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命?”
“现在是名正言顺的刘教授了。”刘一民站直身体说道。
“恭喜刘老师成为正教授了。”
“不是四级正教授,是三级教授!”
“三级?我爸才是四级,要是知道了,估计要捶胸顿足喽,这么快就被女婿给比下去了。”
朱霖从小被朱父培养,她对教授、副教授之类的职称细节了熟于心。
“三级是什么级别?”杨秀云好奇地走过来问道。
朱霖拉着杨秀云的胳膊解释道:“娘,就这样跟您说吧,相当于你们洛城的地委行署专员和书记,最大的官。”
“咦,地官员?”杨秀云手里的东西差点没拿稳掉了下来,等反应过来后开始念叨着刘家祖宗的功德了。
刘一民蹭了一下朱霖的肩膀低声道:“你怎么也开始叫‘娘’了?”
“我就不兴叫?”朱霖扬起下巴问道。
“行,爱叫多叫。”
杨秀云让朱霖给家里写信,告诉家里这个好消息。
晚上的饭大家吃的津津有味,刘一民提议道:“系里面给我放了一星期的假,咱们过两天全家出去转转吧,好好看看燕京的春天。”
“行,后天吧,过了后天我也得去上班了。院里面又给了我一个本子,不过这次是配合山尊导演排的。”朱霖说道。
“那就后天。”
吃完饭,朱霖和刘一民下楼顺着大道散步,四月份的晚上凉爽适宜,两人手拉着手,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
朱霖没怎么讲单位的事情,一直讲家里鸡毛蒜皮的小事,跟朱父朱母的,也有跟杨秀云的。
转了一圈回来后,看着华侨公寓门口的小情侣,朱霖笑着问道:“刘老师,这像不像是当年你从法国回来,我跑到燕京饭店找你的场景。”
“当时咱俩可没这么亲密,赶紧走了,再看下去长针眼了。”刘一民拉着朱霖的手往里面走。
“现在这年轻人胆子越来越大了。”朱霖评价道。
第二天上午,刘一民和朱霖去协和医院看了一下徐驰和他的夫人陈嵩,徐驰的几个儿女也在病房里。
陈嵩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手指指着刘一民和朱霖,激动地想说话,最后只能流下一行泪水。
“能听到咱们说话,就是没多少力气还开口了。”徐驰难过地说道。
刘一民和朱霖坐在旁边握着陈嵩的手,聊了许多的话,陈嵩以眨眼回应两人。
等刘一民和朱霖准备走的时候,陈嵩忽然用力握住了刘一民的手,好似要说什么。
“嫂子,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你放心吧!”刘一民拍了拍陈嵩的手。
陈嵩眨眼回应,徐驰也说道:“你放心吧,你就别惦记我了。”
徐驰知道陈嵩是放不下他,话音落下,拿出手帕给陈嵩擦了擦泪水。
“一民,辛苦你了,你刚回国,一大堆人要见,还专门跑到医院。”徐驰送刘一民和朱霖走出了病房。
“老徐同志,你要保重身体,有什么需要我做的,你尽管开口。”
老徐乐观地笑了一下,不过沉重的内心让他转眼脸上便是阴云:“有你这句话就够了,忙去吧,文学界比医院更需要你。”
回到华侨公寓,客厅里坐满了人,刘振云、崔道逸几人已经在等着他了。
除了来家里祝贺,刘一民手里收到的私人贺电也不少,陆遥、蒋子龙还有余桦等人都发来了贺电。
陆遥还在贺电里表示自己一定要像刘一民一样,写出一部伟大的作品。
《人生》等作品知名是知名,但是还不够伟大。他对伟大的定义,是至少要获得茅盾文学奖。
刘一民获得外国文学奖,深深地激励了陆遥,让他再次陷入了疯狂写作之中。
李书和黄春雨将《血战台儿庄》的单行本样本给刘一民看了看,血色染红了半张封面,断壁残垣和砍断的大刀,简直就是残酷的战场。
“我们好久没有首印近两百万册的规模了,一民,希望《血战台儿庄》这本纪实文学能够重现当年《凯旋在子夜》的销售盛况。”李书一想到当年抢购的浪潮,双腿就不由自主抖动了起来。
刘一民笑着说道:“你们印刷之前,肯定对市场做了一次调查,这印刷质量比以前好多了啊?”
