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云笑着坐在一旁,看着朱父逗孩子,忽然想起昨晚的事情,得意地说道:“亲家,一民过阵子要去看奥奥运会。”
“是吗?”朱母和朱父都抬头看向刘一民。
朱霖接话道:“爸妈,昨晚排球队的袁伟民指导打来的电话,邀请一民去美国看比赛。一民为排球队做了不少事情,人家这也算是投桃报李吧!”
“好事,好事,现场看肯定比咱们在电视前看着热闹。”朱父笑着起身,讲着自己对这次奥运会的预测:“这一届奥运会,咱们夺金牌的项目,排球这项是最稳的。其余嘛,得看运动员的发挥。不过只要夺得一块金牌,就是零的突破,就是载入史册的胜利。”
朱父激动的样子让院子里的众人都乐出了声,朱母表示等刘一民去美国,会到这里帮杨秀云照看一下孩子。
刘一民到美国大使馆办理了一下签证,又给中国书刊社的尼琪拍了一封电报告诉了她自己到洛杉矶参加奥运会的事情,从第一场到最后一场,还是可以做不少的事情。
将文研所的工作安排了一下后,接下来的时间,刘一民把精力放在了《戏台》的改编之上,出发之前得将剧本交给人艺。
7月20号,刘一民走进人艺,蓝天野和苏民对《宠儿》剧组的演员已经选拔完毕,演员一边熟悉台词,一边进行前期的试排。
两人邀请刘一民看看演员的服装造型是否合适,如果有不合适的地方,通知服装车间尽快地改造。
刘一民看了一遍之后说道:“黑奴的服装太整洁了,种植园的奴隶不应该是这样,应该是邋遢,甚至身上还带着鞭打之后留下的血痕。男人只穿着短裤,女人则是宽大到足以遮盖大腿的白色长袖。”
说完之后,刘一民看着杨力新正穿着奴隶主的衣服甩着小皮鞭,刘一民指着说道:“这太短了,奴隶主的皮鞭得有三米左右才行。”
“三米?”杨力新不可思议地说道。
“1805年,黑人奴隶每年只能耕作5公顷的棉花田,用了皮鞭之后每人每年能耕种10公顷,靠你这三十厘米的小皮鞭行吗?也有一种九尾鞭,九根绳子绑在一起,一鞭更比九鞭强。”
刘一民从杨力新的手里接过皮鞭打量了一眼,这玩意儿奴隶主在床上用用还行。
杨力新愣在原地:“美国人也太狠了吧!”
“昂撒人的血液里就带着掠夺强盗的基因,奴隶的后背要将血痕画出来,他们长年遭受鞭笞,疤痕早已经无法消除了。”
刘一民点评着一个个演员的妆造,不少人的脸上都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
“等我到了美国,找到些原物件寄回来给你们看一看。”刘一民笑着说道。
蓝天野道:“到了美国的赛场上,多替我们这些没去的人喊两嗓子。”
“要喊多少记下来,我到时候按照账单帮您喊!”
“哈哈哈。”
《宠儿》排练场内,笑声此起彼伏。蓝天也和苏民向刘一民保证,等他回来时,《宠儿》的排练肯定是初步完成。
“两位导演,不用那么急,你们把握好自己的节奏就行。”
刘一民跟两个人聊完,又去看了看朱霖的排练,见一切正常,就在台下看了会儿表演。
下班后,朱霖没有回去,晚上她还有演出。
“等晚上我来接你。”刘一民笑道。
朱霖摆手道:“不用,我自己能回去,拧一下油门儿的事儿。”
7月23日,刘一民将改编好的《戏台》交给了曹禹,曹禹将《戏台》这部戏交给了欧阳山尊和导演顾威。
欧阳山尊将剧本往手上一拍:“这两天我带着车间的师傅到京剧团走一遭,看看《霸王别姬》这出戏的演员服装,快速将衣服和装扮赶制出来。”
“不如从京剧团手里买一套,说不定花费比自己做还省钱。”顾威建议道。
曹禹看向两人:“不管是自己做还是买,你们两个看着办,哪种经费少、质量还过得去,就用哪种!”
顾威之所以想买一套,因为京剧团现在日子并不好过,提出购买服装,对方肯定会同意,对方的服装车间闲着也是闲着。
欧阳山尊和顾威开心地离开了办公室,曹禹笑道:“顾威这个导演在山尊等人之后,能挑大梁。”
“顾导也是个好演员,在《推销员之死》里面演的很好。”
“从演员中来,才能到演员中去,才知道如何指导演员排戏。”曹禹满意地点评道,接着询问刘一民去美国的准备工作如何了。
“也没什么需要准备的,一个人去一个人回来。”刘一民的神情自若地说道。
“你这次到了美国,估计是闲不下来,一个人在外面好好照顾自己。”曹禹关心地嘱咐道。
“老师,您放心吧!”
