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第41节

  刘一民还没说完,旁边有位老同志不满地说道:“小同志年纪轻轻,口气倒是不小,万先生的作品,也是你能批判的。”

  “老先生说的不对,革命人不能盲从,要敢于提出质疑。”朱霖插嘴道。

  “嘿,你这女娃倒是会帮忙!”老同志说完也不再搭理他们两个。

  等话剧演完,人开始慢慢散去,杨力新不知道从哪个角落闪了出来,笑着说道:“刘一民同志,蓝导演在等你。”

  “一民,你来了也不招呼我一声,要不是我在外面跟老朋友说会儿话,还不知道你来了!”蓝天野笑着说道。

  “最近剧本改的不顺利,杨教授建议我来感受一下真实的舞台。”

  蓝天野对于刘一民口中的不顺利没有感到意外,在他的认知里能顺利才见了鬼了。

  “不着急慢慢来,过两天你有时间的话过来,我给你把把关,再想看话剧,找我就行,这位女同志是?”

  蓝天野注意到了刘一民身后的朱霖,饶是他见过那么多的女演员,也感觉到面前的女孩儿十分漂亮,气质出众。

  “这是我朋友,朱霖!”

  “你朋友?不错,第一眼还以为是我们人艺新来演员了!”蓝天野夸赞道。

  朱霖脸一红,赶紧给蓝天野打招呼。

  刚到人艺门口,一群人惊呼下雪了。两人跑出去看,果然,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下雪了,大街上已经铺了一层积雪。

  一群人在雪窝里面扒自己的自行车,朱霖看向刘一民苦笑道:“不好意思啊,刘一民同志,没想到看个话剧还下雪了,你要是回燕大还得骑一个多小时。”

  “没事,今晚大家都是风雪夜归人!”

  刘一民和朱霖骑自行车经过天安门,漫天飞舞的雪花笼罩着紫禁城和长安大街,白茫茫的天地中似乎只剩下他们两个赶路人,雪团横冲直撞,两人都弓着腰并尽力维持着身体的平衡。

  【年轻的娃娃们,雪大了也不要急,要加油啊!】

  朱霖的家不远,很快就到了。朱霖拍了拍身上的和发丝上的雪花,看了一眼楼上,犹豫道:“刘一民同志,要不,你去我家躲一会儿雪?”

  “不用了,一个多小时的路不远,放心吧,我骑的好,摔不倒!”刘一民一脸轻松地说道。

  朱霖心里面的愧疚更深了,我真傻,12月份就是会下雪嘛!

  等刘一民走远,朱霖才走上楼。

  刘一民来到胡同口,车子拐了个弯,认准大路奋力骑去,重新走了一遍长安大街。

  “老马欸!马爷?睡了没有,是我,一民啊!”

  下这么大的雪,嘴上说说就行了,咱还真回燕大啊!

第88章 曹禹眼光真准

  刘一民晚上来招待所,没有介绍信,邹获凡现在也不在招待所住了,只能跟老马挤在了锅炉房隔壁的小房间。

  老马揉着睁不开的眼,身上只穿了一件大裤衩,刚打开门,雪就直往屋里面钻,直接给他冻醒了。

  别的不说,老马这房间里面真暖和,锅炉房晚上这个时候虽然不继续添煤了,可是还保持着燃烧,只不过是闷烧状态。

  老马的房间是在锅炉房里面,温度保持的特别好。老马关上门就迷迷糊糊的又准备睡了,根本没问刘一民到底是怎么回事。

  晚上,两人争了一夜的被子!

  第二天中午,刘一民才从作协出发回到燕大,下午有课,他没办法不回去。

  回到宿舍取讲义的时候,刘振云三人拉着他问他干什么去了,一晚上没回来。

  “三位同志,我觉得咱们还是留点个人空间比较好,今天是王瑶教授的中国文学史吧!”

  “对,走吧!”

  一群人踩着雪走进教室,燕园不少树枝被昨夜的大雪压倒,有的地方一片狼藉,不过未名湖的湖光塔影配合着白雪,倒是别有一番风味。

  王瑶教授经历也比较传奇,35年就在清华入了D,37年学校南迁的时候他暑假在家,战火纷飞被困在了平遥,因此脱离了D。

  44年加入了民主TM,从51年起就是改造的对象。

  教室里,一群学生对着外面的雪景卖弄起来了诗气,刘一民打了一个哈欠,掀开讲义,仔细地预习了起来。

  铃声已经敲响,但仍然不见王瑶教授的身影。

  张曼凌说道:“该不会是因为大雪,教授摔倒了吧,我去燕南园寻一下。”

  还没起身,外面传来了几道寒暄的声音,副校长季羡临率先走了进来,接下来是杨诲、朱光遣、王瑶、严家炎等人,他们没有坐在前面,反而在教室后面寻了一个位置。

  季羡临站在讲台上说道:“同学们,今天本来是王瑶教授的课,临时有变,今天大家不学习文学史,我们邀请到了人艺的万家宝同志给大家讲话剧史!”