“燕京新华印刷厂印的,他们进口了激光照排印刷设备,再加上这两年纸张技术也在进步,整体的精美程度一下子就提高了上来。”商务印书馆编辑黄春雨解释道。
崔道逸说道:“咱们《人民文艺》也准备更新排版技术,提高印刷效率嘞。”
“我们《农民日报》土里刨食的,没钱。”刘振云调侃道。
在大家笑的间歇,刘一民从书房里将《特赦1959》的手稿递给了崔道逸。
“回来两天,又写了一本?”崔道逸下意识问道。
刘一民打趣道:“师兄,我是章鱼?长了八只手啊?”
“那你这?”
“我出国之前就写的差不多了,回来补了一个尾。”刘一民说道。
“又是一篇纪实文学作品。”崔道逸感慨道,接着带着几人开始阅读。
刘振云看了一半后感叹道:“像我都接触不到这些人,我想写也不知道怎么去写!”
等大家看完,崔道逸将稿子认真地收好,准备在5月份的《人民文艺》上发表。
“《特赦1959》应该不需要任何的审核就能发表,这里面的内容彰显了我D的自信,显示出了对于落后政体和政治思想的的一种居高临下的包容心态。”
崔道逸的见解引得了周围其他人的认同,等发表出去之后一定会引起海内外读者的热烈反响。
几人离开华侨公寓之后,仍然不断地讨讨论着《特赦1959》。
即将到达长安街的时候,崔道逸停下脚步去买了一份晚报,看到上面的内容后笑着说道:“看,晚报上还是一民。我看呀,大规模的报道得有一个星期。”
“我昨天写的一篇,明天我们《农民日报》刊登。”刘振云自豪地说道。
李书说道:“不奇怪,这跟女排获奖一样,都是能够提振民族自信心的事情。想要干大事儿,精神得先上去。接下来各地的地方媒体,都会转载各大央媒的报道。”
“我们豫省的不会,因为我们豫省的报纸得亲自写,标题不用想,开头就是‘我省作家刘一民.’”
刘振云说完,几人骑上摩托车朝家里面走去。
4月20号,一家人出门游玩之前,先在门上贴上一个告示,告诉前来拜访的人,自己一家出去玩了。
上次朱父朱母带着杨秀云去了颐和园,今天他们决定去故宫西北部的北海公园。
北海公园从辽开始,经历了元明清三代扩建,里面的建筑能看到各个朝代的影子。
此时的北海公园是最美丽的时节,花开的正艳,气候也合适。
“这古代的皇帝老子可真享受!”杨秀云笑着说道。
刘一民指着南边说道:“那边是中海和南海,国家办公的地方。”
杨秀云站在高处想看看那边到底怎么样,刘一民介绍道:“单纯从景色来看,也差不多。”
杨秀云对各种建筑和大殿的类型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心里面对景色只有一个评价标准,那就是好看和不好看。
看出杨秀云想去,刘一民笑着说道:“等过阵子,我看看能不能找来几张参观的票,找到了我带您进去看看。”
杨秀云高兴地连着说了几个“中”,刘雨和刘林不明白为什,也只是喊着“中”。
两人正是一岁了,刘一民原本以为回来两个小家伙已经回走了,事实证明,他这个当父亲的还是太急了。
在北海公园里,刘一民遇到了史铁生和他的妹妹史岚,两个人正在欣赏凌霄花。
“一民哥,你在国外好神气呦!”史岚高兴地说道。
刘一民不以为意地说道:“小史岚,你站在上面,你也神气。”
“一民,恭喜你,我本来想去的,但我觉得你肯定很忙,所以我”史铁生连忙说道。
“没事,我明白。你最近有没有写什么文章?”
