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第435节

  换句话说,草原也有发展权的,你觉得光靠放牧能实现席女士所享受的现代化生活吗?难道那里的人没有享受现代化生活的权利吗?”刘一民反问道。

  席慕蓉不知道如何回答,又说道:“环境破坏总归是不太好的。”

  “是啊,所以我们也在想尽办法保护,财政不富裕的情况下,我们拿出大量的资金建设林场。发展和环境保护都在进行,但如果不发展的话,又成了某些人嘴里的落后、封闭了,依然是事事不如人了。”

  席慕蓉的观点是一种很典型观点,离开故乡之后怀念故乡,觉得故乡必须一直是那样。自己享受一下现代生活,偶尔回到农村感受一下乡下生活。在农村感慨完城市发展所付出的环境代价后,再跑到城市美美的享受起来。

  刘一民话锋一转,跟他们聊起来了两岸交流的问题。刘一民这次来也不是为了怼人,而是为了交流,必须要抓大放小,统一能统一的力量。

  余光中讲起岛内目前发生的变化,上层许多人的思想在变化,愿意交流的人越来越多。

  谈到这种转变的时候,总是要提及《血战台儿庄》这部电影在岛上引起的龙卷风。

  “它让许多人再次明白了大陆的包容心。”谈到这里,余光中笑着询问刘一民创作《血战台儿庄》刚开始是不是政治任务。

  刘一民详细的讲了这部剧本的由来:“最早是电影厂找到的我,而更早起源于李宗仁归国之时,这证明了领导对李宗仁历史贡献的认可。”

  聊到一点,大家回酒店准备午休。

  大陆代表团的人先进到刘一民的房间开会,秦牧询问这样跟李敖吵是不是不太好。

  姚雪垠有不同的意见,觉得真理不辩不明:“不争辩会让对方觉得咱们认可他的观点,也会使错误的观点越走越远。他们不提,我们便不提,他们提了,我们自然要向他们表明我们自己的态度。”

  “说的好,有时候让对方服气,也可以是一种争取嘛!”刘一民笑着说道。

  如果让李敖现在就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整个民族的重要性,回到岛上产生的影响要比晚一二十年认识到要好。

  蒋子龙说道:“我认为也是这么个理,我跟他们交流发现,这群作家,尤其是年轻作家,大部分只是顶华人作家的皮,作品或思想已经跟华人相去甚远。东南亚这边的华人要好一些,美欧那边的太明显了。”

  一行人确定了好了要据理力争、敢于争辩的共识之后各自回到房间准备午休。

  下午会议没有开始,酒店下面就涌来了许多读者,有人想求签名,有人抱着鲜花。

  《联合早报》主编杜南发在找到人维持秩序的时候,这群读者已经涌到了会议室。

  刘一民在读者的围堵中,拿着笔不断地签名,拿着最多的书是《追风筝的人》和《宠儿》。

  “刘一民教授,这是我送给您的鲜花,欢迎来到新加坡,希望您可以度过美好的一周。”不断有鲜花放到刘一民面前的桌子上。

  送完鲜花的读者求刘一民签完名之后,又走到李敖旁边,拿出李敖的书求他签名,李敖签完名后,希冀地看着对方,谁知道对方只是说了声谢谢就离开了。

  李敖嫉妒地看了一眼刘一民面前的鲜花,气的鼻子都歪了。要送都送,要不送都不送,你偏偏给他送是什么意思?

  等杜南发找人将读者“请”走后,他走过来问道:“刘先生,你没事吧?”

  “嗯,没事,七束鲜花。”

  杜南发看了眼全场,就刘一民这儿摆着花:“恭喜您了,您在新加坡真的很有名气。”

  “七束而已,杜主编还是找个地方放吧,要不然一些朋友看不到我的脸。”刘一民淡笑道。

  杜南发让人将东西搬走,接着正式主持下午的会议。下午是各区域的代表分别讲一下,各自地区的华人文学发展情况。

  大陆这边是姚雪垠作为发言,岛上却不一样了,李敖认为余光中不能代表岛上文学,等余光中下台之后,自己又跑上去讲了一通。

  搞得参会的作家哭笑不得,余光中老脸保持着平静,尽量表现出自己对李敖的行为一点都不重视,利用忽视大法来打击李敖。

  “目前我们的文学界有大量的马屁文学作品,我李敖坚决跟这种马屁文学作品作斗争。我李敖是目前岛上文坛白话文写作的重要引领人物,我未来的目标是成为第一,当之无愧的第一。也就是说,只有我李敖,李敖!李敖!”

