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父讲他们学校中文系也有人去参加杨诲的追悼会了,只不过提出的几个人名刘一民都不认得。
吃完饭,刘一民和朱霖回到四合院。
隔天路过华侨公寓的时候,刘一民将房间里的风扇和书房里的风扇清理了一下,拿到了学校。
办公室里面的设施比较旧,没有插座,又找来了后勤的电工装了两个插座,风扇一打开,屋子里瞬间清凉了起来。
“一民,哎呀,有这工作条件,等咱们编撰结束了,我都不想回我办公室了。”朱光遣感受着风扇的凉风高兴地说道。
“等解散了,风扇送您一台。”
朱光遣乐呵呵地说道:“这怎么好意思!”
五月份的天气虽然炎热,但还没有到不堪忍受的地步,只开一台电风扇效果就够用。
周日,刘一民和朱霖一起从银行取了两万块钱装进包里,又拿着银行给的侨汇券到王府井百货商场购买空调。
一路上,朱霖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周围的人,看谁都像是随时过来偷钱的小偷。
“别紧张,你这样子谁都知道咱们手里面有一大笔钱。”刘一民低声对着朱霖说道。
朱霖一想也是,环顾一下四周扮做轻松的表情,可是没轻松多久,就又把目光移到皮包上了。
到了百货商场侨汇券专用商店,两人才放下心来。找到空调经销部,售货员面前只摆了三台空调,两台还是窗机。
朱霖快步上前,欣喜地看着几台空调轻声询问道:“同志,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些空调吗?”
售货员看了一眼朱霖,又看了看身后的刘一民:“这是东芝的窗机空调,4000块钱加外汇券,这是东芝的分体式空调,有外机和内机,6100块钱,明天有国产的春兰窗机空调,那个便宜点,但是得有批条才能买。
你们要有的话,可以明天早点来。”
“便宜多少?”朱霖问道。
“比东芝的要便宜一半,2000块钱。”
朱霖将目光看向刘一民,便宜一半,她确实有点心动了,可惜手里面没有批条也没有券。
刘一民拍了拍朱霖的肩膀说道:“都到这儿了,就别动摇了。你好同志,咱们这分体式空调还有几台?”
“几台?目前就这一台了。”
“什么时候会有货?”
“有货是有货,主要是我们十天半月不见得能卖出去一台,这太贵了,不是老百姓能买的起的。”售货员犹豫着说道。
“那就是可以随时调货?我要三台!”
“三台?调.是能调,我跟领导沟通一下,我问问。”售货员准备转身找领导,接着又停顿了脚步:“同志,你不会骗我吧?”
“不会不会,我是真要三台。大热天的,我也没必要拿您开涮,您受累,帮忙问一下。”刘一民笑着说道。
售货员看刘一民不像是开玩笑,于是转身去问去了。没一会儿,空调经销部的经理跟着售货员走了出来,提出想要提前验一验资金和侨汇券。
“同志,您理解一下。”
刘一民脸上没有任何不悦,将皮包里的钱给他们露了一下,并拿出了一堆侨汇券。
“好,同志,您稍等,我打个电话。”经理转身回到了办公室打了一个电话。
刘一民带着朱霖去逛了一下商场,给在老家的刘福庆和杨秀云买了几身衣服,过两天寄回去。
“你要不要再买条裙子?”刘一民指了指面前的一条长裙。
“刘老师,这条有点老气,我还不到穿这裙子的年纪,还是香江的裙子好看,身上这还能穿好久。”
“那等有合适的再买吧!”
两人在商场里面逛了一圈,除了买几身衣服之外,再也没买其他的东西。
等回到经营部,空调还没有运到。售货员给了两人一本杂志,让他们坐下看。
等了一个多小时,空调被运了过来,试了试空调,刘一民将钱和侨汇券交给了收银员,并领取了收据。
经理询问了一下刘一民家的地址准备上门安装,刘一民将四合院和华侨公寓的地址讲了讲。
“难怪能买仨空调,感情您住华侨公寓啊,那都是有钱人才能住的地方,听说你们那儿的房子都是大会堂剩下的材料建的,墙壁用大锤砸一下都没印儿,固若金汤!”
刘一民无奈地说道:“都是瞎传的,哪有固若金汤的建筑。”
“您谦虚了不是,能住在那里的主,那是一般人吗?”
刘一民和朱霖先到四合院等着他们,四合院装完再到华侨公寓。
到了华侨公寓,工人们饶有兴趣地打量着大院的楼房,又拍了拍墙壁,进去之后看到布局,不断地咂舌感叹。
“师傅,装外机的时候注意安全!”刘一民说道。
“放心吧,我们都是专业的,很快就好了。”
刘一民看着工人身上只系了一根绳子就钻了出去,心里面担忧不已,默默地帮另外一名工人一起拉着绳子。
好在没有出现什么问题,等空调装完之后,三名工人擦了擦汗水:“同志,您打开试一试。”
空调打开不久,站在门口就能够感受到了凉意,朱霖笑着拿出来冰棍给大家解暑。
“再见,同志,这小鬼子的电空调好用,要是出什么问题,您就到经营部找负责维修的同志。”
等都走了,朱霖打开空调感受着凉意:“刘老师,这空调还真好用!”
“钱花到哪里,哪里舒服!”
朱霖转身感受了一下后,将空调给关了,现在开空调有点浪费。
“给四合院找条狗吧,你中午一个人在四合院,栓条狗也安全些。”
“狗?”
