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斯羡慕地说道:“章华妹同志可真有商业头脑,就靠着这一粒粒纽扣,实现了发家致富。我们见到她的时候,活脱脱是一个商业大亨。”
讨论完章华妹,陈佩斯和朱时茂又谢了一遍刘一民,接着讲起了第二个目的,那就是让刘一民帮他们看看《拍电影》的剧本,有没有什么改进的空间。
“我们看了小说《戏台》,非常喜欢里面的喜剧风格,幽默的对话和故事情节设计,我们两个在温州剧组读的时候,经常读的哈哈大笑。有这个功底,来改《拍电影》,肯定是手拿把掐的事情。您受累,帮忙掌掌眼。”陈佩斯笑呵呵地说道。
刘一民拿起剧本,朱时茂凑得很近,看刘一民看的很认真,朱时茂说道:“不如咱们两个现场表演表演,眼神动作和台词都过一遍。”
“老朱,你这主意不错,像我想的。”陈佩斯幽默地说道,脸上的表情就像是已经在排戏一般,朱时茂也是瞬间入戏。
两人扎好姿势,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衣服准备开演。
喜梅和杨秀云各抱着一个小家伙坐在旁边当观众,小家伙手里拿着朱时茂和陈佩斯赠送的拨浪鼓。
两人先是简单的过了一下其他人的台词,接着开始开演。
(朱时茂)导演:大家注意了,今天天气比较冷,是在零下三十度的情况下,进行拍摄电影。因此呢,我们各个部门都要抓紧时间,在演员没有到来之前,把所有的准备工作。全部准备好,只要是演员一到。我们立刻投入拍摄。你们这儿开始行动起来了。天气冷的可以运动运动。对对,服装把箱子都打开。对。
陈小二:(对导演)导演?
导演:道具,都陈设出来。
陈小二:导演,导演。
两人不是第一次在这屋子里表演,一开始就放的非常开,演到精彩的时候,刘雨和刘林摇着拨浪鼓哇哇大笑。
屋子里暖气的温度很高,演了一遍两人累的浑身是汗。陈佩斯为了演出那种受冻的感觉,演的时候十分卖力。
演完后,屋子里除了笑声就是拨浪鼓的“咚咚咚。”
朱时茂和陈佩斯抱着两个小家伙,逗笑道:“认识我们吗?我们就是送拨浪鼓的叔叔啊!”
刘一民笑道:“放心,他俩不记得,但是他俩也不记仇!”
思考了一会儿,刘一民指着剧本说道:“这里其实可以改一改,将上次《吃面条》的小品融入进来。陈小二喊导演,导演觉得面熟,为什么面熟呢,因为上次《吃面条》的时候见过。
这么一讲,就将人们对上次看《吃面条》的记忆给重新翻了出来,更有笑点。”
陈佩斯抱着刘林坐到刘一民旁边说道:“对啊,显示了咱们两个的演出是一脉相承。”
“改!”朱时茂说道。
“剧本要展现出陈小二对于成为演员的执着,而且还有为了成为演员,卖力讨好导演表现的要淋漓尽致一点。”
两人的剧本还是草本,刚开始的时候甚至没剧本,只是随性表演,现在才开始琢磨。
春晚演出的已经是成熟的剧本了,刘一民将两个剧本对照对照,其中有出入的地方都给两人讲了讲。
陈佩斯和朱时茂看完最终的剧本后,激动地说道:“这才应该是剧本啊,我们两个刚开始的就是个茅草屋。”
“没顶儿的茅草屋。”朱时茂加了一句。
两人拿着剧本冲刘一民连连道谢,陈佩斯说道:“一民同志,这剧本费能不能欠着?按道理说我们应该给剧本费,但是我们两个到上面演出,完全是.”
“这是你们的本子,我就是修改一下,哪里能收钱。别说你们来了,其他人来了我能讲的我也会讲。文坛指导的多了,难道我都要收钱?别人也给我改过小说,我也没付钱啊!”刘一民说道。
陈佩斯拱手道:“一民同志,大恩不言谢,若将来我发达了,必有厚报。”
“你搁这儿给我演电影啊!”刘一民笑道。
陈佩斯听到刘一民这话,重新恢复了嬉皮笑脸。
陈佩斯和朱时茂告别的时候,刘一民说道:“咱们一起,我去见见翟俊杰主任。”
“您找他?”
