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第150节

  整个燕京的报纸和杂志都加入了这场批评之中,甚至开始了外溢。尤其是一些朦胧诗人所在的省份,例如舒亭所在的闽省,闽省日报也开辟了专栏,邀请一些知名的诗人或者是文学评论家进行评论。

  之前,《闽省日报》就是一个讨论的主阵地,现在更加的明显。

  看到这个样子,启蒙诗社的人一看,真不行了,一篇篇报纸的评论,骂的他们抬不起头来。

  乱放炮的人、愤怒的小鸟、啼叫的猴子、愤怒派诗人等等标签全部贴在了他们身上。

  以前很多喜欢把“保持愤怒”挂在嘴边的诗人,也不敢轻易再说了,生怕别人反过来问候一句“愤怒派”。

  这群人再也没有骂人的念头了,因为出去买报纸一看,几乎都是敌人,很少有同志。

  就算有为他们说话的,也是在夸赞新诗,顺便讲几句声明似的句子,表明他们同样对无端的攻击和指责持批评态度。

  燕大中文系的课堂上,谢冕教授正在讲课,目光不经意间扫过刘一民的时候,眼神里面尽是无奈。

  等课堂休息的时候,谢冕找到了刘一民,谈及了最近的风波,担忧地说道:“一民,不能再这么闹下去了,这种争论会毁了新诗的!”

  “谢冕教授,我也是被逼的啊,这您是知道的!”刘一民又说道:“现在这种情况,不是我能阻止的了的,再说了,新诗如果仅仅因此而毁的话,它的生命力实在是太脆弱了。

  经典的诗歌,无论时代如何变化,都会流传下去!如果流传不下去,那说明他们是被时代抛弃了!”

  “唉,怎么闹成这个样子!”谢冕叹了一口气,又说道:“不过也算是给他们一个教训了!”

  “其实读者的态度最能说明一切,大家喜欢真正、纯粹的诗歌嘛,也想让诗坛多一些经典的诗歌,而不是跑到大街上,大声地吼几句!”

  “青出于蓝胜于蓝,一民,你觉得什么时候会结束?”谢冕问道。

  “可能不取决于我!”

  谢冕点了点头,跑到一边抽烟去了。谢冕一直为新诗奔走,看到这种情况肯定不愿意。

  但看情况,至少目前刘一民没打算住手。

  张曼凌看到谢冕走了,才走了过来,冲刘一民伸出了大拇指,将自己写的小说递给刘一民,让他帮忙看一看!

  刘一民看了一眼上面的题目《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这不是张曼凌的成名作嘛,后来被拍成了电影《青春祭》。

  只不过现在写的很短,写他们刚开始下乡,坐在列车上跟欢送的人群告别,下乡的路上,有女生甚至说:翻车吧,我们不活了!

  到了目的地后,一群人被马帮和当地的傣族人拉着来到了一处处陌生的地方,在这里他们将体会到与众不同的生活,并跟这里的傣族人民结下深厚的友谊。

  另外还有青春期男女对爱情的想象和对爱情的禁锢。

  文笔故事性不强,不像小说,倒像是散文。文笔细腻,另外带着一种矫情。

  不过即使如此,在这个年代也是顶好的文章,后来被人民出版社的社长韦君怡盛赞并且出版。

  带着伤痕,但并没有着重描写伤痕,注重汉族和少数民族文化的对话和交融,还有他们的浪漫主义思想在现实面前肢解重构。

  “不好吗?”张曼凌紧张地问道。

  “我觉得还行!”

  “那你皱什么眉头,吓我一跳。”这个滇省姑娘,立即松了一口气:“你觉得能发表?”

  “肯定可以,发表不了你找我,我给你补一篇。用不用我给你介绍一个杂志社?”刘一民笑道。

  张曼凌高兴地说道:“好啊,省的我寄信排队了,万一没被录稿,还得耽误许久!”

  “等你写好了!”

  张曼凌看着刘一民又说道:“你看到我那个选举书了吗?”言语间尽是得意。

  “看了,群众工作做的不错!”

  “还得请你这个人民同志多多支持!”

