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第379节

  “印十万册吧,不要怕,我相信两个月的时间,市场吃的下,咱们各大书店的渠道都铺开了,又不是没渠道。”

  渠道方面有《人民文艺》帮助,创刊号第一时间能铺到全国绝大数城市的书店。

  “是不是有点多,十万册咱们资金就要花出去一大半!”

  “不要怕,我相信你!”

  见刘一民这样说,郑渊杰也咬牙道:“十万册就十万册!”

  到时候要是销量不好,刘一民能到报纸上替《童话大王》做一下宣传,但刘一民觉得用不到。

  历史上《童话大王》创刊号印量就在十万册左右,实际销量可能略低,但也低不到哪里去。86年单期销量就能跑到了三十万册,超越了主流的儿童文学杂志。

  等刘一民走后,郑渊杰没有去写,而是计算起来了十万册要是能卖出去,自己可以挣多少钱。

  算完后将笔撂下说了一句“天啊,办杂志可太赚钱了!”

  郭薇薇赶紧说道:“老郑,你不要犯了革命乐观主义错误,咱们现在最重要的是写内容。”

  “对对对,内容内容。一赔就是几万块,本钱都赔没了。”郑渊杰慌忙写了起来。

  20号,郑渊杰将自己的稿子交给了燕大出版社排版审校后准备印刷,亲自和美工交流设计了创刊号的颜色和封面图案。

  背面将刘一民和郑渊杰两人的名字印刷的很显眼,里面还写上了告读者书,办刊的目的是办一本真正为了儿童的文学杂志。

  排版印刷之后,郑渊杰再也没有心情写作,经常跑到燕大跟刘一民交流,或者去听刘一民讲课。

  “一民同志,我现在闭上眼,一个人给我说《童话大王》热卖,一个人给我说你写的童话没人看。”

  “你还是对自己没信心,不过多办几期就有信心了。”

  文研所办刊的消息传遍了燕大中文系,当听说杂志完全由一人所写后大家都傻眼了。

  不少人看到郑渊杰的时候,都冲着他竖起了拇指。

  倒是老教授都很淡定,觉得在以前救亡时代,一个人就经常负责整刊的内容,想不到几十年后还有如此猛人。

  燕京的《儿童文学》杂志编辑听说后,有人觉得作者跑了可惜,有人在看戏。

  郑渊杰的编辑将笔扔到了桌子上感叹道:“这下好了,饿了也不会回来了。”

  《儿童文学》的主编看着手下的编辑议论纷纷,于是出言安抚并放话:“我就不信一个人能办好一个杂志,要是他能卖的好,我们这群人干脆就去上吊好了。”

  风言风语搞得郑渊杰患得患失,自己赔了不要紧,里面还有刘一民的三万块呢,三万块,一套院子啊!

  时间终于来到了2月1号,崔道逸一大早特意给刘一民打来了电话,让他放心,货已经铺的很到位。

  “师兄,多谢你了。”

  “不用谢,谁让我是师兄呢!”崔道逸乐呵呵地说道。

  “发行所什么时候能把数据反馈回来?”

  “与其等发行所的数据,你还不如到书店看看买的人多不,书店卖的好,总销量就差不了。”崔道逸说完,决定带着刘一民和郑渊杰到书店门口蹲着。

  书店门口的小黑板上挂着【《人民文艺》《童话大王》已到货】的消息。

  不少人不知道《童话大王》是什么,想给孩子买杂志的家长好奇地询问售货员,得知是新创办的杂志时心里面一阵打鼓。

  “郑渊杰同志写的,以前经常在《儿童文学》上面发表。”

  “是他啊,来一本,他以前写的《黑黑在诚实岛》我儿子挺喜欢的,嘿,盖了帽了,自己办杂志了。”

  “跟刘一民同志一起办的。”

  “那更要看看了!”

  带着孩子的家长来到书店,买完《人民文艺》后,大多会选择带一本《童话大王》,喜欢文学的家长,也注重培养小孩子的文学爱好。

  一个上午的时间,书店卖出了三十本左右。

  崔道逸起身道:“走吧,大致销量能够估算出来了。”

  “多少?”郑渊杰急忙问道。

  崔道逸很自信地回答道:“八到九万册!”

  郑渊杰喃喃道:“卖不完啊!”

  “郑渊杰同志,八九万册,对于你们儿童杂志还不够高吗?这已经是非常高了,一民,你眼光不错。”崔道逸夸奖道。

  刘一民笑道:“我们具体的等一等发行所的数据吧!”