“有个本子让他看看。”
“一民同志,您写的什么?”朱时茂和陈佩斯搓着手两眼放光。
“跟你们关系不大,《血战台儿庄》,讲台儿庄战役的。”刘一民笑道。两人想演的话,除了龙套,还真没什么好角色。
两人也不沮丧,只说到时候电影要是选角的话,肯定要去参加选角工作,有枣没枣打一杆子。
刘一民骑着摩托车,后面坐着陈佩斯,至于朱时茂在后面吭哧吭哧的蹬自行车,还时不时的甩下被风吹散的头发,生怕让他的形象一落千丈。
来到八一厂,刘一民直接到八一厂的文学部找了翟俊杰,翟俊杰看到刘一民后,愣了下后将文件放下匆匆地伸出双手:“一民同志,难道是写好了?”
“您先看一看,看看有没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刘一民说道。
翟俊杰单独找了一个办公室,拉着刘一民坐下,并亲手给他泡了杯茶。
“一民,你先坐,我好好看看。”翟俊杰笑着说道。
“您看。”
“当然我看也算不得准,这本子肯定得让杨导、厂里、电影局看。”
刘一民点了点头,坐在沙发上一边品茶一边看书。
一杯茶还没有喝完,就听见翟俊杰的门咚咚响,两人吓了一跳,打开门后翟俊杰差点骂人。
“王严,你们北影厂是想干嘛?是想把我们八一厂拆了是吧?”
王严毫不在意地说道:“老翟,你多大人了,一惊一乍的,我来找一民,你看你的。”
“好啊,跑我们八一厂来抢人了,你们北影厂真是无法无天了。”翟俊杰被王严的话气笑了,拿着桌子上的搪瓷缸就想来个摔杯为号,可手到空中又赶紧将搪瓷缸捧好,轻轻地抚摸着上面的“先进个人”四个红字。
“想来个摔杯为号?老翟,我知道你要的是《血战台儿庄》,我不是,我要的是《最美的青春》,与你无关!”王严快速地说道。
翟俊杰看着王严无奈地摇了摇头,两人也都是老朋友了,看到不少人将目光望向这里,伸手示意王严进来说话。
“你个王严,一个人单枪匹马的就来了。”
“怎么?就算你们这里是威虎山,我也是杨子荣。我这是萧何月下追韩信!”王严得意地说道。
“《血战台儿庄》是你不想抢吗?是你抢不走!”翟俊杰讥讽了几句不再搭理王严。
王严自来熟的给自己倒了一杯茶,喝了一大口后笑着看向刘一民。
王严刚到华侨公寓,听说刘一民来八一厂后马不停蹄地就过来了,生怕八一厂来个一勺烩。
“这本子要改编好得等一等。”
王严问道:“最近很忙吗?”
“忙,年底了,手头上的事情有点多。”
文研所要做年终总结,刘一民还有一份《巴黎评论》的约稿没有写。本来预计十一二月就能送过去的,中间穿插了一个《最美的青春》和《血战台儿庄》,只能再苦一苦《巴黎评论》了。
“行,没问题,反正塞罕坝现在是冬季没办法连着拍戏。明年开拍来得及,不过我们想拍的是电视剧。”
“电视剧?”
正在看剧本的翟俊杰冷哼道:“看到我们八一厂拍电视剧挣钱了呗。”
这话比踩了王严的尾巴还难受,偏偏他没话可说。北影厂还真是觉得拍电视剧既能够响应上级丰富电视剧目的号召,又能够挣到钱才想拍的。
八一厂几部挣的盆满钵满,自然是让他们羡慕。
王严平复了一下呼吸说道:“年后能够开拍就行。三四月还是下月的时间,刚好拍完雪景,直接入春开始拍其余的片段,一气呵成。”
“好,我尽量在春节前后把本子拿出来,你们可以先建组。”刘一民说道。
王严激动地拍了拍刘一民的手:“那咱们就定了,今天算是没白跑,差一点!”
翟俊杰瞥了他一眼,知道王严说的差一点是什么意思。
不过白眼过后则是和煦的笑容:“老王啊,你拍过不少战争戏,你看看一民这剧本写的怎么样?有什么意见咱们可以捧捧?”
