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们已经排的很辛苦了,有的同志,嗓子都哑了!”曹禹谈起这个,有点于心不忍。
刘一民说道:“您看看,有什么需要改的地方,我马上修改!”
曹禹说道:“不仅我要看,等我看完,让山尊三个也看看,先把第二部剧本打磨打磨。”
过了一会儿,欧阳山尊三个人也走了进来。都想看剧本,可惜剧本在曹禹的手里面。
三个人试探的小手被曹禹瞪了一眼,就缩了回去。
蓝天野搂着刘一民的肩膀说道:“一民啊,你给我讲讲!”
“咱们人艺就应该培养一批像一民这样的编剧,写的又快又好,你看看编辑部那几个,唉,写一部出来比生孩子还长!”欧阳山尊大大咧咧地说道。
曹禹抿了一口茶,抬眼看向欧阳山尊缓缓开口:“那我写一部剧本,岂不是释迦摩尼的夫人怀孕的时间还长!”
苏民和蓝天野听到这话,一个个抿嘴笑而不语。
欧阳山尊哈哈一笑缓解尴尬:“老万,这怎么能这样说,《王昭君》剧本创作一二十年,可不是你的问题,是时代的问题,中断了十年嘛!”
“你这么一说,比释迦摩尼的夫人怀孕还长,一二十年啊,传说中老子出生用了八十多年啊!”
佛经里面记载,释迦摩尼出家前有孩子,妻子耶输陀罗公主生孩子怀孕了六年。
传说中李耳的母亲生下她怀孕了八十一年,硬生生从十几岁怀孕到了百岁时才诞下了李耳。
几人说笑了一会儿,欧阳山尊正色道:“第二部交给谁导,我的建议是另外选导演选演员,齐头并进,这样进度能赶上来!”
苏民说道:“另外选演员,两部戏多有重复演员,到时候排练不好排!”
蓝天野也发表了一下自己的意见。
曹禹用手轻轻地敲了一下桌子说道:“来是让大家看看剧本,我觉得导演还用你们三个,毕竟风格一脉相承,要是换了导演,风格肯定不一样,万一两部戏排成了风格迥异的,那就出了大丑了!”
“那时间?”欧阳山尊问道。
“时间,时间紧点是紧点,同志们辛苦辛苦,争取在三月份左右,将两部剧本都给排出来,参加排练的演员尽量不安排其它的表演,让B角上。”曹禹说道。
“那不上台的演员,拿不到补贴,心里面肯定不乐意。”
人艺演员上台表演一场,能拿到五毛钱的补贴,像杨力新这种刚开始工资只有十八块钱的演员,补贴对于他们来说是很重要的,几个月不上场,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
曹禹拍板道:“排练一场按照上场一次给补贴,另外,晚上排练,也照样发补贴。经费你们不用担心,文化部那边已经答应了,他们会拿一部分。补贴给够,这《藏地抗英两部曲》必须排好。
直接就告诉演员,他们的补贴是全剧组最高的,演不好就换人!大的框架就在这,其余的你们自己协调。
山尊啊,你是副院长,你多操操心协调一下!”
欧阳山尊和蓝天野、苏民三人重重地点了点头,都感到肩上的担子重的很。
“另外这一部剧本,咱们四个传着看一看,让一民好好修改,争取排练的时候,改动的地方少一点。”
曹禹说完,四个人就开始轮番传着看。每个人手里面都拿着改稿用的铅笔,自己拿不准的地方,当场说出来讨论,效率出奇的高。
第212章 《家园三部曲》
刘一民坐在人艺的办公室里面,除了听四个人讲之外,还贴心地给每个人倒上茶。
即使如此,讨论的还是口干舌燥的。连着喝了几杯,一个去厕所的都没有。
这膀胱,谁敢说是老年人!
几个小时后,终于谈论完毕,曹禹伸了一下懒腰,其余几个有样学样,蓝天野的脖子还发出了一阵噼里啪啦的响声。
欧阳山尊调侃道:“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过年放炮仗呢!”
