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第193节

  有人认识刘一民,拦住了他让他讲一讲,刘一民告诉他们,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深层次多方面的改革,从“纽扣”上,从大家的衣食住行甚至是理发洗澡,都能看到改革的影子。

  讲完之后,刘一民才回到了宿舍里面。

  宿舍里,一群人也在讨论着,李兰勇感叹刘一民的小说深受欢迎,甚至几个保卫科的人都想出去干了。

  李兰勇给他们讲了讲,自己干零活挣的钱,一个个觉得比拿学校的死工资强。

  当然,有编制的门卫,可不这样想。那些临时工,有的会升起这种想法,可是一想到未来有可能转编,便下不了决心了。

  “你不知道,一民的小说一向如此,这才哪儿到哪儿。去年新生入学仪式上,一民演讲。全燕大的学生手里面都拿着他的书,那是人山人海,锣鼓喧天,你以为这算完了?”

  刘振云故作高深地说道。

  “你别憋着,赶紧说?”李兰勇问道。

  “师大的、理工的、人大的学生都来了,操场都挤满了。走的时候,大家都喊着要见一民,等见到了才肯离开!”陈大志说道。

  刘振云不满地看向陈大志,这家伙总是抢自己的话。

  “别吹了啊,以后再吹的时候关上门,被人听到我觉得尴尬!”刘一民敲了敲宿舍门,无奈地说道。

  “你尴尬什么?又不是假的!”刘振云笑着说道。

  “下午才燕教授的课,你来的这么早?”

  “嗐,严教授不是还想看下论文嘛,一会儿给他拿去看看!”刘一民坐在床上休息会,蹬的还真是有点累。

  李兰勇递给刘一民一瓶汽水,刘一民笑着问哪来的?

  李兰勇指了指床下,放了好几瓶。平常他也没什么消费的地方,最喜欢喝的就是汽水了,宿舍的几个也沾了他不少光。

  “等以后啊,咱大队也开个汽水厂,我拿汽水当粥喝!”李兰勇开玩笑道。

  “一民,听说你过阵子要开课?讲中西方现代文学比较?我们可都等着听呢!”李学勤凑过来问道。

  “我听说是跟陈老师打擂台啊,就像以前的教授辜鸿铭,用课堂吸引学生来证明自己,一民,我看好你,我是铁杆的刘党!”

  刘振云大咧咧地说道,被陈大志给鄙视了:“你本来自己也姓刘。”

  “那你姓陈,是不是去听陈老师的课?”

  几个人在宿舍里面笑了起来,都猜刘一民肯定能赢。

  刘一民其实对陈老师的观感还是不错的,没想到两人要比,等赢了之后再向陈老师道歉吧!

  在宿舍里面休息了一会儿,刘一民起身来到了系里面的办公室,找到严家炎,递上了自己写了四分之一都不到的论文。

  严家炎看了看论文,对课题不了解,就谈不上指导了。对刘一民论文里面提到的“法国先锋主义”文学和“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比较感兴趣。

  “这两种文学在未来都将对国内文学产生巨大的影响。先锋主义骨子里带着叛逆精神,这在思想比较紊乱的时候,是极其容易出现的。

  而这个魔幻现实主义,以它独特的叙事风格和在全世界的影响力,必然成为很多作家趋之若鹜的模仿对象。但我们关键的问题是,如何用魔幻的手法,来表现中国,实现我们的叙事。”

  严家炎倒是听过先锋主义文学,因为刘一民以前在散文里面讲过在法国遇到的先锋文学作家,看西方的一些论文,也发现了这个苗头。

  对于魔幻现实主义,则了解的比先锋文学还少。

  但在不久的将来,在明年马尔斯克获得诺奖之后,在中国将缓慢又疾速的掀起魔幻现实主义的讨论高潮。

  ps感谢天下纵横有我大佬的800点币打赏!

