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第191节

  搞得杨力新莫名奇妙,等到再上舞台的时候,朱霖以“鞋带系的不合格”,直接将杨力新给换了。

  杨力新刚还想辩解两句,等看到刘一民严肃的表情后,才放弃了挣扎,下台后就想明白了。

  等排练结束,濮存惜找到杨力新为他感到惋惜,杨力新却一副乐呵呵的样子,丝毫没觉得自己被换掉有什么惋惜的。

  濮存惜不解,杨力新搂着他的肩膀,拍了拍他的脑袋:“在东北开荒真是呆成傻狍子了,咱是演员,记得多学点文化,有时间去买本《三国演义》看看去!”

  说着,就哼着歌儿离开了了。

  走出排练场,见到了欧阳山尊和蓝天野,蓝天野笑着说道:“一民你怎么来了?”

  “瞎转转!”

  欧阳山尊和蓝天野相视一笑,蓝天野说道:“新导演都是这样过来的!小朱有你帮忙,好多了!”

  “扶上马,还要送一程嘛!”刘一民低声对蓝天野说道。

  “哈哈哈!”

  虽说是低声对蓝天野说的,但是旁边的欧阳山尊也听到了,两人都笑了起来。

  “现在叫一民,再过一年,可就成刘教授了。一民啊,我们本来想让你留人艺的!”

  “少院长嘛!”

  刘一民对蓝天野道:“您可别瞎侃!”

  “咱们自己讲一讲,你不在人艺工作,可要时常来人艺!”

  对于刘一民毕业后以副教授留校,在中文系还是有不少的反对意见的。

  今天早上中文系的会议上,消息刚一公布,一些年轻的助教和讲师都颇为不满,中文系哪有这样的先例!

  朱光遣说道:“一个著作等身的学生,作品深受中内外之读者欢迎,我们让人家做讲师,做助教,你们说合适吗?拿如今文坛同等地位之作家,引进到我们燕大,我们会让人家做助教,做讲师吗?为什么轮到我们的学生,反而不行了呢?”

  吴组缃拍了拍桌子说道:“燕大之所以是燕大,敢开风气之先河,方能展现燕大的兼容并蓄和自由之学风。况且我燕大也不是没这先例,当年陈汉27岁回国,直接被元培校长任命为教授。

  教学生动幽默,学生大为欢迎嘛!”

  “陈汉是陈汉,刘一民同学是刘一民同学,写作是写作,讲课是讲课,教授这是两回事儿!”

  “怎么是两回事儿?我看是一回事儿,你们谁觉得讲课能吸引来比刘一民更多的学生?要不开一堂课,看看谁来的人更多?”朱光遣说道。

  有人低下了头,也有人硬着脖子比就比,颇有这副教授我上我也行的感觉!

第261章 胳膊肘往外拐

  燕大的会议室里,大部分的老教授都是比较支持刘一民的,杨诲破天荒的也参加了中文系的会议。

  不满的主要是一些青年教师,不患寡而患不均。

  我们还在吭哧吭哧的干活呢,好家伙,一抬头,得问以前的学生喊副教授了。

  这,谁能忍啊!

  当然对于刘一民的写作水平,大家是比较认可。于是就有了那句话——写作是写作,讲课是讲课。

  杨诲坐在位置上,轻飘飘地说了一句:“想比的话,那就比比吧!”

  “杨主任,一民还没有给他定课程!”严家炎低声说道。

  “咱们燕大中文系不是想开新课程吗?让刘副教授来嘛,也让这小子知道,副教授可不是那么好当的。他不是去过法国,也跟美国那边有交流,恰好咱们中文系正缺少了解西方现代文学思想的教授。

  那就让刘副教授开一门,中西方现代文学思想比较的课程吧!”杨诲慢悠悠地说道。

  严家炎一听,觉得此课程妙极了。老教授们大多对中国文学和古典小说研究比较多,要么是西方以前的文学思想,几十年没交流过西方文学,很多人对现代西方文学思想是不太了解。

  刘一民的论文也讲了西方现代文学思想,说明他了解还是比较深的,心里面感叹了一句姜还是老的辣之后对杨诲说道:

  “我看您这正合他意,他的论文研究的就是这方面的内容!”