“老了老了,身子骨越来越硬了!”
蓝天野才五十三岁,是除了刘一民之外最年轻的。听他说老了,曹禹和欧阳山尊两人都神色不善地看了他一眼。
苏民比蓝天野大,可也就大一岁。
两个人在人艺的导演队伍里面,属于正是年富力强的那一批!
刘一民拿过稿子一看:“也没有改很多啊,刚才讨论的那么激烈!”
“嘿,一民,你还嫌少不是?少了我再给你改点!”欧阳山尊乐了!
刘一民笑着将剧本抱在了怀里面。
蓝天野说道:“讨论的激烈,有好多讨论后,觉得没有必要改,所以就不改了!你剧本的功底写的不错,比当时写《驴得水》的时候好多了。”
“您当时把我从被窝里面拉出来的时候,我还不知道剧本的格式是什么!”
“老蓝就喜欢干点扰人清梦的事儿!”苏民吐槽道,讲了讲当时年轻时排练,大冬天的天还没亮,就被蓝天野从被窝里面薅出来的事情。
“一民速度快,质量高,咱们人艺多几个就行了!”苏民说道。
“当年我跑到庆春同志的家里面要剧本,庆春同志很为难,因为没想法。我就跟庆春同志说,你只管写剧本,有什么条件都答应你!剧本对咱们人艺是生命,不管什么时候都是最难的。
一民啊,以后多给人艺带点新鲜的东西!”
曹禹语重心长地对着刘一民说道。
刘一民点了点头,表示以后会全力以赴。
“对了,走,一民,再去看看排练!”欧阳山尊拉着他说道。
曹禹也跟着四个人来到了排练场,欧阳山尊他们去了曹禹的办公室,可是排练没有停止,朱霖在旁边当三个老师的眼睛,照猫画虎的指导着排练。
刘一民低声问道:“您三位可真放心!”
蓝天野笑着说道:“怕什么?排歪了还有我们三个。我跟你说,当年我导演申请刚提交,就开始当副导演了!”
苏民冲着刘一民笑了笑,示意这是真的!
“时间过得真快,导演快导了二十年了。”蓝天野感叹道。
“时间像一头野驴,跑起来就不停啊!”
“哈哈哈,你这比喻颇具浪漫主义色彩!”
五个人笑着来到了舞台前,朱霖赶紧从舞台上走了下来,演员的动作没停,继续表演着。
五个人坐在前排,朱霖低声给三个老师讲刚才遇到的事情。
欧阳山尊微微颔首,表示自己知道了,朱霖笑着坐在了刘一民的旁边,冲着他得意的一瞥,就又扮做虚心的模样。
“一民,你怎么看?”欧阳山尊问道。
“奴隶见到土司腰弯的太浅了,实际上弯的很深,那个袍子摆的也有问题。管家虽然不是土司家族的人,但深受信任可以弯的浅一点,但也不能太浅。”刘一民说道。
朱霖在旁边笑道:“这个我们知道,只是排练的时间长,演员的腰受不了,改到具体表演的时候才弯的深一点。”
苏民说道:“你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的问题!”
刘一民又指出了几个,朱霖全都记在了自己的笔记本上。
每隔几天,刘一民就会被他们拉到这里,让他给演员们讲一讲,或者是挑一挑毛病。
刘一民了解到的是阿坝人讲的,也生怕自己指点错。跑到图书馆,找了不少的资料。
跟欧阳山尊他们好好的研究了研究,不断地指点着演员,让这些演员变成真正的“藏人”。
相对而言,那些扮演汉人的演员就轻松多了。
“既然没什么问题,你们抓紧排练。《藏地抗英两部曲》里的《山高水长》是第一部,这是个开局,一定要打好基础。第一部排不好,怎么能拍好第二部!”曹禹笑着说道。
“抗英两部曲?”朱霖下意识地重复了一句。
苏民冲着她笑道:“小朱啊,家宝公将一民的这两部剧本合在一起命名为《藏地抗英两部曲》,毕竟两部分内容一脉相承,同一个主线,敌人也是同一个,我们都觉得很合适!”
