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民哼道:“光我每年赚的外汇都不止五万了,唉,真是钱好进难出,况且这也不是我自己用的。”
“你少给我讲这话。”夏言笑骂道。
“最多给你们三万,咱们部里用外汇的地方也多,一个刚成立的机构拿三万,已经很高了。”
“三万就三万吧!”
夏言眯着眼问道:“你的底线不会就是三万吧?”
“我是老实人,我的底线实际上是五万。”刘一民正色道。
“我也不管那么多,拿多少钱担多大责任,今年成果还是不错。最起码这方面开始研究了,论文产出了好几篇。”夏言乐呵呵地说道,接着问刘一民对动画片怎么看,我们应该如何办?
“我跟他们研究过,应该资金倾斜支持,其实好的动画产生的收益不比电影差。另外,禁止外国动画片低价倾销。跟他们谈,日本动画要进来,咱们的动画也可以去他们那里,不能咱们一方打开市场。”刘一民说道。
第431章 美术厂的困境
第二天文研所的会议主要研究的是文化产业的发展问题,夏言既是文研所的所长,又是文化部主要负责电影工作的首要领导。
会议上,八一厂的刘佩然和北影厂的汪阳两人可以说是滔滔不绝,文研所给两人提供了一个跟夏言坦诚交流的平台。
汪阳大声地讲着电影要想发展,首先电影市场要活起来,要提高电影厂创作的积极性,总而言之还是要多给电影厂分钱。
“电影厂要更新设备,学习先进的拍摄手法等都需要用到‘钱’,关键的问题是咱们电影厂目前没有那么多的钱。文化产业要做大,优质的片子是核心,没有优质片子,咱们电影、电视市场早晚会萎缩。
如何产生优质的片子?那必须激励电影厂的文艺工作者,提高大家的创作积极性。”汪阳说完后看向众人,期望大家给他点回复。
夏言轻轻地拍了拍桌子:“你们两个啊,眼光要放长远一点,让你们进文研所,是要你们考虑整个文化产业的,不是让你们打自己厂里那点小算盘的。”
夏言这话很像你向老板提工资,但老板说你没格局,要从大局出发。
“沈老,电影厂是文化产业重要的一环,是生产者啊!”汪阳赶紧说道。
“汪阳,你们不要只顾着讲自己钱少,你们要考虑一下整个体系,中影厂都快揭不开锅了,电影厂这几年靠着提高拷贝收购价没少挣钱。中影厂如果提议以后好的片子多给分成,卖不出去的不分成,你们电影厂该怎么办?”夏言问道。
汪阳和刘佩然两人面面相觑,一句“那怎么行”差点脱口而出。
夏言乘胜追击道:“你们不要觉得中影分了你们的大锅饭,你们内部是不是也在吃大锅饭?你们不要总是看到别人头上的虱子,自己身上的也要看一看。”
夏言的话让汪阳和刘佩然悻悻地闭上了嘴,再也没有吱声。
刘一民先出来和了一下稀泥:“部里有统筹的考虑,毕竟钱涉及到各个部门,涉及到无数人的生计问题。每一次的改革,都不能光想着大刀阔斧,也得小心翼翼。
汪厂和刘厂在一线工作,知道一线的的困难,要多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和完稀泥后,刘一民又指出两人应该多站在文研所的角度进行一下学术研究,暗示两人不要将文研所简单的当成为电影厂争取利益的地方。
简单聊完之后,刘一民再次跟大家聊了聊以中国功夫为核心的电影。
汪阳不愧是电影厂厂长,在刘一民讲完之后,立即拿出了大量的数据作为支撑。
“今年以来,香江拍摄了《少林小子》《锦衣卫》和内地电影厂合拍的《木棉袈裟》等电影,不仅在香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全球市场上也赚了许多钱。所以,我很认同一民讲的以中国功夫为招牌,创作一大批此类的电影。
香江拍出来的武侠片跟咱们内地拍的风格很不一样,严格来说,我认为画面、服装、道具都没有甚至说他们没想过还原真正的历史背景,只想低成本拍出能赚钱的商业片。
我们要拍此类的电影有天然的优势,内地依靠几千年的历史背景,大量的素材可以获得,另外内地的电影厂和导演对于电影的真实感或者说是现实主义有很深的情节,两者结合可以拍出大量优秀的电影。
天时地利都有,但政策和剧本方面的支持力度都不够。”
这次汪阳提政策对电影厂支持时,夏言并没有再打断,而是认真的听。
“咱们拍此类电影,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国内的观众需求,另一方面是想走出国外。国内的电影分成尚且不论,国外呢?另外电影的出口权全部在中影的手里面捏着,这是不是不合理?”
