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这是?”
张守任撅着胡子说道:“门口碰见的。”
周燕如哈哈大笑:“想到一块去了,我们两个今天来都是为了你的散文而来,《人民文艺》不发,我们《燕京文艺》发。”
原来是为这个而来,讨论的人多,《十月》和《燕京文艺》听到了消息也正常。
张守任眯起了眼睛,瞥了一眼周燕如,说的挺好听。我们两个一起来,说到发表,就是《燕京文艺》愿意发了,丝毫不提《十月》的事情。
想到这里,张守任就开始头疼起来。刘一民跟《人民文艺》和《收获》都有香火情,《燕京文艺》召开了一次研讨会,也扯上了关系。
要是在他们两家里面选,大概率是《燕京文艺》,唉,要是早点知道就好了!
“《人民文艺》代表着作协,他们有顾虑正常。我们《燕京文艺》对于这些有争议的稿子愿发敢发,去年三月份方之的《内奸》,连《收获》都不愿意发,我们发了。轻泉同志率先将事情做到了前面,准备了几篇评论文章应对可能出现的情况,事实证明,小说大受欢迎。”
周燕如得意地说道。
“我们《十月》也不错,虽然是新刊物,但初生牛犊不怕虎,不到两年时间,在全国纯文学杂志里面的影响力,已经名列前茅。”
《十月》《当代》《花城》三家杂志创办时间短,但年轻力壮跑得快。要不然,《十月》《当代》《花城》《收获》四家杂志也不会被合称为文学四大名旦。
当然,硬蹭《收获》,也是一种宣传手段。
两个人丝毫不让,刘一民再不表态,两个人说不定就要开吵了:“两位编辑,感谢你们看好我的散文,但我跟崔道逸同志约好了,总不能食言,我再等等他们的态度。”
在吵,说明《人民文艺》以李记和崔道逸为首的人都想发,要不然直接说不发就行了。
张守任和周燕如叹了一口气,又讲明要是不要的话,就联系他们。
走出燕大,周燕如推着自行车蛐蛐着崔道逸:“崔道逸真是三张纸画一驴脸——好大的脸面。”
“黄鼠狼嘴下逃出的鸡,真是好运气。”张守任也说道。
两人对视一笑,朝着市区骑去,纷纷嚷嚷着要让崔道逸出血请吃饭,顺便打听一下《人民文艺》的态度。
《庐山恋》本来预计一月初就能拍摄完毕,剧组解散,各回各家。没想到直到2月份,朱霖还没回燕京。
在信里面,朱霖告诉刘一民,可能要到春节前一两天才会从沪市回来,现在在上影厂的摄影棚里面拍戏。
刘一民回到宿舍,看着正在收拾行李的刘振云,笑着说道:“振云同志,今年我跟你一块回家,你买票了吗?”
刘振云愕然地看了一眼刘一民,神色间闪过一丝慌乱,支支吾吾地说道:“你今年不在燕京待几天再回去?”
“不了,燕京有什么好待的,过年早点来就行!”刘一民笑着说道,看了看自己的行李,好像也没有什么可收拾的。
带太多的话,一路上太累。
“还没买票,准备明天走。”刘振云老实地说道。
李学勤和陈大志,两个人昨天已经走了,明天估计都能到家。
“咱们一块儿去买票!”刘一民高兴地说道。
刘振云不再整理行李:“你不是一般坐软卧或者卧铺?”
“我又不是什么娇贵人,硬座怎么不能坐了?你怎么回事?以前不是喊着我一块走,今天怎么不想跟我一块?”
刘一民带着审视的意味盯着刘振云,他赶紧说道:“一起就一起,只要你能受住,我可告诉你,十几个小时的硬座走下车屁股疼的都走不了路。”
说完后,又开始收拾起了行李。
刘一民又看了一会儿,发现没什么异常,才踩着梯子来到了自己的上铺。
虽然没什么异常,但刘一民知道,刘振云肯定有事儿!
等买票的时候,才知道到底为什么!