回到院子里,刘一民收拾了一下衣服,里面装了几本书,到时候给中国书刊社的人看一看。
7月24号,刘一民收拾好行李坐上了飞往美国的飞机,此时奥运代表团和记者团早已经抵达了美国洛杉。
夏日的洛杉矶,迎来了中国的熊猫和奥运代表团,中国熊猫风头无两,41度的天气下,一众美国洛杉矶市政府官员和石油公司总裁哈默,民间团体在洛杉矶机场上焦急等待。
洛杉矶动物园的饲养员为了抢到照顾熊猫的机会而选择抽签,洛杉矶和各地美国人为看熊猫,排起了长队。
奥运代表团的风头都没有熊猫大,在热烈的氛围中,中国书刊社的一则消息再添了一把火——东方知名作家刘一民将再次抵达美国。
随着刘一民抵达的消息得到确认,报社和电视台将上次刘一民访美的资料再次翻了出来。
《纽约时报》另辟蹊径,刊登了标题名为——《东方作家获得全球出版机会》为题,报道了刘一民跟欧洲各国出版社的代表签订出版协议的事情,称中国作家将在世界展现自己的影响力。
对《宠儿》进行描写外,又引用了许多刘一民写的小说,如《狼烟北平》、《凯旋在子夜》、《天下第一楼》等等,认为刘一民通过小说正向世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世界人民对于中国和越南这场战争的认知。
【在赢得世界人民的支持和同情方面,毫无疑问,越南已经输了。中国作家正用他们的文学作品,向世界人民宣告,他们的行动是正义的,他们的战士是勇敢的。中国不仅赢得了战场上的胜利,还赢得了舆论上的胜利.】
美国有线电视台CNN的主持人在电视屏幕上播报:
【当前中国在美国最受欢迎的分别是:来自中国的熊猫,我们的人民正在阳光下排队,大喊着“我要看熊猫,我要看熊猫”;第二则是——刘,他为我们国家带来了精彩的文学作品,无数的读者为他欢呼;第三是中国奥运代表团,
很多人讲为什么奥运代表团不是第二,因为他们将从我们美国队手中抢走金牌,所以我们将他们排在第三位。】
男主持人说完,女主持人立即说道:
【洛杉矶举办的第23届奥运会是中国第一次全面重返奥运赛场,他们还没有在奥运会上取得金牌的历史,我相信他们不会对美国队造成威胁。
有趣的是,上一次洛杉矶参加奥运会的中国人还是在五十年前,他就是来自中国的——长春.刘.】
提前到达美国的奥运代表团成员看到电视上的新闻,都十分气愤,美国人实在是太目中无人了。
记者团的于佳佳看到刘一民要来的新闻非常高兴,不过对于美国媒体的反应还是吃了一惊,看媒体的反应还以为是在中国呢。
当刘一民的飞机落地旧金山的时候,机场围着许许多多的人。中国书刊社的尼琪发动了旧金山的读者和媒体前来接机,尼琪上来给刘一民来了一个拥抱,媒体咔咔的拍照声不绝于耳。
读者手中拿着《宠儿》,打着“反压迫,反种族歧视”、“世界和平”之类的标语,还有黑人趁机在里面喊着争取人权的口号。
刘一民看着这个场面,低声说道:“尼琪女士,你确实是一位成功的商人。”
“刘,美国就是这样,再好的书和作家都需要营销。不过,至于商人嘛,你要是当商人,我相信你能获得更大的成功。”尼琪说完,拉起刘一民的手朝着媒体招手。
媒体七嘴八舌的抛出问题,也不管刘一民会不会回应。伴随着媒体歇斯底里的声音,话筒几乎都要戳到刘一民的嘴里了。
“刘,你能给我们讲讲,你是如何创作出《宠儿》的吗?”
刘一民看向记者说道:“历史是最好的取材地,《宠儿》的成功不是我的成功,而是美国和世界人民对于种族歧视历史的反思以及对种族平等、公平正义的追逐。”
说完之后,指了指远处喊着口号的黑人:“我为他们的经历感到难过。”
“刘,你在魔幻现实主义获得了成功,接下来是不是将继续如马尔克斯一般,深耕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的写作?”
“任何内容都有它适合的表达方式,我更喜欢魔幻现实主义的根——现实主义的写作方式。”
“刘,我是《纽约时报》的记者,你觉得中国奥运代表团这次能否取得奥运金牌?”
“毋庸置疑!”
“刘,中国女排近年成绩突飞猛进,你认为中国女排能够卫冕世界冠军?”
“毋庸置疑!”