“厉害哦,刘老师!”朱霖夸赞道,不过又说道:“如果加上《追风筝的人》,其实是算三部曲,可惜《追风筝的人》主线不是抗争!”
心想要是《三部曲》就完美了,正好对上了巴金先生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在剧本方面对上了曹禹院长的《生命三部曲》——《雷雨》《日出》《原野》。
《生命三部曲》是津城人艺内部自己提出来的,当然也受到了大家的认可。
曹禹笑道:“也不是剧本,不过在小说领域,倒是可以这么称呼!”
“万老师,我觉得也可以!”朱霖说道。
“一民,要是给三部曲命名,你会选择什么?”苏民问道。
刘一民思考了一下,《追风筝的人》主题侧重不同,想出一个共同的特点出来倒是很难!
过了一会儿,刘一民说道:“我觉得以‘家园’命名不错,毕竟《追风筝的人》也是因为家园被毁才离开了藏地,以和平解放回到了藏地。这也是一次重建家园和重建亲情、友情的旅程。”
“不错,《家园三部曲》很贴切!”蓝天野轻声鼓掌道。
曹禹略带激动地说道:“是啊,家园!《山高水长》《红河谷》两部剧里面,英勇献身的英雄保护的不是哪一族的家园,这保卫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家园,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哈哈哈,一民也是有一脉相承著作的作家了!”
欧阳山尊的声音提了起来,惊到了上面正在排练的演员,所有人都停下来看向了他们!
欧阳山尊挥了挥手:“排练,同志们排练,一会儿排练完,跟你们说个好消息!”
舞台上的排练继续开始了,只不过因为短暂的停顿,重新恢复后过了几段大家才找到了感觉。
曹禹用手拍了拍欧阳山尊的大腿:“山尊啊,几十岁的人了,还是这么大嗓门!”
“当导演的嗓门不大不行啊!我嗓门不大,在舞台上讲个话,大家都听不懂,你说这叫怎么个事儿!”
众人莞尔一笑,继续认真看起了排练。
“刘老师,开不开心,年纪轻轻著作等身!”走出人艺,朱霖做了一个夸张的表情。
刘一民说道:“压力也大啊!现在还没过多久,就又有人开始骂我了!”
朱霖轻轻地蹭了一下刘一民的肩膀:“这叫树大招风,你是最大的树,都等着你振臂一呼,结果你是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巍然不动。
人家看在你身上没希望,可不得使劲地骂你了!”
刘一民转身看向朱霖:“行啊,你可以当分析家了,以后你给我分析文坛局势,我就不看这些糟心的报纸了!”
路边的秋叶落了一地,两个人走在上面,枯叶折断和摩擦的声音不绝于耳,像是录音机里磁带转动的声音。
朱霖尽管忙着排练,还得学当导演,但文学杂志和报纸基本上有空就看。就算是她不看,旁边的一堆人也会给她讲。
她又是燕京人,还是大学生,地下诗坛的事儿不用打听就有人给她讲!
演员嘛,也是文艺界的一份子,对文艺界的新作品和新鲜事儿关注的不比作家和诗人少。
另外人都有看热闹的心理,看到文坛论战,说的有道理没道理先不说,反正有热闹就要看,看完还要津津乐道,再自己分析一波。
“你请我吃饭,我帮你分析分析!”朱霖说道。
“行啊,你吃什么?猪蹄猪肘子猪尾巴还是?”刘一民乐呵呵地说道。
朱霖嫌弃地摆了摆手:“咦,再吃下去我成猪了,我是姓朱,我可不是猪!”
“那小朱同志,你吃什么?”
朱霖看向刘一民:“刘老师,我怎么觉得你话里有话?”
“没话啊!”
“‘朱’字怎么咬的那么重!”
“天地良心,朱和猪都是一声啊!”
“从今天开始,朱是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