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第196节

  说完,余桦跑到了屋子里开始给刘一民写信,一边对比着陆遥《人生》上的序。

  嘴里面嘟囔道:“不就是一起偷竹子嘛,我要是能过稿,我跟着你一起偷故宫都行,把你院子都种成竹子!”

  不过信里面,语气谦恭至极,从看到刘一民的小说激发了自己的文学梦想都写了出来。

  自己看了看,心想刘一民同志看到这封信,可不得感动的稀里哗啦的,顺便帮自己把稿子投到《人民文艺》。

  晚上,余桦抱着信在床上做了一个美梦。梦里自己站在人群中间,所有人都拿着自己的书,向自己道贺。

  传说中的刘一民同志,正想方设法的找词夸自己呢

  可惜梦里一直听不清说的是什么,当努力想听清的时候,用力过猛,醒了!

  早上揉了揉脸,看着稿子笑出了声:“好梦,好兆头!”

  10月30日一早,刘一民就骑着自行车朝着燕大而去。秋风萧瑟,刘一民在自行车上,打着寒颤。

  昨天的秋雨下了一整天,今天才放晴,不过空气里水汽仍然弥漫着在街道上。

  刘一民先去了中文系一趟,见到了一同讲课的陈老师,两人互相笑了笑,仿佛比赛的不是他们。

  在严家炎的引领下,两个人朝着大教室走去。

  严家炎笑着说道:“咱们系里面以后也要经常开展课堂比试,追学赶超,才能让课堂的质量更好。开学校风气之先,你们两个不要有心理压力!”

  到了大教室,两间教室一左一右。三人先经过刘一民讲课的教室,刘一民冲着他们点了点头,笑着走了进去。

  陈老师和严家炎悄悄的往里面撇了一眼,陈老师已经知道输了,里面挤的满满当当。

  严家炎陪着陈老师走到了讲课的教室,里面坐着五十名左右的学生,后面是一水的青年老师当声援团。

  “严教授,您找个地方坐吧,里面宽敞!”陈老师平静了一下心神,笑道。

  “那个,系里面还有事情,我先回去一趟。”

  隔壁排山倒海的喝彩声已经响起,这边也不甘示弱,老师们鼓掌的劲头比学生都足。

  “老师们好,同学们好,这是我严格意义上的第一堂课,谢谢大家捧场!”刘一民鞠了一躬。

  下面不知道谁喊了一声“起立”,接着除了来听课的教授,学生都站起来喊了一句齐声高喊:“刘教授好!”

  接着学生们整齐地坐下,没有座位的有的人干脆席地而坐,有的站在后面。

  这排面,有点足啊!这一刻,(副)教授职称的含权量直接拉满。

  刘一民在黑板上开始写下今天的题目,刘振云低声冲着李学勤说道:“这场面,你觉得一民喜欢吗?”

  李学勤说道:“这场面,我相信没有哪个男人能拒绝!”

  张曼凌道:“勇敢点,没有人能够拒绝!”

  “这场面,跟我们师长做战前动员一样,声音听着就激情澎湃。”李兰勇血液隐隐有点沸腾!

  “今天讲的是西方现代文学思想和中国现代文学思想,实际上,不单单文学,自从改革开放之后,我们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都开始受着西方的影响。

  最后排那个同学的喇叭裤、牛仔裤,就是典型的例子!”

  “哈哈哈!”教室里面都大声地笑了起来,后排穿牛仔裤的同学脸微微发红。

  “先概要讲一下目前国内的文学思想,大家都知道,所以简要讲一下。

  当一个国家和其它国家交往的时候,双方不可避免的会互相影响,谁会被影响的更多一点?是文化强势的一方影响弱的一方更多,就比如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中原王朝出现过被少数民族打败的情况,但是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甚至是还没有入主,只是强大起来的,就开始逐渐学习汉文化。

  例如北魏孝文汉化、离我们最近的清朝都是如此。这是因为,汉文化是强势文化。

  当我们改革开放,开始跟西方交流的时候,谁是强势文化呢!是我们还是西方?

