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第321节

  王瑶问道:“朱教授,中文手稿呢?一民给你看的手稿呢?”

  “还回去了,当时还没发表,要是手稿丢失被人捡了,岂不是我之罪!”朱光遣说道。

  几人对视了一眼,谁都没有言语,但行动很一致,骑着停在外面的自行车朝南锣鼓巷而来。

  严家炎骑了一半,脸被西北风削的生疼,忍不住说道:“一民这小子,早不在华侨公寓,晚不在华侨公寓,偏偏这时候不再。”

  张广年刚看完中文手稿还没跟刘一民聊上几句,大门口的动静引起了两人的注意。

  刘一民打开门,看到一群气势汹汹但又冻得瑟瑟发抖的老教授吓了一跳。

  王瑶说道:“刘教授,中文系丢了一本书,我们过来搜搜,看在不在你这里!”

  “什么书?”刘一民纳闷地问道。

  严家炎笑道:“你别管什么书,让我们进去搜一搜。”

  吴组缃催促道:“诸位我快要冻死了,就别卖关子了,一民,我们是来看《宠儿》的。”

  “哈哈哈!”几个教授在门口大声地笑了起来。

  “吓我一跳,快进快进,各位教授,你们干嘛不坐公交车来?”

  “公交车,我们能挤上吗?都是买年货的,熙熙攘攘的。有这么一则笑话,有人背着大白菜上公交车,下车的时候白菜帮子上都是牙印。男人说‘你们干嘛咬我的白菜?’周围的人说‘明明是因为你用白菜帮子向我们嘴里戳’!”

  张广年笑着走出书房:“各位教授,还是这么风趣!”

  “呦,张书记!”严家炎说道。

  “诸位快进,书房里暖和的很啊,这鬼子的空调好用着呢!”张广年说道。

  刘一民总共有三份手稿,几个教授一分拿在手里阅读了起来,刘一民只能去多做了几碗姜汤给大家驱寒。

  旁边看完的张广年给大家讲这篇小说对文坛的意义,又说道:“中国书刊社的人为了这本小说直接坐飞机来到中国,可想而知在美国的影响力有多大。”

  可惜几个教授忙着看小说,谁都没搭理他。

  见他无聊,刘一民拉着张广年聊自己写作的思路,全部起源于上次的美国之行。

  “对,诸位教授,你们不知道当时美国的报纸高傲地宣称咱们中国人写不出来魔幻现实主义,现在怎么样,写出来了。美国人说咱们不能的事情多了,哪一件不是被咱们狠狠地打了回去。这群美国佬,记吃不记打啊!”

  严家炎说道:“确实是一篇争气文!”

  几个教授看完还不算,想每人都抄一本回去仔细分析,最好是再写出几篇论文。

  刘一民将两份手稿抄本交给了他们,让他们自己传着看,另外一份他自己的原版草稿要留着做收藏之用。

  临近日落的时候,燕大的教授和张广年离开了四合院。晚上因为要去曹禹家,并没有留他们吃饭。

  临走的时候张广年告诉刘一民今天在作协时尼琪的态度:“20%签下来应该没问题。”

  冬日的燕京胡同里,时不时的飞过几只乌鸦,声音凄切。

  刘一民载着朱霖来到木樨地,尼琪早已经到了,正在跟李玉如学包饺子,看到刘一民又看了看朱霖的肚子,冲着两人说着恭喜。

  “一民,快坐。你终于来了,快坐快坐!”李玉如如释重负地说道。

  万方从卫生间走出来冲着刘一民说道:“小师弟,你不老实哦,这么重要的小说都不给我说。”

  “哎呀,我以为老师给你讲了。”刘一民说道。

  万方白了刘一民一眼,冲着朱霖说道:“霖霖,瞧他倒是推的一干二净。”

  万方和朱霖在厨房炒了好几个菜,等曹禹回来的时候菜炒的差不多了,饺子也已经下锅。

  戏剧家协会和燕京文联临近过年事情较多,很多事情都需要曹禹去过目。

  吃饭的时候,尼琪主动说道:“刘,《宠儿》的版税我们同意提高到简装本为15%、精装本为20%。另外我们还想出版《横空出世》,但《横空出世》的版税不能给到《宠儿》的水平,只能给到14%和16%。”

  饭桌上,所有人将目光看向了刘一民,只见刘一民微微一笑说道:“尼琪女士,合作愉快!”

