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第207节

  下午的时候,家里面陆陆续续的来人,名义上跟杨秀云和顾萍聊天,实际上都是来看朱霖的。

  “要是困了,你把门关上,躺屋子里休息会儿!”刘一民说道。

  “不用,我跟大家打打招呼,这叫做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朱霖俏皮地说道。

  跟来的每一个人都大大方方的打着招呼,拿出东西招待对方。

  等走出家门,没一个不在夸刘家老二找的对象好,长得又好看,说话还好听,为人还大方,不信?瞧瞧我口袋里面的大白兔!

  一下午的时间,朱霖跟接待外宾似的,一波又一波,到了傍晚,也不觉得累。

  晚上,饭香味儿起来之后,家里面就没再来人了。吃的比中午简单了一点,五个菜和荤素两种饺子。

  饭吃的差不多的时候,朱霖脸上逐渐露出疲惫之色,说话的声音也不如下午响亮了。

  杨秀云看出来了,让刘一民送朱霖回去休息。

  洗刷完毕,用热水泡了泡脚,刘一民笑着说道:“这是手电筒,你晚上要是去厕所害怕,你就敲敲我的屋门!”

  “好,刘老师,你也早点休息,明天带我逛一逛你们大队!”

  “早点睡,明天不急着早起!”

  刘一民也实在是困了,躺下就沉沉地睡了过去。

  对面的房间里,刘父刘母还有刘一国和顾萍,四个人低声谈论着朱霖和刘一民。

  “我看老二跟霖霖很配,霖霖这姑娘大大方方的,能说会道,我喜欢!”杨秀云说道。

  顾萍试着衣服和帽子,也夸奖着两人。

  “一民找的对象长得是真漂亮,嗐,不知道多少人羡慕一民!”

  顾萍心里面也怕跟朱霖处不好关系,但没想到这弟妹人好的很,丝毫没有首都人的架子,每次还都带着衣服。

  她现在身上还围着去年朱霖送的围巾,到了学校同事们都羡慕。

  四个人散去后,分别在小屋子里面继续讨论。

  杨秀云和刘福庆两个人讨论般配,心里面盘算着结婚的问题,想着什么时候去见见朱霖的父母。

  “一民和霖霖两个人都长的俊,要是跟咱们生几个大胖孙子,肯定长得也好看!”杨秀云美滋滋地说道。

  刘福庆翻了一个身:“还几个?一家两个我就心满意足了,老刘家向来都是两个,可惜老大打仗牺牲了,他这一支儿就算是没了。唉,老刘家开枝散叶的任务就落到了一国和一民身上了。”

  说到这里,于是又问道:“老大媳妇儿咋还没动静?”

  “那我哪儿知道,老头子,别瞎捉摸,这种事情也急不得!”

  “那是,不过都老大不小了,现在有了,咱俩还能见到重孙子!”

  大哥刘一国和顾萍则是在被窝里面感叹朱霖的大方,首都来的姑娘没架子之类的。

  “一民也老大不小了,该结婚了。以后啊,要跟霖霖处好关系。”刘一国说道。

  “我当然知道了,还用你说。你们家兄弟之间不能出现问题,咱俩见面第一天你就给我说了!”顾萍用手指戳了戳刘一国的胸膛。

  刘一国抱着顾萍,低声笑道:“哈哈哈,萍萍,辛苦你了!”

  “我是大嫂,再说了就凭霖霖送的东西和一民送的电视机,要是真有什么疙瘩,我也得让着点。”

  晚上,月黑风高,朱霖穿上衣服,敲响了刘一民的房门,低声喊着刘老师!

  刘一民家的厕所也在大门外面,距离比四合院胡同口的近,可惜外面是黑乎乎的河沟和枝枝叉叉的小树林,再往远处看,是大山的轮廓。

  伴随着西北风的怒吼和河沟里时不时传来的树枝吹断的声响,吓的朱霖一个人不敢出去。

  刘一民陪着朱霖走了出去,灯光掠过河两岸,看她小心翼翼的样子,刘一民打趣道:“你这不像是接受过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样子啊!”

