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第291节

  “刚柔并济!”

  7月29号,刘一民正式将《横空出世》写完,写好之后马不停蹄的到人艺让曹禹看。

  曹禹看到因为科学家和战士们吃不饱饭的时候潸然泪下,掐手指算了算那个时间段:“那时候国内正好困难,我们还不知道有这样一群人在挨饿呢。”

  “当时农村也很苦,那几年我的印象并不深,但是我爹娘想起那段时间,仍然是难受。现在家里条件好了,他们还是连馍花都舍不得浪费,掉地上也要捡起来吃了。”

  “要是知道,我们文艺界的一人省一口吃的,也够他们吃了。”

  “不过基地缺粮,主要还是运输不便,天气造成的。”

  曹禹看完之后,立即让刘一民将手稿拿给老首长看。

  “一民,你来吉安所找我吧,我正好在家!”

  刘一民花了十分多钟的时间就来到了吉安所,李秘书热情地给刘一民打招呼,并冲着他竖了一个大拇指:“骂的真好,首长在书房等你。”

  刘一民走进书房,老首长正在批阅什么文件,看到他后将文件放在了柜子里面。

  “你这前几天在报纸上骂的很凶嘛,这说明我们国家目前确实有这样一股子人,心向西方,恨不得认贼作父。”

  老首长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有人愿意主动将双手举到头顶。

  “我们以前想了那么多办法,可就是没想过投降。现在这人啊,不知道怎么想的。”

  “很正常,不管什么时候都有这样一群人。当然,我们也要谨慎,是西方故意在国内如此宣传。”

  老首长听到刘一民的话皱着眉头说道:“咱们这媒体都是咱们自己的,西方借用我们的媒体,应该不会吧?”

  “老首长,向钱看的风气越来越浓,身子不动,但屁股挪一挪,偏一偏还是能做到的。”

  刘一民坐在椅子上,一边讲一边演示了一下。

  “唉,这群人真是可恶!我们不能为了建二层把地基都扒了,是该积极行动。你的这本小说,也是我们的行动之一嘛!”

  老首长说完,指了指秘书端过来的茶让刘一民喝茶,自己先看看小说。

  《横空出世》这本小说刘一民写了约九万字,九万字看完最快也得两个多小时。

  看刘一民无聊,老首长对着外面说道:“小李,带着一民同志去看电视,或者你们两个找点事情做。”

  “去吧,我看完叫你!”

  刘一民一个人坐在电视前,看的是一个东欧和苏联拍的传记片《卡尔·马克思的青年时代》,长达七集。

  这片在中国上映,也是中苏关系缓和的一种标志。

  苏勋宗勃列日涅夫去年去世,中苏关系开始出现转机。

  这片子倒是能补一补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历史知识,由于比较考究,对于后世研究马克思主义也是重要的参考资料之一。

  看到马克思流亡的时候,老首长走了进来。

  “写的很好嘛,我看呀,你这是要让老张得意了,他看到里面的冯石就是看到了自己,让他沾了大便宜。科学家陆光达和冯石是小说里最有魅力的人,尤其是那句‘NO,去你妈的’,听着都来劲。

  你准备发表到哪家杂志上?”

  “根据我的习惯,应该在《收获》上!”

  “习惯?”

  刘一民给老首长讲了讲《收获》和《人民文艺》的故事,老首长听到后笑道:“你这小同志,投稿也讲究个雨露均沾。”

  “一个师兄一个师姐,不能厚此薄彼啊!”

  “《收获》也行,在读者群体中影响力很大。我立即找人通知机场,要求机组携带手稿前往沪市,并亲手交到李晓林同志手里。争取八月中旬这一期就能出版!”

  说完老首长就让李秘书给机场拨电话,拨通之后告诉了情况,对方表示有一架前往沪市的飞机半个小时后起飞。

  “李秘书,你跟司机现在开车前往机场,必须在不耽误正常航班的情况下送达!”

