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几人针对青年问题开始谈论,成功地呼应了《青年夜话》这个节目名字。
从当年的知青,谈论到大学生、摆摊的年轻人到失业的青工,最终几人得出一个共识,拥有坚韧毅力的人比普通人更能有所成就。
“这个成就是相对的,是指在同等条件下,比同龄人走的更远。当然,也有人可以连跨,普通的农村孩子,也能成为奥运会的世界冠军。”蒋子龙解释道。
他还举了几个例子,以前工作的机械厂,待岗的青工,有的找其它活路过得很好,有的则一地鸡毛。
刘一民拿出几封听众的来信,里面有各种青年问题,甚至还有一些刚结婚小夫妻过不好,问问如何能过日子的。
谈论到过日子,陆遥一瞬间仿佛石化了,只剩下蒋子龙和刘一民在聊,等两人聊得差不多了,陆遥茫然地说道:“我,我仿佛不会过日子。”
蒋子龙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了陆遥几个建议,陆遥听完认真地思考。
录制结束之后,陆遥赶紧点燃了一根烟塞到嘴里,看着录播室的设备说道:“这四四方方的小空间,有点压抑。”
蒋子龙说道:“我刚进来就有这个感觉,好在顺利录制完了。”
“空间小,主要是为了收音,咱们出去吧。”刘一民笑着抬手示意。
走出去后,刘一民看着录播室沉思,觉得有机会可以找一个听众来参加节目,面对面交流,更能增加年轻人对节目的亲切感。
陆遥和蒋子龙好奇地到工作人员身后,拿出耳机听刚才的录播。
两人一边听,一边在心里遗憾,觉得自己当时明明可以讲的更好。
“好好总结一下,下次可以讲的更好。”刘一民也不急,就坐在旁边等他们两人。
正准备走的时候,一位广播电台编辑找了过来,看到陆遥后主动伸手介绍:“陆遥同志,我叫叶咏梅,我看了你的《平凡的世界》,我觉得气势恢宏,结构庞大,是对改革开放前后农村生活的一次全景式再现。虽然后面还没有出来,我仍然认为是一部难得的作品。
我们想将你的小说制作成有声广播,在电台播放。”
“制作成广播?”陆遥握住叶咏梅的手,连声说道:“我同意,我同意。”
刘一民笑着说道:“你们可要找一位声音丰富有层次感的播音员,这样才能体现出书的价值,让听众爱听。”
“一民同志,您放心,我们一定会认真负责。”叶咏梅带着陆遥去算一下有声书的稿费。
蒋子龙略显无聊地坐在大厅:“我什么时候也能像陆遥一样写出一部恢弘著作,我听说他要写到百万字时,我天灵盖都麻了。”
“子龙同志,你的《乔厂长上任记》虽然字数少,但影响深远。以后大家研究起改革文学,定然会将你的名字挂在嘴边。”
陆遥签完合同,手里边还多了一个信封,里面装着一沓钱,这个钱比稿费来说差远了,刘一民没问,但估计只有几百块钱。
“这是我们节目的酬劳,一人一个信封。”刘一民说道。
陆遥和蒋子龙觉得不好意思,刘一民直接塞了进去:“我们做节目也是挣钱的,我还不是旧社会黑心的工厂老板。
走,回四合院吃饭去。”
刘一民让他们挤在摩托上面,陆遥坐在最后,双手紧紧地拽着蒋子龙,生怕掉下去。
刘一民只觉得后面有点沉,不敢跑的太快,生怕来一个龙抬头。
“喜梅,将正在做的做完就不做了,吃涮肉,人多做饭太麻烦。”刘一民走进厨房低声说道。
“行,刘教授,我将手上的忙完。”
朱霖回来后,大家一起上手忙活。
朱霖将手上的青菜摘干净沥了沥水:“陆遥同志,你的《平凡的世界》我已经向院里申请了,可以改编成话剧,于是之同志同意由我来导演。”
“这就答应了?不过我还得很久才写完。”陆遥赶紧说道。
朱霖将洗好的青菜放在了桌子上:“没事,能等,写作还是要注意身体。”
正吃饭的时候,收到了一封电文,刘一民递给了邮递员一块冰糕。
“同志,谢谢你,请签收一下,美国来的。”邮递员高兴地说道。
刘一民签下自己的名字,将电文的内容迅速浏览了一遍。
“谁的电报?”蒋子龙好奇地问道。
刘一民将电报放在桌子上:“美国导演的,《奴隶的救赎》这本小说改编成了电影,月中的时候在美国上映了,现在看票房还不错,导演报喜来了。”
刘一民预计《奴隶的救赎》票房最低2000万,电文里面告诉他,首映当日票房是五百万美元,增长势头很猛。
PS:下一章被审核了。
