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民点了点头,喜梅高兴地说道:“我们厂有个年轻的会计,叫梁向东,他在街上接零工呢!”
“人怎么样?”
喜梅赶紧说道:“人很好,我刚到厂里的时候,经常帮我。”
“行,改天你带来让我看看。”
刘一民说完,去接书房里响起的电话了。
“一民,也该来学校了吧?”严家炎高兴地问道。
“严主任”
刘一民还没说,严家炎直接说道:“赶紧来学校,丁校准备给你办庆祝仪式呢。”
“行,您等着。”
刘一民跟朱霖几人说了一声,换了一身衣服,走出了家门。
燕大,校门口的横幅上的大字一个月了还没有掉色,跟新贴上的一样。
门卫笑着说道:“刘教授,这就是新贴的!”
“行,我先进去了。”
“您慢点,进了里面,学生见了您啊,一定会围着去的。您不知道,当时学生在食堂看到了电视颁奖的画面,都激动的绕着操场跑了好几圈。”
刘一民笑着冲门卫摆了摆手,到了校园里,学生果然如门卫所说,见到刘一民就往摩托车旁跑。
很多学生就是在等着刘一民的,他们知道刘一民这几天肯定会回学校。
“刘教授,刘教授!”学生大声地招手。
刘一民见前面的路已经堵死了,只能停下来跟学生打着招呼。
严家炎等人左等右等,等来了刘一民被包围了的消息。
严家炎一挥手带着几个年轻的讲师、辅导员准备营救刘一民,到现场的时候,看到刘一民正站在石头上讲话。
“同学们,一个文学奖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
严家炎听到这话眼前一黑:“这算是什么话,这不是给学生火上浇油嘛!”
“严主任,一个文学奖当然没什么大不了的,刘教授得的是两个啊!”
“就你机灵,我能忘了?”严家炎笑着往人群里面挤,大声地喊着“同学们,让一让,都回去,要冷静。”
“刘教授,您站在颁奖台上的时候,真厉害,跟那么多的外国人谈笑风生。”
“不只是谈笑风生,是游刃有余!”
“什么游刃有余,还带回来了一百六十万美元呐!”
刘一民看到了人群中汗流浃背往里面挤的严家炎等人,刘一民赶紧说道:“同学们散了吧,我嗓子难受,等嗓子好了,我再跟大家聊。”
学生看到刘一民嗓子确实不舒服,于是纷纷喊着刘教授注意身体离去。
不过来的学生实在太多,还有源源不断地学生过来,保卫处的人也过来大声地向学生喊话,才控制了涌来的人流。
严家炎走近后气喘吁吁地冲着后面的几个老师摆手道:“将刘教授架走,快架走!”
“严教授,我自己走。”
人太多,摩托车是不能骑了,就放在了路边,保卫处为防有人在车里守株待兔,专门让人坐在这里赶人。
回到中文系,教授们鼓掌欢迎,校长丁石荪站在人群前面说道:“刘教授,学生没把你吓坏吧?”
“丁校,学生又不是老虎,吃不了我。”刘一民乐呵呵地说道。
吴组缃说道:“这也不怨学生,谁让一民太炙手可热了。”
朱光遣也拄着拐杖前来迎接,刘一民快步上前,搀扶着他的胳膊往里面走。
燕大中文系的会议室里,几乎跟文学和语言有关的院系都有教授过来,刘一民跟大家简单地分享了几句。
丁石荪说道:“同志们,让我们恭喜中文系。”
丁石荪说完,看了一下严家炎询问道:“严主任,是你宣布还是我宣布?”
严家炎笑着说道:“我来吧!”
刘一民看着严家炎打开手上的文件夹,大声地念道:“根据国家教育部高校教师任免规定及教授职称审核办法,燕京大学校内教授晋升规定,燕大中国语言文学系即日起聘请副教授刘一民同志为燕大正教授,职称为三级教授。
此职称晋升申请由燕京大学提交,教育部审核并批准。”
改革开放之后,十年期间积攒的大量教师升任教授,教育部觉得教授有点泛滥,对教授的职称审核比较严格。
82年燕大就被巡查了一遍,不过结果非但不泛滥,而是认为大量好教师没升教授。
国家教授分为副教授和正教授,正教授又分四个等级,刘一民这是直接跳过四级教授成三级教授了。
一级教授是吴组缃、朱光遣等学部委员、院士级别的人物了。
今年研究生毕业是要升教授的,文学奖的到来加快了这一步伐,从现在来看,刘一民研究生还差两月毕业,本科毕业生当上三级教授了!
大家都知道刘一民肯定升教授,但没想到是三级教授,下面经过短暂的错愕后,掌声在中文系的老教授带领下响起。
朱光遣笑道:“这才对嘛!”
刘一民接过聘书说道:“谢谢学校的信任,我一定继续努力。”
接着又面向下面的老师,做了一次简短的发言。
“各位教授、老师,同志们,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竭尽全力,跟大家一起将中文系、燕大建设好。”
会议结束,刘一民的任命通知就被贴了出去,学生们围在告示栏边津津有味地讨论了起来。
上面贴着的是目前国内最年轻的三级教授、文研所第一副所长、著名文学家、剧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鲁迅文学奖几度获得者、意大利诺尼诺国际文学奖获得者、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刘一民教授!