  市面上,这一期《童话大王》的销量趋势远比《儿童文学》卖的快,这一期的童话质量高,是郑渊杰的心血之作,口碑如同滚雪球一般壮大。

  五天后,郑渊杰已经不再担心《童话大王》的销量了,因为胡同里已经能看到有孩子在谈论他的童话了。

  一个星期后发行所的数据出来了,第一星期《童话大王》的销量达到了一万五千册,十万册印刷量卖完已经完全不成问题,达到加印的程度还差一点。

  报纸上对于儿童文学领域的这个新刊做了报道,《儿童文学》杂志的主编看到上面的内容脸色铁青,看到一众编辑戏谑的目光,内心的懊悔和怨恨涌上心头。

  此后一毛钱丢掉一个大作家的笑话开始在燕京的文学圈子里流传,面对已经富起来的郑渊杰,《儿童文学》已无法挽回。

  郑渊杰看到报纸上的赞誉没了其他心思,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多写、多赚!

  一期净利润约到一万元,两人分了之后,他还有六千多,半年下来就能个小院子,一年大院子。

  夏言看到报纸高兴地给刘一民打来了电话:“一民,还是你小子有眼光,好啊,干的真漂亮。我真没想到儿童文学领域,还有如此年富力强的作家。”

  “我们应该感谢您,要是没有您,我们刊号也不会这么快就拿到了。”

  “我?我可没出什么力!”夏言笑眯眯地否认道。

第437章 功德林同学会

  《童话大王》刚创刊的势头比目前主流杂志刚创刊时更为迅猛,《当代》创刊时首印的数量才为7万册,这结果让夏言刮目相看。

  另外,《童话大王》的编辑部名义上是文研所主办的,但他知道实际情况,编辑部就一个人。

  “我第一次知道咱们国家儿童文学也有这么大的市场,《儿童文学》那帮人真是没什么用,这么多年才搞出这么点名堂。”夏言气得又想笑又想骂人。

  刘一民笑道:“您信不信等到明年,我们能做到三十万册。”

  “三十万?我信,按照这个势头,到年底一期差不多能卖二十万册,明年能卖三十万册没问题。不过儿童文学杂志能卖到三十万册,应该也是顶了天了。”夏言分析道。

  刘一民嘿嘿一笑,电话那头的夏言眉头一皱:“怎么?你小子觉得还能卖更多?”

  “您是低估咱们国家儿童的数量了。等大家有钱了,愿意在教育上的投资只会越来越多,说不定过几年,《童话大王》的销量跟咱们四大名旦的销量差不多。”

  夏言笑骂道:“你们燕大什么时候也有吹牛专业了?好了好了,不跟你扯那么多了,等你什么时候做到五十万册再说吧!”

  挂断电话,夏言冲着坐在沙发上的王濛说道:“这小子真是口气大了,想跟你们纯文学杂志比一比销量。”

  王濛愣了一下后,自信地笑道:“反正我们《人民文艺》不怕比,另外一民是我们编委会的委员,说来我们两家是兄弟杂志,《童话大王》创刊,我们帮了不少忙。”

  “帮忙就对了,不管是儿童文学还是成人文学都是文学,儿童文学发展的好了,也是给成人文学培养读者群体嘛!”

  “您说的对,不过《童话大王》卖的这么好,让我也大吃了一惊。”王濛有点无奈,别人是厚积薄发,《童话大王》是上来就爆发。

  曹禹也是第一时间给刘一民打电话,开口就是:“一民,我听说你小子发了大财!”

  “老师,我发的哪门子财啊!”刘一民笑道。

  “别装了,老沈都给我说了,你在里面还有股份。你们这是商业化探索,不错不错,说明办杂志也能赚钱,大胆的去探索。”曹禹乐呵呵地说道。

  曹禹鼓励完毕后就挂断了电话,刘一民走出文研所,一路能听到不少人的道喜声。

  刘一民准备去请郑渊杰吃个饭,庆祝一下创刊号的成功。

  四合院编辑部里,刘一民已经让邮电局装上了电话,给郑渊杰打电话的时候,对方还在写作。

  刘一民感慨道,就郑渊杰这种毅力,他不成功谁成功啊!