  我们抱着学习的态度开始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时,哪种是强势不言而喻。”

  教授和学生们在认真地听着,有人听着觉得对,有人觉得不太舒服。

  “有人说,我们五千年的汉文化还不是强势文化吗?西方才多少年,是啊,西方有文字才多少年。大家这方面,可以去看看辜鸿铭教授讲的中国人的精神。

  我们的文化是优秀的文化,可强势文化除了文化,还是由许许多多方面作为影响因素。科技、军事、经济.太多太多。

  西方有个人讲了一个理念,叫做文化帝国主义,一些国家通过文化产品和思想影响别的国家,甚至能达到比军事操纵更强的效果。

  所以,我不仅在这里想谈文学思想对中国本土文学思想的冲击,还想谈影响,还想谈谈一些后果。”

  刘一民嘴里面蹦出来的概念很多人没有听过,下面是沙沙的笔记声,刘一民还举了不少的例子,让大家能够更好的去了解那些名词。

  “西方现在有意识流、先锋文学、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思想等等,其余的今天不讲,先讲讲这三种,甚至通过融合,可能是一种,两种,因为有的溯源,发现可能是同一个枝儿的!”

  刘一民依次讲了讲几种文学的分类,以及具体的表现形式。意识流已经开始在国内写作产生了影响,先锋文学也有苗头,魔幻现实主义大家最陌生。

  下面已经没有议论声了,都在平心静气地听。

  “以上是影响融合,总结很简单,就是我们的作家也开始用这种方式写作。

  坚守就是我们中国人自己东西,自己的好东西,都要坚守下来!写好我们自己国家的文学作品,我一直认为,真实最有力量,现实主义文学生生不息真实又有片面真实、整体真实、有选则性的真实造成整体的不真实……”

  “除了积极的影响,那就是不好的影响。西方以强势文学影响我们的时候,我们会不会为了拥抱这种文化,而贬损我们的文化?

  会不会有人为了迎合西方审美,写出符合西方印象的文学作品来塑造我们自己的形象?”

  下面的学生和教授都摇了摇头,当刘一民再次问了一句真的不会吗?

  有人开始茫然了起来,刘一民笑道:“大家觉得有没有都不要紧,那交给时间去检验,接下来……”

  不知道什么时候朱霖也要跑到了教室里面,悄悄的走上来,给刘一民换了一杯茶,里面泡着胖大海!

  连着讲,早已经是口干舌燥!

第266章 心悦诚服

  刘一民和陈老师两个人讲的更像是召开了一次学术论坛,而不是单独的一节课,时间自然比普通的大课时间更长。

  刘一民从中国现代文学思想到西方现代文学思想,中间不断地穿插着学生的提问,甚至还有一些教授对一些不太明白的理论,进行了提问。

  刘一民一一的给大家做着讲解,胖大海茶的在喉咙里产生的清凉感,不断地安抚着火热的喉咙。

  【文学思想塑造文学作家,文学作家塑造文学作品,文学作品影响作品受众!】

  目前著名的公知杂志《读着》已经成立,不过目前的《读着》还没有刊登一些编造的公知文章。

  刘一民以前就是那个被糊弄的人,可得提前向大家打几针预防针,可能不一定会有用,但总比没有好!

  造成的影响是未来的事情,对于这群学生来说,他们从不缺乏对未来的想象。

  他们通过刘一民的讲述,脑海里模糊的概念,慢慢地开始变得清晰。

  我们在打开国门的时候,西方的文化也会开始慢慢地朝着我们走来,然后开始渗透侵蚀。

  课堂上的气氛越来越热烈,时不时爆发出来的喝彩声甚至将隔壁教室里讲课的声音给压制了下去。

  有一些学生按耐不住,开始从后门溜走,跑到了刘一民的讲课的教室里面,找了个地方或坐或站的就开始了听讲。

  刚开始陈老师在台上还自若泰然,但是随着人走的越来越多,内心也开始焦灼了起来。

  开始有意的听对面的声音,但是听不太清,等到掌声再次热烈响起的时候,陈老师站不住了。

  吸了一口气,笑着放下了手中的讲义和粉笔,对着下面寥寥无几的学生和一动不动的青年老师说道:“诸君,我们也去听听一民讲的是什么吧!”

