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第243节

  “瞧你说的,你还在这儿呢,怎么着也得先把你给带走啊!”

  朱霖高兴了,不断地给刘一民夹着菜,碗很快就摞了一层高。

  “太多了,我都吃不完了!”

  “快点吃,刘老师,一会儿开个会!”朱霖说完,快速地扒拉着自己手中的饭菜。

  匆忙吃完之后,推着刘一民到洗浴室洗漱完毕,又将他推到卧室,双手勾着刘一民的脖子,直接将他勾倒在了传上。

  “别急别急,今天的会议主题是什么?”刘一民笑嘻嘻地问道。

  “主题是收税,收未来一个月的税!”

第311章 美国报纸傲意满满

  12月3号,燕京已经相当冷了,西北风呜呜的吹着,今年的风沙跟往年相比,弱了许多。

  朱霖骑着摩托车送刘一民来到了文化部的大楼,后面绑着两个箱子,箱子里面都是带的一些礼物和书。

  真是孔夫子搬家,全是书!

  朱霖看着依然神采奕奕的刘一民,暗道这税不是收不上来,是自己没能力收啊!

  徐驰笑着走过来帮刘一民提箱子:“这两个箱子可是老熟人了!朱霖同志,你们结婚几个月了,一民没欺负你吧,要是欺负你了,你跟我说!”

  朱霖笑着跟徐驰打了一个招呼,张广年笑着说道:“老徐啊,你别瞎说,人家俩小夫妻感情好着呢,我看呀,是咱们文学界的模范夫妻,一个在演艺界发光发热,一个在文学界燃烧自己。”

  韦君怡和陈元不认识朱霖,过来打了一个招呼,做了一下自我介绍。

  “韦社长、陈总经理,你们好,感谢你们印了那么多的好书!”

  韦君怡笑着说道:“叫什么韦社长,叫韦大姐就行。”

  “朱霖同志,你要是想看外国文学作品,就让一民到商务印书馆拿,市面上不好买,咱们编辑部有库存!”陈元道。

  几个人热情的让朱霖觉得不好意思,于是聊了几句后,就离开了文化部,到了文化部的大门外,回头深深地看了刘一民一眼,眼睛里似有许多想说的话。

  刘一民挥了挥手,冲着朱霖动了动嘴唇,朱霖读懂唇语后嫣然一笑,拧了拧油门,消失在了视线中。

  “别看了,走吧,部里面还有话要交代!”张广年拍了拍刘一民的肩膀,率先走了进去。

  会议室里,周杨和夏言已经在等着了,大家坐下后,周杨说道:“同志们,这几年咱们陆陆续续朝国外派了几批访问团,到了法国、日本、加拿大、美国等等国家。

  一些是官方交流,一些是民间团体。即使一些是民间团体,我们的很多老同志也乐意去,为什么?因为我们迫切地想跟外面交流,认识他们,也让他们认识我们。这几次交流,都取得了圆满的成果。

  但是,去国外领奖还是第一次。第一次不怕,以后呀,还有更多次。一民同志,你紧张不紧张?”

  “您这么一说,我倒是有点紧张了!”刘一民笑道。

  “哈哈哈,没事,紧张不怕,到了就不紧张了。里面有的同志出访过好几次了,有的同志呢是第一次,出门在外,一定要有组织纪律性。”

  接着宣布了几条访问团的纪律,让大家到了美国一定要遵守。遇到一些不明的情况,一定要及时汇报。

  损害国家利益的事情,一定不能做。

  夏言说道:“同志们,你们都是代表国家出去的,你们的行为就是国家的脸面!”

  考虑到大家都是国内有头有脸的人,部里面并没有继续说下去。

  作为团长的张广年也做了一个发言:“同志们,外国情况复杂,咱们争取这次访问圆满成功。当然,主要任务就是领奖,次要任务是交流!出版界的同志,好好学习美国先进的出版经验,文学界的同志好好交流创作思想。”

  夏言看了看手表,距离上飞机的时间不多了:“同志们,出发吧!”