嗬,跟法律系小学妹一块儿回家啊,难怪不想让自己一块儿。刘一民似笑非笑的目光在刘振云身上不断地掠过,搞得浑身像是爬满了蚂蚁一样,非常不自然。
“振云啊,终究是我错付了,冒昧了,我现在说今天不走还来得及吗?”刘一民蹭了一下刘振云的肩膀,低声说道。
刘振云赶紧做了一个防备的动作:“你可别瞎说,我就是带着她一块回家!”
“哦!”刘一民点了点头,若有所思地说道:“人家不知道自己回家啊,还得让你带路。”
“不是,不是,保护保护!”
“那行,我也蹭蹭你的保护。”刘一民笑着说道,接着搂着刘振云的肩膀一阵挤眉弄眼,低声说道:“等过年我送你两张话剧票。”
刘振云正色道:“嗐,什么话剧票不话剧票的不重要那个,你送哪部话剧票?是连座的嘛?”
“你想看哪部?”
“《雷雨》”
“竟然不是《狼烟北平》?不给了!”
刘振云赶紧拉着刘一民的手说道:“我不是怕为难你嘛,《狼烟北平》票一个月了听说还不好买,那就《狼烟北平》!”
“行!”
“我跟小郭说一下。”
“别说,等票到了再说,惊喜你懂吗,你得给人家惊喜!”刘一民亲自传授刘振云追妻经验。
刘振云忙不迭的点头:“懂,我懂!”
看吧,刘一民同志非但不会坏事儿,还会帮忙!
回去的路上,刘振云掏出自己写的小说让刘一民和郭见梅看,郭见梅看的极为认真,刘振云让刘一民点评几句。
刘一民笑着说道:“我看可以发表了,投燕京几大杂志试一试,下次周编和崔师兄来的话,也可以让他们看看。”
刘振云他们在黄河北,下车比刘一民早。他们下车了,刘一民还得坐好几个小时,等下了火车,果然两条腿走路都走不好了。
这罪受的!
刘一民到了汝县,先去了文化馆。雪下的太大,根本没办法回家。老张正带着文化馆的人铲雪,看到刘一民后,将手中的铁锹往雪地里一插,赶紧过来接住了刘一民的行李。
“看看谁来了?”老张大喊一声。
其余埋头铲雪的人都抬起头看向了刘一民,几个老同志因为雪太晃眼,一时间没看清楚。
发现鹳鱼石斧图的李建安也被调到了文化馆,看到刘一民向他表示感谢。
“李建安同志,不用感谢我,是你应得的。咱们中原地区文物多,很多东西都因为不知道而糟蹋了,你调到文化馆文物保护组,咱们文化馆的文物保护力量就多了一分。”
晚上,刘一民被安排到了招待所休息,等到天晴了再回家。
第152章 老实人相亲趣事
雪连着下了好几天,刘一民直到小年才回到了家。在文化馆的这几天,刘一民又找到了以前刚写作时候的感觉。
文学创作组的办公室内,一群人侃大山,吹牛。话题总是离不开刘一民,刘一民索性让大家不再讲他,而是听听文化馆的趋势。
老张讲起自己去省里面参加文代会:“省里面的文代会啊,我第一次参加,要不然咱们县走出了一民,我哪里有资格去参加?”
刘一民赶紧摆了摆手说道:“老张,你不必讲我。”
“不讲你没啥可讲啊,到了文代会上,大家都是向我打听你的,咱们省文联的领导也专门问了问。”老张无奈地说道。
嘿,感情我是社交货币啊!
每个人都在讲着自己的事情,有的是发表了多少,有的是身上发生的趣事。老张告诉他,他以前在文化馆带的几个学生,大学一个都没考上,连专科都没有。
“是我这个老师不称职!”刘一民笑道,不过这结果他早有预料。
要不然也不会自己讲课的时候文化馆里的老同志都听懂了,他们还没有听懂。
“革委会杨主任的闺女听说今年再考一次,再考不上的话就要嫁人了。杨主任说去年离专科线差了十分左右,还是很有希望的。”
老张说完,又安排了刘一民跟文化馆的同志们做了一次报告。跟第一次来文化馆作报告的时候不同,刚开始没人刁难刘一民了。
“爹,娘,大哥谈的对象咋样?”刘一民一边包饺子,一边八卦地问道。
到家里面后,刘一民听刘福庆和杨秀云谈论起,刘一国谈对象的事情。
“不错,浓眉大眼的,长得也好看,心眼子好,没那么多弯弯绕。”杨秀云抢先说道。
刘福庆点了点头,表示对杨秀云的话非常认同。
刘一民看向没有说话的刘一国,笑着问道:“你们喜欢不行啊,大哥得喜欢啊,大哥,你感觉咋样?”
