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第242节

  夏言的话戛然而止,其中的意味是让刘一民去猜!

  “我明白!”

  “明白就好。以后啊,这种事情还多着呢,你多练练。巴金同志经常出访,说不定未来就轮到你经常出访了,传播咱们中国文学的使命,还是要交到你们年轻人身上的!”

  “您老突然这样一说,我感觉顿时有千钧重的担子压在了我身上!”

  “年轻人,大胆往前走吧!”夏言说完,又想起《凯旋在子夜》电影的事情:“等你从美国回来,这电影估计要剪好了,到时候来部里,一起审一审!兑换外汇的事情,你找部里面解决。”

  没过几天,徐驰就从鄂省赶到了燕京,没去姐夫家里面,直接就跑到了燕大。

  刘一民正在上课,徐驰就坐在了下面听着!

第310章 朱霖收税

  徐驰随便找了个位置就坐下了,讲台上刘一民一眼就看到了他,冲着他微微颔首。

  讲台上的刘一民,正在给大家讲美国的海明威。教室里坐的不仅仅有大二的学生,还有一些中文系大三或者是其它系喜欢文学的学生。

  刘一民的课不说是全系最受欢迎的课,最起码不会有学生拒不上课。

  “海明威同志,注意,我愿意称呼海明威为同志,他是一名国际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对他充满偏见的人也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彪悍的人,他永远站在正义的一边。

  我们要理解海明威的文字和文学思想,我们就必须先去了解他这个人。接下来的时间里,大家去搜集资料,尽可能的去了解海明威同志。

  下一节课,我就不再讲了,我邀请到了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徐驰同志,由他给大家讲一讲报告文学的写作!”

  刘一民话锋一转,冲着徐驰所在的位置伸出了右手,做了一个邀请的姿势。

  徐驰正抱着膀子听课呢,刘一民冷不防的给他来了这一手,短暂的愣神之后,笑呵呵地站了起来。

  “同学们好,我是徐驰,先说好,我是被你们刘教授抓的壮丁,可不是邀请来的!”

  刘一民说道:“不管抓的还是邀请的,反正已经来了!同学们,让我们鼓掌欢迎!”

  教室内掌声响了约三十秒,刘一民说道:“需要去厕所的赶紧去,听不到的可是你们的损失!”

  说完后,学生箭步冲出了教室,刘一民走到徐驰旁边笑道:“老徐同志,你啥时候到的燕京,还没回家就来学校了?”

  “久不在燕京,思念故人啊!”徐驰紧紧地握着刘一民的手,话语中感慨颇多。

  刘一民双手握着徐驰的手说道:“茅盾先生追悼会上之后,掰一掰手指,已经有一年多没见了!”

  “是啊,你诗里面说从前车马慢,现在车马快了,见面也不是那么容易!”

  “以后车马会更快!”

  两人聊了一会儿,徐驰从挎包里面拿出笔记本苦笑道:“我得赶紧备一下课,你真是打了我一个措手不及。”

  “想到哪儿讲到哪儿,我去办公室给你倒杯茶!”刘一民趁着徐驰做功课的功夫,走到系办公室,倒了一杯茶。

  吴组缃几个老教授听说徐驰要讲课,纷纷拿着手中的笔记本起身要去凑热闹。

  学生下课的时候,又叫了一些人,教室里面围的是满满当当。

  等上课的时间到了,徐驰微微一笑,在黑板上写上几个大字“报告文学的写作步骤和写作方法。”

  “同学们,各位教授,我虽然长时间在南方工作,但燕大和燕大的课堂对我来说实在是太熟悉了。32年的时候,我就是老燕京大学的学生。这几年,我也经常来到燕大找朋友。

  但站在燕大的讲台上,说实话对我来说是个挑战。其实啊,报告文学的写作,不用请教我,你们的刘教授就写的很好。”

  徐驰看向刘一民,得意地说道:“不过,你们刘教授的报告文学是跟我学的,现在是青出于蓝胜于蓝,他的《中国姑娘》我就非常喜欢看,写了女排姑娘的韧性和血性,还通过捐款帮排球队建了新场馆,这是我不敢想象的。”

  徐驰做了一个开场白之后,就正式进入了讲课的环节。徐驰在鄂省的时候,也会到大学讲课,这些对他来说并不难。

  唯一不同的,可能就是燕大的学生提问的问题可能更加的刁钻。

  一小节课讲完,学生听的是意犹未尽。徐驰只好站在台上,回答了大家几个问题。

  回答完之后,其中一名学生举手问道:“徐驰老师,最近有没有新翻译的著作?”

