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第366节

  刘一民的一番话点燃了陈秋喜的那颗进取的心,农村出来的,退伍后他也不知道要做什么。

  “一民同志,大妈、喜梅同志,再见,代我们向朱霖同志问好。”

  刘一民看着几人的背影,他们要是考不上军校,估计到明年就算自己不退伍,部分人也难逃裁军的命运。

  百万大裁军啊,11个军区合为7个,多少人的命运从此改变。

  回到院子里,喜梅开始收拾碗筷,杨秀云推着两个小家伙出去转悠。

  自从喜梅来了之后,杨秀云清闲多了,喜梅平常还能唱几句豫省的曲剧和豫剧,两个人相处的很好,快要把喜梅当成闺女对待了。

  晚上朱霖下班回来,听到声音的杨秀云当即准备回去。

  梁大妈扇着蒲扇说道:“老姐姐,你这媳妇儿生完孩子还是那么苗条,丝毫看不出来生了俩啊!”

  “哈哈哈,我这老二媳妇儿生下来就俊。”杨秀云高兴地说道。

  朱霖生完孩子后,平时注意调整后就恢复到了跟往常差不多的水平。另外,在人艺的时候也经常练习舞蹈动作等基本功,根本看不出生过孩子的痕迹。

  “刘老师,你还在写?”朱霖问道。

  “马上写完了!”

  朱霖洗完手走进房间,将书房门给关上,轻轻地用手揉着刘一民的肩膀,低头在耳边细语道:“刘老师,你觉得这改编成话剧剧本怎么样?”

  “最近事情有点多,改编的话可能得等等。”

  朱霖拖长时间说道:“刘-老-师——”

  感受着耳边的暖风,刘一民知道朱霖想排《最美的青春》,但偏要逗一逗她。

  “朱霖同学,刘老师确实累。”

  “刘老师!”朱霖双手搂着刘一民的脖子,将下巴压在他的头顶,继续撒娇道。

  刘一民将稿子盖上笑着说道:“刘老师看你表现。”

  忽然刘一民想到了什么,拍了拍朱霖的胳膊说道:“起来起来,外面能看到影子。”

  朱霖赶紧起来整理了一下头发,推开门看到喜梅和杨秀云皆背对着他们在树下聊天才放下心来。

  “唉!”刘一民叹了一口气。

  “刘老师,周末咱俩去打扫一下华侨公寓吧?”

  “打扫?离冷还远着吧?”

  朱霖踢了一脚椅子腿:“提前打扫打扫!”

  “哦——”刘一民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河大中文系接到文件后,马不停蹄地通知了王立群,让他立即带着行李到文研所报到。

  王立群早已准备好了,行李都打包完毕了。几天没有接到通知,心里面忐忑不已,生怕有了变故。

  “于教授,任教授,我走了!”王立群高兴地说道。

  任访秋说道:“去吧,好好在燕大中文系进修,咱们河大中文系未来还得靠你们这群年轻人。”

  王立群走后,于安澜嘀咕道:“不会走了不回来了吧?”

  “不会,燕大不会留,文研所也不会留,要是留下了,以后咱们还怎么合作?”任访秋笑道。

  王立群来到文研所的这件事情,立即引起了中文系的震动,双方没这个合作啊?

  文研所内,闫真跟王立群相处了一阵后非常高兴,觉得这个老大哥好相处,而且懂得还多。闫真甚至觉得,王立群更像是燕大毕业的。

  王立群在文研所里会参加一些研究项目,平常的时候不是到系里听课,就是跟一些老教授做交流。

  讲古典文学的吴组缃和王瑶两个教授,对王立群是赞不绝口,事情慢慢地发展到吴组缃怂恿王立群报自己博士生的地步了。

  “吴教授,您想让河大的老教授们打上门来是吧?”刘一民笑着问道。

  “我真觉得这年轻人适合深入的学习古典文学,不读个博士实在是亏了。”

  “那您就多教教,文研所讲的是进修半年,有的是时间。”刘一民说道。

  严家炎时不时看向王立群的眼神,也带着某种渴望。

  “河大还是有底蕴啊,能培养出来这么好的学生。”严家炎感叹道。

  刘一民笑着说道:“毕竟祖上阔过!我在河大遇见了他,觉得确实可以,所以才起了邀请他到燕大学习的念头。”

  “系里非常支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嘛,培养学生,不如直接培养老师。”严家炎拍着刘一民的肩膀说道。

  “不过放在你们文研所下面比较合适,系里面还没这笔经费,不过在人数较少的情况下,系里帮你们解决住宿。”

  “严教授,您家晋省的吧,抠的跟个土财主一样。”

  “阿拉上海人也会算账的好伐!”

