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我的一生--李服拴回忆录

点击:

前言

1930年1月,在满族的一个普通家庭,李服拴出生了。他的出生,似乎并不是为了来享受这个花花世界,而是注定来受苦受累的。

李服拴很小的时候,就为了给家庭减轻一部分负担而出去做工。从整理仓库,到农科院养鸡、修自行车,再到给日本人送报纸……他无时不在承受着这个年龄的孩子本不该承受的一切。不过乐观的他,始终没有放弃生的希望,虽然万分艰苦,他还是在继续奋斗拼搏着,用自己的毅力击败了重重困境,终于站到了人生的新起点上。

有句歌词写得好:“爱情常有暴风雨,人生难免不如意;泪与欢笑成正比,冬去春来是温馨”。李服拴始终相信“风雨过后终会出现彩虹”,也正是抱着这样的信念,他才能度过那些艰难的岁月。

我的祖父、祖母

很多人都有过被祖父疼爱的经历,但是我却从来没有享受到过。在我父亲三岁的时候,也就是我大爷(父亲的大哥)五六岁的时候,我祖父就去世了。我猜想我祖父是过去在圆明园里当差的人,而且就是在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时候死的。八国联军烧杀抢夺的过程中,死了无数的人,我祖父也在那时候消失了,从此下落不明。当时所说的“当差”,其实就是当兵。不止我没见过我祖父,就连我父亲对他的印象也不深,毕竟那个时候我父亲也还只是个3岁的小孩子。

我祖母是满族人,当时是在王府里面给人家洗衣服的。我祖父过世之后,祖母拉着几个孩子也没地方去,就听了坟主(我父亲所照看的坟墓的主人)的话到了公主坟,并且在那儿安了家。那儿有九排房子,都归我祖母随意支配,于是我大爷、姑姑还有我父亲就都跟着到了公主坟。

我祖母一直对我很好,我是祖母带大的。因为在我刚刚两三岁的时候,我母亲就生病去世了。她过世之后,我就跟祖母一块住,直到我七八岁的时候,也就是1937年或者1938年,我祖母也去世了,我便成了孤儿。那个时候我挺难受的,因为祖母走的时候都没跟我说什么,我刚要说点儿什么,她就已经过世了。

我的大爷、姑姑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或许长大之后,每个人都会离开父母的怀抱,组建一个新的家庭,得到一份感情的寄托。但我大爷却不是这样,看破红尘便是他最终的归宿。

我父亲一共有两个兄弟和一个妹妹,我只对我大爷和姑姑有印象,父亲的另一个兄弟我已经印象不深了。我大爷是他们中最大的,他总是在外面跑,像东北之类的地方经常去,后来他就出家了,具体的原因我也说不清楚,好像就是看破红尘了。他出家的时候,我还是小孩呢,所以什么都不懂,只是知道他出家了。出家以后,他就在北京后海那边的广化寺住着,也算是那里的一员。刚刚解放那会儿,我也就十八九岁,每隔两三个月就到那儿去看一看他。

我记不清到底是1954年还是1955年了,广化寺的人来了电话,说是让我们去把我大爷的遗物领回来,意思就是我大爷去世了。他去世的时候,都没能和家里的人见上最后一面,好端端的一个人,就这样消失了。由于我父亲有臁疮腿①去不了,只得由我去把大爷的遗物拿回来。我这一去才发现,所谓他的遗物,其实也就是两件衣裳。

北京广化寺

印象中我唯一的姑姑在北京结婚落户——嫁到虎坊桥了。我姑父原来是糊纸盒的,不知道怎么就死了,于是家里只剩下姑姑和她的儿子。后来实在没辙,她就带着儿子到东北逃荒去了。那个时候他们家一直在不停的逃荒,而我始终没挪过窝。我姑姑只有一个儿子,听说他逃荒逃到了东北,便在那边落脚了。后来我还到东北去了一趟,我记得那个地方叫北票②,当时我姑姑已经去世了。我表弟也到北京来过一趟,后来,我们就没有再联系了。

我的父亲

有一种爱,它是无言的,是严肃的,往往当时无法细诉。然而,它让你在过后的日子里越体会越有味道,一生一世忘不了,它就是那宽广的父爱。

我父亲一共娶了两个老婆,第一个是我的亲生母亲,另一个就是我的后母。平时除了工作以外,我父亲也没什么特别的兴趣爱好,就只爱喝酒。那时候酒特别贵,但是我父亲不喝不行——喝酒已经成了他的一种嗜好。好在他喝完酒,不经常打人、骂人,只是偶尔的发发酒疯而已。

当时我父亲的臁疮腿,已经有十多年了。一方面因为那个时候不好治,总是好了这儿那儿又坏了。而主要原因是那些年家里没钱,根本没法好好治。

公主坟

他带着我们在公主坟住(那时候还有坟),他就是在那儿看坟的。说起来那时候我们看的那个坟,坟主很有钱,因为坟主可能是恭王府的。据说坟主在内蒙古有王府,在北京有住宅有产业,也就是说,内蒙古那边冷了,就来北京这边住。他在内蒙古横行霸道,有权有势,大概还有过人命案,解放以后都被镇压了。当初为了民族友好,满族的公主都要被赐婚给蒙古族或满族的贵族,于是其中一个公主就被许配给他了。照这样看,公主坟的坟主就是从内蒙古过来的满族人。当然这些都是我后来听说的,详细情况我也不知道,因为那会儿我还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我父亲看坟的这件事儿,大概就这么一个情况,具体的我也说不清楚。

我父亲那时候除了看坟,平时也没有什么别的事情,顶多是上坟那几天 “做供”可能会有点儿忙,其他就没什么事儿了。平时他就是在家里待着,因为他的臁疮腿,病一犯动也动不了,走也走不了,所以他一直都做不了重活。

从我记事儿起,我父亲就一直把家里的一点地给别人种,然后靠分人家的粮食来维持生活。我父亲看坟那会儿,一年四季都得上坟,坟主给他两百块钱,就是做点儿菜、蒸点儿馒头之类的,然后给供上就可以了。有的时候坟主都不来,只是大总管来张罗一下。我父亲也不用每天都到坟上去,隔三差五地去看看就可以了,因为我们就住在那儿,离得非常近。

后来我父亲再婚了,给我们找了一个后母。我父亲跟我亲生母亲结婚的时候,满、汉还不能通婚呢,满族人只能找满族人,所以我父亲和我亲生母亲都是满族人。后来,“不准满汉通婚③”的限令解除了,所以即便我后母是汉族人,他们还是结婚了。

我们家这几个孩子里面,父亲没有特别喜欢的,也没有特别不喜欢的,都一视同仁。这就是我去做劳资员④都没有告诉他的原因。我做劳资员的时候我父亲已经是癌症晚期了,1955年,他就去世了。

亲生母亲和后母

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待在母亲身边。但是我小的时候,唯独缺少的就是母爱,母亲的过早离去,使我饱尝了人世间的风雨。

我的亲生母亲给我父亲生了三个孩子,我上面还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哥哥,姐姐比我大五岁,哥哥比我大两岁,现在他们都早已经不在了。在我的印象中,我姐姐似乎很早就出嫁了。

其实我对母亲的印象不是特别深,因为她在我两三岁的时候就过世了。她是病死的,当时那个病叫痨病⑤,其实就是现在的结核。由于我母亲离开的比较早,所以对于她的事情,我都不怎么知道,也没有人跟我说过,仅有的一些记忆,现在也已经开始变得模糊,有些都不记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