  80年,燕大的学生是可以参加海淀的代表会议的,张曼凌很活跃,还写了一封告—选民——书,搞了个女生恳谈会。

  刘振云想看张曼凌写的小说,被她打了一下手背,手立马吃痛缩了回去:“张曼凌同学,我也是人民同志!”

  “嘿,刘振云同志、同学,等我写好了再让你看!”张曼凌笑着道。

  “那行吧!”刘振云委屈地说道。

  正当很多人在讨论“愤怒派诗人”的事情的时候,《星星》诗刊发表了刘一民的《从前慢》。

  《星星》诗刊自从接到刘一民的投稿信时,就期待着刊印上市的这一天。白行亲自对《从前慢》进行拍板,并让川美的人给画了封面。

  封面上,刘一民和《从前慢》这六个汉字,几乎要跟《星星》两个字的大小差不多了。

  白行当时拿着这首《从前慢》,念了几句后,也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以前的战斗生涯,他逢人对人说,读了这首诗,是“江州司马青衫湿”——差点哭湿了衣服。

  固然是夸张,但白行确实感慨万分。尤其是当一个老人,开始想念自己从前的过往时,不管是辛酸苦辣还是载歌载舞的日子都能让他们动容。

  整个《星星》诗刊编辑部,都对这一期的销量,寄予了厚望。其他的地方不说,燕京的销量必须比上个月翻三倍。

  当得知整个燕京都吵成一锅粥了,加上舆论的中心又是刘一民的时候,白行得意地伸出四根手指,大声地告诉整个编辑部,这一次在燕京的销量,肯定能翻四倍不止!

  于是首印的时候加印了二十万册,给燕京送去了多于上个月三倍销量的杂志。

  燕京的人不要,生怕卖不完。白行信誓旦旦表示,卖不完我们编辑部自己拉回来,就怕你们到时候不够卖,还得求着我们运过去!

  对此燕京的负责人嗤之以鼻,再畅销,也销不过上个月的三倍啊,翻一倍就行了,《星星》怎么能跟《诗刊》比,人家是大刊,上面的优秀诗歌多。

  白行也不生气,只说了一句走着瞧!

第221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

  在舆论方面压着对方打的时候,刘一民的一举一动都会格外的引人关注。

  如此规模的舆论,已经带动了以前单行本的销量。更何况,值此风口浪尖之际,刘一民的新诗横空出世。

  这阵子一直骂别人不会写诗歌的刘一民,不懂诗的人也想看看他写的怎么样!

  在人比诗歌都火的情况下,成功带动了《星星》的销量,接下来《从前慢》的好评反哺刘一民。

  《追风筝的人》单行本的销量,压得不少人喘不过气。好家伙,新华书店排着长队购买《星星》的人群,更是让人感到民心在他。

  公园里、校园里、各大单位、工厂都有人念着《从前慢》,毕竟没有谁不怀念以前的日子!

  人们习惯于美化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即使以前再苦楚的时光,回想起来也总有让他们动容和怀念的瞬间。

  《诗刊》的邹获凡看到最新一期的《星星》上面写着“刘一民”三个大字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被偷家了!

  急忙翻到《从前慢》那一页,看了很久,遗憾地说道:“这么好的诗歌,怎么就跑到《星星》了!”

  严晨拿着杂志走过来说道:“听说白行要向咱们示威了,燕京《星星》诗刊没发售之前,就备足了存货,这《从前慢》就是《星星》攻城拔寨的重武器啊!”

  邹获凡看到严晨比自己还上火,赶紧拉着他坐了下来,让他尝一尝葛落送给他的菊花!

  “一民去川省一趟,肯定跟《星星》见面了,以我对白行的了解,他约稿的手段,通常是死缠烂打,一民同志不胜其烦,抛过去一篇也在情理之中!”

  死缠烂打?要是白行在,肯定要互喷几句,到底两人谁才是死缠烂打!

  “不过这首诗歌这么受读者欢迎,对一民来说倒是一件好事!”严晨喝了一口苦涩的野菊花茶,平常总是嫌苦,今天心里苦之后也不觉得喝不下去了。

  “是啊,以理服人,以作品服人,这才是真正的诗人应该做的事情。最近这几篇一民的诗歌,情感细腻了不少,粗中有细!”