  文化部的楼下,早已经有车在等着了。几个人依次上车,六人用了两辆吉普,在燕京的西北风中,驶向了机场。

  上午十点,飞机正式从燕京起飞。这条航线中间要到沪市,之后再飞往旧金山,中间在日本加一次油。

  飞机上,刘一民从窗户看着燕京越来越小,直到消失不见。

  徐驰坐在刘一民旁边,笑着说道:“从飞机上看下面,真是渺小啊。以后要是各个城市都有飞机场多好,到哪儿就方便多了。”

  张广年说道:“咱们只要肯干,就一定能从一个飞机场变成两个飞机场,最后各个省都有。”

  “到那时候,咱们国家的群众想要坐飞机,就不需要介绍信喽!”王濛插嘴道。

  旁边的韦君怡前后打量了一下乘客,对着他们说道:“这么多人往国外飞,也不知道有几个人愿意飞回来!”

  几个人听到韦君怡这话,都沉默了。

  到了沪市,落地时间较长,他们走出来在下面休息。抽烟的抽烟,呼吸新鲜空气的呼吸空气。

  “同志,你们是文化部访美代表团的吧?”一名几场的同志跑过来问道。

  “我们是?同志,有什么事情吗?”张广年问道。

  “这是沪市作协巴金同志给大家的信!”机场的同志看了一下张广年的证件后,确认无误,将信交给了张广年。

  接着在乘务员的喊话中,一群人重新登上了飞机,接下来除了中转加油外,将直接到达旧金山。

  飞机上,有人大声地喊着:“额迈瑞肯,我来了!”

  此言一出,飞机上响起零零散散的掌声。听到这声音,一行人的脸色都不太好看。

  徐驰从包里面掏出两幅扑克说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咱们想管也管不住,接下来旅途漫漫,还是打牌吧!”

  陈元问空姐要了瓶茅台,谁输了就喝一杯,喝不了的抿一口也行。

  飞机到了太平洋上空,下面是湛蓝的太平洋,零星的小岛从上空几乎看不到。

  牌打了一个多小时后,大家就开始犯困了。加上又喝了点酒,脑袋晕乎乎的,睡眠质量出奇的好。

  到了东京几个人都没有察觉,等再次醒来的时候,飞机已经到达了太平洋的另一侧。

  刘一民问了问空姐时间,把手表的时间调了调。

  “咱们还有三个小时就到了?”

  “是的,同志,您坐好,马上就能欣赏到日出了!”空姐笑着说道。

  过了一会儿,飞机躁动了起来,太阳从海平面上一跃而起,厚厚的云层都被染成了渐变色,从橘黄、金边到深蓝。

  机舱的引擎声和躁动声与外面静谧的云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徐驰迷迷糊糊的睁开眼睛,因为看不清,只能一边询问刘一民,一边擦眼镜。

  “日出而已!”刘一民笑着说道。

  “日出每天都有,可是飞机上看,可不是天天都能看!”

  等到能看到美国海岸线的时候,其余的人更激动了,各种各样的英语发音充斥在机舱里。

  刘一民平静地望着美国的海岸线,脑海里面想着这次在美国,将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

  “乘客朋友们,大家请安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飞机马上就要降落了,请大家注意安全!”

  “老张同志,酒醒的怎么样了?”刘一民关心地问道。

  昨天打牌,张广年输的最多,即使每次抿一口,也是几人中喝的最多的。

  “没事,没事!同志们,咱们第一站就是到中国书刊社,尼琪.诺伊斯女士已经为咱们安排好了住址。”

  等飞机稳稳落地,几个人等到人下的差不多了,才从机舱里面走出去。

  到了托运处,拿到行李,大家根据指示走出了飞机场。通道的左右,站着不少接机的人。

  中国书刊社的人手里面举着牌子“欢迎中国作家代表团”,刘一民看到后冲他们打了一个招呼。

  “诺伊斯女士!”刘一民笑着摆摆手。

  走近后,尼琪冲着刘一民伸出了胳膊,轻轻地拥抱了一下:“刘,很高兴在美国见到你!”

  “我也是!”

  所有人都打过招呼后,跟着尼琪.诺伊斯朝着外面走去,走到站外,大家都悄悄地打量着美国,谁都没有先说话。

  过了一会儿,王濛先开口了:“旧金山还是老样子!”

