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真,你的小说我就不讲了。你们两个准备好论文答辩,争取一次通过,工作单位都联系好了吧?”
“联系好了。”
“好。”刘一民没有再多说什么,让三人离开了。刘一民向严家炎推荐过闫真,但目前来看闫真是没办法留在中文系的。
下午快下班的时候,李俊将电话打到了中文系,高兴地说道:“一民,你今晚在四合院还是在华侨公寓?”
“我在四合院,李导,您这是?”刘一民疑惑地问道。
李俊笑道:“下班在四合院见,我带个朋友到四合院找你。”
“谁啊?”
“你不认识,但是以后就认识了,从桂省专门赶来的,他最近有点迷茫,找你来点拨他几句!”李俊说完直接挂断了电话。
ps:不好意思,今天一更,明天补上!
第389章 大宅门作者来访
中文系,刘一民准备离开又被严家炎给叫住了,严家炎请他在会议邀请信上附上他的名字。
“严教授,美国文学研讨会那边怎么讲?”刘一民接过文件在上面写上了自己的名字。
严家炎说道:“山大那边去年就想让你去作报告,他们得知你能去自然十分配合。不过山大想让会议在山大举行,被我拒绝了,咱们的主要对象是南方高校,沪市位于华东辐射南方,咱们选到济南不符合咱们的定位。”
燕大和复旦两大中文系合力,成功将会址放到了沪市。燕大中文系和复旦中文系、山大美国文学研究协会三方联合向兄弟院系、学会的会员单位以及知名学者发送邀请。
签完自己的名字,刘一民又向严家炎提供了几个邀请人名才离开了燕大中文系。
来到人艺,顺便接上朱霖回家。朱霖坐在摩托车上搂着刘一民的后腰说道:
“刘老师,今天《天下第一楼》的首演时间已经定下来了,整个剧组以3月20号为目标准备,我相信以夏淳导演和山尊老师的时间把控能力,肯定能够完成。”
“霖霖,我三月初要到沪市出差一趟,到时候还得麻烦爸妈来照顾你。”刘一民迎着风说道。
朱霖笑着将后腰搂的更紧了一点:“刘老师,我就知道你叫的这么温柔定是没什么好事,你放心的去吧,是去《收获》领奖吗?”
“要是领奖就不用去了,直接把奖寄过来就行。中文系要在沪市联合复旦举行一个学界会议,燕大要推广去年编写的教材。”刘一民简明扼要的跟朱霖讲了讲。
朱霖听完后笑着说道:“刘老师,你放心去吧,你编写的教材自然得上点心。希望到时候,咱们全国的中文系都能用你编写的书。”
回到四合院,刘一民和朱霖看到三花正在逗拴在树下的“富贵儿”,喂了几个月这条黄狗已经从小富贵儿慢慢变成大富贵儿了。
三花前后左右乱跳,富贵儿配合的左躲右闪,一猫一狗玩的不亦乐乎。
刘一民和朱霖在厨房做了一锅简单的肉汤面条,吃完后去整理了一下书房,摆上茶具等待李俊和他口中神秘的客人。
晚上月光刚照到影壁前竹林的位置,门环扣响的动静由轻到重逐渐变大。
刘一民走到一进的时候,笑着冲门外说道:“来了来了!”
打开大门,李俊先给刘一民来了一个拥抱:“一民,有阵子没见了!”
“李导,难得这么热情!”刘一民笑道。
李俊站定身体之后,冲着旁边的男人说道:“一民,这是桂省电影制片厂的郭宝昌同志,郭宝昌同志在电影界工作很多年了,是一位老导演了,这次回到燕京,是专门来看你的。”
郭宝昌冲刘一民疲惫地笑了笑,刘一民说道:“郭导啊,快请进。”
郭宝昌第一次来有点客气,李俊拉着他大踏步的走进了院子里面。
郭宝昌借着余光打量着四合院,旁边的李俊笑道:“老郭,怎么想起你们家的院子了?”