  刘一民笑着走出了严家炎的办公室,王立群正坐在吴组缃和王瑶旁边传统文化保护的问题。

  “刘教授!”王立群赶紧起身打招呼。

  “坐,你们聊。”

  刘一民看着王立群,若有所思的提笔写了一篇报告。

  文化部,夏言拿着刘一民的报告仔细的阅读,看完之后说道:“文研所培训老师,这倒是挺有意思,不过你们的经费可不够啊!”

  “我就拿一两个人先试验一下,不过这个事儿得跟您通通气。”刘一民解释道。

  “可以,放手去干嘛。咱们也不能总让外国人培训,咱们自己也得好好培养一下老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老师就不能歪。先摸着石头过河,几个人花不了多少钱。”夏言问刘一民经费够不够,不够的话再追加一点。

  “够了,几个人的经费文研所还是能拿出来的。所里的教授还让我感谢您呢,批了一万美元的外汇,买了不少资料。”

  “别,这一万美元是要听个响的,这响绝对不是你们的几句口头谢谢。”夏言打断了刘一民的感谢。

  刘一民问道:“爱荷华国际训练营的事情怎么样了?”

  “我们核对了一下多方消息,对方拿的是中情局和甚至是直接拿过美国国务院的钱。我们准备透过欧洲的媒体将这消息放出去,打草惊蛇一下。据相关部门总结,爱荷华国际训练营的存在,整体上是利大于弊。

  聂华令和他的丈夫,并没有严格按照中情局的指示去做。不过咱们也不能完全没行动,我看你这个文研所培训老师的这一步就不错。”

  “好。”

  刘一民走出文化部后,心中又拟定了一个人选——复旦的学者李良荣。

  李良荣此人后来在新闻传播教育领域十分重要,大部分学生都拿着他编写的《新闻学概论》学习。

  李良荣在复旦毕业后就留校任教,现在是讲师,上次在复旦的时候有一面之缘。

  从文化部出来,刘一民没有再回学校,而是到《人民文艺》将《最美的青春》和一篇在美国经历的散文送到了崔道逸的手上。

  “这是林业部委托我写的,师兄,您瞅瞅!”

  “林业部?厉害啊!”崔道逸高兴地拿起开始阅读。看到是写塞罕坝的,崔道逸再次说道:“塞罕坝是应该多写写,多苦的地方啊!”

  崔道逸看到武延生出场的时候,一边看一边骂:“这是什么玩意儿啊,就这思想觉悟?整一个小人啊!”

  “这送给养的林场员工应该枪毙,差点害死十几口子啊,判刑都便宜他了。”

  崔道逸骂骂咧咧的声音引起其余编辑的好奇,大家凑过来阅读,等看完之后纷纷骂武延生的无耻。

  编辑许一说道:“说实话,工作中还真没少遇到这种人。”

  其余编辑将目光看向许一,似乎是在确认她说的是不是自己。

  许一赶紧摆手解释道:“我说的可不是在座的某个人啊!”

  “你说的是我们在座所有人吗?”崔道逸打趣道。

  “崔编,你害我啊。我说的人已经走了,已经走了!”许一赶紧说道。

  众人看着许一言语错乱的样子都笑出了声,刘一民说道:“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人上一千,无边无沿。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各种人都能够遇到,这种人啊,在一些单位里面很多。擅长吹阴风,耍小聪明,但谎言总有被揭穿的时候。”

  “塞罕坝的同志们苦啊,这本小说将他们的历史都写了出来,我相信塞罕坝的同志们看了一定会喜欢的。”

  崔道逸看完《最美的青春》,又看了看刘一民写的散文,里面比记者报道的更详细。

  看完之后,崔道逸说道:“这修改一下能修改成一篇极具感染力的短篇小说。”