刘一国羞涩地没说话,过了一会儿说道:“我觉得还行,没啥心眼挺好的,容易满足,不会吵架!”
“大哥你喜欢就行,啥时候结婚?”刘一民问道。
刘一民没搞懂刘一国这个吵架是跟他过日子吵架,还是怕以后兄弟两家吵架,或许兼而有之。
对方是矿务局职工子弟学校的女老师,教语文的。经过媒人介绍认识的,跑到矿务局外面的饭店开始了第一次相亲。
不过刚见面的时候,刘一国跟女老师的第一印象是太过实诚了,刘一国直接将自己家里面的事情都一窝脑的告诉了女老师。
“我家四口人,父母是农民,二弟是大学生还是作家,写的书写的特别好,叫刘一民。”
女老师笑着说道:“这些媒人都讲过,我也看过你弟弟的书,几乎每本都看。你弟是作家?你看不上我?”
“不是,我想说我跟我二弟差距大,咱俩要是结婚了,你不能羡慕。我能到矿务局工作,已经是沾了我弟的光了,接下来我不能再沾他的光。所以,我可能在矿务局的办公室干一辈子,到老也当不了领导。”
刘一国老实地说道。
女老师愣了一下后说道:“矿务局的工作已经很好了,至少不是农村户口,当领导也没啥好的,两个人在一起安安稳稳、平平安安就行。”
“还有。”
“你说?”
“我弟以后可能不会在家,所以照顾爹娘的任务得我来。我弟是干大事的,家里面的事儿不能让他操心。咱俩要是结了婚,照顾爹娘不能喊苦,不能说不公平。
村里有两个兄弟的经常吵架,我们家不能。我们家以前不吵架,以后也不能吵。”
“照顾是应该的,真结了婚照顾是应该的。我教学生们孝顺老人,我也得自己先做到,有爹娘挺好的。”
“要真结了婚,我也会对你好,在我能力范围内,肯定也不让你受委屈。我弟是读书人,讲道理,也不会吵架。”
“你不让我受委屈,我也不会让你爹娘受委屈,我得去见见你爹娘,看看你爹娘是啥人。”
两个人第一天见面,饭吃完,刘一国直接将对方带到家里面了。杨秀云骂他是榆木疙瘩,人家好不容易给你介绍个对象,还没认识,就这么直接带到家里来了?
好在杨秀云和刘福庆都不是什么难相处的人,二老忙里忙外的准备东西做好吃的,跟女老师相互了解了一下。
聊了才知道,女老师跟刘一国两个人一个初中的,上学的时候还借过刘一国的笔记,对方上了高中,而刘一国进了煤矿当工人。
人家看到媒人递过来的照片和名字才想起来,于是就答应见了一面,刘一国见到人都没想起来是谁。
“我见过你弟,上初中的时候,你爹娘拉着他来给你送馍送钱,当时脏兮兮的,跟猴子似的。”女老师说道。
刘一国对着刘一民说道:“真记不起来了,女大十八变,上学的时候好像一个人经常坐在教室里不说话。”
“借笔记本,这不就说话了。”
刘一民的话,让刘一国立马红了脸。除夕夜饺子包好,杨秀云立马准备去下饺子,锅里面煮的肉香配合着八角的味道飘的很远。
生产队养了几头猪,过牛一杀,每家都分了不少肉。
杨秀云说道:“也是苦出身。她娘死的早,她爹是矿上的,也被压进去了。现在就她一个人,要不然这年纪,家里早就张罗着结婚了。”
这下刘一民知道了,矿上老师的工作,是人家爹拿命换来的。
“来,一民,快尝尝这肉蛋饺子。”杨秀云将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递给了刘一民,让他赶紧尝尝。
咬开饺子,里面萝卜的味道比肉先闻见,刘一民咬了一口问道:“不错啊,好吃。大哥,准备啥时候结婚?过年人家一个人,怎么不邀请到咱家坐一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