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辆为一排,总共十二辆大型导弹装备牵引车,从出来后西方和东南亚的武官、记者就拍个不停,也有人拿着高倍望远镜观察着装备的细节。
城门楼上,有人为了拍照,半个身体都探了出去。
东南亚比较关注中国的空军和轰炸机部队、太平洋沿岸的国家关注中国的海军装备,欧洲的大使认真地记下了每一辆坦克的型号和细节。
导弹部队之后的方队,则是群众花车方队,走在前面的则是国徽方队,硕大的国徽周围是举着鲜花的群众。
之后是拖拉机花车,车上树着标语——联产承包好,还有一号文件白皮书的模型。
群众穿着陕北农民或者各色农民服装,吹着唢呐,跳着秧歌走过长安大街。
学生方队正在行进的时候,人群中忽然打出“您好”的横幅,这一横幅让不少人慌了神。两名举横幅的燕大学生也害怕,十几秒后就赶紧放了下来。
就这十几秒的时间,摄像机、相机全部将它记录了下来。
“这是哪所学校的学生?”曹禹将目光看向刘一民。
刘一民摇了摇头:“您别看我,我真不知道。”
众人面面相觑,好在是一个小插曲,并没有引起什么混乱。
群众方队行进完毕之后,仪式正式结束,人群缓缓散去。
钱老笑着问道:“大家伙怎么样?”
“很威武,像是一个大将军。”
“哈哈哈!”钱老得意地笑了几声。
告别众人后,刘一民和朱霖先行离去,长安街内外人群众多,想要顺利回到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原本骑摩托车十几分钟的时间,两人硬是骑了快一个小时。
回到家,饭菜已经做好了。
朱父和朱母说道:“电视直播的时候,我们看到你们了,霖霖一直在拍照!”
“亲家,赶紧让两个孩子吃饭吧!”杨秀云乐呵呵地说道。
“对对对,吃饭。”
一家人坐在堂屋里吃起了饭,喜梅询问他们在城门楼上看是什么感觉。
“会当凌绝顶的感觉,站在城楼往下看,有种大军即将出征的豪迈之感。”朱霖笑着说道。
刘一民说道:“平日里跑到城墙上往下看一看,视野差不多,就是心情有区别,”
“那标语是谁打出来的?”朱父问道。
“不知道,应该是学生自己打出来的,不到二十秒就收了起来。”
刘一民说完放下碗筷:“我去一趟燕大!”
朱父思考了一下也连忙说道:“我也回理工一趟。”
刘一民骑着摩托车带着朱父往西郊去,朱父脸色逐渐慌张了起来:“可别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写的,我们系的学生也在学生队伍里面。”
“不像是理工类学生能干出来的事情。”刘一民安慰道。
朱父说道:“那就是你们燕大了,你们的学校的学风太自由了。尤其是新校长到了之后,转系都随便转,学生参政的热情高的很。”
刘一民抿了抿嘴没说话,一不小心还让朱父猜对了。
骑着摩托车走进燕大,校园内到处都在谈论这件事情,经过未名湖的时候,一名本来坐在未名湖旁发呆的学生立马慌慌张张的跑了过来,拦住了刘一民。
“刘教授,刘教授,帮帮我,帮帮我!”胡圣虎急忙喊道。
“你认识我?”
“刘教授,这摩托车谁不认识啊,我去你们中文系也听过课。我是东语系越南语专业胡圣虎。”
刘一民乐了:“标语是你打的啊!”
“不是我,不是我。”
“那你紧张什么?”
“是我写的。”胡圣虎耷拉着脑袋说道。
刘一民将摩托车放到一边,胡圣虎讲话的时候快要哭出来了,四五个辅导员围着批评他,威胁要将他开除,甚至讲了许多他承担不了的后果。
“这群屁事儿干不了的辅导员,你甭搭理他们。啥也不是,我告诉你我当时就在城楼上,放心吧,首长们不会责备你的。”
刘一民甚至怀疑这几个辅导员跟胡圣虎有矛盾,处理学生是上级和学校的事情,他们在这儿瞎威胁什么?辅导员此时最应该做的是积极联络沟通,做到是上情下达。
“真的?”
“真的!”
胡圣虎感动地都快要哭了,刘一民的话像是让他抓住了救命稻草,他心里不太敢信,但又不能不信。
“你要是不信,你把你们系几个辅导员叫来,我把他们骂一顿。”刘一民说道。
“我信我信!”
刘一民坐在未名湖边开解了约半个小时才骑上摩托车,胡圣虎一瘸一拐地目送刘一民离去。
群众队伍本来就混乱,刚开始打标语的时候打反了,被后面的学生看到,立马引起了骚乱。
两名生物系学生将横幅正过来之后,人群更混乱了,胡圣虎的皮鞋被人给踩掉了,据他所说,有女生都被挤哭了。
在城楼上观看的众人,倒是没看到这场混乱。
刘一民到中文系,看到一些放假的教授陆续回到了系里,都在讨论这件事。刘一民发表了自己几点看法,引起了中文系教授的认同。
“我看如一民所说,没什么问题。这几个字儿看起来不尊重,直呼名讳,但连起来,恰恰说明了学生心里面的认同。”吴组缃说道。
刘一民说道:“东语系的几个辅导员真不是玩意儿,事情发生了得想着处理,不是几个人像长舌妇一样围着学生骂。就算是开除,也是学校决定嘛!
