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第179节

  屋子里的蚊子越来越多,蚊香点着也不太管用了。没办法,刘一民将风扇换了一个位置,迎着面吹,蚊子才消停了好多。

  一直修改到十一点多,刘一民才放下手中的钢笔,捂着嘴打了一声哈欠去睡了。

  燕大的课堂上,严家炎正在跟中文系的学生讲着论文的格式,每一个细节都在黑板上写了出来。

  “课堂学习和论文你们都要抓紧,哪一个都不能放松!”严家炎看着下面的学生,再次说道。

  刘振云疯狂地记着严教授留下来的模板,生怕有遗漏。其余的学生也跟刘振云差不多。

  大家除了觉得论文这玩意儿写着新奇之外,更多的就是迷茫,不知道自己要选择什么样的题目才能写下去。

  李学勤低声问道:“一民,你有没有选好的题目给我们分享分享?”

  “还没有。我觉得咱们中文系的论文,就跟文学评论差不多,不过写的要比评论的字数多,还得注意格式和论据!”

  “论据就是论证你的观点所需要的证据,这个必须充分!”

  四个人在下面窃窃私语,前面的张曼凌也忍不住偷听了起来,身体装作若无其事的后仰,手里面的笔悄悄的记着。

  她本来不想偷听的,可是没办法,讲的实在是太有用了。

  “比如论述十七年文学,伤痕文学、改革文学以及国外的文学思想等等!”

  如今西方的许多文学观念开始进入国内,并被一些人奉为圭臬,一边推崇一边开始以西方文学的思想理论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

  几个人的异常并没有被严家炎教授发现,讲完论文的格式之后,严家炎教授又开始讲起了本次的课堂内容。

  刘一民在纸上划来划去,思考自己的论文题目,一连写了几个名字,都觉得不太满意。

  刘振云几个将刘一民淘汰下来的论文名字研究了起来,李学勤低声询问道:“一民,你这个‘十七年文学的得与失——文学思想的时代叙事’你不要了?”

  “觉得没什么新意!”刘一民低声说道。

  “那我研究研究你这个题目,向你致敬一下!”李学勤征求道!

  “一个题目,我又没写内容,你想参考就参考吧!”刘一民无所谓地说道。

  目前论文过不过的标准没有所谓的查重,只有老师满意不满意。

  即使查重,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也并不难,直“天临事变”之后,无数的学生每到毕业季就苦不堪言,被查重折腾的死去活来。

  凌晨一两点在电脑面前挠到秃顶,然后跑到翟天林同志的微博下面疯狂发泄。

  这位同志的微博很有特点,每到毕业季的时候就热闹非凡!

  下课后,严家炎刚走出教室,张曼凌就迫不及待地扭头询问刘一民,有没有合适的论文选题让她致敬致敬!

  “张曼凌同学,你这是为难我了,写的那几个都分了!再说了,你是中文系的老二,不自己想说不过去吧!”

  “一民,你别跟我提老二的事情,一提这个我就烦,我还不信了,成绩永远超不过你!”张曼凌咬着牙信誓旦旦地说道。

  刘振云笑嘻嘻地说道:“张大姐,我支持你!”

  刘一民问起张曼凌的小说怎么样了,张曼凌告诉刘一民,自己的小说进度很顺利。

  最近她又带着小说跑到了《燕京文艺》一趟,找到周燕如指点了一番。

  “老周编辑人很好,你找她指导绝对错不了!”

  张曼凌点了点头笑着表示同意:“不过,周编更愿意见到你。我去的时候还向我打听你的消息呢。”

  “你怎么说的?”

  “你平常又不怎么在学校,我怎么知道?当然是实话实说说了。我听老周说你在故宫后面买了一座四合院,富丽堂皇跟以前和珅住的宅子一样,是不是?”张曼凌问道。

  刘一民咳嗽了几声,赶紧摆了摆手说道:“张曼凌同学你不要诽谤,什么跟和珅一样!我这钱,可都是一个字一个字的写出来的。”

  “我的意思是指你的院子好,是你自己想歪了,什么时候带我们去参观参观!”张曼凌笑着问道。

  “等有时间带你们去参观!”刘一民笑道。

  刘振云拍了拍张曼凌的肩膀:“我看呀,还是不要去参观了,不利于大家的身心平衡。我们宿舍都知道,一个个的都不去!”

  李学勤和陈大志点了点头,表示确实如此。

  张曼凌叹了一口气:“我也就是说一下,走,食堂吃饭去,我向一民请教点问题。”

  五个人到大饭堂里面找了一张桌子,一边吃一边聊起来论文的事情。

  看四个人多少都有点着急,刘一民对着他们说道:“还有一年的时间呢,你们急什么?”

  “一民,你们不急,我们已经急了呀!”陈健功走了过来,心累地说道。

  陈健功的身后依然跟着几个人,刘一民暗道文学社的副社长,走到哪儿都是人簇拥着,社不大,还挺威风。

  陈健功是77级,因为77级是春天入学,所以毕业的时间是在冬季,也就是82年的春季。

  78级的刘一民,毕业是在82年夏季。一年毕业两级学生,这盛况可以跟老三届同年毕业数级毕业生相比了。

  他们现在已经在写论文了,而且暑假后就要到提交的时候了。

  “车到山前必有路嘛!”刘一民笑道。

  陈健功身后几个人,看向刘一民的时候神情带着激动。陈健功趁机介绍道:“这位是闫真,80级的师弟、这位是骆一禾,79级的师弟,都是咱们文学社的。”

  陈健功重点介绍了一下闫真,因为他是接下来的五四文学社的社长,少不了跟刘一民打交道。

  刘一民看这个身材黑瘦,脸型偏小的男生,这就是写出来《沧浪之水》的闫真嘛!

