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第18节

  他刚拿起稿子,其余人都围了过来,争先恐后的看起了报告的内容,嘴里面还一边嘟囔着,七嘴八舌,议论纷纷。老李被挤在人群后面,脖子都快伸成长颈鹿了!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刘一民起身来到老张的小菜园,摘了几颗无花果还有白色的小甜瓜,没有上科技的小白瓜吃起来是清甜,没有那么腻,也可以说没有那么甜,瓜味很浓郁。

  整个人吃美了才拍拍屁股上的土,摸着肚子朝办公室走去,刚进门,就见几人红着眼睛,眼角还带着泪。

  “你们怎么了?打架了?”刘一民纳闷地问道。

  “一民,你写的我们都想参加高考了!里面写的词儿让我们这个年龄看,字字戳心啊,年华虚度,年华虚度!”老李感叹道。

  刘运生调侃道:“我们现在参加高考还来得及不?”

  “哈哈哈,一民,不怪我们,实在是你这篇报告太能煽动人心了!”

  县电影院提前一天就停止了售票,开始整理起了报告场地。用红纸写成的黑色毛笔大字贴在电影院大门上面充当横幅,写着“文科第一刘一民同志经验报告会”。

  还有类似“向刘一民同志学习,为祖国四化做建设”的标语!

  电影院旁边插了不少的小红旗,刘一民的成绩被用大字报贴在了墙上,下面是汝县过线考生的具体名单。

  汝县电影院的大小跟后世不一样,兼具会议室的功能,能满足县里面召开四干会,可想而知面积有多大。但随着关于刘一民作报告的广播发出,县里面听说一些临县的考生也会来参加。

  于是紧急在电影院外面的安装了大喇叭,保证没进场的人也能听到。同时,报告的广播将会通过县广播线路直接通到各个生产大队。

  晚上,县里面专门通知刘一民早上五点多就要到场。九点开始五点就要到场?

  刘一民刚想问为什么,对方就解释道怕晚了挤不进去!

  第二天,刘一民四点半就被喊醒拉到了电影院,下面的座位上已经稀稀拉拉的坐了不少人。刘一民的位置在主席台上,不过会议没开始,他于是坐到了台下。

  刚坐下就听说有人在议论,到底什么样的人能高考451分!

  “同志,你是汝县的吗?我是隔壁的,考451的刘一民你认识不?”有人拍了拍刘一民的肩膀问道。

  “451,还好吧,也不算太高。”刘一民随口答道。

  “咦,口气可真大,怕不是要将电影院给掀了!”身后有人嘲笑道。刚才问刘一民的老哥也把嘴一撇,头一扭不再跟刘一民讲话。

  刘一民确实觉得考的不高,数学自己没记得有错的地方,才91分。

  随着主席台布置完毕,杨玉山坐在台上朝下看,见刘一民正坐在角落里打瞌睡,于是用喇叭喊道:“请刘一民同志上台!”

  刘一民无奈地看了看手表,这才不到六点!

  一群人都在左顾右盼,两边加中间的过道迟迟不见刘一民的身影。

  “同志,收一下腿,我要上台了!”刘一民轻轻地说道。

  接着在旁边几人不可置信地目光中,在灯光的照耀下,缓步走上了主席台。

  这就是考了451分的男人?原来人家就在自己身边!刚才出言嘲讽的人,顿时感觉脸上臊的红!

  走到半路,刘一民回头冲着他们,咧嘴一笑!

  “一民,你困了?”杨玉山关心地问道。

  “您说呢?”

  “我们这些老头子都能熬,你这个年轻同志忍一忍,我给你介绍一下,这是矿务局的局长,杨成林同志!”

  刘一民闻言眼神一亮,矿务局,这可是大哥所在煤矿的直属单位啊!

第40章 顶峰相见

  杨成林是洛城矿务局的局长,这次会议本身不用他出席,也没邀请。只是听说地区的第一要讲经验报告,带着没考上的二女儿就厚着脸皮跑了过来。

  “你好,杨局长,久闻您的大名!”刘一民笑着握手说道。

  杨成林饶有趣味地挑了挑眉毛:“哦?刘一民同志,你听说过我?”

  “送我大哥去三矿上班的时候经常在信息栏上的报纸上见过。”刘一民脸不红心不跳地说道。

  杨成林点了点头,原来刘一民跟煤矿还有点渊源。继续问了问刘一民大哥的情况,得知上次煤矿比武得了劳动模范的称号,脑子里面逐渐有了点印象,当时是矿务局的领导亲自颁发的奖品。

  “我这块手表还是大哥用他的奖品工业票给我买的!”刘一民将手腕上的沪市牌钢表转了一下,让杨成林的印象更深了。

  会议没到开始时间,杨玉山也没让冷场,而是开始发表起来了自己的讲话,都是一些号召大家为国家做贡献的口号。

  杨成林不断地询问刘一民的学习方法,最后略带不好意思地说道:“我跟老杨,我们两家是一个地方的,都姓杨。刘一民同志,我也不跟你客套了。听说你在文化馆创作,有个不情之请,我想让我闺女跟着你复习几天。”

  “杨局长,客气,反正我在文化馆事情少,随时可以。”

  杨成林满意地点了点头,这小同志,能处!要是跟咱闺女也能处,那更好!