  嗡!整个教室如同炸了窝的蜂群一般,夹杂着教室桌凳的碰撞声,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站了起来,将身子探出桌外,看向教室门口。

  “季校长,曹禹先生来了?”有学生见没有看到人,于是大声地问道。

  曹禹的笔名和本名、家宝公或者万院长、看起来是称呼一个人,但实际上间接的表明了跟曹禹的关系如何。

  “安静,你们这般举动,后面的教授可都看着呢,平日里也不见你们如此热情!”

  在万众瞩目之下,曹禹身穿灰色的风衣,戴着前进帽,右手放在胸前,围巾搭在胳膊上,眼镜下的脸庞,笑容可掬。

  进来的一瞬间,教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曹禹冲着所有的学生挥舞着左臂。

  刘一民暗道,这出场的姿势,跟排练过似的。

  刘振云捏了捏耳朵,低声道:“大丈夫生当如此!”

  曹禹的目光在一百多人的大教室中缓缓扫过,最后精准地落在了刘一民的身上,嘴角一勾,又特意冲着他摆了摆手臂。

  见刘一民神色如常,顿觉无趣,缓缓地走上讲台,低声跟季羡临聊了几句,开始了这次的讲课!

  “曹禹先生刚才看咱们了,不会是说的话被他听到了吧!”刘振云面露戚戚然。

  “昨天我听到有燕大的同学说,《雷雨》这部话剧有很多的缺点!”曹禹还没说完,台下又是一片哗然。

  所有人左右对视,不管怎么看自己旁边的同学也不像是能说出这句话的人。

  张曼凌坐在前排,直接扭头看向了刘一民,这一对视不要紧,当下就确定了七八分!

  “他说得对,《雷雨》的缺点很明显,我很高兴,咱们燕大出了这样的学生,这让我看到话剧在燕大中文系传承的希望,我今天给大家讲一讲话剧史!”

  中国的话剧史倒不如说是曹禹的个人话剧史,《雷雨》标志着中国话剧走向成熟,还是曹禹人生中的第一部话剧,那时候的他二十三岁。

  曹禹从话剧如何传入中国的,到中国知名的话剧,都讲了一遍,对自己的话剧简单的提了提,重点是老舍和其他话剧作家的创作的剧本。

  一大节课下来,几十年的话剧史讲的差不多了。

  曹禹拿起桌子上的花名册说道:“我年老了,要是再年轻几岁,一定来到燕大给大家好好上课,可惜精力有限,我跟你们校长说了,在咱们78级中文系选个学生,闲暇的时候教他一点戏剧创作。”

  后面的杨诲哼哼了一声说道:“明明是一大早来咱们燕大抢学生,还说得这么冠冕堂皇!”

  “我本来这节课要讲重点的。”王瑶无奈地说道。

  曹禹翻了翻花名册,恶作剧一般从前翻到后面,从后翻到前,最后随便地敲了敲花名册上的一个名字,说道:“那就刘一民吧!”

  声音落下,教室里一两百号人抛来羡慕的目光,刘一民赶紧站起来说道:“多谢万老师指导,我一定努力,不给您丢脸!”

  曹禹的手指在讲台上敲了三下,别有深意地笑着离开了教室。

  刘一民收拾东西跟在曹禹身后走出教室,全然不顾身后的震惊、羡慕、嫉妒,不过那几十秒,总感觉如芒在背,好像有人想要刀自己。

  随着一群教授接连离开,张曼凌来到宿舍三人旁边说道:“曹禹先生挑人可真准!”

  李学勤无奈地说道:“张曼凌同志,你还是太年轻了,有没有可能曹禹先生就是来挑他的?”

  “你是说有内幕?”

  “什么内幕啊,明摆着,前几天曹禹先生才发表了《驴得水》的书评!你没发现,其余的教授没感到意外,像是早都知道了!”

  为了这盘醋,才包的这顿饺子啊!

  刘振云耷拉着脑袋说道:“我给豫省丢人了!”