办公室里,严家炎笑着说道:“别惊讶,其实呀二级教授也可以争一争,不过你毕竟研究生还没毕业,把握不大,我们就申请的三级教授。”
“严教授,我已经很满足了。”刘一民笑道。
丁石荪说道:“一民啊,再接再厉,你是吾校之荣啊。”
“哈哈哈,我们看到你的演讲了,提气,不卑不亢!”吴组缃插嘴道。
“你先不急着上班,你嗓子也不好,系里面给你一星期的假,等嗓子好了再来上班。”严家炎说道。
“目前这最实用。”
严家炎办公室里笑作一团,等人都走后,严家炎碰了碰刘一民的肩膀,八卦地问道:“你是怎么一句话让美国人心甘情愿的拿出一百六十万美元的?”
第453章 燕京市劳动模范
“严教授,您问我这个干什么?”刘一民单手插兜,好奇地问道。
“没有学习哪来进步,学会了我到美国,也弄点慈善捐赠回来。”
刘一民笑着说道:“部里对外国基金资助可是做了相关规定,您这是顶风作案啊!”
“我就不能讲环保了?”严家炎没好气地说道。
严家炎将刘一民单独留下来并不是为了讲这个,而是为了跟刘一民讲未来的教学计划。
“你现在也是三级教授了,下个月也研究生论文一交就毕业了,从年底开始,准备带研究生怎么样?”
“好啊,您这一纸通知,我执行就是。”
严家炎笑呵呵地说道:“像你这样的青年教授,我得尊重你的意愿啊。你刚开始带研究生,招生数量就设置在两个吧。”
见刘一民全部同意,严家炎乐呵呵地将刘一民礼送出了办公室。刘一民又到文研所转了一圈,几人知道刘一民回来后,早坐在办公室里严阵以待。
一个个桌子上摆着大堆的文件,额头上淌着汗水,显示正在努力工作的样子。
看到这一幕,刘一民嘴角露出一丝笑意:“好了,都别装了!”
办公室里笑声四起,闫真几人一脸轻松,王立群结束半年的学习回到了河大。
“刘教授,恭喜您为国争光,恭喜您晋升三级教授。”复旦大学的李良荣开口说道。
闫真瞥了李良荣一眼,这家伙嘴怎么这么快,忙附和了起来。
“不用客气,我来也不是听你们说好话的。良荣同志,你再文研所学习的怎么样?”刘一民问道。
李良荣说道:“中文系教授的教学方式对我感触很大,这是在复旦中文系老师身上所没有的。另外,所里几个新闻专业的老教授,对新闻的理解很独到,受益良多。”
“好,好好学,要记住文研所培训的目的,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学以致用。”刘一民拍了拍李良荣的肩膀,让他坐下。
接着冲着闫真挥了挥手:“闫真,你进来汇报一下最近文研所的工作。”
闫真拿起桌子上的资料,跟着刘一民走进了办公室。
“所长,这是今年以来各小组经费的使用名目,这是各小组需要使用外汇的申请;这是各项目组研究项目的立项。”
刘一民将桌子上的文件拿起,仔细地审阅了起来。闫真准备的既简洁又详细,刘一民通篇看完,就将这一个月来文研所的事情熟知于心了。
人才啊,天生的办公室主任人选。
“新闻专业的教授仍然需要这么多外汇?”去年已经拨了不少外汇用于购买资料了,刘一民疑惑地看向闫真。
“几个教授想编出一本融合中外的新闻学教材,另外还有传播学,国内还没有传播学的研究,一切都要从零开始。”闫真快速地说道。
“行,我再看看。”
闫真上前走了一步,凑近问道:“所长,你是不是要招研究生了?”
“你消息挺灵通啊,今年出招生计划,明年正式招生。”刘一民轻描淡写地说道。
闫真听到消息得到确认,内心一阵狂喜。
“怎么?你想报我的研究生?”刘一民抬头问道。
“刘教授,我知道您要求比较严格,但我想试一试。”
刘一民看着闫真笑道:“想报就报,这是你的权利,好好学,不要连笔试都过不了。”
“是,我一定好好学。”闫真绷直了身体。
“这一个月代课代的怎么样?”
闫真心虚地说道:“应该还不错,学生也没什么怨言,上课的时候也挺活跃。”
“好,这周的课你再带一带,我得休息一阵子。”
“行。”
签完各项文件,刘一民起身离开了文研所,中文系的门口还徘徊着不少学生,这让他想静静地离开有点难。
刚露出个脑袋,就有学生眼尖地指着刘一民喊“教授。”
刘一民十分无奈地又退回了楼内,找严家炎换了一身衣服,戴着口罩,从中文系大楼的侧门离开了。
找到摩托车后,跟保卫处的人核实了一下身份,快速骑着摩托车离去,根本没给旁边学生聚集的机会。
等刘一民一走,保卫处的几个人也松了口气,不断地劝诫靠近的学生,早已口干舌燥。
回到华侨公寓,桌子上已经摆上了晚餐。
“刘老师,燕大找你干嘛?”朱霖笑着问道。
刘一民笑着说道:“也没什么事情,就是宣布一下新的任命,校长带着人祝贺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