第263章 看房

  马尔克斯的书在刘一民到访法国的时候已经颇有影响力,记得法国著名作家佩雷克当时还饶有兴趣的问刘一民是否听说过魔幻现实主义。

  严家炎不断地询问着刘一民关于魔幻现实主义的认识,甚至问刘一民手里面有没有相关的译本。

  “暑假的时候,法国出版社的人有来找过我,当时带了几本书,可惜都是法语本,具体内容看不太懂。当时他们给我翻译了整体的故事走向,不过估计用不了多久,就会有汉译本出现了。”刘一民笑着对严家炎说道。

  严家炎询问刘一民是否能够把这些书交给他看一看,他不懂法语,但是中文系有人懂啊。

  研究西方文学,尤其是国内还没有出现过的西方文学,这些老教授兴趣一个比一个大,这可是有可能留名的事情。

  未来学者或者人们谈论起的时候,说不定还会提及他们的名字。

  “等我再次来燕大的时候,给您带过来!”

  “别,下午等上完课,我跟你去你家里一趟。”严家炎是一刻都不想等了。

  “那今天我回去就立马给您送来!”

  “一民,那麻烦你了!”严家炎高兴地说道:“这本书听你这么讲,阅读起来有点困难?”

  “对您来说肯定没问题。严教授,您知道大部分中国人阅读这本的小说,最困难的地方是在哪儿吗?”

  “语言习惯?”

  “不,是一个个不仔细看都看不出区别的人名。”

  刘一民想到当初自己读《百年孤独》的时候,里面几代人的名字来来回回就是那几个字,看的人抓耳挠腮。

  “哈哈哈,那我倒要领教一下!”

  自己把《百年孤独》法译本给中文系,盗版的汉译本不会从中文系开始吧?

  要知道,中国的盗版《百年孤独》可是差点把马尔克斯气个半死,直接发难,让一众中国学者颜面尽失。

  聊完论文的事情,严家炎开始询问起刘一民的备课情况,刘一民拿出自己写的教案,上面写着课堂的标题《西方文学思想对本土文学思想的冲击,本土文学的坚守和吸纳!》

  严家炎看完之后,心里面已经不对小陈老师抱信心了,刘一民这内容不说讲的如何,就是这标题已经足够将学生们吸引进教室了。

  心想一会儿得找一找小陈老师,把两人的讲课时间岔开,让大家的面子上都好看一下。

  严家炎敲了敲桌子,担忧地说道:“你这个标题起的很大,到时候可别讲不下来!”

  “放心吧,严教授,我敢写自然是能讲下来。您看,我的教案做的多用心,足足写了两大页!”

  严家炎哼了一下:“你这也叫用心?你这两页也没多少个字!”

  刘一民写的基本是讲课大标题和小标题,里面夹杂上了一些关键词。

  严家炎递给了刘一民一本自己以前做的讲课教案,让他拿回去做参考。

  等刘一民准备走的时候,严家炎又问道:“你怎么不问问,房子找的怎么样了?”

  “您要是打听到了,肯定会给我说的。“刘一民笑道:“难道是找到了吗?”

  “还没有,不过马上就有消息了,应该等不到你把书送来!”

  刘一民乐呵地跟严家炎摆了摆手,离开了他的办公室。路上遇到了其他的教授,都停下来了聊了几句。

  以后这都是同事啊,得先把同事的关系给打好!

  “一民,好好讲课,到时候我去听一听!”吴组缃冲着刘一民笑道。

  “谢谢您!”

  “哈哈哈,别着急谢,你要是讲的不好,我可是要当场开骂的!”吴组缃说完,笑着走回了自己的办公室。

  严家炎等刘一民走了,立即去找到了陈老师,并把刘一民的讲课题目告诉了陈老师。

  “小陈老师啊,你是我在中文系看着成长起来的学生,跟一民一样。系里面想把你们的讲课分为上下午,你看看怎么样?”严家炎喝了口茶,尽力不让陈老师看出自己的其他意思。

  但是陈老师还是听懂了,拿着刘一民的题目看了看,笑着说道:“就都在上午吧,即使输了,也心甘情愿。燕大中文系,若是能再出一位大师,我也是高兴的。

  即使输了,也不一定证明是我的讲课能力弱于一民。总有输赢嘛,师不一定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那证明副教授的位置一民确实应该得!”

