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第348节

  朱霖拍了一下刘一民的左手,拿起枕边的《莎士比亚》阅读了起来,11点左右,两个人打了一个哈欠躺下相拥而眠。

  欧洲出版商代表团在燕京逗留五日之后,离开了燕京,离开之前丹麦出版社的代表找到了刘一民,跟他签订了最终的出版合同。

  “早知如此,当时何必那么强硬!”刘一民嘴角噙着笑。

  丹麦的吕特说道:“不好意思,刘,我这几天一直跟总部联系,用你们中国话就是嘴皮子磨破了,最终决定放弃之前的坚持,跟你交个朋友。”

  刘一民盖完章后看着吕特,似笑非笑地说道:“签就签吧,也不用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这洋鬼子,还想卖给刘一民一个人情呢!

  吕特红着脸拿着合同离开了四合院,刘一民和张广年等人在他们离开的时候,亲自送他们登上飞机。

  “希望早日传来出版的好消息。”刘一民一一跟他们握手告别。

  马赛丹尼搂着刘一民的肩膀说道:“期待你再次来到浪漫的巴黎,我将在塞纳河畔的咖啡店等你。”

  刘一民憋着笑说道:“后会有期,我的朋友。”

  张广年说道:“期待咱们中欧的文学交流和出版继续扩大。”

  简而言之,我真想挣你们的钱啊!

  等飞机起飞后,刘一民和张广年坐车回到市区,张广年高兴地向他表示,作协居中联系,又签订了十几本外国出版合同。

  “对作者来说是好事,对国家来说也是好事。其中签订合同有《高山下的花环》、《人到中年》等。”张广年说道。

  “他们能出版,老张同志你厥功甚伟啊!”

  张广年不居功地说道:“就能牵个线搭个桥,能出版还是他们写的好。”

  文化部传来消息,国家正式批准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出预料的话,将于下个月正式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刘一民听到消息后,立即赶到了文研所,闫真几人放假已经回来了,偌大的中文系,只有他们几个在工作。

  “在看什么书啊?”刘一民问道。

  闫真立即起身说道:“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先别看了,吴教授研究组的资料拿出来我看看。”

  闫真立即让人将资料找出来,送到了文研所旁边的办公室。

  资料看完之后,刘一民来到了吴组缃的家里,告诉他即将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事情。

  “文件在这里,你看看。”吴组缃将几人整理好的资料递给了刘一民——《关于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定的必要性及大类分类》

  “燕大文物考古系的教授提供了不小的帮助,资料比较翔实,可以给相关单位申请时提供资料查找的指导。”

  文章后面,将国内可以申请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分类,分类之下又按照不同的文化区域、地理区域、时间朝代、节日进行了划分——故宫和长城名列放在第一位。

  刘一民又跟几个教授开了开会,让里面的内容再详细完善一下。

  散会后大家都没有离开,直接坐在了文研所的办公室里面,如今系办都装了风扇,文研所有额外的经费,多装了几台,倒也没有那么热。

  刘一民拿着笔走到几名教授旁边,在上面加上了——“泡菜”两个字。

  “泡菜?”

  大家看到之后都有点懵,这“泡菜”算什么文化遗产?

  刘一民将泡菜和悠久的饮食文化联系在一起,给“泡菜”披上了文化的外衣,众人听的一愣一愣的。

  “咱们申请了,别人就没办法申请。据我所知韩国人顿顿吃泡菜,他们没有多少的历史,我是怕他们未来会申请啊!咱们传过去的东西,还得掌握在自己手里。保护文化遗产,是咱们研究的初衷,只要有一丝被偷窃的可能,就不放过。”

  韩国申请泡菜最后会被联合国取消,中国可不会,证据链实在是太晚完整了。

  众人听完后不明觉厉,同意将“泡菜”放到文件里面,刘一民怕不重视,在下面做了解释并标红。

  隔日资料整理出来之后,刘一民直接将资料送到了夏言手中,夏言看着里面的资料,也问起“泡菜”的事情。

  刘一民又是一番讲解,夏言笑道:“等加入后,文化部下面的文物局会专门成立一个遗产保护和申请的办公室,这份文件就是他们工作的基础,到时候少不得要让你做个顾问。”

  夏言说完,给文物局的现任领导打了一个电话,让他来到了办公室。

  上次跟刘一民打交道的孙轶清已经卸任,如今是四月份刚上任的局长吕计民。

  “你好啊,一民同志!”

  “您好,吕局长。”

  “老吕看看吧,这是文研所的研究文件。一民人就在这里,有什么疑惑的地方,直接让他给你讲解。”

  吕计民看完之后说道:“文研所的研究走在了文物局的前面啊,里面的很多资料,我们现在都还没有,对我们的工作有很好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我们拿了那么多的经费,自然要做出成果。”刘一民笑道。

  “刘一民同志,以后你可要当好我们文物局的顾问。上次文物返还之后,欧洲也返还了几件,全都是你的功劳。”

  “是同志们的功劳。”

  聊了一阵之后,吕计民询问了不少问题,主要包括节日和泡菜,刘一民的解释是,东亚文化圈里,很多节日大家都过,就怕来一个反客为主。

  “这端午节吧,韩国和日本、越南都有,不过时间久远,孩子跟老父亲已经有点不像了,子可以不类父,但不能不承认血缘关系啊!”