今天都在传作者——饥鱼去世了,不知道真假。大家都要保护好身体,我现在每天码字,除了喝药调理身体,还会抽出时间锻炼,祝大家家人都安康。
第503章 书在岛上出版
根据导演弗兰克的描述和美国媒体对《奴隶的救赎》票房的估计,全球票房最低为四千万美元。
六月中旬,这部电影将在全世界允许美国电影播放的地方陆续上映。
事实上,已经有不少国家在同步上映了。例如新加坡,新加坡上映美国电影是同步上映,甚至因为时差的原因,新加坡比美国上映的要早。
目前票房已经突破一千万,美国本土的票房占了七百万。
“刘,这是伟大的胜利,是我拍出最好的一部电影。如果没有你的剧本,我离我的梦想更为遥远。很可惜,你身在遥远的中国,没办法与我共享这份荣光。”弗兰克在电文最后遗憾地说道。
刘一民则在心里面计算自己能分多少钱,他的分成比例是票房的百分之零点五,除美国本土票房外,还要剔除发行商的分成,按照三千万美元的票房计算,他能够拿到一百五十万美元的收益,缴完税也还有一百多万美元。
目前对刘一民来说,这笔钱已经能超过他的全部身家了。
蒋子龙没有问刘一民能拿多少钱,只是感叹道:“一民,你这个中国最有钱的作家这块招牌,是越来越金光闪闪了。”
“这还都是对方的畅想,不一定多少呢。吃菜吃菜,喜梅再拿点肉,你们两个喝酒的话,我还有瓶五粮液和茅台。”刘一民大方地夹了一大堆肉扔进了涮锅里面。
这年代茅台虽好,但大部分人还是认五粮液。直到一句“国酒茅台”彻底将五粮液给打翻了,成为白酒一哥。
陆遥揉了揉肚子说道:“不喝了不喝了,我最近肝有点不舒服,不能喝酒。”
“一民,咱们两个来点,陆遥喝不了,就不劝他喝了。”蒋子龙说道。
“喝什么?”
“茅台吧,我看你喜欢喝。”
喜梅起身从书房将茅台拿了过来,刘一民打开给蒋子龙倒了一杯:“我只是觉得这玩意儿喝完不刺激胃。”
蒋子龙举杯碰了一下:“一民,恭喜你,又为咱们国家挣外汇了。我也喜欢茅台,65年我们厂食堂,茅台四毛钱一两,平常喝不起。有一天散文发表了,为了庆祝我买了一两,可惜都被厂里的同事分了。
等人走了,我拿着瓶子往嘴里面晃,可惜一滴都不剩。我闻着酒香味儿,我心疼啊,太心疼了。”
蒋子龙酒量很好,喝了大半瓶茅台什么事儿都没有。
陆遥冲蒋子龙竖起大拇指:“子龙同志不仅酒量好,酒德也好。”
“我要是胡言乱语,我不敢在大家面前喝,丢不起那个人。”蒋子龙嘿嘿一笑,又给自己倒了一杯。
喝酒的时候,刘振云也跑过来凑了一个热闹。他得知陆遥来了燕京,想跟他见一面。
中午给《人民文艺》招待所打了一个电话,知道陆遥今天和刘一民一起录节目,就知道他们肯定在四合院吃饭。
刘振云凑过来吸了一口香味:“给我夹几块肉,馋死我了,再晚点口水就要流下来了。”
刘振云结婚后,尽管两口子是双职工,但口袋一直紧巴巴的,平常能放肆吃肉的机会太少了。
陆遥给刘振云让了个位置,又亲自给他夹了几块肉:“多吃点,今天是打土豪,一民的小说在美国拍成电影了,而且十分卖座。我要不是身体不好,我也跟子龙同志一起喝酒庆祝了。”
“嘶,那我得多吃点。”刘振云从喜梅的手里接过碗筷,涮锅的热气熏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朱霖起身说道:“我去切个西瓜。”
刘振云往嘴里塞了几口肉,羊肉的香味和芝麻酱搅在一起,让他的胃猛地跳动了一下。
等到垫好了肚子,才满足地说道:“我也有个好事儿,我和小郭要有自己的房子了,下个月搬家。在燕京待了几年,终于要有自己的窝了。”
刘振云拿到分房名额之后,看自己的宿舍怎么看怎么不顺眼,两个人躺在小床上,翻个身都翻不了。
蒋子龙看着刘振云的黑眼圈,凑到他耳朵旁边嘀咕道:“年轻人,换了大床,可不要太兴奋,身体要紧。”
刘振云嘿嘿一笑,没有说话。刘一民看他们脸上的表情,就知道讲话有点歪。
刘振云下午还要上班,也就没有喝酒。等吃得差不多了,跟陆遥聊了一下采风的经历,他想吸收一下陆遥的采风成果。
“我这叫间接性采风。”刘振云打了一个比喻:“就像是小时候吃馍,我娘总是自己嚼过之后再送到我的嘴里,生怕我咽不下去噎着。”
刘雨看向朱霖:“娘,我也要这样吃。”
“小兔崽子!”刘一民笑骂了一句,冲刘振云解释道:“她是学我呢!”