  “得了吧,这要是算丢人,丢人的又何止你一个,习惯就好,只要努力追赶,总有一天能追上。”

第89章 改革开放

  看几个人还是提不起劲儿,张曼凌又说道:“你们听过《伊索寓言》吗?乌龟和兔子赛跑,最后反而是乌龟赢了!”

  《伊索寓言》明朝通过传教士传到国内,但这年代真没点阅读量的人还真不知道。

  “张曼凌同志,龟兔赛跑,乌龟之所以赢,是因为兔子睡着了。我除了见刘一民早上睡过懒觉,其余的时间比我们还拼,这哪儿追的上!”李学勤说道。

  刘振云和陈大志两人都没有看过《伊索寓言》,自然不知道为什么乌龟赢了,李学勤一讲解他们才明白。

  张曼凌听完后,好不容易憋的一口气也吐了出来,一屁股坐在凳子上说道:“我坐下缓缓再走!”

  刘一民跟着曹禹走到教授办公室,曹禹扭头笑着问道:“你小子,什么时候认出来我了?”

  “昨天从人艺走出来的时候,看到了贴在墙上的照片,那时候才发现!”刘一民一边给曹禺倒茶,一边老实地回答。

  “不错,有股子机灵劲儿!你将你最近写的稿子,都拿给我看一看。《驴得水》这篇确实适合改编成话剧,《忠犬八公》尽管销量高,但改编的话故事太单薄。”

  曹禹接过刘一民奉上的茶,又说道:“这一杯就当你的奉师茶了。”

  “老师,改天亲自给你泡一杯好茶!”刘一民笑着说道。

  “茶不茶的不要紧,我先给你看一看稿子。你准备写成四幕剧?刚完成了第一幕,速度其实已经不慢了,第一幕打磨的也不错,只不过对舞台的理解有点浅。”曹禹评价道。

  “昨天去看话剧,就是想感受一下舞台,杨诲老师教我的。”

  曹禹感叹道:“杨教授啊,看来他用心教你了,只可惜被我摘了桃子。我常在人艺,有什么不懂的你记得去问我,人艺排练你也可以去参加,当个观众,看看他们是怎么打磨的。当我的学生,你应该感受到压力,那么多人都看着你呢!”

  “学生一定努力。”刘一民表态道!

  作为曹禹的学生,刘一民刚才已经感受到压力了,要是剧本写不好,根本不好意思跟在他身后。别人一句你老师像你这么年轻的时候,已经创作出来《雷雨》了,刘一民就被怼的无话可说。

  “别那么客气,你昨天晚上可不是这样!”曹禹笑骂道。

  接着他又看到剧本下面压着的《狼烟北平》的稿子,耐心地看了一遍后,刘一民又给他讲了讲大概的剧情走向和立意。

  曹禹的眼神慢慢亮了起来,又看了一遍稿子才说道:“你这篇小说好好写,写出深度和厚度来,尤其是那个时代,社会各个角色在国家危机关头的意识觉醒和个人抉择。小人物的生存、小人物的悲哀、小人物的坚韧、折射出整个时代的悲哀,咱们整个民族的坚韧。

  你这种底层叙事的方式,也符合群众创造历史的群众史观,我觉得改编成话剧搬上舞台的话,比《驴得水》的反响会更好,它的故事足够宏大,它的观众共情能力也更强!”

  曹禹又具体的指导了一下《狼烟北平》的写作后,才放心的离开,他此时有点庆幸,自己来的更早。

  看到刘一民,他想到了自己创作《雷雨》的时候了。

  12月22号,三中全会闭幕,国家实施改革开放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所有人都在讨论,改革开放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平时议政最热情的大学生们,一时间也没搞懂,学校到处都有人聚成堆在讨论。

  “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改革国内不适合现状的体制和一些政策,对外面打开国门,跟外国人做生意。”

  刘一民对着宿舍里面的几个人讲道。

  不单单是宿舍里面拉着刘一民讲,那些外国人也拉着刘一民讲,以中国在第三世界国家中的影响力,这么重大的一个转变对于他们国内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时间很快来到了1979年,在新的一年里的第一天,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李聪仁这个美国留学生拉着刘一民庆祝,参加还有小日子和东欧的学生,对他们来说,以后跟中国的关系就更近一步了。

  “刘,你上次说创作不分国界的事情,想的怎么样了?随着我们两国建交,文化上的交往肯定会更加频繁,我相信以你的水平,一定能赢得美国读者的心。”

  李聪仁激动地问道。

  “你觉得五六十年代,一对白人和嘿人互相救赎的故事怎么样?”刘一民问道。

首节 上一节 41/4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