  “那正好,搂草打兔子,两不耽搁!”杨诲笑着咳嗽了几声,平稳了一下呼吸说道。

  其余的几个教授也挺兴奋,都想到时候去听一听,朱光遣甚至讨论起,到时候比赛的时间了。

  几个青年老师,面面相觑,到时候谁讲是个问题!

  很多人都将目光望向了曹问轩,曹问轩作为燕大拿工资挽留的第一人,在燕大的青年教师队伍里面,一直是美谈。

  另外,靠着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孩子们中间颇有名气。

  此时的他穿着白衬衣,脸上带着谦和的笑容,看大家都望向他,心里面也打起嘀咕来了。

  他刚才没怎么听讨论,内心则是在想自己要是回校的时候,也是著作等身,会不会也当上副教授!

  可惜,他的小说是近两年才开始陆续发表,又是目前颇不入流的儿童文学.短期看是没什么希望了。

  曹问轩知,自己讲不过,刘一民在三角地随便说几句话,一群学生围过去,比讲课,这不是诚心找羞辱的嘛!

  于是半阖眼睛,装起死来了。

  见指望不上他,角落里,一道粤语声响起:“唔来吧!”

  这是来自粤省的一位老师,姓陈,一名老讲师了。73年留校,中间去干校当过一段老师,77年被调回了中文系,得以升任讲师!

  “小陈老师,你讲什么?”

  “我讲十七年文学!”

  “好!”

  陈老师看向一群年轻的老师:“唔不一定讲赢啊,但系一定要讲的!我们中文系的喽嘶啊,要一定要敢讲啊,唔自信唔的讲课水平!”

  杨诲看向陈老师点了点头,中文系嘛,不能丢了那股狂劲儿!

  于是中文系约好了等到国庆后,两个人同时开课,看谁的教室去的学生多。

  走出人艺,朱霖晒着火辣辣的太阳,还是没反应过来,又问道:“刘老师,你真当上副教授了吗?”

  “嗐,不准确啊,准确是在一年后。再说了,你都能当副导演,我还不能当副教授吗?”

  “那能一样嘛!”朱霖拍了拍他的肩膀:“刘副教授,晚上吃什么,我给你做!”

  “停,我教教你的发音啊!这‘副’字不要咬的那么重.对.就是这样咬的轻一点,最好呢,听不到就过去了!”刘一民笑着说道。

  “哈哈哈,我学会了,刘教授!”

  “啊——再喊一遍,嗯—确实学会了!”

  两个人开着玩笑,回到了四合院里。《纽扣》不是排练时间紧的剧,晚上不用加班加点的练,加上没她的戏,两个人这顿饭吃的慢悠悠的。

  再晚些的时候,夏言的孙女儿沈云过来了一趟,在这里待了许久,等朱霖走的时候,顺便把她送回了家。

  翌日,严家炎来到人艺找到了曹禹,谈到了聘任他当兼任教授的事情,不带本科班,只带研究生,而且招不招生,招几个都是他说了算。

  “小严啊,你这算盘珠子打的可真不错,是干行政工作的料。”曹禹说道。

  “万院长,我更想做的是教学工作,但没办法,年轻教师就得多干点行政工作。”严家炎陪笑着说道。

  等过了一会儿,曹禹同意了。刘一民走进了曹禹的办公室,严家炎就趁势说起来讲课的事情。

  曹禹呵呵一笑:“到时候我也去听一听!”

  “万院长,您咳咳距离挺远的,到时候我把课堂讲义整理一份,送给您!”

  严家炎苦着脸说道。曹禺去听课,那不是给刘一民开挂嘛!