  尼琪如释重负的一笑,随即说道:“合作愉快!”

  “好,希望你们以后还能继续合作,也希望中国书刊社为中美交流做更多的贡献。”曹禹说道。

  席间,曹禹不断地询问着尼琪美国报纸对《宠儿》的反应,生怕有遗漏的地方,另外就是美国话剧界,有没有出现值得学习的话剧。

  “话剧?没有!我听说米勒先生去年来你们人艺了,你们是不是闹得很不愉快?”尼琪问道。

  刘一民抬头道:“你怎么知道?”

  “《宠儿》发表之后,米勒接受过媒体的采访,他称呼你为‘民族主义者,而且言语尖酸刻薄’!”

  “这老小子!”刘一民笑骂道。

  尼琪话锋一转:“不过他也承认你是一位优秀的作家和剧作家,他说他亲眼见证了《宠儿》的创作过程,对你的文学天赋表示敬佩。”

  刘一民和曹禹相视一笑,尼琪追问发生了什么,刘一民只是说道:“我们讨论了一下民族英雄是否应该被歌颂的问题,米勒先生有点激动,可能是鱿太民族没出现太多英雄,导致他那敏感脆弱的自尊心有点受伤。”

  尼琪听到刘一民最后一句话,心想评价倒也挺合理。

  翌日,尼琪就拿着合同跑到四合院跟刘一民签下了《宠儿》和《横空出世》的出版权。

  尼琪准备将《横空出世》的书名翻译为《中国原子弹是如何制造的?》

  朱霖仔细一琢磨,脑海里想起了苏联的《钢铁是怎样练成的》。

  “尼琪女士,这是不是有点偏科普文了,我写的只是小说而已,记住只是小说,请不要联想。”刘一民说道。

  尼琪想了想说道:“那回到美国,让美国的翻译家起名字吧!”

  “叫《东方巨响》吧!”

  尼琪默念了两下点头同意,回到燕京饭店将合同拟好的消息传回了美国。

  尼琪本人并没有离开燕京,而是要在燕京感受一下中国的春节,时不时的跑到四合院向刘一民请教问题,手上的相机一刻不停地记录。

  上次跟刘一民见面时就告诉他,中国书刊社准备策划一期关于中国的专题,她现在拍的照片都是重要的一手资料。

  以前老外在中国拍照受到严格的限制,现在已经没有了。

  “刘,我们准备联系一名中国留学生,让他写一本书,之后在美国巡回演讲,你觉得怎么样?”尼琪问道。

  尼琪还邀请刘一民等《宠儿》发布之后,跟着书刊社到美国巡回推销被他给拒绝了。

  理由是朱霖还怀着孕呢,自己目前没办法离开。尼琪只能表示遗憾,觉得刘一民如果到美国巡回演出的话,书的销量肯定能更上一层楼。

  “尼琪女士,我希望你们可以选择一名能够胜任这项工作的留学生,从正确地角度看待中国。”刘一民说道。

  尼琪笑道:“当然,真遗憾你不能到美国巡回演讲。”

  “尼琪女士,每一个阶段总有应该去做的事情,希望中国书刊社能够大卖。如果你春节当天还不走的话,我妻子想邀请你一起过春节,我们两个人,其实有点无聊。“刘一民说道。

  尼琪举了举相机:“我想有很多的美国人希望看到你生活的一面。”

  “那你可要给我们拍好看点。”

  尼琪还告诉刘一民,过不了多久,美国将寄过来一笔三万五千美元的稿费,这是《凯旋在子夜》《绿皮书》等在美国出版的单行本所产生的稿税收入。

  很快时间来到除夕,刘一民跟朱霖两人站在厨房包着饺子,尼琪时不时地抓拍或者让两人摆一下姿势。

  “GOD,简直是艺术品,刘,你有一个长得像天使一般的妻子。朱,你有一位俊朗的丈夫。”