媒体还想采访,被尼琪带领的中国书刊社员工给隔开了,刘一民跟读者打着招呼,一捧捧鲜花被读者霸道的塞到了刘一民的怀中,旁边的工作人员赶紧接过。
等坐上车,刘一民拍了拍身上的花瓣,长呼了一口气。中国书刊社的司机微笑着问刘一民,当大作家的感觉如何。
“无论多大的作家,都是为读者写作!”刘一民笑道。
听到这话,司机立即收起了脸上的笑容:“是为国际读者写作!”
尼琪紧随其后坐上车,让汽车朝着酒店驶去。尼琪这次给刘一民准备的是高档的酒店,绕了几圈之后才走进酒店里面。
走下车尼琪握着刘一民的手说道:“刘,你能来美国我十分高兴,我相信中国书刊社作为你在美国的合作伙伴,一定能跟你一起获得成功。”
“谢谢你的迎接。”刘一民说道。
看到刘一民比较疲惫,尼琪让刘一民在房间里休息一会儿。
送走尼琪,刘一民冲了个澡,直接躺在床上睡了起来。醒来之后,刘一民先给李聪仁打了一个电话。
李聪仁在电话里兴奋地几乎要叫起来:“刘,我就知道你到美国之后,一定会给我打电话的。你现在在哪个酒店,我过去找你。”
刘一民看了看外面,天色已经暗淡,耐不住李聪仁的热情,加上他还没吃饭,于是将酒店的地址报给了李聪仁。
同时,中国书刊社负责招待的工作人员也把电话打了过来,刘一民笑着说道:“你们不用管我了。”
“教授.刘,你有任何需要都可以联系我们。”工作人员说道。
“好的,我明白。”刘一民说完挂断了电话。
等到李聪仁过来,两人找了一个华人火锅店吃了起来,李聪仁兴奋地说道:“感受到美国人民的热情了吧?”
中午抵达的机场,下午美国有限新闻的电视台里已经出现了刘一民的画面,画面下面的标题是“中国作家对中国奥运代表队充满信心!”
“你们的媒体速度是真快!”刘一民感慨道。
李聪仁说道:“也就速度快一点,在很多时候,媒体的表现都很糟糕,是两党互相攻讦的工具罢了。”
说完媒体的事情,李聪仁将最新一期的《思想》递给刘一民:“我发现青春期的美国学生特别喜欢看爱情故事,尤其是悲伤的爱情故事。”
青春疼痛文学嘛,哪个国家的青年男女都喜欢。靠着这些青春疼痛故事,《思想》杂志在美高中的销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两个人没有聊很久,李聪仁看刘一民还没有休息好,吃完饭就回到了酒店,李聪仁特意在隔壁开了一间房。
第二天,刘一民还没有醒,李聪仁“咣咣咣”的敲着房间,嘴里喊着刘一民登上《时代》周刊了。
第412章 奥运史上零的突破
房间内,刘一民在梦里听到李聪仁的呼喊,迷迷糊糊的从中醒来,疲惫地揉了揉略带头痛的脑袋走到门口将房门打开。
李聪仁红光满面,双眼外凸,看着他亢奋的样子,刘一民问道:“什么事情?”
“刘,你看,你登上《时代》周刊的封面了。”李聪仁激动地将《时代》周刊的封面在刘一民眼前晃了晃。
刘一民没有接书,而是先到卫生间洗了把脸清醒了一下后,从李聪仁的手里接过了《时代》周刊。
封面上,刘一民和朱霖正在厨房里包饺子,两个人的脑袋靠的近,无论谁拿着杂志刊,都能看到里面流露出来的温柔甜蜜的感觉。
“刘,你跟你的妻子可真幸福。”李聪仁感叹道。
这张照片是尼琪今年在四合院过春节的时候拍摄的,没想到过了这么久登上了《时代》周刊。
封面旁边配着几行小字,上面写了刘一民的名字还有他的职务,最下面是一句简介“一个让美国文坛侧目的东方作家!”
李聪仁快速地打开杂志,里面有一篇关于刘一民的完整报道,他的详细背景,甚至是刚有了双胞胎都被扒了出来。
“美国媒体真是无孔不入啊。”刘一民说道。
李聪仁坐在沙发上,兴致冲冲地看了起来。杂志里面对刘一民的报道用了三页,除了背景之外,还详细介绍了刘一民的成就,尤其是《宠儿》。
昨天机场读者和媒体欢迎刘一民的画面,同样印在了文章旁边。《时代》周刊昨天在印刷的时候,紧急加上了昨天发生的事情。
“他是一位不同于中国传统作家的年轻人,他敢于展示自己,敢于打口水仗。传统的中国作家总是笑对西方,面对误解也耐心的做出解释,但一民.刘则不同,他会用最刁钻的文字向对手发起凌厉地攻势……”
李聪仁一边看,一边念,借此向刘一民展示他的中文并没有退化。
“刘,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你应该是第一个登上《时代》周刊的中国作家。《时代》周刊是美国的大刊,它的影响力无与伦比,能登上封面的就更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