂的工作失误啊!”

  “不过,最终还是在这里见面了,一民,电影好剧本少,希望你能够给电影界带来更多的剧本。北影作为中国第一大电影厂,以后,咱们合作的机会很多。”汪阳说道。

  朱得熊说道:“老汪,要是让老徐他们听到了,又该说咱们吹牛了!”

  八大电影厂里面,北影厂、上影厂、八一这些都是里面的大哥,肯定是谁也不服谁。

  上影厂的实力并不弱,它是合并了好几家电影厂的大厂,可惜十年期间,基本上跟解散的状态差不多。

  《庐山恋》的成功,相当于上影厂向整个电影界宣告,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汪阳给刘一民倒了一杯茶之后,开始看起了剧本。他看的很快,也可能早就有了了解,加上旁边的王严时不时地做一些讲解,汪阳看的时候频频点头。

  汪阳饭放下手里面的剧本,满意地说道:“一民,剧本好啊,说实话,你的几个剧本我都很喜欢。要是有经费,我大手一挥,全都给拍了,可惜我的手还没那么大。

  感觉茶怎么样?”

  “好茶,我平常比较喜欢喝红茶。”

  “好喝,一会儿,你带走一筒,我这里茶有不少。”汪阳当即起身到办公桌后面的柜子里,拿出了一筒红茶,递给了刘一民。

  朱得熊哼了一声:“好啊,老王,我问你要了多久,硬是不舍得给我一筒!”

  “你就抱着你那个洋玩意儿(咖啡)就行,别中洋混合着来!”汪阳笑道。

  汪阳将茶叶直接硬塞到了刘一民的挎包里面,还贴心地说道:“喝完了再来!”

  王严扫视了一眼三人,对着汪阳说道:“汪厂,咱们厂里准备将这个剧本交给谁拍?”

  汪阳靠在沙发上,抱着胳膊说道:“谁拍?你是说你想拍吧!”

  “在咱们厂里面,论对这个剧本的熟悉程度,肯定是我最熟悉,交给我简直是再合适不过的选择。我从经费到人员到拍摄,都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想法,我给您讲一讲怎么样?

  我跟一民也很熟,剧本交流起来也更方便!”

  王严看向了刘一民,就差说他们两个是铁杆儿了。

  汪阳还在犹豫,旁边的朱得熊说道:“老王说的有道理,他做的功课最多,交给他我觉得厂里面可以放心!”

  汪阳还是没松口,王严咬着牙说道:“交给我,我将花费保持在15万左右,并且,质量我可以保证!”

  王严算的经费十万左右可以拍下来,但申请经费,一般会申请在四十万到五十万。

  十万左右只是预估的,现在他这样说就相当于下军令状了。

  汪阳的眼皮抬了起来:“老王,当真?”

  “当真!”王严说道。

  看来王严的话,直接挠到了汪阳的痒痒肉了,知道厂里面除了关心质量,对经费的关注也很高。

  汪阳直起身子说道:“别说什么15万,我给你们二十万,拍下来,就你了,拍不好,别说厂里饶不了你,一民同志也饶不了你!《驴得水》在人艺演出超过百场,说明大部分观众是认可的,老王啊,你可别给《驴得水》抹黑!”

  王严保证道:“未来几个月,我的心血绝对都在《驴得水》上面。厂里面放心吧,刘一民同志你也放心!”

  刘一民看向汪阳,汪阳这是故意让王严自己先卷了起来!不过王严准备了这么久,敢这么说肯定是有道理的。

  王严拿到了拍摄权,整个人也轻松了不少。

  汪阳看向刘一民:“一民,说起来,咱们两个还是一个行业的。咱们以前哪有什么电影,都是话剧,我是话剧导演,还排过曹禹同志的《雷雨》,要是没改行,我肯定也在抢你的话剧导演权。”

  接下来,王严聊了聊自己的拍摄思路,刘一民和汪阳三人听得很认真,尤其是汪阳,时不时还会提点自己的问题。

  有的地方王严自己都没想到,汪阳想的很全面,等聊完,王严收获颇丰。

  聊完剧本,又开始聊其他的东西。兴头来了,刘一民内心苦涩,想走也走不了。到北影厂的食堂继续聊,又聊到了目前人艺正在排的《山高水长》,看的出来,他们也有兴趣。

  王严送刘一民走出北影厂,高兴地对刘一民说道:“一民,最近有事儿我会到燕大或者四合院去找你。”