刘振云笑道:“没事没事,咱们豫省的娃,叫‘娘’才正宗。”
刘林拉了拉刘一民的衣角:“爸,妹妹不听话。”
朱霖递给了刘林一块小西瓜:“赶紧吃,别告状了,才多大啊,知道告妹妹的状了。”
陆遥看着刘雨宠溺地说道:“小雨跟我闺女差不多,精灵古怪的。”
刘振云也说道:“我也要生个女儿,一民,你家小雨真可爱,刘林有当哥的责任心。”
朱霖笑着说道:“刘林以前很照顾小雨,这阵子却打起了小报告。”
“霖姐,平常在家对小雨还是很好,就是小雨经常捉弄哥哥,所以开始告状了。”喜梅解释道。
到了一点五十,刘振云急忙起身准备回报社上班。他刚走,朱霖也拿着钥匙出了家门。
两点半,四合院聚会散场。陆遥和蒋子龙走到胡同口,坐上公交车回到了招待所。
蒋子龙最后又喝了点五粮液,除了脸有点红,其余地方竟然一点问题都没有,这让刘一民有点惊奇。
刘一民在院子里休息了半个小时,走进书房开始写作。
从上次新加坡之行得到启发,要想让大陆在华人文学世界的地位再上一层楼,还得写更多世界畅销的文学作品,光国内的不行。
不过写作的时候,醒来的刘雨总是探头探脑地走进书房。
刘一民抱起她轻轻地拍了两下屁股:“难怪你哥哥告状,你确实该打。”
刘雨非但不闹,反而一个劲儿的咯咯直笑。刘一民又不敢真打,只能被她拉着到院子里陪她玩耍。
5月31日,追查盗版一个月有余的郑渊杰终于回到了燕京,刘一民看到郑渊杰旁边的梁向东忍不住问道:“你这身上是怎么搞的?”
梁向东轻轻地碰了一下额头的纱布,痛苦地呻吟了一声:“我们到印刷厂找证据被发现了,我们就翻墙跑,跑下来的时候没注意,撞到树上了。”
郑渊杰身上脏兮兮的,倒是没有受伤,愤怒地说道:“太险了!一民,这帮人真是穷凶极恶,自己干坏事,还敢追着我们打。可惜,最后这一家没有找到证据,不过我买通了他们一个员工,有机会会帮我拿到证据。”
“辛苦了,老郑,我说的没错吧,出门追查盗版,要多带个帮手。向东,你也辛苦了,这个月加点医疗费和营养费。”
跟刘雨和刘林玩耍的喜梅,时不时地看一眼梁向东,几度心疼地要说话。
刘一民瞥了两人一眼:“喜梅,你到三进给苹果树浇浇水,向东,你帮忙抬桶水。”
“好。”梁向东赶紧去找水桶去了。
郑渊杰拉着刘一民的手,讲着自己的经历。尽管惊险,他不准备退缩。
“这种惊险刺激的感觉,可以用到童话故事里,写一些探险类或者像你《虹猫蓝兔七侠传》一样的武侠动画。”郑渊杰乐观地说道。
刘一民无奈只能嘱咐他小心,关心了一下7月刊的文章问题,只剩下一个月了,不知道他能不能写完。
郑渊杰自信地拍了拍皮包:“放心吧,我在外面也没忘写,都写了一多半了。这种紧张的生活,让我写的速度也加快了不少。”
刘一民竖起拇指说道:“服了,老郑,你真是天生写童话的料,比我都能写。”
“一般一般,我还得继续努力才行。”郑渊杰得意一笑。
刘一民邀请郑渊杰,有时间去燕大讲一讲童话故事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