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男生还没反应过来,拉着他快速地朝办公室跑去。老教师的年纪大了,满头银发,跑到教室硬是没喘一口气。
路过“黑土地”的考生都笑着摇了摇头,接着像是前车之鉴的样子,赶紧捂好了自己的挎包。刘一民看了一下自己的考场所在教室后就立马跑了上去,这教室他闭眼都能找到。
78年的高考安排跟第一年有所不同,7月20号上午考政治,下午历史(物理);21号上午数学,下午地理(化学);22号上午语文,下午外语。如果是报考外语院校或者外语专业的考生,23号还得加试一场口语考试。
考场里面坐了四十多个考生,刘一民在倒数第二排,不是第一排天选座位。
两名监考老师,都是外校过来监考的。看得出来,这监考老师甚至比考生都激动。能参加监考工作,是一大荣幸。要是再能参加改卷工作,那就是荣幸中的荣幸。
可惜他们每个学校能参加阅卷工作的老师不超过五人,学校不会公开选拔,而是直接挑选资格老教学能力强的老师参加改卷工作。
刘一民晃了晃桌子,桌子有条腿稍微有点短,不过影响不大。桌子上面凹凸不平,漆面被扣的像是东南亚群岛一样,左上角刻着几行小字,看来大家都是鲁迅先生的学生。
只可惜,桌子没有刻上一个“早”字。西方不能没有耶路撒冷,中国学生的课桌上不能没有刻字。
“同学们,我首先要祝贺你们,你们赶上了好的时代。你们虽在汝县参加高考,可是却来自祖国各地。有应届的,也有毕业的,有汝县的,有燕京沪市的。这是你们期待已久的高考,这是D和国家一次重大的决策,你们不要辜负D和国家给予的这次机会。
你们中有的已经身为人父,身为人母,当然也有年轻人。我希望你们遵守考场纪律,不得交头接耳,不得传递答案,一旦被发现,将严肃处理。前程的事情,可马虎不得。不要因为一时的贪念,葬送了自己大好未来。”
监考老师在讲台上热情洋溢地说道。
刘一民拿到卷子快速地浏览了一遍,政治题跟去年豫省的语文题的结构差不多,只不过少了作文和名词解释都是政治课本的专业术语。
第一题的名词解释有生产力、阶级、实践、矛盾的普遍性四个词,每个词四分,总共是16分。
这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具有很强的挑战性,考验的是有没有吃透课本。刘一民暗暗皱眉,有好几道简答题他并没有背到,比如简述题有一个批判“四人棒”宣扬形而上学的一个谬论。
不过大部分都很简单,他本身是文科生,以前参加高考的时候哲学理论类的背的都很熟练,加上几个月也重点复习了政治,写出来不难。
并在此基础上严格贯彻了后世文科老师经常挂在口头上的一个答题技巧,即使不会写也要写满,万一有写对的地方就能得分。
写到最后,刘一民的手都有点发麻,狠狠地摔了两下,继续开始写。
发的答题纸上写的满满当当,写完刚准备长舒一口气,外面的工作人员敲响了铁板,政治考试正式结束。
下午的历史要简单的多,题型包括填空题、简答题和名词解释。填空题给的是一些历史事件,补充一些重要的名词。如战争事件、革命人物和口号等等。
对他来说,难度极低。他做过一遍,大部分都知道是铁定拿分的题目。
第一天考完,他格外轻松。
第二天数学和地理,对他来说依旧简单,考完后找到一家面馆,美美的奖励了自己一顿。
这家面馆是汝县数一数二的国营面馆,做面的师傅姓杨,据说以前解放前在省城的酒楼里面当厨子,年纪轻轻便出师了,经常出入军官或者官员的家里面做私厨。
解放的时候,好巧不巧酒楼被炸了,他的腿被迫击炮的炮弹划伤,问题不大,不过走起路来会有一点点瘸。
前几年刘一民上高中的时候,高中革委会的人还把他请到学校演讲。
他在台上生气地扯掉头上的白色厨师帽,声泪俱下的控诉,对着同学们大声喊道:“同学们,我这条腿就是被万恶的旧社会的炮弹给炸伤了,是解放军给我从房子下面扒了出来。
同志们,同学们!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世世代代不忘本,永远跟着D干革命!”
第9章 大学之资
台下的气氛很快就被点燃,台上的领导和台下的老师学生齐声高呼。后来据说不同派的人拉着他干,他不干,还很硬气地跟他们干了一仗。
那些人跳起来骂他:“死杨瘸子,我看你是该挨斗了!”
杨瘸子又是扯下头上的帽子骂道:“小兔崽子,干你娘,老子就是个厨子,别的什么都不懂。”
另外他做的面确实好吃,碗里没肉也能吃出肉味。刘一民以前偷偷来改善生活的时候,笑着问他怎么做的。
厨子老神秘地说:“这是祖传的配方!”