  “刘老师,你别取笑我,那是多少年前的事儿了,以前我一个人也不敢!后来才胆子大了,接着就被调到宣传队了!这里跟那里比,其实好多了,那里山高的很!”

  两人站在外面,朝着大山上打了打灯,朱霖笑着说明天要爬到最高处。

  翌日清晨,朱霖早早的就起来,大嫂一听声音,也急忙起床,暗道看来以后要把起床的时间往前提个半小时了。

  刘一民和刘一国打扫着院子,刘一国对着刘一民说道:“一民,以后好好对霖霖!”

  “那还用说嘛,大哥,肯定的!”刘一民笑道。

  吃完早饭,刘一国骑着自行车离开了大队,到矿上上班去了。

  “爹,娘,我陪着霖霖到大队里面转转!”

  “行,晌午记着早点回来!”杨秀云嘱咐了一声。

  “好!”

  刘一民带着朱霖沿着枯叶河往上走,中间遇到了不少的队员,还有几个是刘一民以前在初中班的学生。

  可惜这些学生远远地看到刘一民,就立马拐弯,朝小路跑了。

  麦积大队后面的山很高,山峰处看起来几乎是垂直的,只有羊肠小路可以通行。

  “要上去吗?”

  “上!”朱霖叉着腰说道,接着挑衅似的看向刘一民:“刘老师,你该不是不行了吧!”

  刘一民拍了一下朱霖的屁股:“你污蔑谁呢,走,今天上山下山不来个十次,不准回家!”

  朱霖咯咯一笑,率先朝着上面走去,山顶的风很大,但两人身上都是汗,除了呼吸的时候比较难受,倒也不觉得冷!

  到了山顶上,朱霖站在最高的时候上望着山下,还有山坳和山坡上的小山村:“刘老师,这就是你的家啊!”

第276章 总政下令,向全军印发

  刘一民和朱霖呆在麦积大队不问世事的时候,外面因为《凯旋在子夜》这本小说已经是吵疯了。

  《收获》自从15号发行以后,单天的销量每天都在呈几何增长,没有丝毫疲软的趋势。

  不管是支持还是批评的人等他们走出家门一看,才发现《凯旋在子夜》的销量根本没受批评或者是支持的影响。

  全国上下的读者都在用钱投票,各地的书店门口排成了长队,人们冻得缩着脑袋跺着脚,也要买上一份。

  看小说的心情比准备年货过年的心情还高涨,家里以为跑出去半天是置办年货、买萝卜白菜去了,谁知道半天后回来拿着一本杂志。

  这个年里,刘一民太忙了,这三个字挂在了全国数百万到千万读者的嘴边。

  讨论的声音一阵儿比一阵儿高,骂声也是一阵儿比一阵儿高,舆论两极分化十分严重。

  骂的人群里面还有少部分倒不是骂刘一民写的不好,而是在骂这小说发表的真不是时候。

  大家喜气洋洋过大年,他可倒好,给发表了这样的一篇小说,看的人心痛的流泪。

  一些感性的读者,更是看到最后一段的这几个字儿都想哭。

  这场战争从79年撤回来之后,很多人就没有再过多的关注了,都把目光聚焦在了改革前线,聚焦在了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看到小说,才猛然地想起,一群可爱的人正在南疆日夜握枪守卫着边境线。

  他们浴血奋战不怕牺牲,枪林弹雨谈笑间,他们的英勇牺牲才换回来了国内的和平。

  读者为战士们哭泣,为小说里面的故事主角哭泣,为他们的爱情哭泣。

  一月份的杂志,没有一家的销量能够跟《收获》掰一掰手腕,甚至连比的心思都没有了。

  《人民文艺》的编辑部内,崔道逸领到了编辑部发的白菜和一些粉条,脸上却没有笑容。

  他真想跑到刘一民旁边,抓住刘一民的肩膀,问一问:“一民,这就是你嘴里面说的还行?”