  “是,首长!”李秘书一听表情顿时凝重了起来,将手稿装进档案袋封好后跑着坐上停在门口的车上。

  “一民,八月一号是个特殊的日子,时间是赶不上了,只能尽量赶在八月内发表了。让大家明白,我们不再是一支草鞋军,敲一敲一些人的骨头。”

第362章 《横空出世》响彻文坛

  吉安所四合院内,刘一民和老首长坐在书房里面边喝茶边下象棋。

  看着老首长气定神闲的样子,刘一民忍不住问道:“首长,首都机场和南苑机场离咱们这里很远,半个小时有点吃力吧!”

  “放心,李秘书自有办法。”老首长微微一笑,接着拿起手中的“炮”狠狠的砸在了刘一民的“車”上:“吃你的車,下棋要专心!”

  刘一民暗道,估计李秘书只有让航班延迟十几分钟才能赶到了。

  首都机场距离吉安所并不是很远,三十公里左右。但是路没有那么好,况且现在的车速度并不高。

  后来车的速度高了,高速修好了,但是车多了路堵了,从天安门这边到首都机场的时间就更长了。

  没想到二十分钟后,李秘书打来电话告诉老首长,手稿已经成功送达了。

  “瞧,没有办不成的事儿!”老首长笑着说道。

  “李秘书还挺有能耐的!”

  “专心下棋,要不然你又要输了。”

  李秘书回来之后,刘一民看到他满头是汗,像是自己跑了一圈似的。

  “好了,不下了,我还有点事儿,得去中海一趟。”

  “有机会再找您下棋。”

  老首长进屋整理衣服,刘一民跟着李秘书往外走:“李秘书,你跑的可真够快的!”

  “司机恨不得把油门踩进油箱里面,坐在轿车里面跟部队卡车的车厢里一样。”李秘书诉苦道。

  跟李秘书摆了摆手,刘一民回到了人艺。

  “首长还真够重视的,用机组送手稿到沪市,我这还是第一次听说。”曹禹赞叹道。

  “一般这个时候《收获》还没有刊印,但是如果寄信的话,那就难说了。”

  《收获》月中发行,且每期的首印量都不小,肯定是月初就开始印刷工作了。

  “我看这一期《收获》的销量,又是要创新高啊。核事业背后的秘密,没有多少人能忍住不去看的。原子弹的研发工作除了爆炸的消息外,对于我们国人来说实在是太神秘了,神秘到有点一消息,国人都会沸腾的地步。”

  刘一民接话道:“是啊,这本书能够成功非我之功,是背后的科学家和战士之功。”

  “也不能这样说,同一个题材不同人写那是不一样的。今天跟我回木樨地吃饭吧,和小霖一起,你师姐也挺想你的。”

  刘一民嬉皮笑脸地说道:“正想去您家蹭饭。”

  “饭好吃,剧本的事情你得抓紧点。这次剧本得给人艺,怎么样?”

  “您都说了,当然没问题,谁来我都不答应!”

  曹禹看着刘一民满意地点了点头,心中开始思索找谁导演比较合适,这样的大戏,得多安排几名导演才行。

  “去年来的那个编剧刘锦云你见了吗?”

  “我在人艺很少跟编剧打交道,主要是导演和演员,当然您例外。”

  人艺二代院长刘锦云去年到人艺,刘一民掐指一算,好像只远远见过一面。

  “以后啊你跟人艺的编剧多交流交流,顺便指导一下。”

  “有您在,还需要我指导呀?”