当时刘一民跟他开玩笑说道:“要是祖传的,你还用得着在酒楼给人家当学徒,自己早就是大师傅了。”
他嘿嘿一笑,嘴角上扬:“我又没说是我家祖传的,是我那吝啬鬼托生的死鬼掌柜祖传的,他们就是靠着这手段偷工减料的。”
因为腿瘸,大家都会叫他杨瘸子!
刘一民坐下后,要了一碗杨瘸子最擅长的烩面,闻到后厨的味道,肚子就咕隆隆的响了起来。
一碗烩面端上来,刘一民就迫不及待地吃了起来。上面没有羊肉,是纯素的烩面,不过油水还可以,上面漂浮着一层油脂。
喝了几口汤后,刘一民抬头却发现杨瘸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斜靠在了通往后厨的门框上,看到是他,笑着走了过来:“小家伙是你啊,有一段时间没见你了,你这是?”
“我考试,考完就想你这一口面。”
“参加高考了?那得吃好点,你等等。”杨瘸子转身走进后厨,过了一会儿端着一个小碗走了出来,里面是一份小碗的烩面。
“赶紧吃吧,大小伙子,吃一碗根本吃不饱。”接着杨瘸子转回后厨的瞬间,用手示意他搅一搅面再吃。
刘一民道完谢后,用筷子搅了搅,忽然发现翻上来了几块肉,疑惑地抬头看向杨瘸子,杨瘸子站在后厨门口,笑着示意他赶紧吃。
饱餐一顿后,刘一民骑着自行车回到了供销社的司机宿舍。
第二天语文,卷子很快就分发到了刘一民手中,扫了一眼题目,立马瞪大了双眼,这能是高考题?这题比政治要简单多了。这些题对他来说,简直是老太太喝稀饭—呲溜一下。
第一道题是给下面三段文字加上标点符号,总共是十分。
这全国统一出的语文题,甚至比77年HEN省自己出的语文题都简单。第二题是在括号里面填入最恰当的字。第三道是填写关联词,第四道是改语病。
这几道题写下来,二十分钟的时间全部完成,另外还顺带检查了一遍。
作文题难度也极低,更像是后世新闻传播专业研究生考试里面的题型,将几则或者一则材料改编成规定字数的消息。将材料重新组合,挑出重点,加上关联词,对句子进行一定的优化,甚至抄写原文都可以。
作文给了一篇名为“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的文章,要求缩写成五百字到六百字的短文,不得超过六百字,否则扣分,总分为三十分。
“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是一名领导人在工业学大庆的会议上讲的,文章里面大量的引用了政治内容,全文的主旨就是号召要加快工农业和其它领域的建设工作。
只要将文章的几个重点圈出来,围绕着这几个重点进行缩写,就能够得到高分。
题不难,唯一的问题就是天太热,手心里面都是汗,握着钢笔的手写字的时候很容易滑。刘一民用胳膊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接着又低头完成了最后一题。
盖上钢笔帽,漫无目的的转起了钢笔。
讲台上的老师目光猛地移到了刘一民身上,锐利的目光紧紧地锁定他手中的钢笔,接着扫了一圈刘一民周围,他还以为刘一民想要做小动作。
接着见他似乎是真的在玩,又恨铁不成钢的摇了摇头,暗道烂泥扶不上墙,你不会做,好歹先写上啊,万一得分了!监考老师缓缓地朝这边转了过来,目光左扫右扫,最终落在了刘一民的卷子上。
“嗯?写满了?”监考老师不可置信地摘下眼镜,哈了好几口气,确认自己擦干净后,重新戴上眼镜,用余光扫视着刘一民的试卷。
真写满了?这标点符号好像标的还对,填词也倒像是正确荅案。作文呢,你翻页啊!监考老师在心里呐喊道。
刘一民像是听到了呐喊声一样,不动声色地将卷子给翻了一页。
沙沙的写字声和叹息声在考场上互相交织,有的学生恨不得将头发上都给拽掉,任谁都没有注意到考场上一名考生正在跟监考老师正在进行无声的交流。
监考老师将刘一民的作文从头看到尾,不说内容,工整的字迹就让他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再一看内容,嘴角吸了一口冷气,嘶!大才啊!
将刘一民整张考卷给看完后,更是震惊。他本身就是语文老师,即使没看过标准答案,除了作文题这种主观题外,客观题都能看出来答的对不对。
我汝县考生竟然有如此娇子,看来今年高考要出个大学生了。可惜,下午的数学不是他监考,要不然更能观察一下刘一民的成绩了。
刘一民见他看完,悄悄地将卷子翻了过来。监考老师猛然从震惊中醒来,瞪了刘一民一眼,背着手朝其他地方巡视去了。
跟另外一名监考老师碰头的时候,低声说道:“咱们考场有个好苗子啊!”
“谁?”