  “最近正在翻译《托尔斯泰传》,估计明年就可以出版,到时候大家可以看一看!”徐驰笑着说道。

  “徐驰老师,为什么您的外语水平这么好?”

  徐驰得意的翘起嘴角,笑眯眯地说道:“说实话,我也不知道,我上学的时候喜欢翻英语字典,翻着翻着就学会了!后来啊,学法语,比英语还简单,没怎么翻字典,就学会了。”

  刘一民看到旁边的吴组缃和严家炎两人,听到徐驰的话,脸上的肌肉都抽了抽。

  台下的学生嗷嚎一声,也没有再继续提问的兴趣了。

  刘一民暗暗给老徐同志竖起了一个大拇指,不过这倒不是徐驰故意这么说,他的外语的确是无师自通,通过翻字典学会的。

  课堂结束,徐驰到系办公室,跟几个老教授打了一个招呼。

  严家炎将徐驰和刘一民请到了自己的办公室,严家炎笑着冲徐驰说道:“徐驰同志,一民,你们一起去美国,我就放心了!你们两个,毕竟有合作的经验嘛!”

  临近出发,严家炎又嘱咐了刘一民几句。并拿出了一张兑换美元的证明,上面盖着教育部的公章,刘一民拿着这证明直接到可以兑换外汇的银行兑换就行。

  上面的额度只有500美元,好在文化部也给了刘一民批了700美元的兑换额,文化部另外给每人发放了50美元当做零用。

  因为是组团出访,置装费必不可少。距离刘一民上次出访法国已经满三年,所以又领到了200元的置装费。

  如果距离上次出国满一年的话,那只能领取100元置装费。

  从中文系的办公室走出来,刘一民带着徐驰来到了华侨公寓。

  走进屋里,徐驰笑着打量了几眼华侨公寓,并没有表现出像崔道逸和李书等人那么惊讶的感觉。

  “这房子不错,比四合院住着舒服。就这个住房标准,比我姐夫家都高!”

  徐驰幼年时期,家庭环境就好,属于是见过是大面的。父亲徐一冰是近代著名的体育教育家,为了摆脱“东亚病夫”的帽子,拍卖家产,创办体校。

  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之时,组织学校的学生成立学生军参战。战事结束,依然专注于体育教育,为我国近代体育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姐夫是军人,弟弟是航空专家,曾主持、组织或亲自设计的飞机有歼教-1、初教-6、强-5、歼-6、轰-6、运-7。

  可谓是满门忠良!

  见的多了,也就没那么惊讶!

  “老徐同志,这是书房,我给你沏壶茶!”

  “来杯咖啡吧,马上就要到美国了,先养养胃!”徐驰坐在了刘一民的书桌旁,眼睛瞄向上面的草稿。

  “好嘞,刚有一包新咖啡,老徐同志你有福了!”

  “《绿皮书》这是要写成剧本?”徐驰问道。

  “对,万老师觉得写成剧本不错,以前没提,我估计一方面是缺剧本,一方面也是看到了最近从国外引进来的本子,觉得洋戏也能受到观众的喜爱。”

  刘一民将冲好的咖啡放在书桌上,自己则是喝茶。

  徐驰看了几眼后就抬眼看向刘一民:“你最近不止写了这么一篇吧?”

  “你来的不巧,刚写好的已经送到了《人民文艺》了!”

  徐驰好奇地问道:“什么题材的?”

  “也是关于这场战争的!”刘一民说道。

  徐驰品了一下咖啡后,让刘一民给他讲讲具体的内容。

  “讲的是五个大学生在前线的故事,这些学生兵在战场上的洗礼下成为了真正的军人,有的人牺牲,有的伤残,有的继续战斗在战场上,成为我军未来的新一代骨干!”