郭宝昌笑了笑没有说话,跟着刘一民走进了书房,看着书架上摆的满满的书和读者来信,感叹道:“这些信才是对一个作家最大的褒扬啊,不是什么文学奖能够媲美的。”
朱霖从侧房端着一壶茶走了进来,之后又端来了瓜子和其它的干果。
“朱导不用太客气,我在桂省电影厂的时候,看完《庐山恋》,总想着有什么机会咱们能找朱导合作一下,但毕竟桂省离燕京实在是太远了,光八一厂、北影厂和人艺的合作都不少喽。”
郭宝昌这一声朱导可是叫到了朱霖的心里,朱霖笑着说道:“郭导客气了,您导演的第一部电影《神女峰的迷雾》我就十分喜欢,以后还得多向您学习导演技巧。”
朱霖久坐太累,聊了一会儿后就离开了书房。
李俊介绍起郭宝昌的来意:“老郭看了你的《时代三部曲》十分感慨,因为他也是燕京长大的,加上他的背景,他有很多想写的,但偏偏天意弄人,他胸中有件事,真是憋了他无数年。”
郭宝昌接过李俊的话,在刘一民面前谈论起来了自己的身世。郭宝昌两岁父亲冻死,母亲将其卖到火车站站长的家里,卖了八十块大洋。
三姨将他赎回,本以为是一场亲情,结果转手两百块大洋将他卖到了同仁堂,不得不说母系一方的亲戚是做生意的好手。
到了同仁堂因为养母姓郭,于是改名郭宝昌。郭宝昌5岁能唱戏,八岁写文章,从小就展露出了自己的艺术细胞。
他在同仁堂大院里,既是家人又是外人,这样尴尬的地位使得他能够以局外和局内人的身份来看待同仁堂的所有者乐家。
乐家是一个大家族,大家族就难免有许多的矛盾和荒唐事。郭宝昌十几岁就励志将自己在乐家的所见所闻写出来,但明明是亲历者,写起来却无比的坎坷。
他要写的就是《大宅门》,大宅门里白七爷是他养父的原型,不过现实中他的养父乐镜宇却并不受家族喜爱,而是被排挤出了家族,到了济南干出了一番事业,制作的阿胶全世界闻名。
《大宅门》里的白七爷调皮捣蛋叛逆,但始终是家族的核心。母亲在时是核心传人,母亲去世是掌门人。
郭宝昌的《大宅门》手稿四写四毁,第一次写出来被养母郭榕烧毁,因为郭榕觉得里面点出了郭榕的身份是自曝家丑——养母是抱狗丫头出身。
况且养母郭榕要想在乐家立足,过去的身份必须被人遗忘,她自然不同意郭宝昌这样做。
第二次是64年写了三分之二被没收烧毁。在此期间郭宝昌为了摆脱自己的资本家出身,对了养母郭榕做了很多错事。最后养母郭榕爱极生恨,临去世也没有原谅郭宝昌。
第三次在劳改时害怕被发现,自行焚毁。
第四次则是娶妻不贤,80年正是郭宝昌事业蒸蒸日上之时,拍摄的《神女峰的迷雾》大火,但妻子却选择跟他离婚。
离婚的老郭啥都不要,就要自己的手稿。哎呦,他妻子也不知道多恨他,他越是在乎什么,越是不给什么,一把火给烧了。
81年因为科幻片《潜影》被批大家看不懂,事业陷入低谷。事业失意,情场得意,又成功娶了一位老婆。
并且近两年培养了不少年轻的导演,例如张义谋,郭宝昌去世的时候,张义谋曾讲没有郭宝昌就没有第五代导演。
如今的郭宝昌神情萎靡是因为鹏城电影公司高薪挖他,他心动了,但是妻子在桂省电影厂工作自然是不愿意,这婚姻也快走到了尽头。
郭宝昌痛苦地说道:“我好像真的不应该写这部小说,难道老天都在警示我,告诉我不应该写出来吗?”
刘一民看向郭宝昌,他觉得郭宝昌在对待养母的问题上,确实很过分,养育之恩大于生育之恩,郭榕去世之时是78年刘一民刚来燕京之时,郭宝昌没见到郭榕最后一面。
李俊在旁边低声安慰,看着有点痛苦的郭宝昌,李俊使了使眼色。
刘一民说道:“郭导,现在你可以重新写了,能阻挡你的人都不在了,写出来的话一定是一部十分优秀的家族史。但我建议你在合适的时候动笔,写封建家族的小说也不一定非得像万老师写的《雷雨》一般,要结合你自己的经历来写。”
郭宝昌赶紧说道:“我当年第一次写的时候就是以曹禹先生的《雷雨》为模板,将养父写成了独裁式的封建大家长。一民同志,你对老北平文学的写作很有经验,你能不能给我讲一讲。”
月亮已经到了院子的上方,卧室的朱霖已经迷迷糊糊的睡着了,月光下的富贵儿眯着眼睛,偶尔朝向书房的耳朵会抖动几下。
“所谓北平文学,主要是展现北平地域风貌,在能体现特点的地方多描写几笔,所谓的京味儿就是人在看书的时候,跟内容产生的文化共鸣,能体验到北平的文化。
另外要展现时代的复杂性,尽可能的塑造一些典型的时代人物,同仁堂作为著名的药店,跟各式各样的人物都有交流,皇家、贵族、侵略者等等.”