  刘一民和朱霖相视一笑,昏黄的灯光下两人的双眸中流转着温情。

  “我一定要把这照片放进书里,并且投稿给《时代》杂志!”尼琪在旁边自言自语道。

  晚上,尼琪就住在了四合院里,客房没有空调可把她冻的不轻。

  凌晨,刘一民如在汝县老家一般,将柏树堆在院子里面点燃,在火光和霹雳生中,刘一民和朱霖在火堆前拍下了照片。

  “你们这习俗跟我们西方的圣诞树差不多,不过你们是用来点燃。”尼琪说道。

  尼琪将这张带着火焰的照片命名为《希望》,火光寄托着中国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她开始纠结起来,到底将哪张照片放在书上比较好了,厨房里的照片温馨,但这张明显更有寓意。

  在纠结的时候,鞭炮声在耳边炸响,紧接着整条胡同都热闹了起来。

  “刘老师,1984年真正到来了!”朱霖握住刘一民的手看向在天空炸响的二踢脚。

  “是啊,时间真快,可到了1984年了。”

  胡同里,不知道谁家将收音机放在了屋顶,唱起了《年轻的朋友来相会》,黎明前的薄雾里,尽是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吃饺子的时候,刘一民笑道:“在我们老家,这时候会有小孩子成群结对的去邻居家讨要糖果、瓜子,这倒是跟你们万圣节的习俗有点相似。”

  不过等家家户户都富裕不缺糖后,这习俗也就消失了。

  大年初一,刘一民接到电报,在上海的巴金向刘一民讨要手稿阅览。

  尼琪到沪市中转要拜访巴金,于是刘一民就手抄了一份,让尼琪带到了沪市。

  文坛高层不少人都直接或者间接听说了这篇稿子,只不过很多人因为跟刘一民不认识想尽办法也没能找到稿子,不知道巴金在沪市是听谁说的。

  大年初二刘一民和朱霖到朱父朱母那里团圆,两人提着桃酥、鸡蛋糕、参桂养荣酒等,另外又将《宠儿》的原版手稿当做礼物送给了朱父。

  1984年的开年就是收获的季节,除了《宠儿》即将在美国出版外。《人民文艺》和《收获》、《剧本月刊》都给刘一民颁发了文艺奖,还都是一等奖。

  《横空出世》获得《收获》杂志的一等奖,并提名报送到鲁迅文学奖评奖委员会。

  《传奇大掌柜》获得《人民文艺》一等奖,并提名报送鲁迅文学奖评奖委员会。

  《剧本月刊》则是《横空出世》的剧本获得了一等奖。

  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商务印书馆出版社给刘一民颁发了出版奖,书籍销量去年在两家出版社的第一名,也是全国第一名。

  总政部也给《祖国不会忘记》颁发了军事题材歌曲创作奖。

  刘一民看到一个个颁奖的电文,无奈地说道:“以前也没发现文学界有这么多奖啊!”

  前来拜年的刘振云没好气地说道:“你不要给我,大过年的,你给我添堵是吧!”

  因为过年放假时间太短,刘振云就没有回家。

  “你不是有探亲假吗?”刘一民好奇地问道。

  刘振云甜蜜地说道:“建梅刚上班,探亲没她的份,我在燕京陪她。”

  ps:感谢大佬20240930121224488将近两万点币的打赏,成功成了畅销榜守门人。

第388章 生命的意义是活着

  书房内,刘一民和刘振云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天,桌子上摆着糖果和蜜饯。

  刘振云从口袋里面掏出一篇小说递给刘一民,希望他能够评价几句。

  “这是你工作的感悟?”刘一民看完之后笑着问道。

  刘振云老实地说道:“讲的是一个刚进入单位工作的年轻人,在面对学校和单位的区别时,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和无所适从。”

  “倒像是王濛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你这个设定,越看越像是写的陈大志啊。”

  刘一民重新将这篇短文看了一遍,感悟是刘振云的,但这背景设定跟陈大志目前的工作单位几乎一致。

  “这算是我们两个人的感悟,大志跟我经常通信,我们两个遇到的问题有异曲同工之处。不过对于他而言更甚,他毕竟是真正的身在官场。”

  刘一民提了几点意见,小说只是表现出来了迷茫,但并没有表现年轻人胸怀大志的一面,理想和现实相互衬托的话,会更好一点。

  “我觉得既然要写还是要深入观察一番,甚至可能对实际工作起到一点指导作用。”

  刘振云明白了刘一民的意思,从书信上得到的资料有局限性,必须自己深入观察才行。

首节 上一节 321/4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