  “讲具体点?”

  于是,刘一民具体的给徐驰讲了讲,直到咖啡喝完,徐驰才说道:“真想知道,你怎么有那么多的思路?”

  “我也不知道啊,我就是用钢笔一直写一直写!”

  这下轮到徐驰嘴角抽抽了,这话可真欠打,不过听起来怎么那么耳熟?

  “你小子,真是.”

  “哈哈哈,老徐同志,说实话,这《绿皮书》能够获奖,这军功章上有你的一半的,要不是你翻译的到位,也不会有这么一本原汁原味的美国小说。”刘一民赶紧夸奖道。

  听到刘一民这样说,徐驰才又坐直了身子,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

  “翻译最多就是锦上添花,还是你写得好,翻译起的作用微乎其微!”

  中午,两个人在华侨公寓做了点吃的,一直聊到下午四点多,徐驰要离开。

  “我送你!”

  “不用,我坐公交车回去!”

  刘一民拉着徐驰的手笑道:“走吧!”

  徐驰也不再客气,坐上了刘一民的摩托车,等到路中间的时候,刘一民忽然问道:“老徐同志,我结婚的时候,收到了一副奇怪的画?”

  “什么画,谁画的,带我去看看?”徐驰立马说道。

  刘一民忙说道:“算了,有时间再带你看!”

  见徐驰这个反应,刘一民觉得那副【鸳鸯被里成双夜】应该不是徐驰画的。

  到了交道口的首长家,徐驰的拉着刘一民进去喝茶,并没有见到首长,只见到了徐驰的姐姐徐贺。

  徐贺一副大家闺秀的样子,从打扮来看,就知道是一位识文断字的女性。

  “一民?时常听老伍提起你,你写的话剧我到总政话剧团看过了,写的是真好。徐驰也经常提起你,快来喝茶!”

  “谢谢您,我自己来!”刘一民客气地说道。

  徐驰说道:“姐,一民是自己人,不用客气!”

  在伍家没有坐很久,刘一民就离开了,骑着摩托车到了人艺,准备等朱霖一起下班。

  在临出国之前,李书告诉了刘一民《凯旋在子夜》的最新销量,目前已经达到了四百八十万册,估计等刘一民回来的时候,早就突破了五百万册。

  “我们另外找了一家印刷厂,准备印刷连环画。商务印书馆他们也在印刷,我们要另辟蹊径。”

  “小人书光画出来,要很久吧?”刘一民问道。

  “时间确实不短,一幅一幅的画,最少要一两个月。美协的人不了解一些具体的武器模样,所以想让我来你这取点照片。”李书说道。

  连环画在这个时代,绝对是一种畅销品类,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拿着小人书看故事了。

  不只是这个时代大家喜欢看小人书,到了21世纪,学生们也喜欢看,不过换了口味,变成了《七龙珠》之类的了。

  送走李书,刘一民仔细的看文化部送来的最终出访的名单,里面加入了王濛和作协的张广年。

  由作协的张广年担任访问团的团长,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韦君怡担任副团长。

  出版界的韦君怡和陈元负责出版方面,张广年和王蒙主要负责双方文学界的交流。

  刘一民当然是负责领奖,徐驰主要负责翻译工作。

  晚上,朱霖给刘一民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朱父和朱母本来准备让刘一民和朱霖去他们家吃饭,但是朱霖推辞了。

  “刘老师,你尝尝这个,等出了国可吃不到这么好吃的中餐了!”朱霖不舍地说道。

  “美国也有中餐厅!”

  朱霖不服气地说道:“那也吃不到我做的,再说了去美国的人,时间长了,老祖宗的做法早都忘了!”

  “是是是,朱霖同学做的最好吃了。”刘一民夹了一块肉放在嘴里,咀嚼的时候故意发出了很大的声音。

  见她兴致不高,于是又问道:“你有没有什么想买的,到时候我从美国给你带回来?”

  朱霖搅拌了几下碗中的汤,嘴角不自觉地又勾起一丝微笑:“哎呀,刘老师你人回来就行了,可别不回来了!”

首节 上一节 242/4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