“正在趴着准备睡觉那一个。”
“老杨,你是不是糊涂了,睡觉的那个?好苗子能在高考的时候睡觉?”另一名监考老师鄙视道。
“你也不信是吧,别人做题是因为没做完,他睡觉是因为真做完了啊,而且正确率极高,反正我是没看出什么毛病。字还写的漂亮,其他科只要考的不是太差,上大学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杨老师以一种不容置疑地口吻说道。
第10章 编辑部的欢呼
【上一章被关小黑屋了】
另外一名监考老师见他说的这么坚定,好奇地走到刘一民的桌子旁,刘一民为了害怕汗水打湿试卷,趴下的时候特意将卷子折叠好放在了桌子的左上角。
专门过来看的老师只看到了第一道题,其余的看不到,急的他团团转。连着在座位周围转了几圈,搞得旁边的几名考生心态都有点不稳。
过了一会儿,监考老师走到刘一民旁边,低声说道:“醒一醒,做完题记得检查一下!”
刘一民听到声音后缓缓地抬头,揉了揉眼睛抬头朝监考老师望去,监考老师冲他挤了挤眼睛。
快成景点了,他无奈地将试卷展开,让对方观摩了起来。
刘一民将目光望向窗外,看到第一天在学校门口见到的女人正在抱着孩子喂奶。喂完奶后将孩子交给公婆,又急匆匆地朝着考场跑去,旁边有个监考老师在一旁监视。
“铛~铛~铛”随着三声的铃声响起,语文考试终于结束。
监考老师走到刘一民旁边收卷子的时候,用仅两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问道:“哪个高中毕业的?”
“县中的!“
“不错,接下来好好考,希望你能考上大学,考上大学命运就改变了。”
走廊外,不少考生都是垂头丧气,也有人在高声对着答案。
“第二道题道貌什么然啊,我写的是道貌盎然对不对?”
“不对,是道貌傲然!”
“道貌岸然,你们都说错了。不过,接下来的那个内心卑鄙龌龊的字是怎么写的?我不会!”
刘一民刚进厕所又听见有人说道:“我都写完了,你是不知道,我们考场还有睡觉的,被监考老师提醒了后还睡,这样的人考什么大学,浪费国家的纸!”
刘一民还准备吃瓜,没想到吃到了自己身上,无奈地摇了摇头。
下午考英语,英语不计入总分,只做参考。英语的题的难易程度相当于刘一民学过的初中水平,他答了一半后就开始胡乱的写了。
78年的高考公布成绩,太过惊世骇俗就不好了。在上高中的时候,学校几乎没有什么正经的英语课,怎么可能考的那么好。
又不计入成绩,摆烂是最好的选择。
往旁边看去,大部分学生也都是乱答,偶尔遇到几个抓耳挠腮的。
外语考试的时间是从两点半考到下午四点半。四点的时候刘一民就交了试卷,骑上自行车朝家里面骑去。
再晚点回家的话,估计要骑到天黑了。
《人民文艺》编辑部内,副主编崔道逸面对桌子上摆的像小山一样的稿件看的他头晕脑胀,燕京的夏天和汝县相比,更加的炎热。
办公室里面坐着七八个编辑,两两一个办公桌,桌子很大,上面摆的都是信封。大家都被热的汗流浃背,有的将裤腿挽的很高,有的则拿着扇子一个劲儿的扇着。
“一到夏天,咱们整个编辑部内颇有一副斯文扫地的样子。”有编辑环顾四周,笑着摇了摇头。
“比起斯文扫地,我更生气没找到好的稿子。“崔道逸头也不抬地说道。豆大的汗水从额头滑落,他赶紧拿出口袋里面的手帕擦了擦。
“老崔,今天奇了怪了,一个能看得过去的稿子都没发现,一个一个写的什么玩意儿!我看呀,大部分比一般的初中生作文好不到哪里去。”
“谁说不是呢!也不能怪他们。我们现在啊,不要想着能挑到金子,看着有用的石头,拿起来洗洗看,说不定洗完之后能用。”
崔道逸调侃道。
“老崔,你这个比喻有点深度。”有编辑笑着说道。
崔道逸作为副主编,有自己的办公室,不过他还是喜欢在外面跟编辑一同办公。这样遇到有争议的稿子,他可以第一时间查看。
“同志们,我们浪费了太多的时间。我们一定要打起精神,我觉得,我马上就能找到好稿子了。”崔道逸鼓励道。
崔道逸将手中的废稿塞进信封,扔到旁边,继续拿起未看的稿件。先是看了一下寄信人的名字,看是不是老作者,如果是老作者的话,会认真地看一看。要是知名的作者,基本上可以提前欢呼了。
“刘一民?豫省汝县石岭公社,又一个新人,希望写的还能过得去。”崔道逸见是陌生的名字,心里面的凉意就已经升上来了七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