  严家炎见没办法劝,于是说道:“那你好好准备,十七年文学讲的太多了,也可以试一试换一个题目。”

  最后将时间限定于10月30日上午,10月15号,两人共同提交讲课题目,并在中文系公示。

  下午的课堂并没有什么新意,不过学生们一个个听的还非常认真。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这课是听一节少一节。

  也担心工作分配的问题,但大部分担心的不是有没有好工作,而是在几个单位中间来回选择。

  刘振云已经决定要去《农民日报》了,也调侃自己是农民出身,就应该去《农民日报》工作。

  李学勤想考人大冯其镛教授的研究生,除了论文写作外,正疯狂的准备着考试。

  等下课之后,张曼凌叫住了他,告诉他自己的小说已经写好并交稿给《燕京文艺》了。

  稿费已经拿到了,要请刘一民吃饭。

  刘一民道了一句恭喜,笑着说道:“上次从《燕京文艺》出来的时候,你已经请我吃过饭了!”

  “那不算,那是感谢,这是庆祝!”张曼凌高兴地说道。

  刘振云一听要吃饭,立马笑着说道:“是该给曼凌大姐庆祝庆祝!”

  张曼凌和刘振云两人拉着刘一民往外面走,李学勤和陈大志也跟着一起,途中遇到李兰勇,一行这么多人,张曼凌要花不少钱。

  “我这是中篇小说,请你们吃几顿都能吃的起,不用跟我客气,想吃什么自己点,一民你想吃什么?”张曼凌笑着问道。

  “我来一份辣椒炒肉就行!”刘一民说道。

  大家开始谈论起张曼凌的小说,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刘振云这几个吹的是格外的卖力。

  张曼凌被吹的有点不好意思了,于是赶紧说道:“我的小说跟一民比差的远,一个短篇《纽扣》扔到文坛里面,那么多的官媒发声支持,还有《人民报》呢!”

  刘振云看了一眼刘一民,又看向张曼凌大大咧咧地说道:“一民听的马屁太多喽,一般的马屁已经对他起不了作用了,对你不同,这叫兰勇,你以前讲过的词儿叫啥?”

  “边际效应!”

  “对,边际效益不一样,马屁的投入成本低,回报高啊,你看看,这十几块钱的饭菜!”

  张曼凌被刘振云给逗乐了,笑着骂了他一句,再多说几句,就让他滚到街上一个人吃。

  在吃饭的时候,几个人提起了论文的事情,聊完之后离开了长征食堂。

  刘一民单独跟李兰勇说了几句话,骑着自行车回到了院里。

  回到四合院的时候,朱霖正在做饭,朱霖询问刘一民吃不吃!

  刘一民笑着摇了摇头,刚吃完,怎么可能会饿。

  朱霖调侃道:“是啊,在外面吃饱了,回来怎么会吃!”

  她的话给刘一民闹了一个大花脸,趁她吃饭的间隙,刘一民问排练怎么样了。

  “今天蓝老师还夸我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剧组已经练的有模有样了。”朱霖得意地说道。

  “演员都挺听话的吧!”

  “非常听话,主要是我说的对啊!”

  等朱霖离开,刘一民把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还有一本《霍乱时期的爱情》找了出来,准备明天送给严家炎。

  顺便去华侨公寓看看房子。

  刘一民贴传单贴的也有效果,但是效果太短暂,只接到了一个电话,对方还只是想试探一下价格。

  估计不等其他人看到,传单就因为各种人为或者非人为原因烟消云散了。

  翌日,一大早,刘一民就到了燕大找到了严家炎。

  严家炎看着法文书发呆了一会儿之后,就对刘一民说道:“你带着这两本书到燕东园找杨诲教授,我上完课就到燕东园找你。”

  刘一民点了点头,华侨公寓严家炎没说,刘一民也就没问。到了燕东园,杨晦正坐在别墅的院子里面晒太阳。

  院子里种了许多的花花草草,他的夫人十分喜欢花草,打理的也很好。

  看到刘一民过来,杨晦笑着说道:“小严让你带的书带来了?”

首节 上一节 193/4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