  《沧浪之水》这篇小说很多人没看过,但是改编的电视剧很多人都看过。

  写了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进入到体制内的种种不适应,一腔热血的年轻人如何在体制内处处碰壁,最终变得圆滑世故。在知识分子的清高和欲望的天平上滑行,最终倒向了欲望。

  成为了一名自己以前所讨厌的,官场老油条。当然,通过自己的圆滑,也获得了权力。

  被很多人称为年轻人进入体制内后必看的一部剧。

  此时的闫真,跟刘一民打招呼的时候,操着湘省口音,有的时候刘一民听不太懂,不过不妨碍他微笑握手表示善意。

  旁边的骆一禾目前并没有什么名气,他有一个好朋友叫海子,号称最懂海子的人。

  毕业后在《十月》当编辑,28岁就英年早逝。

  长长的头发没怎么打理,厚重的刘海下面,两只眼睛看起来睿智且有神。

  刘一民跟他们握了握手,两人左一个师兄、右一个师兄,搞得他颇不好意思。

  “一民,文学社想聘你当顾问,你看怎么样?”陈健功问道。

  刘一民说道:“顾问?顾问不都是教授干的吗?我可不够格,还是算了吧!”

  文学社的顾问有朱光潜、王瑶、吴组缃等知名教授组成,刘一民一个学生当顾问是怎么回事儿!

  “这事儿我们的,几个教授都同意,吴组缃教授说就算你平常不参加文学社的活动,拉去当个镇宅兽、吉祥物也不错!”

  刘一民抿嘴,这像是教授说的话嘛,不过刘一民觉得,吴组缃还真说的出来。

  “那行吧,我这个顾问将听从吴教授的话,当个吉祥物。”

  顾问顾问,不顾不问!

  闫真用湘省话说道:“师兄,有你当顾问,我们就放心喽,文学社接下来的发展,你要要多多给点意见!”

  旁边的陈健功无奈一笑,这师弟不知道是客气,还是真的是这意思,吉祥物嘛,已经说的是很明白了。

  走出大饭堂,刘振云不平地说道:“刘师兄刘师兄,都只识一民,不识我振云呐!”

  李学勤和陈大志拍了拍他的肩膀:“李师兄和陈师兄亦无人问津!”

  “我也一样!”张曼凌在后面说道。

  回到宿舍,四个人拿盆水在水房冲了冲凉,回到宿舍,刘一民想念自己四合院里的电扇了,可是想到下午还有课,只能暂时的忍一忍了。

  刘振云将刘一民拉到一边,询问刘一民出去吃一顿西餐得花多少钱?

  “几个人?”

  “你别管几个人,你说一个人得花多少?”刘振云低声问道。

  “我又没吃过,估计一个人得五六块!”刘一民说道。

  “你不是说你去过老莫吗?”

  “又不是我花的钱!”

  “谁花的!”

  “朱霖同志掏的。”

第250章 拍电视剧

  宿舍里,刘振云听到刘一民的话,咬了咬牙,按耐住想“刀”他的眼神,问去老莫吃西餐得多少钱。

  刘一民想了想,现在物价上涨,告诉他非拿着十块大团结不能入门。

  “刚才不还是五六块吗?”

  “两个人可不得十几块钱!”

  “你怎么知道我是两个人?”

  “一个人你也不舍得去啊!”

  “那倒是!”

  刘一民想到一个事儿,刘振云后来自己讲过,请郭见梅吃西餐,但是到最后看到账单傻眼了,直接对服务员大言不惭地说自己没有带够钱。

  看他的样子,是准备带着郭见梅去吃西餐了。

  刘一民怕他不好意思提借钱的事情,于是拉着他走出宿舍,在刘振云诧异的目光中,刘一民从一沓大团结里面抽出了二十块钱递给了他。

  对他低声说道:“出去请女同学吃饭,钱带多点比较好,手头不能太紧。当然,你带的钱要是够更好,不够先用这个!”

  刘振云意动了,但是还硬着脖子说道:“不用,十几块钱,这西餐不吃也罢,十几块钱啊,咱们一个月的补助才十三块钱!”

  刘一民将钱塞到刘振云的口袋里面,没说话,直接走回了宿舍。

  刘振云过了一会儿,才从宿舍外面走了进来,眼圈微红,扶着上铺的围栏说道:“一民,谢谢你,你这钱我一定尽快还给你”

  “没事,就这点钱,以后不需要为我冲锋陷阵、赴汤蹈火、粉身碎骨的、指哪儿打哪儿,咱都是老乡!”

  刘振云感动地点了点头,说道:“放心吧,一民,以后谁敢骂你,我第一个冲到头里!”

  “真不用真不用!”

  “我给你悄悄说个事儿,上次三角地贴的“愤怒派”诗人,是我贴的!”刘振云低声说道。

  刘振云说的是上次刘一民骂诗坛的几个年轻诗人的事情,燕大有人贴大字报讽刺那群人为“愤怒派”诗人。

  一个标签,压的不少人喘不过气来!

  “你早就知道了?”刘振云问道。

  “差不多,只是看上面的字迹猜到了一点,不过你掩饰的很好!”

  “哈哈哈,我也不能让你白请客,再说了,我确实很生气,另外也不全是为了你,则是出于搞怪的心理。”

  刘振云坦白地说道。这心理大概相当于在一群人中间往天上扔烂鸡蛋了,只不过扔的是对方。

  “不管怎么说,还是要谢谢你!”

  “你们两个在那儿嘀咕啥呢?”李学勤和陈大志问道。

首节 上一节 179/4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