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第138节

  电视被装进了刘一国的房间后,晚上,经常聚集了一屋子的村民过来看,有的人来得晚了,屋子里还没什么位置。

  从电视回来装好后,这就是全大队津津乐道的新鲜玩意儿。

  现在麦积大队已经开始实行分田到户,家家户户种的都是自家的田,生产的积极性确实都提高了不少。

  李大山作为支书清楚的感受到分田之后的好处,也感受到了分田之后大队村民的变化。

  以前团结的大队,慢慢地开始变成了一盘散沙。大队集体的词眼,大家提的越来越少。

  刘福庆作为队长没怎么感受出来,可是李大山完完全全地感受了出来。

  李大山对着刘福庆迟疑地说道:“也不知道再过几年,还会不会有人想着公家的事儿!你就没问问一民,往后的政策是啥样的?”

  “唉,老李,既然已经是这样了。现在分地的是大的走势,挡不住的。等两年,看看大家能不能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再说。”

  李大山道:“是啊,先过好自己的小日子,不操心这个,日子不管怎么变,总得过下去。也不知道我那俩孩子咋样了,老大来信了,认识了一个部队上的姑娘,听意思,两人都有那意思!”

  “这不是挺好的!”刘福庆说道。

  “是啊,挺好的,可老二几个月没写信了。算了,不提这个事儿了,要秋收了,分地之后,有的家里没架子车,有的有牛没车,我看咱们不能光看着,还得去组织一下社员。”

  李大山拍了拍屁股,准备晚上开个支部会,研究一下怎么办!

第209章 比肉贵的可乐

  国庆节,作协的大会议室里坐满了人,刘一民应邀而来坐在第二排。

  今天是茅盾文学奖的成立仪式,文联和作协来了一大堆人。张广年作为目前作协的负责人也只能坐在侧面,夏言几个人坐在中间。

  作协的副手陈荒媒主持会议,张广年在会上就茅盾先生慷慨解囊成立文学奖的事情进行感谢。

  “沈雁冰同志少年时参加革命,以笔为武器为民族为国家奔走疾呼。他的文学作品激励着我们国家几代人,为我们国家的文学事业和文坛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如今,他将向文坛捐赠自己的全部稿酬—25万元人民币,成立长篇小说文学奖,这对我们国家接下来文学事业的繁荣起着无比重要的作用。

  经过作协的讨论,我们决定将文学奖命名为——茅盾文学奖,以体现沈雁冰同志在文学事业上的贡献,并且通过‘茅盾’两字,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学。”

  接下来各个发言,都是夸赞的,最后轮到茅盾先生自己发言:“感谢同志们的认可,衷心地祝愿我国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繁荣昌盛,我再次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我相信,未来的文学事业,会越来越好。因为我在这几年里,看到了很多优秀的年轻的后辈,他们正是我们国家文学事业的希望,希望大家要爱护他们,让他们成长起来,成为我国文坛的中流砥柱。”

  茅盾先生说话的时候,将目光望向了刘一民,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刘一民看到茅盾先生一边说话,一边冲着自己点头。

  远在沪市的巴金,也送来了贺电,由曹禹在现场念了出来。

  等会议结束之后,人群开始逐渐散去。曹禹等人站在一起聊天,茅盾先生终于得偿所愿,精神头比往日都高。

  夏言调侃他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像当初那个闹革命的小伙子。

  茅盾笑了笑:“你们以后可要帮我看好这个文学奖,别让歪嘴的和尚把经给念歪了。”

  曹禹道:“咱们一起看着!”

  刘一民跟几个人告别后,走出会议室,没想到被邹获凡给逮了正着。

  刘一民搂着邹获凡的肩膀说道:“老邹同志,好不容易放假两天,你们不休息?”