  刘一民说完,夏言和吕计民都笑出了声。

  “一民同志,很风趣嘛!”吕计民说道。

  吕计民向夏言讲了讲文物局准备成立的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人员已经在物色,等到编制委员会批准之后,人员就会逐渐到位。

  “好,文化和文物保护的战争已经打响,同志们要打起精神,不要让我们后辈骂我们!”夏言拍了拍桌子,豪情万丈。

  吕计民起身说道:“刘一民同志,到时候多多给我们做做顾问的工作。”

  “没问题,你们有什么忙不过来的课题,也可以交给我们研究所,只是经费得给到位。”

  “哈哈哈,好好好。”

  智库的经费来自于拨款,也来自于自己的业务出售——替相关部门干他们干不了或者没必要亲自去做的工作。

  为单一的课题研究增加编制不划算,这部分就可以外包给智库干。

  吕计民走后,夏言夸赞道:“第一个成果做的不错,再接再厉吧!”

  “好嘞,您先忙,我走了。”

  刘一民回到四合院,沈云正在院子里跟两个小家伙玩,看到刘一民回来了,沈云笑着问他去哪儿了。

  “我去见你爷爷了。”刘一民说道。

  “真的?”

  “真的,刚给你爷爷汇报完工作。你在干什么?”

  “我在教他们两个算数。”

  刘一民看了看两个小家伙,失声笑道:“教吧,你要是能教会,我请你到老莫吃大餐。”

  “一民,沈云这姑娘懂的可多。”杨秀云说道。

  沈云给杨秀云讲讲学校的事情,倒也为她排解了寂寞。

  傍晚,沈云没吃饭就离开了四合院,她父母怕出事,交代她太阳落山前必须回家。

  “送你的礼物。”刘一民将东西塞到沈云的包里,顺便为她推了一把自行车。

  晚上吃完饭,一家人坐在侧屋里看着电视,新闻里正在播报女排队员为备战奥运做准备的新闻,教练袁伟民接受采访,表达了夺冠的信心。

  “也不知道这次袁指导他们能不能赢!”朱霖看向刘一民。

  刘一民说道:“肯定能赢!”

  “真的?”

  “真的,要不打个赌?”

  “不赌,每次赌都输。”朱霖果断地摇了摇头。

  刘一民嘿嘿一笑,继续诱惑道:“赢了的话奖励很大。”

  “输的话也输的很惨。”朱霖想起“第一次”就是这么输掉的。

  7月28号,第23奥运会将于洛杉矶正式开始,8月中旬,奥运会将正式结束。

  “等两个小家伙大了,我带你到现场看比赛。”刘一民握着朱霖的手说道。

  “好啊!”朱霖依偎在刘一民的肩膀上。

  7月中下旬,刘一民接到了袁伟民的电话,他通过渠道给刘一民搞来了奥运会的门票,希望到时候刘一民能够去现场观看女排比赛。

  “票是女子排球第一场和最后一场的,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在最后的赛场上相见!”袁伟民语气里抱着必胜的信心。

  朱霖听到袁伟民的话说道:“刘老师,你去吧,家里有我们呢,说不定到时候还能在电视上看到你。”

  两个小家伙还不能坐飞机,就算是有票也去不了。

  ps:欠的陆续补齐

第411章 登上时代周刊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首创了多种售票方式,如分阶段、分位置、分销提成、义卖等,大肆提高了奥运会的商业价值。

  各大商超售货员每卖出一张票都可以获得10%的提成,美国买票比较容易,但在中国想要买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袁伟民在紧张的备战时刻还记得自己,刘一民对此非常感动。

  代表团在洛杉矶夺金的时候,两只熊猫也抵达了洛杉矶,半个月为国家挣回了三十万美金的外汇。

  袁伟民听到朱霖的声音后,笑着恭喜道:“朱霖同志,恭喜你们啊,喜得双胞胎。”

  “袁指导,预祝你们洛杉矶夺冠,到时候我在电视前面为你们庆祝。”朱霖站在旁边大声地说道。

  “我们一定努力备战,我将一民同志从你身边带走一段时间。”

  “没问题!”

  袁伟民挂断电话之后,脸上没有了电话里的轻松,深呼了一口气朝着训练场走去,队员们正在进行加强训练和有针对性的专项训练,休息的时候则在通过录像分析对手的技战术。

  平静的院子因为袁伟民的邀请被点燃,朱霖向杨秀云讲刘一民要去看奥运会的事情,两人抱着孩子又是一阵激动。

  刘一民从厨房的冰箱里拿出西瓜,切开后端到院子的银杏树下,三人一边吃西瓜一边闲聊,杨秀云吃完西瓜立马拿起蒲扇给两个小家伙驱赶着蚊虫。

  等两个小家伙睡着,杨秀云抱着孩子起身说道:“时间不早了,赶紧睡觉吧!”

  朱霖和刘一民将石桌收拾了一下,笑着携手回到了卧室。

  “妈要是不在燕京,咱俩养两个孩子可有的罪受了。”朱霖推着刘一民走进了卧室。

  刘一民无奈地说道:“就是她一个人带孩子有点累,想找个保姆帮她,咱娘也不愿意。”

  杨秀云认为保姆是外人,家里住一个外人十分的不方便。第二,跟以前朱霖的想法一样,雇一个“老妈子”岂不是成了剥削阶级?

  翌日周末,清晨的院子里,新鲜的空气夹杂着饭菜烙馍的香味。

  朱母朱父一大早就来到了院子里面,两个人的手上提着不少的东西,还有朱父亲手做的玩具——掏空核桃加上冰糕的冰棍制成的小风车。

  “老大和老二一人一个,插在坐婆前面。”朱父慈祥地说道,又扮做鬼脸逗着外孙。

  朱母笑着说道:“你爸放假后也不想着写他那破小说了,整天就琢磨着怎么给两个小家伙做点小玩意儿。”

  “爸,您费心了。”刘一民弯腰看着蹲在地上逗孩子的朱父。

  “反正我闲着也没事儿,说不定以后还能练出木雕的手艺来。”朱父乐呵呵地说道。

首节 上一节 348/4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