  当时崔道逸还真简简单单认为是“还行”的小说,跟《中国姑娘》的这篇报告文学一比,他心里面信心大增!

  “崔编,就别想了。一民的这篇写得好,但是争议也大!”许一安慰道。

  崔道逸淡笑道:“天下唯庸人无咎无誉,这篇小说的销量已经证明了,我们的读者和人民喜欢这本小说!”

  “这部小说文化部的周扬同志和夏言同志已经在读了,我相信他们也会认为这是一篇优秀的小说!”张广年走出来说道,示意大家继续忙手中的工作。

  “老崔,下个月一号《中国姑娘》这篇文章就要跟读者见面了。《收获》是15号发表,还是双月刊,我看到下个月,咱们两家的杂志难免会争夺销量。你觉得,一民的这篇报告文学能跟他的小说掰一掰手腕吗?”

  见张广年问自己,崔道逸苦涩地笑道:“这不好说啊,销量势头实在是太猛了!根本不见颓势,每天都像是吹着冲锋号冲锋一样!”

  “这小说我也喜欢看,太真实了。从公心上说,我想让《凯旋在子夜》的销量越来越高,但从私心上说,我也想让《人民文艺》的销量更高点。”张广年喝了一口茶,笑着说道。

  “这篇军事题材的小说一民写的很大胆,很具有开创性!老张,我其实觉得这样写挺好的,我们的战士是钢铁战士,可钢铁战士也有柔情的一面,也需要我们关爱!”

  崔道逸说道。

  “你说的好,你来写评论吧!”张广年笑着说道。

  崔道逸拍了拍桌子,笑道:“那行,只有我这个师兄替他多操操心了,谁让他跑回家躲清闲去了!”

  张广年回到办公室,就接到了文化部打来的电话,周杨在电话里面跟张广年讨论了讨论,夏言就坐在周杨的办公室里面。

  “我们觉得没问题。

  《收获》的老巴打电话过来了,也是这个意思。我们文艺界,至少是作协和部里,都要支持刘一民同志。

  军队那边,我们已经在询问他们的意见了!”

  周杨挂断电话,看向夏言:“这个一民还写了一篇报告文学?”

  “是啊,写的很不错。不出意外,接下来的二月份,整个文学界和读者讨论的都是一民!”

  夏言笑着说道。

  “燕大破格任命当副教授,有意思,这个中文系也挺舍得下本钱的!”周杨笑着说道。

  “对了,他的那个文章写的怎么样了?什么时候交到部里?”

  “他说有很多要写的,让咱们等等!”

  “这个小同志,还蛮认真的!”周杨说完之后,就不再说话了。

  燕京军区机关大院,魏巍手里面拿着最新的《收获》朝着大领导的办公室走去。

  魏巍在军队文艺部门的地位是非常高的,说是如同曹禹在话剧界有点过了,但是他着实像一面旗,鼓舞着军队的文艺工作者。

  魏巍步履匆匆,心里面却浮现出第一次见到刘一民的样子,和姚雪垠三人坐在茅盾文学奖的颁奖大厅里面,用家乡话进行着友好交流的场景。

  对于这个同省后辈,不说才华,就那不卑不亢的态度自己就非常欣赏。

  “报告!”魏巍站在门口敬了一个军礼。

  “进来!”

  里面坐着一名头发灰白相间的老同志,声音中气十足,脸色红润,说话间不怒自威。

  “首长好!”

  “魏红杰同志,坐嘛!听说你跟刘一民同志是老乡?”

  “是的首长!”

  “你对《凯旋在子夜》这本小说怎么看?”

  “首长,我觉得写的很好!”魏巍大声地说道。

  魏巍的小说属于传统的军事题材小说。

  “魏红杰同志,你讲一讲,哪点好?”首长说道。

  “刘一民同志的写作手法偏重于现实主义写法,喜欢将小说写的真实。这部小说好就好在,有很多地方都比较真实。我相信,前线的战士们,看到后也会为他叫好!”魏巍说道。

首节 上一节 207/4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