“对。”
朱霖考虑了一下,自己中午一个人到四合院,院子确实太过安静。于是决定到单位了,问问谁家有小狗,要过来一条。
“一民,到时候按照顺序上台给大家颁发毕业证,你讲话稿准备好了吗,这群学生最敬佩的就是你。”严家炎冲着刘一民说道。
中文系的毕业典礼在大教室里面举行,旁边摆着一台收音机播放着音乐。
严家炎在掌声中率先走上台讲话,讲完后刘一民上场讲话:“同学们,你们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三届学生,你们有的将继续深造,有的将走向自己的工作岗位。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老主任杨诲教授离开了我们。我希望大家不应该只为老教授悲伤,而应该记住老教授留下的五四精神。我们是燕大的学生,我们肩负着国家民族富强的使命。
从今天开始,每一届燕大中文系的学生毕业都要唱《毕业歌》,这是我向系里面提议的。一些同学表示不解,觉得现在是和平年代,已经不是那个救亡年代了。
这里我要引用我在洛杉矶领事馆给留学生讲的一句话,国破家亡之时,我们的年轻人不曾缺席,如今和平之时,难道我们年轻人要坐视旁观吗?希望大家都能够投身祖国建设的一线,进入单位工作的,要好好的为人民服务,为国家服务。
好了,我的话讲完了。”
掌声落下,音乐声响起,在刘一民的带领下,中文系的学生齐唱《毕业歌》,激烈的救亡歌词,唱的大家热血澎湃。
接下来就是发毕业证了,学生一排排的站在台上,中文系的教授给大家颁发。
“祝贺你,骆一禾同学!”刘一民将毕业证颁发给79级的骆一禾,笑着说道。
“刘教授,您记得我?”
“咱们虽然见的面少,但是我记得你,去哪儿工作了?”刘一民亲切地问道。
“我到《十月》当了编辑。”
“好单位,好好干!”
骆一禾脸色涨红,突然来了勇气说道:“刘教授,我以后能不能向您约稿?”
旁边的学生和教授都笑了起来,刘一民将手缩了回来:“好啊,骆编辑。”
等所有的毕业证书颁发完毕,学生们依依不舍的离开教室,教授们则是一脸疲惫。
朱光遣甩了甩手说道:“以后别让老头子来了,老头子年纪大了站不住!”
“一民,讲的不错!”严家炎冲着刘一民说道。
吴组缃不顾形象的拉了拉衬衫,让空气多进来一些:“严教授,一民演讲,啥时候错过!”
第352章 《美国行记》
自从办公室里面装了风扇之后,几个老教授总是有事儿没事儿的就过来凑热闹。
刚开始朱光遣还能撵走,后来天越来越热,朱光遣撵都撵不走了。
“朱教授,你们编你们的,我们不说话还不行吗,就坐在这里看看书。”王瑶笑眯眯地说道,说完挪了挪屁股,让风能够更好的吹到自己。
朱光遣说道:“你们与其在这里,还不如跑到严家炎的屋里面,让他给咱们中文系的办公条件改善改善。”
几个人闭嘴不言,开始拿起手中的书看了起来。
见他们不说话,朱光遣也不再搭理他们。
刘一民带的几个学生在闫真的带领下找到了刘一民,刘一民分别看了一下两人的论文,李思念的《红楼梦》论文,刘一民看了一遍后递给了旁边的吴组缃:“吴教授,帮忙看一看!”
吴组缃接过论文说道:“我帮你看看,谁让我们寄人篱下呢!”
“您这话说的,主要《红楼梦》您专业啊!”刘一民夸奖道。
刘一民看了看闫真的小说:“目前来看还行,你趁着暑假写完,等到了开学我再看看。”
旁边的几个教授听到是小说来了劲儿,纷纷要求看一看。
朱光遣头也不抬地说道:“是那个四不像吗?”
听到这话旁边的闫真略显尴尬,刘一民解释道:“朱教授,已经改过了。”
朱光遣抬头看了一眼闫真:“那还行,多听听刘教授的话没坏处,刘教授现在写作的造诣已经是登峰造极了。”
旁边的吴组缃指导完论文之后,看向刘一民:“一民,你最近没写点东西?”
旁边的朱光遣笑道:“你拭目以待呗!”
刘一民将抽屉里面的稿子抽出来说道:“这是几篇散文,在美国的。”
几个教授点评了几句闫真的小说,觉得代替毕业论文是没有问题的。
等闫真几人走后,大家开始看刘一民写的散文。
吴组缃看到散文前面的一句话忍不住念了出来:“当代部分年轻人的问题是身体离美国太远,心离美国太近。”
念完之后冲着刘一民说道:“你还真敢写啊!”
旁边的几个教授凑到吴组缃旁边,津津有味地欣赏起来了这句话。
旁边的朱光遣暗哼了一声,真没见识。
美国篇的散文详细的写了刘一民在美国遇到的事情,并不仅仅限于表面的问题,还连带着对美国的历史当做背景进行了分析。
“吴教授,散文嘛,就是要说点自己的想法。”刘一民不以为意地说道。
“说的对,我们再看看!”几个教授,你传我,我传你的看了起来。
等到看完之后,王瑶率先说道:“你的美国篇跟别的散文写的手法不太一样,没有技巧,全是赤诚之言啊。”
换言之,没有技巧,全是输出。
孙玉石说道:“现在有一些问题是,是一些学生不愿意相信美国是那样,我们就算讲了,他们也认为咱们讲的不是真话,是假话。”
“至少有一部分人会信的,有这样一部分人就够了。”刘一民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