  李敖的举动让刘一民差点绷不住,不过还是在他下台之后,给他以掌声回应。

  姚雪垠讲大陆以刘一民为代表,正在探索新时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写作方法,不盲从西方的现代主义或者先锋文学表达方法。

  “深挖厚重的历史和适应时代的变化,例如蒋子龙同志写的改革文学作品,就是现实主义契合时代变化的好例子。”

  讲完文学之后,姚雪垠说了一些个人的观点,说希望有一天到岛上访问,为两岸的交流做贡献。也希望有一些岛上作家,能够到大陆坐坐。

  李敖当即说道:“目前来看,TM的蒋大是不会同意的。”

  “如果我获得岛上邀请,我相信大陆一定不会阻止我去岛上,这就是两岸差距。”姚雪垠说道。

  李敖又骂了几句,余光中实在是受不了了,捂着心脏先行离开了会场。

  席慕蓉低着脑袋不说话,有亿点点觉得难堪。

  会议结束后,姚雪垠低声评价了李敖几句,刘一民会心一笑。

  傍晚刘一民没有在酒店吃饭,新加坡出版社的吕文接着他去参加了一个小型的读者见面会,是在一个酒馆里举行,参加的人数约有百人左右。

  刘一民坐在舞台上,对面是几位新加坡当地的年轻人,下面的人也可以交流。

  这个酒馆的装潢都非常有文艺气息,属于文艺青年和小众音乐爱好者的聚居地。

  谈论的氛围轻松,不仅关于文学,还涉及到了东南亚华人群体处境甚至是以前输出GM的问题。

  东盟之前的存在可不是为了发展经济,而是FH桥头堡。

  “刘一民教授,您不但是一位博学的教授还是一位出色的作家,我相信您的观点一定代表了大陆的主流观点,我希望看到您更多精彩的作品。”读者听完刘一民的答复,满意地说道。

  “刘一民教授,我能考您的研究生吗?”

  刘一民笑着说道:“可以,但这得看政策。”

  此时新加坡还没有和中国建交。

  在一起聊了三个小时,刘一民也喝了点酒,吕文开车将他送回了酒店。

  “一民,辛苦了。”吕文感谢道。

  刘一民笑着说道:“跟当地的华人见见面,我很开心。”

  因为新加坡够小,所以并没有像欧美的出版商安排大量读者见面活动以刺激销量。

  新加坡出版社只安排了约三场小型的见面会,还都不是大学。不过代表团这次会集体到新加坡国立大学参加一次文学交流活动,时间定在了金狮文学奖颁奖之后。

  回到酒店,刘一民看到李敖正坐在酒店的大厅的沙发上,他疑惑地看了看时间,此时已经快十一点了,这家伙坐在这里干嘛呢?

  刘一民冲着李敖微微颔首,独自朝房间走去,李敖也随即起身,跟在他的身后。

  刘一民打开酒店的房门,看到离自己五步左右的李敖问道:“李敖先生,你不会是想进我房间吧?”

  “多谢邀请,我正想跟你聊聊。”李敖说罢率先走进了刘一民的房间。

  看到房间的摆设,李敖挑刺地说道:“大作家的房间也跟普通人一样啊。”

  “你不也是作家吗?”

  “我这个作家没你大,你是老美认证的。”李敖自顾自地走到沙发上,话锋一转:“你凭什么说我的观点没有任何价值?”

  刘一民听到他这话,酒醒了不少,听说这家伙随身带着刀呢。

  刘一民将酒店门虚掩,坐在了李敖对面,用房间的桌子隔开李敖,这样即使这家伙发疯,刘一民也能全身而退。

  “因为你的确实没什么意义。”刘一民淡淡地说道。

  李敖再次问道:“为什么?我觉得你这个年轻人过于左翼,难怪老美称你为鹰派,你不容许跟你相反的意见。”

  “我容不容许,你不也讲了吗?再者说了,我讲的话,你不也没听,难道你就容许有相反的意见嘛。你对三毛女士进行人身攻击式的侮辱,也不符合你崇尚的所谓民主自由精神。

  西方的《论自由》里面特意讲了自由是除人身攻击、诽谤外的言语自由。”

  李敖红着脸,过了一会儿才说道:“我当时说话是有点恶毒。”

  “不是有点,是很。另外,你的思想为什么没有意义?不单单是你,我是指你们全盘X化的思想没有任何意义。中华民族如果没有了文化维系,那我们五十六个民族又为什么在一个家里过活。

  简单举例,马来的华人和新加坡的华人有什么区别?”

  “什么区别?”

  “马来的华人接受中文教育,更认同中国。但新加坡开始接受西方教育,英语为主,这一辈的华人或许还对中华这个概念有清晰的认识,之后呢?”