  “吃饭庆祝?一民,我今天得把手头的这一篇写完。你知道吗?我一想到我的内容刊登在杂志上,有一二十万人阅读,我心就忍不住一阵激动。”郑渊杰握着电话的手因为激动而微微发抖。

  刘一民说道:“不管什么时候,都得劳逸结合,老郑,年纪也不小了,注意点身体。”

  “我差几个月才三十岁呢,没办法,穷怕了,能多挣点是一点。”

  郑渊杰最终答应了出来吃饭的邀请,刘一民邀请他下午7点跟妻子一起到丰泽园,刘一民请他们吃鲁菜。

  刘一民又给家里和朱霖各打了一个电话,通知杨秀云晚上不回去吃饭,通知朱霖跟他一起去丰泽园。

  忙完之后,刘一民重新回到了办公室批改学生的期末试卷。

  中文系办公楼很安静,老师不是忙着改卷子,就是忙着去监考。

  刘一民改完卷子,将卷子给闫真,让他帮忙计算分数,并让他们到腊月二十三就放假回家。

  “吴教授,诸位教授,提前祝大家寒假快乐!”刘一民笑着冲大家拱手。

  吴组缃几人高兴地拱手回礼,吴组缃和王瑶两人穿着老式的棉衣,不知道的还以为穿到了民国。

  刘一民骑上摩托车径直朝着丰泽园驶去,先到里面找了一个位置,点好菜后站到门口等着郑渊杰他们。

  郑渊杰骑着自行车带着郭薇薇远远地就冲刘一民打招呼,刘一民笑着说道:“等杂志费用结了,也该自行车换摩托了。”

  “哈哈哈,薇薇这几天激动的都睡不着,短短一两个月,我们的生活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郭薇薇不好意思地说道:“一民,看来我家老郑跟着你办杂志是对了。”

  “郭嫂子,可不敢这样说,是老郑的能力强,光靠钱办不了杂志。”

  郑渊杰道:“可没钱也办不了杂志,没刊号更办不了杂志。”

  刘一民让两人先进去,他在这里等朱霖,两人执意站在刘一民旁边等。

  “从电视里看,一民同志的夫人长得真是貌若天仙,没想到今天能见到真人了。”郭薇薇高兴地说道。

  刘一民笑道:“漂不漂亮的,不重要,我脸盲,看不出来漂不漂亮,更主要的是心灵美。”

  郑渊杰和郭薇薇嘴角微不可察的撇了几下,“嗯嗯”的点头不语。

  见到朱霖真人后,更是心情复杂,这么漂亮,你说你看不出来?

  朱霖的皮肤在寒风中变成了冷白皮,嘴唇带着一抹红润,笑着握住了郭薇薇的手。

  郭薇薇拍着朱霖的手冲刘一民笑道:“人美心善,一民,你可真是有福。”

  “哈哈哈,是我有幸找到了刘老师。”朱霖笑道。

  郭薇薇和郑渊杰品尝着丰泽园的饭菜,一个劲儿地夸赞着好吃。

  吃到最后,郑渊杰询问刘一民,对杂志的内容有没有什么改进的意见。

  “一民,我觉得你的思路很好,你不仅懂文学,而且还懂经营,今天咱们好不容易坐在一起了,你得多给我提一点意见。”郑渊杰目光炯炯地看向刘一民。

  “内容的意见嘛,确实没多少。只有一个,那就是可以有针对性的打造几部长篇童话作品,通过连载方式发表。小孩子看了这一节,只要童话有吸引力,下一期肯定是要订的。

  经营方面嘛,可以适当的接受一些采访,再提高一下名气。当然以创作为主,内容为王。”

  《童话大王》短时间内想要提高名气很简单,只需要借助后世的营销方法即可。比如有人现在讥讽郑渊杰,一个人办一个杂志简直不知天高地厚,能坚持两年,自己名字倒着写。

  郑渊杰只要站出来双方通过报纸互骂几次,再刊登一个对赌协议,《童话大王》的名声瞬间能再提几个层次。

  但目前来看没必要那么弄,能靠内容取胜的事情,不需要再动一些很低俗的手段。

  “长篇童话嘛,我好好想一想,用连载的方式抓住读者的心,是一个好办法,至少能稳住基础销量。”郑渊杰满意地说道。

  刘一民跟郑渊杰碰了一杯,告诉他今天夏言跟自己打电话的事情。

  “三十万?一民.”郑渊杰一方面惊讶于刘一民对《童话大王》前景的看好,另一方面惊讶于刘一民跟夏言的关系到了如此亲密的程度。

首节 上一节 379/4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