汪阳说完,刘佩然立马跟上:“我认为中影可以拿出口代理权,但电影制片厂也要有一定的话语权,另外对电影厂的分成比例要高一点。电影厂拍出一部好电影,靠在海外挣钱补国内,这才能激发电影厂在这方面进行创作。”
讨论终于到了正轨,刘一民脸上的笑容多了许多,也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意见,包括对这类电影进行补贴,满足优秀影片标准的时候文化部单独奖励,对涉及到出口的问题,跟两位电影厂厂长保持相同的意见。
夏言笑着说道:“你们将意见整理成文件嘛,我让大家好好看一看,讨论一下,大家讲的都很好。另外还有一点,我想你们没讲出来,那就是好的剧本,没有好的剧本怎么行呢?
我们要鼓励一批编剧尝试这方面的内容,风格不一定要去学习香江的,我们也要有自己的风格。”
会议中间休息之时,大家吃着水果和零食补充体力,聊的更为放松。
“沈老,咱们国内文化产业要想发展,电影工业也得发展啊!国外各种电影技术在突飞猛进的发展,咱们不说跟上,但也得慢慢走。”刘一民笑道。
“是啊,但咱们目前在这方面投入不了多少钱。”夏言无奈地说道。
“不挣钱,是没人愿意搞,只能靠国营厂子搞。”
电影的事情聊完,又开始聊动画,在动画片领域,戴铁郎最有发言权。
戴铁郎说道:“我作为一个美术厂的导演,而且在美术厂工作了半辈子。我觉得对于美术厂最大的问题是,美术厂的资金不足。动画片的制作比拍电影更难,一个导演不紧不慢,在剧本够的情况下,拍三部电影都不难。
但动画片不行,一年一个导演加一个团队不一定能做出来一部,成本居高不下。”
戴铁郎听汪阳和刘佩然诉苦了那么久,心里也嘀咕了很久,跟美术厂比起来,电影厂可以说是富得流油。
美术厂是上影厂旗下的,但美术厂是单独划拨预算并制定生产计划,上影厂的大部分资金肯定是朝着故事片的生产倾斜。
“我个人认为计划模式下的动画片生产也有好处,就是我们可以放心打磨作品,不用担心市场反响。我们跟西方和日本的同行交流,他们就很担心市场反响不好,存在急功近利,急于挣钱的倾向。”
夏言说道:“国内对动画片的制作和故事片制作的重视程度是有所不同,毕竟两种片子的观众群体规模不一样。但一民的话,让我们都意识到了动画片的重要性。孩子是会成年的,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啊。
铁朗同志,你们今年的《黑猫警长》第一集就很好看,我孙女很喜欢,你再多讲讲具体的困难?”
戴铁郎讲了许多,主要有两个,一是缺好的动画片剧本,第二则是缺钱。
“我们现在制作的动画片大部分是国内神话故事或者历史改编的动画,纯原创的动画内容还是太少。”
夏言问道:“咱们国内最近出现不少好的童话作品,这些都没有改编潜力吗?”
“所长,这些童话作品都是短故事,没有办法改编成电影或者是电视剧。”戴铁郎苦笑道。
刘一民说道:“这确实是个问题,主要是童话作品在整个文学创作中也不是主流。真正能写出好童话作品的作家是少数,而大部分人认为的童话作品就是几页,不成体系。”
“钱的问题也是个大难题。”戴铁郎再次哭穷道。
夏言说道:“部里面可以在这方面倾斜,但厂里也要找出多种挣钱的办法。以前一民说过外国动画片卖玩偶啥的,咱们也可以多想想办法。你们文研所就是要研究嘛,研究如何才能多挣钱。
你们争取明年在这方面能够更多的研究成果,你们提的好建议,上级领导讨论后都会接纳的。我们又不是老顽固,能分析出利弊。”
“动画挣钱的方式还是有的,但需要国家保护好版权。如果盗版横行,美术厂也是挣不到钱的。
美术厂授权做的玩具,别的厂也能做,没有了美术厂的授权费,成本还更低,那谁还愿意买正版的?”刘一民说道。
夏言看向刘一民笑道:“看来你其实有想法,整理成报告或论文吧。慢慢往前走,遇见问题解决问题。”
下午,刘一民将一天半的会议内容做了总结,制定了接下来重点研究方向。
“同志们,咱们所明年的预算已经出来了。预算跟今年差不多,不过经费的发放方式有所改变,每组的基础经费是四万元,所内留下八万元的灵活资金,根据需要安排这笔资金的使用。如果需要外汇的话,大家另行申请。”
刘一民跟夏言商量好了,每组的情况不同,不能搞平均主义。所里留下的八万元根据各组的实际情况,再另行安排。
最后一天开会结束之后,刘一民带着文研所的人一起吃了顿饭,亲自送戴铁郎走上了去沪市的火车。
在路上,戴铁郎又对刘一民说了不少的心里话。
“看到日本的动画在咱们国内那么多小孩子看,我这心里就不是滋味。”
“咱们的动画也一定可以的。”刘一民笑道。
戴铁郎拿着手里的软卧票不好意思地说道:“所长,以后能不能把车费直接发给我,我自己买票。”
刘一民一怔,戴铁郎赶紧道:“要是不行的话就算了。”
“这样以后固定差旅标准,大家自由安排来回的时间。”刘一民说道。
戴铁郎是想将软卧的车票钱用来买硬卧甚至是硬座的火车票,这样能省下不少钱。
“这样好,这样好。”戴铁郎眼神中闪过一丝尴尬。
刘一民看着戴铁郎离开的背影,心里面在想如何提高一下所内人的待遇。
电影局,刘一民坐在电影局局长陈波对面,刘一民旁边坐着刘佩然、翟俊杰、杨光远和桂省电影制片厂的厂长韦必达。
韦必达原先是桂省林学院的领导,78年直接被调到桂省电影制片厂的厂长,在他的支持下,有了老谋子这批青年导演成长的机会。
韦必达在桂省看到剧本后就急匆匆地坐上火车往燕京赶,他知道电影局和部里肯定会对这电影剧本进行审查。
今天大家坐在这里审的就是《血战台儿庄》的剧本,夏言在旁边旁听。
韦必达来之前,他跟杨光远已经交换过意见。他俩对于剧本只有一个意见:“写得好,尽快拍!”