  “行,你到时候记得先打电话,别跑空了。”

  刘一民走出北影厂,天早已经黑了。周围的路上,有很多附近的老燕京儿正走在大街上,摇着蒲扇,或者光着脊背在聊天。

  开口闭口你丫的、地道。

  北影厂的剧本稿费还没定下来,王严告诉他,到时候他亲自送到燕大。

  回到学校,刚到宿舍楼,就看到刘振云、李学勤、陈大志三个人手里面搬着板凳,正朝着宿舍楼里面进。

  刘振云兴奋地给两人比划着,刘一民脑袋突然凑了过来,吓了他们三个一大跳。

  “你们三个都看电影儿去了?”

  “一民,你终于回来了,我们三个去看了《庐山恋》,中文系的学生免费看,系里面把门票钱给拿了。”刘振云得意地拍了拍刘一民的肩膀。

  “拍的可真好,我看了好几遍了,还是想看!”李学勤说道。

  回到宿舍,刘一民看到三人还在讨论,就问起他们三个的小说写的怎么样了。

  此话一出,整个宿舍瞬间安静了下来,三个人再也没有讨论的兴致了,一个个的耷拉着脑袋开始去洗漱。

  刘一民洗漱完毕后,躺在凉席上,开始思考起来如何在新生开学仪式上发言。

  大体内容肯定是欢迎新生、夸一夸学校,告诉新生们,你们进入了燕大,在学校的学习的四年中,肯定能获得巴拉巴拉一大堆。

  顺便讲一下个人的学习经验,打一打鸡血,帮大家展望一下个人和国家的未来。

  刘振云黑暗中双眼紧紧地放在刘一民身上,凭借着月色看到刘一民一直睁大双眼,忍不住问道:“一民,你在想什么呢?”

  李学勤说道:“说不定此刻也有个女同志,睁着双眼,没睡觉呢!”

  刘一民笑骂了一声:“严教授让我在新生欢迎仪式上发言,我在想要说什么!”

  “这个事儿啊,系里面很多人都在谈,天下第一系里面的大才子要去欢迎新生,不少的同学都在期待着呢!”陈大志嗡声说道。

  “期待什么?他们又不是新生!”刘一民翻了一下身子说道。

  “说不定到时候去听的人老生比新生还多,新生还没进去,师兄师姐们挤了一大堆!”李学勤调侃道。

  刘振云低声说道:“那正好,全学校开一次大会!”

  三人说完,宿舍里嘿嘿笑了起来。

  第二天,早上起来,一群人到食堂吃饭,三角地旁边传来了一阵议论声,吃完饭后,刘一民挤过去看了看,发现有学生在贴大字报。

  强烈建议今年的新生入学欢迎仪式不在大饭堂举办,改由操场举办,让全校的学生,都能够参加欢迎仪式。

  刘一民往回走,刘振云擦了擦饭盒上水后,将饭盒塞进挎包赶了过来:“一民,我就说嘛,一下子直接从新生入学仪式,成了全校学生的大会了。”

  又羡慕地说道:“大家可都是为了看你才去的。”

  刘一民淡笑道:“就一个发言,有什么好看的?”

  李学勤凑了过来:“什么叫就一个发言?一民,你太小瞧‘刘一民’这三个字在大家心里面的份量了,您信不信,振云拿着这三个字,能到大饭堂换一周的饭票?”

  刘振云不满地说道:“你举例就举例,拿我干嘛!”

第205章 沸腾的开学典礼

  李家,刘一民和崔道逸坐在李记夫人李晓为的对面,刘一民和崔道逸,两人带了中秋节的月饼和作协老赵送来的苹果。

  老赵真是个有心的人,到燕京的时候,又特意地送了刘一民一筐。距离自己从北戴河回来倒是不算久,但苹果的甜味更上了一层楼。

  李晓为给两人倒茶后笑着说道:“没想到你们两个人还记着我,你们尝尝这茶,这是老家人送来的。”

  李记的儿子今天有事,早就出去了,家里面就李晓为一个人。

  阳台上晒了不少的书,茶几上也放着一本,刘一民拿起来看了看,是《鲁迅文集》。

  “我在家也没有事儿干,帮老李整理下他以前的文集,还有他爱看的书。”

  刘一民说道:“这《鲁迅文集》看起来像是很有年纪了!”

首节 上一节 133/4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