  9点,杨玉山已经说的口干舌燥,工作人员给他添茶都添了好几次。

  “一民,不要紧张,就像我这样就行!”杨玉山这是在给他打个样,害怕他紧张。

  “向您学习!”

  会议开始后,电影院里响起催人振奋的歌曲,刘一民被戴上大红花,在杨玉山的带领下,下面爆发出摧山倒海搬的掌声。

  电影院观众大厅下面座椅39排,固定座位1134个,如今不只是座位上坐满了人,就连走廊的过道和后排都站满了人。

  鼓掌的声音久久不息,震的耳膜都是疼的。

  “下面有请刘一民同志给大家作报告!”

  刘一民起身来到主席台外面,用老式的立式有线扩音器,坐在主席台上太影响他发挥了!

  “同志们好,我是刘一民,走廊站着的同志们坐下吧,我没什么好看的,普普通通,又黑又瘦,鼻子没长歪,下面还长了张嘴,所以坐下吧,坐着也能听!”刘一民笑着说道。

  “哈哈哈哈!”

  “我今天给大家做报告的主题是《挺起胸膛向前看》,我跟大家相比没什么特殊的,也只是百万考生中的一员。去年这个时候,还在地里面上工。

  当然,撅着屁股上工没什么不好的,但上大学对于我来说,可以更加海阔天空嘛!中国的高考可谓是浩浩荡荡,我只不过是侥幸暂时立在了潮头。

  我们如何向前看,对于我们来说高考就是向前看。未来在哪里,未来就在那一张张试卷上,巴掌大的成绩单上!

  未来也很大,未来是长江黄河、三山五岳、南极北极、世界的精彩只有走出去才能看见。汝县的山外面还是山,但只要我们一直走,就一定能看到一望无际的大海。

  要看到精彩的世界,你要干什么?那就是静下心来学习,做题再做题!”

  革委会是让刘一民来鼓励大家的,他自然要宣传高考的重要性。不过78年普通人也只有这一条路,做生意还不行。

  “没有人生来是第一,我成绩的获得是靠自己的努力。你们见过冬天凌晨4点的汝县吗?我见过。凌晨4点的天空真的很黑,但四百五十分的成绩真的很耀眼。当你觉得累了,休息一会儿的时候我在学习,当你吃饭的时候我也在趁机学习”

  麦积大队,刘福庆和杨秀云蹲在广播下,对视了一眼:“一民4点起来过吗?”

  “应该.应该起来过吧!”

  “去年高考,大雪封山,我骑着自行车到学校门口的时候已经摔得鼻青脸肿,错过了入场时间,当时我觉得天都塌了,还是监考老师把我送进了医院。但今年,我成了第一。我不是炫耀,我是想说,人生的容错率大到你的想象,这次考不好,咱们下次再来就行了。

  每年几十万人上大学,为什么不会是你呢?”

  杨玉山和老张擦了擦泪水,这孩子命苦啊!

  “你们能来这里听讲,就已经胜过很多人了!以前我们埋头干活,如今我们要仰望星空!我写了一首诗,黑夜给了我们黑色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我们每个人都有黑色的眼睛,我们都要去寻找光明!

  同志们,我亲爱的同志们!没有什么能信手拈来,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总有一段路,是一边哭才能一边走完的。低头是题海,抬头是前途,埋头是题海,抬头是未来啊同志们!”

  刘一民在台上几乎是吼出来的,刚开始还觉得有点尴尬,慢慢地代入了进去。难怪那些做励志演讲的不觉得尴尬,原来激情来的时候自己也是很爽的!

  “日报的记者,全部记录,明天全文见报,一个字都不许漏!”杨玉山激动地吩咐道,讲的太好了,太好了!

  “你所站立的地方是中国,你的心跳就是中国的心跳。对于国家而言,已经来到了一个新的时代,青年同志们,让我们挺起胸膛,向未来出发!

  须知少年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让我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刘一民讲完,总觉得还缺点什么,不够爽。于是想了半天,举起右拳,大声地说道:“同志们,追光的人,必将光芒万丈!”

  此刻整个电影院只有刘一民的声音在不断回响,声音顺着线路传遍汝县的所有生产大队,所有的山川河流!