行政老师对于学校建设也非常重要,咱们系得举一反三,不能让行政老师拖了系里建设的腿。学校是教学的地方,行政老师是服务人员,不能搞乱了主次。”
严家炎认同地点了点头,学校的行政老师管不了,系里面他还是能管。
刘一民回到文研所,让值班的闫真走了一道手续发给河大。
“所长,咱们什么时候还有教师进修项目了?”闫真疑惑地问道。
“刚有。”
闫真:“.”
“赶紧去吧,这个同志很不错,来了之后你们多交流交流,食宿给他安排妥当。”
“是!”
刘一民写了一篇一千多字的文章《学生的心声》交给了《人民报》,由他们在明日发表。文章里讲了学生这么打标语的原因,学生们感谢国家恢复了高考,让他们得到了上大学的机会,也体现了学生对于改革开放光明未来的向往。
翌日,《人民报》将这片文章放到了报头,开始引导正确的舆论方向。
《光明报》随后以“首长,您好”作为标题直接刊登,两份中央级媒体下场,胡圣虎事情的走向开始变得清晰起来。
加上外媒对于这件事情的报道也都是积极正面的,人们不再讨论举标语的学生。
但胡圣虎的麻烦远没有结束,不少混进留学生队伍的西方记者经常请胡圣虎吃饭喝酒,送高档香烟,私底下带着录音设备,希望他说出这标语是官方强制要求的。
胡圣虎找到刘一民感谢的时候,提及此事说道:“刘教授,很多人讲你在美国经历的事情是胡编乱造的,可我经历了之后才知道是真的。
西方人对我们的偏见是骨子里带来的,我看到他们自信的眼神,我就觉得真可笑啊!”
“好好学习,别的不要管。”
“刘教授,我毕业后准备投笔从戎,您觉得呢?”
“很好啊,只不过东语系的教授要心疼喽。”
胡圣虎学习成绩极好,之所以让他写标语,也是因为他书法好。胡圣虎敢在季羡临面前争论,季羡临非但不生气,还亲自给启功先生打电话让对方教胡圣虎书法。
胡圣虎跟刘一民探讨了一下东西方文学如何发展的问题,胡圣虎认为应该中西互鉴,对中华文化进行改造,甚至要再来一次新文化运动,刘一民认为应该多继承中华文化多一点。
“刘教授,您的观点跟季羡临教授差不多。”
“洋装虽然穿在身,心依然是中国心,这就是东西结合,但谁更重要,一看就明。”刘一民又说道:“你看看我们这是中华文化保护和发展研究所,你找我探讨这个问题实在是不明智。
你既然认识到了西方人对我们的偏见,你还能有这样的想法,我认为你应该好思考一下。”
胡圣虎思考了一下说道:“先生,受教了!”
四合院里,刘一民刚到进门,喜梅就说道:“刘教授,有几位同志说是来找你的。”
“谁啊?”还没到二进,几人就快速地走了过来。
刘一民打眼一看,是陈秋喜和另外几名在前线见过的战士。
“喜子?”
陈秋喜带着几人敬礼道:“刘一民同志!”
“放下放下,你们是参加阅兵了?”
陈秋喜几人此时脱下了八五式军服,重新换上了绿军装红领章,胸口的四个兜非常显眼。
“对,我们要回去了,我们几个想着来看看您!”
刘一民将他们带到书房,热络地跟他们聊着天。
“喜梅,别做饭了,一会儿咱们一起出去下馆子。”
喜子连忙说道:“一民同志,不用不用,我们时间紧,一会儿就得走。”
“那赶紧做饭,吃完饭再走。”
第426章 功德林往事
书房内,喜子几人讲着这次阅兵的事情。他们年初就进京展开训练,紧锣密鼓地训练了几个月,才有了这次阅兵的成功。
“你们很有精神,当时我听到劈枪的声音,血液都在沸腾啊!”刘一民夸赞道。
喜子捧着茶杯问道:“刘一民同志,你在现场?”
“我就在城楼上面!”
几人笑着讲述着激动的心情,杨秀云端着几盘水果走进来邀请大家赶紧吃。
喜子看起来比以前更成熟了,脸庞的稚嫩消失不见,目光凌厉,棱角分明。
刘一民问及几人的打算,喜子告诉刘一民他想转业了。
喜子认为已经从前线转到地方了,该打的仗打了,该立的功已经立了,像他们这样没有学历的农村兵,干到排长已经到顶了。
“现在已经不从战士里提干了,我们几个很幸运,立功之后送到了教导队待了一段时间,在首长的关怀下直接提干。如今各单位的教导队也逐渐取消,但再进一步基本不可能了,要想进步只能到军校了。”喜子觉得当排长一直干也没什么意思,还不如选择退伍。
我军各级教导队一直是一个培养基层军官的地方,取消后很多单位还存在教导队这个说法,但已经不是为士兵提干做准备了,而是为了培养骨干战斗员。
“你们也可以考军校嘛。”刘一民劝道。
农村兵并没有多少出路,退伍回去的日子并不好过。几人都有实打实的军功,刘一民打心底里认为他们应该在部队多干干。
“我们考军校?”几人都觉得自己文化水平低,考也不一定能考上。
刘一民说道:“不试一试怎么知道呢?你们好不容易穿上军装,就这么脱了?你们从前线回来了,有作战经验,经过学习又有文化水平,部队就缺你们这种军官。”
说话间饭菜已经做好了,几人快速吃完饭准备归队,临走的时候喜子说道:“一民同志,谢谢你的话,我决定了试一试。以前没有机会上大学,现在在部队有时间,实在考不上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