“写了几篇散文投了出去,反响还行。”史铁生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看向空地上正带着两个小家伙学走路的杨秀云和喜梅。
两家人一起游览了约二十分钟,史铁生和史岚离开了北海公园。
刘一民带着一家人从北海公园出来后,逛了一圈景山公园,中午没回去,在前门吃过午饭又走进了故宫。
下午四点左右,大家都累了,两个小家伙困的脑袋耷拉在怀里,口水顺着衣服往下流。
“回家!”
刘一民一发话,大家神色一松,脚步都轻快了许多。
燕京市政府大会议室,台下坐着燕京各界代表。刘一民旁边坐着夏淳、欧阳山尊两位导演和一众《天下第一楼》的话剧演员。
主席台后面挂着镰刀斧头和颁奖的条幅,枣红色的金丝绒桌布铺在台上,领导前面的话筒头用红色的布条包着。
《天下第一楼》剧组和编剧刘一民荣获燕京市劳动模范的称号,三月份的时候公布了劳模评选结果,直到刘一民回国,劳动模范称号的颁奖工作才开始。
刘一民分别获得劳动模范先进个人和《天下第一楼》先进群体的荣誉称号。
【《天下第一楼》话剧首演以来,已经演出二百余场,编剧刘一民以老北平历史为背景,饮食文化为笔墨,为燕京人民贡献了一部属于燕京人民的文化盛宴,下面有请刘一民同志和剧组的同志上台领奖。】
刘一民起身穿着新订做的中山装,带着剧组的人员走上了领奖台。
曹禹作为燕京市文联的领导亲自给刘一民挂上红花,将纸质的奖状颁发给了他。
“一民,这奖甚至没有鲁迅文学奖的五十块钱贵,但这奖对于各行各业的工作者而言,是最高的褒扬,是工农群众给你们发的奖状。”
刘一民从曹禹的手里接过奖状:“老师,我记住了。”
燕京市领导带头,台上台下响起热烈地掌声。刘一民领劳动模范的奖状,是这次颁奖最大的看点。
“一民同志,讲几句吧!”燕京市的领导笑着说道。
刘一民走到前面的立着的话筒旁,跟前来参会的各单位代表和群众代表打着招呼。
还不等刘一民说话,下面就有人扯着脖子喊道:“刘一民同志,你在国外领奖是啥感受?”
“这的领奖感受要比国外好,因为这里都是自己人。”
“好!”台下像是被火花点燃的炮仗一样,瞬间就热闹了起来。
第454章 《特赦1959》发表
“感谢同志们对我的信任,投票选我为先进个人。我以后将继续努力,继续写出更优质的作品和剧本。
这个奖是我从小最想获得的奖,上学的时候看到报纸上关于劳模颁奖的新闻,我总是要看很久。张秉贵老同志,就是我学习的榜样。
他的‘一团火’精神值得我们各行各业去学习,将自己在岗位上的工作做到极致。我也认为,合理的报酬对于保持岗位职工工作激情非常重要。
谢谢大家,这就是我的发言。”
台下鼓掌的人更多了,尤其是各工厂代表,觉得刘一民这是在为他们争取更好的福利待遇。
走下台后,燕京市领导根据刘一民的讲话,探讨了一下收入分配方式的问题。
等到会议结束,各界代表都没走,争相围在走廊和门口看刘一民。
面对伸过来的手,刘一民只能一一跟大家握手,俨然成了整场会议最出风头的男人。
等走出来后,欧阳山尊调侃道:“家宝公都没一民受欢迎喽。”
“山尊同志,您这是挑拨我们师徒关系啊!”刘一民笑着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