  邹获凡抿了一口菊花茶。

  旁边有编辑说道:“你以为是大马张飞啊,粗中有细!”

  整个编辑部的不愉快,瞬间被几句玩笑话给冲散了。

  邹获凡看着《从前慢》美滋滋地分析了起来,甚至有写一篇诗评的打算。可惜想到《星星》编辑部得意的笑脸,又不打算捧这个场了。

  “记得青年时,

  中华大地传狼烟,

  你一人我一人,

  把肉体当掩体。

  汽笛呜咽飞机轰鸣

  烧焦的房梁萦绕着黑烟”

  邹获凡以《从前慢》为题,想到以前的生活,自己念起了自己的从前。

  “以前,咱们都是这样过来的!老邹啊,你写下来,送给刘一民同志看一看!”

  随着《星星》诗刊的热销,《从前慢》在各大报纸和地下舆论场热议了起来,官方和地下联动。

  不少读者盛赞“这才是真正的诗歌,这才是真正的诗人!”

  漫天的赞誉中,已经听不到刺耳的反驳之声。原本还有的论战反击的声音在作品的压力下烟消云散,只有墙上残存的字告诉大家,有人激烈地对骂过。

  在强大的组合拳之下,对方终于认输了。

  燕大学校,刘一民正在跟陆遥、蒋子龙和刘振云等几个室友一起逛燕大,许久没有见过的刘雨找到了他。

  身边还跟着一个人,刘一民认识,著名导演田庄庄。长得黑黑瘦瘦,脸很长,不怎么笑。身上穿的比较讲究,只不过衣领子上沾了很多的墨水。

  “一民,好久不见!”刘雨神色复杂地说道。

  “刘雨同志,确实是好久不见,你今天来是?”刘一民笑着问道。第一次在《今天》编辑部见到刘雨,刘一民就对他的观感不错。

  没有所谓的清高,热情活泼,属于很能吃得开那种人。

  “走,咱们找个地方聊一聊!好久没见了,这几位是?”刘雨问道。

  “这是陆遥同志、蒋子龙同志、室友刘振云同志”刘一民依次介绍。

  刘雨热情地一个个握手,旁边的田庄庄抄着口袋,只是冲着大家微微点头。

  “这是田庄庄,咱们第一次喝的茶叶就是他爹的!”

  “你好,刘一民同志!”田庄庄主动伸出手,心底很高兴,但面上仍然比较矜持,只是淡淡地笑了笑。

  刘雨拉着他们一起去吃饭,点完菜,刘雨也不提正事儿,而是一直讲认识刘一民的时候的事情。

  “一民,当初你没加入《今天》,后来我也退了。其实说实话,我们这些年轻人总想做点与众不同的事情,但有时候我也分清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你当时不加入是对的。

  老田,你别这样看着我。陈恺歌在这儿我也这么说,有的诗歌确实不是诗嘛。一民,陈恺歌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在北电的代理,因为你的诗歌好,《今天》的销量一直在降,他很不服气!”

  田庄庄点上了一根烟,不再说话。

  “刘雨同志,今天吃饭,不谈这个!”刘一民说道。

  “不谈不行啊,一民,今天我们两个是带着任务来的,这是启蒙诗社的黄祥给你写的一封信,另外还有几张《庐山恋》的电影票。”

  刘雨将信和电影票递给了刘一民,但是刘一民没拆开!

  刘雨意外地说道:“一民,你不拆开看看?”

  “不拆了,知道大致内容,所以不用看了!”刘一民风轻云淡地说道。

  送几张刘一民小说改编的电影票,已经说明了信里面的内容,求和来了!

  田庄庄忽然看向刘一民,只觉得这一举动,好有电影感,自己要是把他拍出来,一定非常精彩。

  掐灭手中的香烟,开始盯着刘一民看。

  “黄祥他们这群人骂天骂地,我也不喜欢,可是找到了我,我只能来,怎么样?一民,你怎么想的?”

  “刘雨同志,我能怎么想?我是防守方啊!”

  “哈哈哈,你这个防守方都快打到德里了!”

  “先吃饭吧,说句不文雅的话,不能只容忍他们咬这个,咬那个!”

首节 上一节 150/4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