  “哈哈哈,他们很多问题不愿意来打扰我,你们之间能沟通的就多了。希望未来咱们人艺,多出几场硬话剧。”

  刘一民在曹禹的办公室里面一直待到下班,曹禹询问刘一民接下来有没有什么写作思路。

  刘一民想休息半个月,曹禹于是没有继续问下去。而是开始跟他讨论,目前国内话剧问题。

  下班后,刘一民和朱霖骑着摩托抵达了木樨地。

  “你身体怎么样?”趁着上楼的功夫,刘一民关心地问道。

  “刘老师,没什么问题,就是天有点热,长时间站的话有点难受。”朱霖笑道。

  算下来,朱霖怀孕已经快三个月了,平常并没有什么反应,肚子也不见大。

  蓝天野告诉刘一民,上班的时候朱霖忙一天也没什么异常。

  在老家的刘福庆和杨秀云得知朱霖怀孕,想来燕京照顾朱霖被刘一民给婉拒了。

  大嫂的月份比朱霖可大多了,大嫂家又没人了,大哥平常还得上班,大嫂更需要两位老人的照顾。

  大哥当上副科长后,在矿务局分到了一处房子,虽然小点,但杨秀云住进去并没有什么问题。

  “现在是不是没什么话剧要排的?”刘一民问道。

  “是啊,刘老师,大家都等着你呢。现在国内的话剧流行小剧场话剧,最近排的有《车站》,是林兆华等几个导演排的,人艺的导演很多,但现在干活的没几个。

  《车站》这个话剧比较晦涩,我不太喜欢。我喜欢你讲的那句,艺术价值高的作品提高了观众的理解难度,我还是更喜欢那种直抒胸臆,观众明明白白知道是什么的话剧。”

  “朱霖同学,你这是拐弯抹角的拍马屁吗?”刘一民笑着问道。

  朱霖轻轻地掐了一下刘一民的胳膊:“我拍刘老师的马屁,还需要拐弯抹角吗?我都是直接拍!”

  “哈哈哈,既然你在人艺不忙,我带着你去北戴河休养一阵子吧,反正也没什么戏,就当散心安胎了!”刘一民轻声问道。

  前面的朱霖听完没什么感觉,听到安胎的时候表情有点意动,这可是好不容易怀上的啊。

  朱霖挠了挠脸颊,犹豫道:“可是没假期啊,产假总共56天,产前没几天的时间。再说了现在才三个月。”

  “你别管了,咱上面有人儿!”刘一民拍了拍朱霖的腰肢调侃道。

  “你别总是麻烦万老师,这不好!”

  “什么不好啊?你们两个在门口磨磨蹭蹭的,怎么还不进来?”万方打开门冲着外面喊道。

  曹禹先回来一步,门是虚掩的,两人刚走出电梯,朱霖最后的一句话被万方给听到了。

  “没什么师姐,你怎么来的这么早?”朱霖快步走进了公寓里面,刘一民紧随其后。

  “我这不是很久没见小师弟了,当师姐的想他的很啊!”万方调侃道。

  刘一民走了进去冲着万方说道:“师姐,嘴上说可不行,有没有给我做好吃的?”

  “有,天热,我学了一道凉拌笋丝,吃着清清爽爽,既解腻,又好吃。霖霖刚怀孕,油腻的容易反胃,这个很好。”

  万方带着两人走进屋子,指了指正泡在水里面开切的新鲜竹笋。

  “师姐有心了,我替霖霖谢谢你。”

  “引用你的那句话,光嘴上谢谢不行,刚才父亲讲了你的新小说,《横空出世》的剧本赶紧写好交给我们发表,让师姐在编辑部扬眉吐气一次。”

  “您瞧好吧,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两人开过玩笑后,正在厨房忙活的李玉如扭头说道:“一民,我看看你晒成啥样了?”

  刘一民脸经过朱霖日夜用雪花膏和蛤蜊油护理,除了略微有点黑红之外,晒斑已经基本上没有了。

  李玉如看了看发现好的差不多了,于是说道:“一民啊,以后出去注意点。红烧茄子和红烧豆腐快做好了,一会儿你先尝尝。”

  “还有一道菜,我学了一道葱烧海参,海参有营养,霖霖吃了对身体好。”万方说道。

  刘一民走上去要跟万方学:“师姐,你这是从哪儿学的?”

  “肯定不是从丰泽园学的,丰泽园的海参做法,人家不外传的。前阵子认识一个鲁省的师傅,跟人家学的,没丰泽园的正宗。”万方笑着说道。

首节 上一节 291/4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