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道逸此时恨不得脸上写上几个字,要合作就找大平台!
“不说其他的,一民,你让我刮目相看,请你吃饭,感谢你帮了我个大忙,要不然这一期的销量任务很难完成。”
“张老,您这样说,我可承受不起,我是唱着《黄河大合唱》成长起来的一代,您的歌一直激励着我前进。”
“你就是这样夸的艾清吧!”张广年说完,自己先笑了起来。
如果有可能的话,刘一民是不想跟这些编辑见面的。因为每次见面,最后必然会谈到下一个稿子上面来。
这是他最头疼的时候了!
“最近人艺想让我改个剧本,精力上有些分散。另外我想尝试一下中长篇,这部小说的时间跨度大,涉及到的人物多。我想全面的展示一下从1937年前后到新中国成立后这段时间里,老北平的人物风貌。以一个不同寻常的视角,来看待社会的变迁。”
刘一民没有给他们说具体的完稿时间。
“好饭不怕晚,《人民文艺》等得起。你想了解,可以随时到《人民文艺》找我,那段历史我熟啊!”张广年感叹道。
“一民,你不会这次不想投给《人民文艺》了吧?”崔道逸反问道。
刘一民叫屈道:“张老,您瞧我这个师兄,每次来都要将我的军!”
“你以为老崔这个名编的名头是怎么来的?”张广年调侃道,接着又开口:“一民,不用张老张老的叫,老张,或者老张同志。”
第86章 跟朱霖一起看话剧
张广年对于人艺邀请刘一民写剧本的事情很感兴趣,提起了在文联曹禹打听刘一民情况的事情。
“看来,老万早就有这个打算了!你有什么不懂的,只管去找他,年轻人不要脸皮薄,一薄就容易错过!”
正说话间,一群留学生走了进来,看到刘一民后,热情地围坐在了一起,搞得张广年和崔道逸都一脸茫然。
心想,这些留学生是吃错药了?
“老张同志、师兄,给你们介绍一下,这是我们外研社的!”
张广年沉思了一会儿,问道:“没听说过这个机构啊,外事部门下面的机构?”
“哈哈哈,这是学校留办成立的社团,外国留学生中华文化研究社!”
也就是张广年和崔道逸的涵养好,要不然就张嘴骂了,“外研社”三个字把他们唬的一愣一愣的。
不过正好他们在这,刘一民干脆抓了他们壮丁,让他们给这些留学生讲讲以前北平的故事。
对于这些外国人想了解中国文化,张广年很高兴,坐在一旁认真地讲了起来。
等长征食堂的服务员过来催促关门了,他们才结束。
看着他们的背影,克俚福搂住刘一民说道:“刘,今日无事,适合泡澡!”
穆拉土在旁边插话道:“李聪仁请客,我们要剥削一下这个美国佬!”
西单一处家属院内,朱琳走进客厅,将身上的挎包挂在门后。朱父正坐在沙发上,翘着二郎腿认真地看着报纸。
最近会议期间各种各样的消息层出不穷,对于他们这样的知识分子,要时刻注意看新闻,判断国内的政策走势。
“爸,还在看报纸?”朱霖脱下蓝色的棉袄,露出黄色的毛衣,毛衣里面套着白色的衬衫,衣领露在毛衣外面,显得十分干练。
“当然得看,这可是关系着未来国家的走向。最近报纸上的新闻,让我感受到,上面有了新的想法。跟美国人都签了联合公报,过几天就到了1979年1月1日,那时候咱们跟美国可就正式建交了。
你说说,东西方两个国家,这动作对于全世界来说都是大事,了解国家大事,吃不了亏,来,坐这儿跟我一起看会儿报纸!”
“不看了,回屋休息一会儿!”朱霖漫不经心地说道。
“不看呀,这刘一民的文章”
朱霖像神经反射一样的回头看向朱父,只见朱父笑吟吟的看着他,脸上带着一丝玩味,朱霖才反应过来上当了。
“哎呀,爸,你”朱霖轻轻地拍了一下朱父的后背,下一秒眼睛死死地盯在桌子上的话剧票上:“你从哪儿弄的话剧票?”