  “就是,一民同志,你应该多多渲染一下,让大家看的激情澎湃,斗志昂扬。”许一笑道。

  刘一民解释道:“其实很多事情也没那么玄乎。”

  刘一民理解他们的心情,大家甚至想把这件事想象成一部谍战片。

  “一民,我们十一月期发表,我相信这篇小说一定能够发挥现实主义文学的魅力。”

  刘一民离开《人民文艺》后,来到了人艺,在人艺观看了《宠儿》和《戏台》的排练。

  《宠儿》的总排练已经完成,即将开始首演。刘一民要了几张票,准备交给穆拉土,让他邀请几名黑人留学生,最好是美国黑人过来观看。

  “蓝导,杨力新这鞭子甩的可够熟练的。”刘一民笑道。

  苏民插嘴道:“这家伙甩上瘾了,为了锻炼甩鞭子,右胳膊整整粗了一圈。”

  “一民,你觉得那种凄惨悲凉的味道出来了吗?”蓝天野问。

  “完全出来了,后期黑人的宗教仪式,看的我头皮发麻。”

  提起这段,蓝天野心中也不免有一丝得意:“我们特意找的资料,又看了苗族的宗教仪式。”

  “以前大家看话剧是高高兴兴,再不济也是沉重的出去,《宠儿》首演之后,我看大家得搓着鸡皮疙瘩出去。”

  “哈哈哈哈!”

  “十五号首演,咱们到时候看结果。”

  国庆节之后就是10月10号,在这一天刘一民敲响了郑洞國的家门。

  郑洞國以前是高级将领,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战场上,杜聿明生病之时,就是他代理司令长官。

  锦州破城之后,他在长春起意,后回到上海休养,之后到了燕京担任担任水利部门的职位,之后更是成为了国防委员。

  老人家的见面让郑洞國放下了所有的顾虑,开始积极为国家办事。

  郑洞國的家在东四的礼士胡同内,刘一民向郑洞國打过拜访电话,他一直在院子里等着刘一民的到来。

  郑洞國头发花白,穿着灰色的中山装戴着老花镜,看到刘一民后先立定打量了一番,再伸出手说欢迎。

  “这就是我们文艺界的青年军领袖啊!”郑洞國笑着说完,又向旁边人介绍道:“这是郑庭笈。”

  “您好,郑洞國将军,郑庭笈将军!”

  “败军之将,当不得一声将军。庭笈知道你要写台儿庄大捷,也说要过来凑凑热闹。今天我们两个老家伙给你回忆回忆,走走走,到屋里,让你看一件宝贝。”

  郑庭笈在东北战场的时候,归郑洞國指挥,可惜这位就没有郑洞國那么幸运了,48年获得了功德林进修的机会,学习成绩优异,成为了第一期毕业学员,59年获得特赦。

  走进书房,郑洞國给刘一民指着一副地图,正是当年台儿庄战役的双方战略态势图。

  郑洞國一一给刘一民介绍着参战人员和参战部队:“目前高级指挥官活着的没几个了,不是到了岛上,战死就是已经去世了。幸亏你来的早,要不然也见不到我喽。”

  “这是台儿庄的地形,地处苏鲁交界,北连津浦铁路、南接陇海铁路,控制此处即可切断日军南北合围的战略通道,同时也是水路枢纽,徐州屏障。”郑洞國拿着一根棍子当指挥杆,言语间颇像回到了那金戈铁马的时候。

  “这是李长官指挥部的位置,我方有日方为第5和第10师团,师团长分别是板垣征四郎和矶谷。李长官的目标是将日军合围,各部必须统一行动,否则战略目标无法达成。

  日军第5师团战败之后,矶谷师团大举进攻藤县,占领之后迅速逼近台儿庄,李长官令孙连仲部固守台儿庄,双方展开血战.”

  郑洞國先将整体态势讲了讲,讲完之后说了不少的细节,提起汤恩伯的时候就破口大骂,骂他不顾大局,只知道保存中央军的力量。

  “汤恩伯在我们豫省也是人见人骂,水旱蝗汤四大害啊!”

首节 上一节 366/4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