王严想揶揄翟俊杰几句,可自己也确实想看剧本,加上人在屋檐下,顿时将不满咽了下去,接过剧本好奇地看了起来。
看剧本的过程中,八一厂的厂长张京华、副厂长刘佩然和导演李俊三人也走了进来。
看到王严在,并没有感觉到意外,三人也是听人说才来的。
翟俊杰跟李俊交流了一下,眼神大概的意思是家被偷了,王严得手了之类的。
李俊无奈地看向王严,嘴角撇了撇不再说话。
大家依次传阅着剧本,因为时间关系,大部分只看了几个关键节点和故事脉络。
“俊杰同志,等稍后将剧本多搞几份,大家慢慢看,不过就我而言,看完之后,我只有一个字,那就是‘真’!”刘佩然竖起右手的食指说道。
王严道:“两个字‘真实’,这在战争剧本中很难得,尤其是台儿庄这种正面战场题材的作品。”
“我对战争剧本要求的就是真实,因为我参加过黑山阻击战,我知道残酷的战场是怎么一回事儿。”刘佩然再次说道。
黑山阻击战是辽沈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人将黑山阻击战的重要程度跟塔山阻击战和淮海战役里面的徐东阻击战并列。
能跟“只要塔山不要伤亡”的塔山阻击战比列,可想而知黑山阻击战的惨烈。
厂长张京华说道:“一民同志,你找了不少的资料吧?”
“我见了郑洞國、郑庭笈、程思远、覃异之等亲身经历过这场战争的人,陈波局长还送来了战场上的纪录片,又参考了李宗仁口述的《李宗仁回忆录》。”
“这么多的内容,普通人光整理也要整理很久,一民同志,你真是文坛、话剧、电影界的福音啊。”张京华感叹道。
刘一民摆了摆手,谦虚说道:“就是平常多努力一点,也没什么特别的。”
几人相视一笑,这是多努力一点能做到的吗?要是能做到,还用得着他努力?
“这剧本我们详细看一下,合适的话交给电影局审查一下。一民,剧本费由桂省电影制片厂出。”
刘一民冲着刘佩然点头道:“好。”
张京华啧啧地惋惜了好一会儿:“这么好的本子,也是咱们八一厂想拍的,转给桂省电影制片厂,是不是显得咱们太仗义了?”
“老张,你还不如说显得咱们太冤大头了。”刘佩然道。
一群人在刘佩然的玩笑声中走出了翟俊杰的办公室,刘一民临走时再次对刘佩然讲了下文研所年终大会的事情。
“我到时候准时去。”
等刘一民走后,刘佩然拿着剧本拍了拍手心:“当时嘴怎么那么快?就这么答应了桂影厂!”
“嗐,算喽,不过让老翟进去当个导演,也算咱们八一厂参与了。”张京华道。
“就这样办吧,还有以后让门卫不要随便放别的电影厂的人进来,进来先打电话。”刘佩然这个新规定,明显是针对北影厂的。
12月10号,在呼啸的寒风中,文研所第一次年终学术会议正式召开。闫真在会议召开前后主管会务工作,简直是忙的脚不沾地。
夏言出席会议,不过这次他只旁听。三个小组里人都到了,远在沪市的戴铁郎坐火车过来参加会议。
刘一民先做了一番开场白,讲了讲上级的关心和支持,将文化部和燕大中文系都感谢了一通。
“咱们文研所虽然成立只有半年,但是成果很显著。申遗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靠着咱们的名单和收集好的资料,省去了文物局相关部门大量的工作,双方接下来将继续开展深度合作。
西方文化跨国传播研究小组目前主要的工作是研究传播路径,编写新闻类的教材,接下来的研究工作不但要研究西方文化传进来,咱们也要传出去,让咱们的媒体在国外也有巨大的影响力。
文化产业研究小组,研究了电影和动画产业的发展,提出的意见对于当下文化产业发展非常有利。”
刘一民先做一个大概的发言,三个小组分别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汇报并探讨下一步的工作。
会议持续两天时间,各小组做充分的汇报。另外最重要的是,根据这些项目向上面要预算。
第一天会议结束后,刘一民跟夏言私下做交流,夏言先开口道:“那个进修教师王立群还真不错,看起来性子不急不躁,是个研究传统文化的料。”
“咱们的每一分钱都不会白花。”刘一民笑道。
夏言询问道:“明年给你们二十万够吗?”
“能不能再加五万外汇?”
“五万?我往哪儿给你弄五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