“学校工会给的,我打算跟你妈过两天去看!”朱父看了一眼朱霖,心中生出一丝不妙的感觉。
朱霖不等朱父反应过来,一把将两张话剧票拿到了手里面:“你们看什么看?都老夫老妻了,我还没看过,您给我吧,我提升一下自己的文艺水平。”
“你自己也只需要一张票!”
“我有个朋友!”
朱父拿朱霖没有办法,于是只能命令她在沙发上陪自己看会报纸作为补偿。
“上次你写的读者来信挺不错,我同事都在夸你,说让你学医亏了,应该学文学的。”朱父给自己倒了一杯茶,又将《人民文艺》发表朱琳读者信的那一页给翻了出来。
“现在学也不晚,我们上次邀请刘一民同志来我们学校参加联欢会了。”
“哦?”朱父下拉了一下眼镜,仔细地观察了朱霖的表情,饶有兴趣地问道:“怎么样?是否真如报纸上写的那样?”
“不止!”
“不止?”
“是呀,真人比报纸上写的还好,年轻,有礼貌,待人真诚热情,没有架子”朱霖摆着指头数了起来。
朱父听完之后,警觉地说道:“霖霖,写得好是写得好,可不要被才华给迷了眼。我觉得,还是得跳脱出来观察一个人。文艺圈的人啊,你父亲比你懂,尤其是中文系的”
朱父很想说,文艺圈的那些破事儿,他都明白,那些有文学才华的人,大部分的感情是一团乱麻。
但又不好意思说出口,再说了万一冤枉了人呢!
“爸,他不一样,再说了我们刚认识。”
朱父嗤笑一声,总感觉这话很耳熟。他不一样,又说刚认识,这不互相矛盾吗?
叹了一口气后,将《人民文艺》给扔到了桌子下面,也不再说话,而是专心地看起了报纸。
朱霖待了一会儿后,趁着朱父不注意,背上挎包离开了家门。哒哒哒的跑下楼梯,骑着自行车来到燕大找到刘一民。
“刘一民同志,我正好路过燕大,刚好拿到了两张话剧票,感谢你在信里面指导我的写作,这两张话剧票就当谢礼了!”
刘一民接过话剧票,看了一眼是老郭写的《蔡文姬》。
“我一个人看话剧用两张?”刘一民笑着问道,手有节奏的搓着手里的两张票。
朱霖说道:“你要是一个人看不了的话,可以请你朋友一起看?”
“朋友啊!”刘一民为难地四处环顾,像是在想到底送给谁才好。
朱霖的装作不在意的样子,心里却在呐喊,难道我不是朋友吗?
“这样吧,两张票,我一张你一张,我请你去看《蔡文姬》怎样?”刘一民说道。
“那谢谢了,刘一民同志,晚上的票,要去的话,得赶紧出发了!”
刘一民回到宿舍换了下衣服,刘振云他们三个在图书馆,留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自己晚上可能不回来了,不用等他。
“走吧,朱霖同志!”
刘一民用手拨了一下自行车上的铃铛,发出一阵悦耳的铃声。《蔡文姬》这场戏是在7点开场,朱霖来这里已经骑了一个多小时,回去的路上腿软,两个人慢了不少。
“我以前在体校待过,还当过兵,这点路对我根本不算什么。刘一民同志,你会滑冰吗?”
“不会,我们那儿没有冰场!”
“游泳呢?”
“也不会!”
“嗐,等有时间教你滑冰。”
“我不太喜欢滑冰,我喜欢游泳,等夏天来了,你教我游泳!”
“好!”