  目前国内假期一年下来总共只有7天的时间,国庆节占了两天。

  “一民,休息当然是休息,两天的时间啊,正好是秋天风景秀丽的燕京城,谁不想出去转一转。今天不是文学奖成立,我是来参加会议的。”

  “咦,你也在啊,怎么刚才没看到你!”

  “你坐在前排,我坐在中间,你怎么能看到我!招待所的锅炉开始烧起来了,晚上泡个热水澡再走怎么样?”邹获凡高兴地说道。

  “好啊,走吧,正好有阵子没跟你一块喝酒了!”刘一民应道。

  邹获凡看了一眼作协的小会议室:“一会儿,曹禹同志不会有事情找你吧?”

  “能有我什么事儿!”

  “那可不好说!”邹获凡笑道。

  两个人说笑了几句,就朝着招待所的方向走去。老马在一旁帮忙,新工人周兴正在制作煤球。

  以前老马的活,现在是轮到他了。

  两人的身上沾着煤,老马一边干活一边指导,有做的不满意的地方,直接开始骂人。

  刘一民走到老马身后拍了拍他的肩膀:“马爷,你这脾气什么时候上来了?”

  周兴委屈地说道:“刘一民同志你可来了,你看看我做的是不是挺好的?”

  邹获凡瞅了几眼,也说道:“这不错啊,老马,跟你的差不多!”

  “什么差不多?跟我比差远了,我看这到时候说不定都烧不着,把你们的办公室都给熏的开玻璃。”

  老马看向刘一民:“呦嘿,你怎么来了?”

  “您说的这叫什么话?当然是来看您的!”刘一民说道。

  老马打量了一眼:“空着手来的?”

  “哪能啊,晚上想吃点什么,我跟老邹同志去买!”

  “这还差不多,走咱们一起去,马爷现在钱多的没地方花,就怕眼睛闭上了,钱没花完。你说穷了一辈子,好不容易有钱了,钱再花不完,我亏不亏啊我!”

  晚上还是老几样,老马加了一只烤鸡。刘一民看老马老了,就没再买酒,三个人吃个半饱,跑到澡池子里一边泡澡一边吹牛,等泡的差不多了,又吃了起来。

  直到吃完,三个人才散了场!

  国庆节两天假,十月二号,刘一民没有跟朱霖出去游燕京,而是和外研社的几个留学生一起绕着燕京城转了起来。

  朱霖现在在人艺跟在三个老师后面乱窜,根本没时间好好享受一下假期。

  今天应该是跟在苏民后面学习呢,苏民比较注重学习计划,拉着欧阳山尊两人,制定了一个严格的学习计划。

  导致欧阳山尊和蓝天野看到苏民就头疼,因为他们两个是不想按照计划来的。

  这也导致苏民的不满,不停地向朱霖灌输系统学习的重要。朱霖谁都得罪不起,不过她知道三个老师都是想将自己的真东西教给她。

  不管谁教,她都听的很认真。

  三个人各有所长,教朱霖就像江南七怪教郭靖一样。

  一天的时间,刘一民带着外研社的留学生在燕京的几个地方都转了一圈,还带着他们去故宫转了一圈。

  故宫比刘一民刚来的时候开放的宫殿更多了,里面的游客也多。

  李聪仁和克俚福两个人手里面拿着照相机,不断地拍来拍去。

  “中国的古代的建筑太美了,每一个造型,都有它独特的意义。”

  故宫为了创收,还专门在宫殿的外面放了一辆红旗轿车车,不少人正在旁边排队上车拍照,拍一次照2毛钱。

  但是必须在不影响故宫正常用车的情况下,车子随时可能被开走。

  故宫转了一大圈后,走出故宫,刘一民又带着他们去外面看箭楼。

  看着他们几个,刘一民说道:“出来玩的,大家要多买点东西,知道吗?好不容易出来一趟,别空手而归!”

  刘一民就像个忽悠游客购物的导游一样,凭借着别样的方式,为国家创外汇。

  李聪仁几人的自行车上,已经挂了不少的东西。

  箭楼门前,几个留学生拉着刘一民拍着照片:“刘,来中国最幸运的事情,就是遇到了你!”