  说着在一众老师和几个学生愕然不解的目光中,直着身子走出了课堂。

  身形萧瑟,但挺的笔直。

  从后门进入,遇到学生不解的目光,陈老师微笑以对。

  “严教授,您在这儿啊!”陈老师在人群中看到了严家炎,走到他的身边,淡淡地说道。

  严家炎初始有点尴尬,但随即淡然一笑:“既然来了,那就一起听听吧!这小子讲的不错,讲课有激情,还带着点风趣幽默。讲文学思想,又不简单的限于文学思想。

  尤其是他对未来的预测,不知道准不准,但总觉得差不离儿!”

  “我这冷灶也来烧一烧热灶!”陈老师说完,看向了讲台上的刘一民。

  第一次讲课,就讲的那么流畅,关键是没有很多年轻老师的不自信。

  大部分年轻老师第一次甚至是前几个月上台讲课,心里面都是信心不足,总是觉得要出问题。

  遇到学生提问,心里面就“咯噔”一下。

  心里面叹了一口气,要不然人家能当副教授呢!

  严家炎因为送两人上课,自己原先给自己留的位置被人给占了,又是老教授,迫不得已,只能坐在后面的台阶上跟学生一起听课。

  脑袋频频点头,留校留对了!

  朱霖一直坐在下面,笑着看着刘一民,耳朵里听不到旁人的议论,只有刘教授的声音。

  看到茶杯里面的水没了,立马上去加上,后勤做的特别到位。

  讲台上的刘一民继续说道:“未来在座的诸位同学一部分会选择出国,一部分会选择留在国内。

  不管国内还是国外,我都希望大家能够时刻记住,自己是中华文化孕育出来的中国人,中国人的精神不能丢!

  没有文化、没有精神,那除了肤色改变不了之外,你整个人已经变了。

  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代代相传,足够大家挺直脊梁。面对外国的糟粕文化,希望大家能够像我们前辈面对西方的军事威胁时一样,说一句!”

  【NO!去你妈的!】

  “面对所谓的文化产品入侵,我们也要时刻警醒。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稳健前行!”

  最后,刘一民笑着问道:“现在把课堂交给大家,大家有没有想过,未来之中国是什么样子?大家都可以讲一讲嘛!”

  台下的学生和教授面面相觑,纷纷议论了起来,眼里闪烁着期望和向往,不过在如此的场合,却没有人轻易地举手。

  见状,朱霖环视了一下黑压压的课堂,一股莫名地使命感让她站了起来:

  “未来肯定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房子宽敞,生活方便。物质丰富,交通发达.”

  朱霖讲了一段,刘一民能从朱霖的话里面,能听出来她讲的生活就是华侨公寓。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口号,喊了多少年,绝大部分人和地区都还没实现。

  “这位同学讲的不错,下课后来老师这里领个小礼物!”刘一民冲着朱霖笑着说道。

  见过朱霖的刘振云、张曼凌等人,撇着嘴互相对视了一眼,这俩人真是台上台下,一唱一和的。

  有了朱霖的带头,大家讲的就多了。燕大的学生视野宽,讲的就多。

  什么以后国内的路都跟燕京的大马路一样,各大地方的城市也有像燕京一样高的楼。

  理工科的学生说未来火车的速度越来越快,国内的摩托越来越多等等。

  刘一民给他们描述了一下想的中国,高楼林立,物质丰盈,科技发达、交通便利.

  在大家的畅想中,这堂课终于结束,连着讲了一上午,刘一民走下讲台的那一刻,腿差点就软了下来。

  这要是搁老教授身上,膀胱早就受不了了。

  杨诲对着大家说道:“留下这小子没错吧!”

  “刘一民,刘一民,留一民,这姓都在说让咱们留下一民哈哈哈,能不留下嘛!”朱光遣调侃道。

  一群学生依依不舍地走出教室,不少人临走的时候,还特意走到刘一民面前,喊一句“刘教授再见!”

  等人走的差不多了,刘一民看向意外出现在旁边的陈老师,陈国安对着刘一民鼓了鼓掌说道:“讲的很好!”

  严家炎笑着道:“一民,我都想从今天开始给你排课了。”

首节 上一节 196/4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