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至今走过的八十年--李相国回忆录 第25节

点击:

李老师应该说是一个正直的人,是一个情感非常丰富的人,是一个热心肠的人,也是一个关心、关爱大家的人。有缺点他及时给你指出来,你做的好的地方他给你表扬,最主要的是学会他关爱别人,热爱别人。这是我对他最大的感受。

我希望李老师能一直身体健康,能一直快快乐乐的生活下去,更祝他在晚年有一个非常幸福的晚年生活。

我是中国人民大学财政系一九八三届毕业生文光伟,现在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任教。30年前李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后来我留校工作,与李老师成为同事;再后来李老师退休了,但我们仍然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我是在李老师的关怀下成长的,不仅享受到李老师的关爱、接受李老师的教诲,同时也见证了李老师作为人民教师在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他30年如一日教学科研工作重视理论联系实践,兢兢业业。关心自己的学生、热心帮助周围的同事,以及敢于直言的性格,是我对李老师最为深刻的印象。

我们是文革后大学恢复招生以来的第三届大学生,当时的学生年龄和社会经验差异很大。我是江西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但是由于当时教育体制的原因,高中毕业时一共仅受过九年教育,来到人民大学成为班上年龄最小的学生之一,因此也受到老师在生活、学习各方面更多的关心。每逢过节,李老师和师母经常邀请外地同学到家里改善伙食。还记得李老师在给我们班讲授专业课财务管理时,经常教导我们,从事财务会计工作要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直到现在同学还经常回忆起李老师的教导,并以全班同学无一“湿鞋”而自豪。李老师非常重视教书育人,经常教导我们应德学兼备,以德为先。

毕业后我留校任教,也从少年步入成年,我开始恋爱了。那时我还保留着学生时代的习惯,生活中遇到高兴的或烦垴的事,都愿意向我视为长辈的李老师汇报或求教。当我把消息告诉李老师时,李老师考虑到我父母不在身边,又涉世不深,主动提出要见见姑娘,帮我把关,这使我非常感动,再一次感受到父母般的关爱!之后,我们从恋爱到结婚、再到生孩子,一直受到李老师和师母的关心,特别是孩子逐渐长大入学后,我们在孩子教育问题上一遇到挫折,往往第一个求教的对象就是李老师,李老师和师母也总是给予热心指导,因此在孩子眼里,李爷爷不仅是爸爸的老师,更是她敬重的长辈、慈祥的爷爷。

李老师退休后,受聘担任学校的教学督导,他认真的治学精神继续教育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在他担任教学督导的这几年,李老师每学期都坚持到我任教的课堂进行督导,他不仅在课后给予我指导或鼓励,提醒我教师对学生要多一些政治责任感。而且也每每在课堂上亲历亲为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教育学生,使年青的学子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更深刻地感受到人民大学老一代教育家的严谨治学风范,我相信这一切会使学生们收益终生的。

很荣幸有此机会表达我对李老师的爱戴和尊敬,在此我祝愿李老师身体健康,永远幸福!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一日

我的老师

杨万贵

我认识李相国老师二十多年了,起头是当学生,那时对李老师并不熟悉,更多的是一个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后来在人大会计系任教,和李老师又有了一层同事关系,接触的机会也就多了一些。

我更多的了解李老师、更加敬重李老师是源于我的一位叫云秀清的同学。秀清和我研究生同窗三年,后来又一同留校当了老师,可惜他不幸身染重病,二十八岁就离世了。秀清身体有异样是李老师最早发现的,他敦促秀清到医院去做了检查。由于病情很重且难以逆转,医院都不愿收治,多亏了李老师一家的帮忙联系,秀清才住进了中日友好医院。秀清的病到后期很痛苦,但他得到了很好的关照,走得很平静。其实李老师和秀清只是普通的师生和同事关系,但李老师和家人自始至终都给了他极大的帮助和关怀。

和李老师有更多的接触,还是因为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一九九二年,会计系因为设立注册会计师专业的需要,成立了中盛会计师事务所,是李老师不辞辛劳,奔波于各个办事机关,亲手组建了事务所并承担起了创业的重任。我有幸从一开始就追随李老师左右,学习会计和审计的实践知识,学习所得让我终身受用。

李老师关心他人、做工作不厌其烦是大家都知道的,对年轻人就更是关心和提携,这一点我感受最深,我只说其中两件事:李老师有时见我身体不够壮实拿一些药物或其它吃的,从北四环外的住处送到我人大的家里,也不管什么寒暑天。我母亲几次非常严肃地对我说,李老师也是快八十岁的人了,你怎么能让李老师给你送东西过来。我只能苦笑说,您说李老师能听我的吗?

再有就是李老师对我在学术上的关照,学校里老师写了文章发表时连署上学生的名字,这种事有,但恐怕不常有。李老师退休后笔耕不辍,为了鞭策吾辈,李老师不时主动找我们年青人共拟写作题目,构思文章框架,商讨观点内容,以及文字表达等。到了发表文章时,要么联署上我的名字,要么干脆只署我的名字,而且还安慰我说,我快八十岁了,署不署名无所谓了。李老师这样做,实际上是推动提携年青人。

欣闻北京回忆久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为商学院的老教师们出版回忆录,这可是个义举。我对李老师师恩难报,我只能把李老师的一些事记下来,想表达我对李老师的崇敬与爱戴。我也盼着能早些读着李老师的回忆录,让我多知道一些我还不知道的关于李老师的故事。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一日

我的老师

刘俊彦

我与李相国老师相识于一九八九年。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份,初春的北京还带有丝丝的寒意,大学校园里已经不像往常那样平静,整个世界似乎在躁动不安,好像正在酝酿着一场大的风波。有幸的是此时我已拿到硕士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从此正式成为李老师的学生。初次与先生见面是在研究生面试的考场上,或许是考场严肃氛围的缘故,先生显得很是威严,但威严中也透露出平和。记得先生问我对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的看法。这是当时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大学的教科书上是绝无答案的。我搜肠刮肚,不知所云。先生只是淡淡的一笑,并没有为难我。从此我明白了研究生的学习不应该像大学生一样整天啃教科书这些“本本”。

一九八九年动荡的春与夏终于过去了。北京的金秋是我最爱的季节,这是我研究生学习生活的第一学期。但是,第一学年并没有课,因为“六四风波”的缘故,我们这届研究生都要到工厂劳动锻炼一年。临行前去辞别老师,先生嘱咐再三,交待了许多事情。一年后从工厂回到校园,才真正开始研究生的学习生活。

我们这一届的硕士生全系只有七个人,每人的研究方向不同,专业课的学习都跟各自导师上课。财务管理方向的学生只有我一人,因此,上财务管理专业课时要到导师家里上课。李老师住在校园北区的静园,是一栋旧式的教工宿舍楼。老师家是一套面积不大的三居室套房,家里布置的简朴而整洁。师母对我们学生极其和蔼,早已在书房为我们准备好了茶水。虽然只为我一个学生讲课,但先生正襟危坐,像为全班同学上课一样声音洪亮,所讲内容观点明确、内容翔实、肯抒己见、条理清晰、一丝不苟。那种严谨认真的态度是那一代学者的风范,我们如今这代人自叹弗如。一学期的课程就这样一次不缺地上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