  这声音,让刘一民鸡皮疙瘩掉一地。

  李聪仁说道:“刘是一个善良有智慧的中国人,有了他,我们才对中国多了更多的了解!”

  “我只是善良智慧中国的一个代表。”刘一民谦虚地说道。

  如今国内的大学生一个个都是精英中的精英,其实现在来中国留学的留学生也都是各自国家的精英,一个个回去后,成就都不差。

  不像是后世,来留学生大多是为了混文凭,要么就是为了混奖学金。

  来留学,特么的都成了一些国家的学生致富的手段了!

  等游玩过箭楼,正准备走,李聪仁拉着刘一民往旁边看去,十几个人支着炉子:“刘,这是在干吗?”

  “去问问不就知道了!”

  刘一民走了过去,一看是卖大碗茶的。现在夕阳西下,大碗茶的茶摊基本上也没什么生意了。

  刘一民冲着正在低头看蚂蚁的年轻人喊道:“嗨,一人来五碗茶!”

  年轻人抬头看向刘一民,眼神茫然了好久才清澈了起来:“喝茶找他们,没看我正忙着呢吗?”

  刘一民乐了:“你在忙什么?”

  “忙着”年轻人白了他一眼:“凭啥要告诉你?”

  旁边过来一名干练的女生,扯着大嗓门说道:“几位同志里面走?喝茶是吧,快来快来!”

  刘一民说道:“一人来五碗!”

  女生看向刘一民:“五碗?五碗能喝完吗?同志,我们这里量大!”

  刘一民看了看碗:“是哦,那除了我一碗,其余人五碗!”

  李聪仁他们已经坐下了,只看到刘一民在这边跟茶摊上的人嘀嘀咕咕的。

  见女生还想说什么,刘一民笑着道:“这是外国人,外国人的胃跟咱们不一样。同志,你现在卖的不只是茶,是给咱们挣外汇啊!”

  “明白了,同志,我这就去烧水!”女生临走不忘踢了一下蹲地上的年轻人:“陈奇,真不知道等过几天没蚂蚁了,你蹲在地上数什么!”

  “同志,你们这茶多少钱?”

  “两分钱一碗!”

  “这么便宜?”刘一民问道。

  “同志,你说笑了,这就是高末儿啊!”女生说道。

  “卖给咱们自己人可以两分钱,卖给这些老外,最少得翻个十倍!”刘一民低声说道:“咱们请他喝的是茶吗?咱们请他喝的是文化啊!”

  旁边陈奇手上的木棍吧嗒一声掉在了地上:“同志,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女生白了一眼陈奇,只觉得两人都有点不正常。去烧茶的时候特意吩咐少放点高末儿,万一付不起钱怎么办!

  “英子姐,这本来就没放多少,还少啊!”

  “再少点!”

  “那人家要是不满意了,我可不管!”

  “我担着!”

  陈奇站起来看了几个老外一眼:“要我说,翻个十倍还是太便宜了,至少得翻个一百倍,咱老燕京人一两百年的历史了,不能白白让这些老外占了便宜!”

  “刘,我能听懂中文!”李聪仁不知道什么时候跑到了身后。

  陈奇尴尬地看了刘一民一眼:“同志,你也不早说,你带来的这些洋鬼子也不纯啊!”

  又搂着李聪仁的肩膀说道:“哥们儿,给你照2分钱怎么样?”

  茶摊上,刘一民喝了一碗高末儿,吐出来几根茶梗。其余的几个留学生面前,摆着五碗茶。

  陈奇给他们讲着燕京的高末儿文化,喝到最后,几个人实在是喝不下去了,可一听是文化,又硬着头皮喝了进去。

  等一个个结完账,上自行车的时候,只感觉肚子往下坠。

首节 上一节 138/4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