  “王濛同志,你上次来旧金山去哪里了?”徐驰问道。

  “我们到爱荷华国际写作中心参观了一下,又到大学做了演讲,见了见中国学生以及国外的华侨社团。其余的,倒是没有了。缺少来美经验,我们也不敢乱跑。”王濛转头看向徐驰。

  尼琪.诺伊斯从副驾驶的座位上拿出几份报纸递给了刘一民:“这是几个加州报纸,刘,你可以看一看!”

  刘一民看到标题就笑了,一份加州的报纸写着【那个东方的年轻人要到了!】

  一份写着【《绿皮书》的读者将会见到他们喜欢的中国人——一民.刘】

  【那个来自东方的年轻人,将见到真正的世界!】

  “诺伊斯女士,看来美国的报纸并不太欢迎我!”刘一民暗道,这美国人的高傲刚到美国就领教了。

  “美国的报纸就是这样,他们除了为政治服务,还要为销量服务。不同的报纸,为不同的政治服务。”

  诺伊斯笑着回头解释道。

  其余人不会英文,徐驰拿过报纸,给他们翻译了起来。张广年和韦君怡的眉头不自觉地就皱成了一团,这报纸是给他们一个下马威呀!

  “放心,书刊社会站在你们身后!”

  似乎是怕大家心有戚戚,尼琪.诺伊斯赶紧说道。

  到了酒店,门口已经有记者在举着相机蹲着了。尼琪.诺伊斯骂了一句,接着准备去酒店的后门,可惜都有人。

  无奈之下,一行人只能走下车,在中国书刊社的员工的带领下朝着酒店走去。

  他们身上没有标识,在不主动暴露身份的情况下,记者怀疑但也并不确定他们就是中国作家访美团的成员。

  拍照之后,刚有记者上来,就被书刊社的员工阻止了。

  酒店是一家中档酒店,不过这环境大家已经心满意足了。81年来访美的时候,为了省经费,很多人都是住到当地朋友的家中。

  大部分时候,住宿这些经费,都是当地接待负责。如书刊社或者是其它的大学、华侨协会等等。

  “你们现在饿吗?三楼有自助餐,外面也有餐厅。”尼琪.诺伊斯问道。

  张广年说道:“诺伊斯女士,感谢您的招待,我们先安排一下住宿!”

  尼琪.诺伊斯又拿出几本《凯旋在子夜》英译本的样书递给了大家,最终他们选择了《Victory》这个名字。

  封面是铜版纸做成的,又塑了一层膜。封面的色彩十分惊悚,是血红色的高山轮廓,上面竖着一杆血色军旗,几名带着红领章、钢盔的军人正在朝着高山冲锋。

  “Victory”这几个字母,完全覆盖在了封皮上,看着

  韦君怡摸了摸封皮,感叹道:“光这封皮摸着,就比咱们的书好。”

  国内现在的书封皮,都是加厚的纸,摸着感觉自然不同。

  几个人一人拿了一本,看不懂英文的只能看看书材质有多好。

  回到房间里,刘一民没有着急去收拾行李,而是翻开了书,仔细地查看着上面的内容。

  刘一民写的自序在最前面的位置,见基本上没有删减就放下了心,接着粗略的看了一下内容,没有问题后才起身到了浴室洗了个澡,舒舒服服的躺在床上。

  休息到中午12点,徐驰敲响了刘一民的房间,准备去吃饭。在张广年的带领下大家在酒店周围转悠,不是不想去远的地方,实在是怕迷路摸不回来。

  真要是迷路了,第二天美国的报纸就会在头条写着——中国访美作家代表团迷失在现代化的旧金山。

  几个人看着美国街道两旁高大的建筑,眼睛里毫不掩饰的流露着羡慕。

  走进一家中餐馆,做的是川菜。不过确实应了朱霖那句话,做法早就忘了祖宗了,并不好吃。

  几个人勉强吃了点,接着在服务员鄙视的目光中走了出去。

  因为他们谁都没有给小费。

首节 上一节 243/4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