  曹禹也是逗他,看他这样子,笑了几句,没有再继续说下去。

  刘一民点头答应,讲课嘛,讲就讲,国庆之后,还是一个月以上的备课时间。

  聊完后,刘一民送严家炎离开,严家炎对刘一民亲切地说道:“你不要多想,试课是传统嘛!”

  “严教授,我是那多想的人嘛!我是中文系的一块砖,您说往哪儿搬就搬!”刘一民笑着说道。

  “你这态度不错,我先回学校了,具体的时间,我到时候再给你说!”

  “我把我家里的电话给你!”

  “行!”严家炎又看向他说道:“行啊,家里面电话都装上了。”

  “嗐,主要是为了方便联系!”

  等严家炎刚准备跨上自行车,又被刘一民给拉下来了。

  “还有什么事情?你小子一句话说完!”

  “就是咱们学校挺多外籍教授的,不少人住在华侨公寓。”

  “你打华侨公寓的主意?”

  “本来没想打的,可是现在留校了,我又没分房资格。我只能自己想办法,为了育人嘛,这都是小事儿,我能克服。我想住进华侨公寓克服一下,那里离燕大近,到学校讲课方便。

  您帮忙问一嘴,有没有人愿意卖房子的!”

  严家炎欣慰地说道:“行,我帮你问一问,甲乙丙丁四种类型的房子,你想买哪种?”

  “有就成,我不挑!当然了,有甲的更好!”

  至于严家炎能不能问到,刘一民也是有枣没枣打一杆子,万一打下来了呢!

  在人艺待了几天之后,刘一民跑到花园村的华侨公寓一趟,给物业的门卫递上一根烟,亮了一下自己的学生证和校徽,说是来找外教老师的。

  门卫乐呵呵的给刘一民放行了,华侨公寓的入门是一个大铁门,大铁门上的漆涮的锃亮锃亮的。

  华侨公寓不仅是我国的第一代商品房,物业也是开全国之先,一个月四块钱。

  刘一民感叹了一句,真把这些人当日本人整啊!

  不过也迎合了那句话,国家建设,有钱出钱,没钱出力嘛!高收入的人,是得多拿点出来!

  华侨公寓内部环境幽静,绿意盎然,参天古树下,有小孩子唱着儿歌。

  华侨公寓只有两栋楼,南北对峙,中间树木多为松柏,里面的白皮松后来很多进入了古树木录。

  刘一民到南栋四层的楼房前,趁着没啥人注意,几个口都贴了几张求购的传单,贴完跑到北楼,等全部贴完,才装作没事人一样离开了。

  离开的时候,门卫还给刘一民打了一声招呼,调侃他跟老师见面的时间可真够短的。

  华侨公寓的房价从开售也就一百多块钱,很多人又是吹一平一百多,又是吹买一套二三十万。

  刘一民掰指头算了一下,这些人的数学都是他师娘教的。二三十万,华侨真是傻子吗?再说了,二三十万,那得是几千平的大别墅。

  一个个吹之前,也不用手扒拉一下,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

  走出华侨公寓,就等什么时候有人给自己打电话了。

  回到四合院,刘一民收到了几封信,信是陆遥寄来了,在信里面表示《人生》发表之后,读者的热烈反馈声让他沉醉其中,先是感谢了刘一民在写稿时候的帮助。

  另外又告诉他,小说准备出版了,期望他能够给这本小说写个序。

  在求序的时候,亲切地称呼刘一民为一民兄。

  另外的信是家里面寄来的,信里面关心刘一民现状,也关心李兰勇现状。

  甚至还透露了一件事情,李兰勇的父亲李大山给李兰勇找了个老婆,准备等李兰勇回去结婚呢。

  刘一民看到后笑了笑,将信放到了一旁。

  《人生》发表之后,陆遥再次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关注,一封封读者来信淹没了《人民文艺》。

  崔道逸高兴坏了,在刘一民发表的空窗期,有陆遥填补了空白,扛起了《人民文艺》销量的大旗,不至于让销量滑落。

首节 上一节 191/4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