要是电影局对剧本做大量改动的话,两人还准备据理力争。
八一厂的刘佩然是不想来的,因为坐在旁边听着心里会难受,但电影局指名道姓,他不得不来。
陈波冲着夏言颔首之后,冲着大家说道:“一民写的剧本大家都看过了,大家觉得怎么样?”
韦必达迫不及待地说道:“陈局啊,我们电影厂没什么意见,我们唯一有意见的是,不能立马开拍。我们觉得像这样的剧本拍出来,肯定是一代精品,内容能影响无数人。”
“里面不仅成功将李宗仁作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的形象塑造出来了,也并没有忘记其他的参战人员。无论从内容还是立意、全面性上来看,都是优秀的剧本。一民同志,你费心了。”杨光远也赶紧附和道。
翟俊杰和刘佩然依次发表了一下意见,刘佩然说道:“虽然不是我们厂拍,但我们也要讲一句公道话,剧本非常好,没有什么要改的地方。”
陈波看他们这劲儿似乎都是朝自己使的,于是说道:“你们一个个的,局里面也没说什么,好像局里不想通过剧本似的。”
其余人听到这话,顿时露出了轻松的笑容。陈波接着讲了讲自己对剧本创作的支持,希望大家能够知道局里的良苦用心,换位思考一下。
“你们不要觉得局里开个会,就是想改剧本。在你们来之前局里已经开过会议,局里争论比较大,但都让我跟沈老给压下去了。
既然大家对剧本没什么意见,那就讨论一下如何拍的问题。两个电影厂集思广益嘛,这种题材拍出来,我相信全世界华人都会关注,甚至对面也会看。
陈波将自己的想法讲了出来,其余的人立即打开了话题。
翟俊杰率先说道:“剧本真实,咱们索性再来几个真实。”
“什么真实?”
“场景真实、人物真实。咱们找跟原型人物长得差不多的演员,主要演员都要找,你们觉得怎么样?”翟俊杰扫视了一圈,希望在现场找到支持。
电影找相貌差不多的演员很正常,但要都找差不多的,那光找演员就得找很久。
不等其他人开口,刘一民举手先表达了自己的支持:“我赞同翟俊杰同志的看法,韦厂长,电影慢慢拍嘛,不要怕时间长。”
韦必达笑着回应道:“一民同志,我这不是时间长短的问题,这么多相似的演员,可不好找啊。另外长的差不多也不行,还得看演技。”
“那就找嘛,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刘佩然看热闹不嫌事大地说道。
韦必达咬着牙说道:“那就找。我们国家演员资料一个个看,哪怕要几年的时间!”
韦必达这话有赌气的成分,但也表明了他坚决支持的态度。
“韦厂,我相信很快就能选出来。毕竟两个厂合作过的演员无数,只要静下心来想,肯定能想一部分,之后再找一部分。”刘一民笑着说道。
旁边的夏言开口道:“十年磨一剑,就算是花个几年时间拍,只要能拍的好,那也是好的,只要你们拍的好,部里可以给你们点补贴。”
听到这话,韦必达脸上才露出了喜色。
这部电影选角是很严格,但实际也没有拍那么长时间,85年开始拍,86年上映,87年获得了大量的奖项。
走出电影局,夏言回文化部。韦必达、杨光远和翟俊杰拉着刘一民又聊了很多,翟俊杰代表的八一厂对剧本做出了大量的贡献,韦必达决定这片子将由杨光远和翟俊杰共同拍摄完成。
刘一民似是无意间提起:“翟俊杰同志,我看你就比较适合演王铭章将军嘛,我觉得你们有几分神似。”
韦必达和杨光远让翟俊杰站直身体,两人围着翟俊杰左瞧右瞧后说道:“还真是有一点,一民同志,你眼睛可真毒。”
“是吗?”翟俊杰摸了摸自己的脸颊,怎么自己没发现呢?
“老翟,找个时间试试戏,可以的话到时候就你了!”杨光远说道。
《血战台儿庄》拍摄的时候,王铭章的角色人选是最后一个确定的,大家找了半天,蓦然回首,合适的人选竟然是副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