第87章 《雷雨》的缺点
两人紧赶慢赶在七点之前到了人艺门口,燕京人艺的外表庄重典雅,门口立着一根华表,台阶上站着不少的人,还有焦急的男同志不断地抬腕看着手表。
门口有卖糖葫芦的,刘一民过去买了两串,是回城没活干的知青,偷偷摸摸的在卖。
“尝尝怎么样?”刘一民将一串糖葫芦递给了朱霖。
朱霖轻轻咬了一口,冲着卖糖葫芦的回城知青笑着说道:“不错,很甜。”
“我这是祖传的,搁老佛爷那时候起,我家就是做糖葫芦的,老佛爷还吃过呢!”男知青大言不惭地说道。
刘一民打趣道:“老佛爷吃了怎么说?”
“说太甜,牙给粘掉了!”
男知青这话让旁边的人都笑出了声,纷纷走上前买了一串,很快就一售而空。
走进人艺,精美的柱子和吊顶,感觉跟外面像是两个世界。人艺剧场里面的座位分为上下两层,他们的位置是在二层靠后的位置,前面有遮挡,而且还需要探着身子往下看,十分不舒服。
不过刘一民很知足了,总不能要饭的嫌饭嗖。
“刘一民同志,咱俩换下位置吧,我这边视野更好!”朱霖说道。
“不用了,就这样挺好的。你要是觉得不舒服的话,我去问问,看有没有预留的票?”刘一民问道。
不过他第一次来人艺,还真不一定能找到蓝天野。
朱霖摇了摇头,忙说不用麻烦了,人艺的票早都卖空了,现在想找个空位置根本不好找。
“刘一民同志?”有人慢慢地走到刘一民旁边,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低声问道。
“你是?”
“我是杨力新,蓝导让我给你两张票,下面留的有位置!”
刘一民在打量着杨力新的时候,杨力新也在透过昏黄的灯光打量着刘一民,据蓝天野交代,这可是大作家刘一民,而且正在给人艺写剧本。
杨力新75年考入人艺,一直还没演过什么角色,心里盘算着如何跟刘一民搭上关系,但又害怕对方觉得自己势利。
“蓝先生怎么知道我来了?”刘一民好奇地问道。
“刚才蓝导演在外面看到你买糖葫芦了,又发现这位置不是很好,所以托我给您送两张票,话剧结束,蓝导演让您先别走。”杨力新老实地说道。
“好!”
刘一民将票递给了朱霖一张,笑着说:“走吧,朱霖同志,恭敬不如从命。”
朱霖老老实实地跟在刘一民身后,没想到刘一民还真认识人艺的人,蓝导演,那不就是蓝天野吗?
人艺有名的导演不到,焦菊隐去世后,蓝天野和欧阳山尊是人艺的牌面,今天看的《蔡文姬》就是以前焦菊隐老爷子导演的版本。
见朱霖欲言又止,刘一民主动解释道:“蓝先生想把《驴得水》搬上人艺的舞台,所以我们才认识。”
“那岂不是大家以后排队买票,买的就是《驴得水》的话剧票了?”朱霖问道。
刘一民嘴角一勾:“也不一定,得看剧本好不好!”
《蔡文姬》跟《雷雨》《茶馆》比起来,刘一民还是更想看后两部,可惜现在都不演。不过,从表演上看,人艺演员的功底是真的深厚,演起来让观众如痴如醉,都忘了他们是演员而不是角色本人。
《蔡文姬》时长总共两个半小时,中间有十五分钟的休息时间。
中场休息时,朱霖主动寻找话题,问道:“刘一民同志,你觉得《雷雨》这部话剧怎么样?”
“《雷雨》当然是极好的,但任何话剧都没办法做到十全十美,《雷雨》也是有缺点的,不过跟优点比起来,缺点就不算什么了。”
“哦?《雷雨》还有缺点?”
“有,比如人物塑造过于极端,实际上人性是复杂的。另外从节奏上来看,为了达到戏剧和批判的效果,看起来剧情走向不自然。比如为了让矛盾一起爆发,一瞬间达到高潮,设置了太多的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