郭宝昌又跟刘一民交流了《天下第一楼》的许多问题,并拿他自己的写的跟《天下第一楼》进行对比。
“《天下第一楼》是一座酒楼来看众生,我写的是以一间药房看众生,既看家族又看外人。”
“这写出来一定是一篇非常有名的著作,拍成电视剧或者电影定然是精品。郭导,我支持你写出来。”刘一民说道。
李俊说道:“就是这样,都是看众生。老郭,《传奇大掌柜》和《天下第一楼》我们八一影厂都要拍成电视剧,你就等着看吧,肯定会引起观众的喜爱。”
郭宝昌谈的兴起时,又谈论起自己即将破裂的婚姻。
刘一民没有说很多,只是说道:“人没办法双全的时候,选了这个,自然就要丢了那个,只看你想要什么。”
别说什么不舍,做出选择的那一刻就已经舍弃了!
谈到这个话题,气氛微微有些尴尬。李俊透过木窗看了一眼窗外,月亮已经过了对面厢房的屋脊了。
“老郭,时间不早了,咱们走吧!”李俊说道。
郭宝昌起身道:“有些事情说出来就好多了,一民,感谢你让我看到写出来的希望。”
刘一民将他们送到门口故意调侃道:“郭导,你什么时候觉得不想写了,你给我讲讲,我替你写出来。”
“我写不出来一定请你写,不过写出来剧本得交给我,不能给老李哈哈哈。”郭宝昌神色轻松地笑道。
刘一民关心了一下李俊《传奇大掌柜》的拍摄情况,李俊说道:“还得等一两个月。”
送走两人,刘一民“咣当”一声关上了大门,架上门栓之后,又用铁链从门口给锁上了。
回到卧室,看到正在睡觉的朱霖衣服都没脱,书从手心滑到了床角。
刘一民将书收起,缓缓地将朱霖的衣服脱下盖上被子才拉灯睡觉。
燕大课堂上,刘一民正在上课,王濛和崔道逸出现在了燕大的教室后面,学生的手里面都拿着崭新的课本。
讲完课,刘一民将书本和讲义收起走到了两人旁边,询问两人来这里是什么事情。
“你们来晚了,《收获》已经准备发表了。”刘一民笑着说道。
王濛和崔道逸正是为了《宠儿》而来,可惜《收获》的巴老看完之后,李晓林给刘一民来信谈了《收获》发表的事情。
王濛十分失望,他一直在提以西方的文学写作手法来写改进写作,好不容易有了一篇代表性的作品还被《收获》给拿走了。
“还是我们知道的太晚了。”崔道逸说道。
王濛略带生气地说道:“过年的时候我去老张家拜年,他竟然没对我提起这件事情。”
“《收获》刚过年的时候就定下了,或许老张还以为你知道呢。”刘一民笑道。
对于王濛不知道这件事情,刘一民还是挺意外的。王濛作为《人民文艺》的主编,加上在文坛的地位圈子应该是非常大的。
由此,就有点值得深思了。
“你有没有手稿,让我看看?说实话,我还没有看到内容,我要拜读一下,说不定我也能从里面学到不少东西。”
刘一民将王濛带到中文系,从孙玉石教授那里找到了一个手抄本,崔道逸和王濛直接坐在中文系阅读了起来。
吴组缃低声给刘一民讲着明清文学,并将自己的笔记掏出给刘一民看了看。
“你要这个干什么?”吴组缃问道。
刘一民笑道:“吴教授,我得想想我的硕士论文了,要不然明年研究生没办法毕业啊!”
王瑶轻轻地哼了一声说道:“你还愁毕业?我都忘了你还是研究生。”
“王教授,虽然我一节课都没上,但我毕业论文不能不写啊!”
王濛和崔道逸看了三个小时才将文章看完,王濛将手抄本还给孙玉石后说道:“我原本以为国内我最早开始意识流写作,一定能写出好的作品出来,今日方知我对西方文学写作手法的运用实在是太过幼稚。”
刘一民摆了摆手说道:“主要是题材问题,这个题材足够吸引人。”
“看的我脊背发凉。”崔道逸调侃道:“美国也有鬼啊!”
两人来一趟燕大无疾而终,回去的路上,王濛冲着崔道逸说道:“老崔,你说咱俩为什么这么长时间不知道啊!”
崔道逸摇了摇头,王濛眉头皱的更紧了。
崔道逸觉得王濛想的有点多了,于是说道:“应该是大家觉得不适合咱们《人民文艺》发表,毕竟《人民文艺》代表的是国家,咱们现在跟美国关系好,发表这样的小说不利于双方接下来的合作。”
这理由说完,崔道逸都觉得有点站不住脚。
“老崔啊,还是得慎重点,今年作协四大要召开,我看文艺界还得发生大事。”
崔道逸开玩笑道:“其实要怪就怪一民,谁让他低调呢,要是他满世界炫耀,咱们早就知道了。”
回去的崔道逸,笑着给李书打去了电话:“老李啊,重要情报!”
“说吧,这次的情报值几顿饭。我正忙着一民的《时代三部曲》出版工作呢,现在印好了,正往下面铺货呢!”面对崔道逸的卖关子,李书直接揭穿了他的真面目。
“瞧你说的,咱们俩这关系,这情报算你四顿饭吧!”崔道逸笑呵呵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