  掌声久久不歇,每个人的灵魂都被放大了,以至于大家觉得电影院如此拥挤!

  报社的记者手都快记麻了,还一脸兴奋地嗷嗷叫,喊着再来几句!

  “刘一民同志,你一定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人,伟大的作家!”台下不知道谁喊了一声,接着所有人都喊了起来。

  “刘一民同志,我想问一个问题,你看到你的成绩的那一瞬间高兴吗?”记者举手问道。

  “没什么值得高兴的,这是努力的结果。另外,还有更高的山峰等着我去攀登,山顶的风景永远比半山腰的更美丽,所以,同志们,祝你我顶峰相见!”

  杨玉山激动地鼓着掌,对着旁边的杨成林说道:“这小子,亏我还担心他,比我能讲,改天得向他学习学习!”

  “得了吧,你那点墨水,别学了,我家二姑娘跟着学学还行!”

  “我不行,还有我大姑娘啊,就你家那二姑娘,省省吧,跟刚挖出来的煤似的!”

  感谢大家的月票,大家的月票让我在新书榜挤到了前三十,谢谢!

第41章 诗歌争相传颂

  刘一民的报告犹如一针肾上腺素注入到了所有考生的体内,离开电影院回家的路上都是在嗷嗷叫,一群人又是笑着哭,又是哭着笑,发誓明年一定要考上大学。

  第二天,汝县的报纸以《催人奋进新一代,天才作家刘一民为考生鼓劲》为题目将刘一民在电影院的演讲全文刊登了出来。这则报道犹如一枚石子投入到了湖面,不仅在汝县,在全洛城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报告被《洛城日报》还有其它县的日报进行了转载,革委会一看影响这么大,立马又安排了记者对刘一民进行了一次报道。

  在报道里面大力赞扬刘一民,称呼他为“革命的后代,时代的弄潮儿!”

  《一代人》的诗歌在《诗刊》还没有发售之前,就传遍了整个洛城。

  大街小巷的人都在议论这两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人是怎么能将黑色的眼睛和光明联系到一起的?果然是天才诗人。

  各种各样的头衔纷至沓来,什么天才诗人、天才作家、洛城第一才气、洛城文科第一这个头衔越传越离谱,最后在街头大妈的嘴里变成了遥遥领先的全国第一。

  这不是领先一点点,而是遥遥领先!

  刘一民的家庭情况也被记者报道了出来,大伯是烈士,父亲是剿匪民兵。甚至传出刘福庆跟着大军剿匪,一个人被一群土匪包围,最后一人一枪将土匪进行了反包围,杀的土匪片甲不留,跪地磕头叫爷爷。

  刘福庆毫发无伤,面对大家的关心掸了掸身上的灰尘,淡淡地表示不过是些许风霜罢了。紧接着脑袋里传出婴儿的啼哭声,回到家才知道家里老婆生孩子了!

  大家传的有鼻子有眼的,刘福庆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忘了这回事儿了!

  跟李兰勇他爹还有老婆杨秀云对了半天账,愣是没对上!

  这些议论对刘一民而言是嘈杂的噪音,但是对革委会的杨玉山而言,这是鸾吟凤唱!这成绩和这排名对于汝城而言很可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既然这样,肯定得一次性的将宣传价值给榨干净!杨玉山:“毕竟领导在这个位置,要考虑的多嘛!”

  文化馆,文学创作组办公室,多了六张年轻的面孔。这些都是来跟着刘一民复习的,杨玉山的女儿杨婷婷、杨成林的女儿杨秀玉,其余的几个也都是各个领导的子女。

  老孙看着围在刘一民旁边认真请教的几个女孩儿,叹了一口气,默默地盖上了茶杯盖子,背着手走到小花园里散步。

  老张正在打理桃树,看到老孙过来,招呼着他过来帮忙,看见老孙兴致不高,又听到创作组传出来的笑声。

  拍了拍老孙的肩膀说道:“别叹气了,我早就说了,你想榜下捉婿,别人也想,儿孙的事情,你就别操心了。”

  老孙想反驳几句,又觉得老张说的对,也不再说话。

  《诗刊》第九期刚在报亭和新华书店上架,封面上的两行诗立马引起了读者的注意。读者订阅《诗刊》,目前最期待的诗人当属艾清、顾诚、北島、舒婷、食指等人。

  朦胧诗尤其受到年轻人的追捧,每逢年轻人聚会的时候,文艺青年总是要高声朗诵几首朦胧诗比试一下。

  今天大家像往常一样涌进报亭,查阅报纸杂志。第一眼就被《诗刊》封面上的两行小诗给吸引了,封面上将“刘一民”的名字给标红了。

  “刘一民?《诗刊》上第一次见到这个名字?”有读者好奇地说道。

首节 上一节 18/4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