  李敖沉思片刻又说道:“新加坡的发展比马来好。”

  “是好,但跟新加坡的地理位置没关系吗?跟华人善于经营没关系吗?西化的国家很多,菲律宾发展的如何?小日子西化的也很好,经济刚准备大鹏展翅,去年《广场协定》直接将翅膀给掰断了。

  我们不要觉得西化就是好的,对方就认我们了,在美国的华人和美国人永远分的清清楚楚。在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学习先进的东西,是最好的选择。”

  刘一民还将他在《青年夜话》里讲的,以世界各国之所长来指责中国的缺点那段话给李敖讲了一遍。

  “李敖先生,你不如余光中诗歌写得好,你不如姚先生历史文学作品写的好,你不如我在国外获奖多,你不如你是不是方方面面都不如人?”刘一民一个个名字吐出来,听得李敖冷汗直流。

  “你说三毛女士克夫,您对胡因梦女士的羞辱式离婚,岂不是另外一种克妻。其中离婚的理由是感情破裂,还是另一种宣扬名声的方式?”

  刘一民的话让李敖坐立难安,他娶了岛上大美女胡因梦,一百多天后就离婚。理由包括但不限于感情破裂、看到美女拉屎祛魅等等。

  李敖死死地抬头看向刘一民,倏尔又云淡风轻地说道:“你前面对西化的看法观点我觉得有道理,但你对我私人感情的恶意猜测,也近乎人身攻击了!”

  “是嘛,更多的是重复了一遍你的话。”刘一民有点困了:“李敖先生,你该走了,我要睡觉了。”

  李敖手忽然掏到腰间,这举动吓了刘一民一跳。

  只见李敖硬气地说道:“走就走!”

  送走李敖,刘一民终于可以好好的睡了一觉。早上刚打开房门,李敖又直直地站在房间门口。

  刘一民疑惑不解地看着李敖,李敖冲着他说道:“都说我擅长骂人,你的嘴更擅长骂人,我得向你学习。刘一民先生,我现在觉得我西化的观点有点幼稚,我以后想当个文化上的中国人。

  生而低人一等的感觉,实在是太差了。就像你说的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没有十全十美的民族文化。”

第489章 《南侨赤子》感动整个东南亚

  走廊里,大家看到这一幕都有点疑惑,李敖跟在刘一民身后大大方方地朝着餐厅走去,丝毫不避讳其余人的目光。

  第二天的文学论坛上,刘一民讲《中华文化对于文学的影响及对海外华人的影响》。

  “几千年的文化造就了中国人,也造就了中国作家,文学表达是作家内在文化、思想上的体现。

  从甲骨文、《诗经》《楚辞》、汉赋唐诗.”

  刘一民向他们灌输中国文化悠久的历史,增强他们对于中国文化的荣誉感。各地的华人作家不断地记录着刘一民演讲的内容,刘一民为了降低他们的理解难度,很多东西都要掰开了揉碎了讲。

  好在刘一民有一个上午的时间,不少欧美华人作家听到刘一民讲解的内容,才知道自己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实在是太少了。

  姚雪垠和秦牧等人不断地点头,尤其是秦牧,准备总结一下,等回到暨南大学中文系,按照这种讲课方式讲传统文学。

  “许多华人在融入西方,彻底的融入,在移民家庭,第二代一般会双语,第三代基本上只会少量的母语词汇,第四代已经是美国人、西班牙人等等。

  但肤色的不同,一旦对方询问‘你是谁?你从哪儿来?’,移民的后代会说‘我跟你们一样啊?’,一样?但你肤色长相为什么跟我们不一样?此时,一个看似已经融入的个体开始缓慢的剥离,会陷入自我怀疑——我是谁,我从哪儿来。

  我相信这是边缘族群永远会遇到的问题.所以,还是要懂自己的文化,知道自己的根。一些华侨回乡寻祖、中国人讲叶落归根,其实都是在找自己的根,给自己的灵魂寻一个安放之所。

  中国人敬祖宗,所以离乡是一个很难甚至是无奈之举。西方人敬上帝,上帝是全能的,不管走到哪儿都有上帝。中国人要走,得把祖宗牌位抱走才安心”

  刘一民讲了一上午,讲的口干舌燥。见杯子里没水了,李敖比服务员跑的还快,大步上去给刘一民端了一杯温茶。

  “李敖先生,你没往里面吐口水吧?”刘一民笑着问道。

  李敖大方地说道:“没有口水,但是有我迫切想要寻找灵魂安放之所的心。”

  李敖说完,现场笑了起来。在场的人都没想到,李敖的态度为什么转变的那么快。

  刘一民又跟他们讲了约一个小时,才结束了上午的讲话。

  《联合早报》主编杜南发说道:“刘一民同志,你这篇讲得好啊,我想在《联合早报》上全文刊发,您觉得怎么样?”

  “我们来到新加坡,处于你的‘控制’之下,自然是您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刘一民开玩笑道。

  杜南发笑着说道:“那我们就刊登了,我相信,东南亚不少报纸会转载这篇讲话。”

  “大陆的文学教授水平就是高,一个人比得半个岛。”李敖的吹嘘让刘一民都觉得有点过了。

  姚雪垠谦虚地说道:“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互相学习嘛!”

首节 上一节 435/4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