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编辑《会计研究》
《会计研究》杂志的主办单位是中国会计学会。该刊创刊至今已近三十年。创办伊始,会计学会那边由已故时任财政部会计制度司司长的杨纪琬教授负责,人民大学这边由已故闫达五教授负责。可以说当时是由会计学会与人民大学当时的财政系联合兴办的。人民大学这边具体工作的人员有我,已故资料室的汤淑芳老师和时任资料室管理员郭健华的弟弟郭健民经办。投稿来了以后,先由我拆阅登记,然后经过筛选,交由闫达五教授过目后分发给各位审稿人审阅签注审阅意见。当时参加审稿的同志比较多,人民大学方面参加审稿的有:向萱培、温坤、王景新、王庆成、顾志晟、闫达五和我等。外校的有中财大的已故李天民教授和魏振雄教授等。当时没有专门的办公室,工作人员都是义务兼职的,汤老师病故和郭健民去外单位上班后,资料室的尹秋江老师和张月华老师接手办理。后来,这类工作慢慢地移交给会计学会下的《会计研究》杂志办公室去了。记得当时连个放稿件的地方都没有,稿件登记拆阅审完后,都放在我的床底下纸箱子里,移交时清点了好几天。创办当初,《会计研究》杂志把我列为秘书组成员,一九八六年还给我发了《会计研究》编辑部编辑的聘书。我一直为《会计研究》审稿至今,有将近三十年之久。由于年老精力不够,直至二〇〇九年九月我才向会计学会《会计研究》主编周守华提出请辞审稿工作。我对周说明请辞原因后讲,我对《会计研究》是有感情的,希望能越办越好。通过几十年的审稿,在财会专业知识上我得益匪浅。
自考命题和审题人
由系里指派和受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的聘请,我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即为┌财务管理┐课程命题人(实际上全国自考当时各省市都是用的北京市自考办出的考试题)。记得大约一九八五年前后,当时北京市自考办在穆主任带领下,各课程命题人一起到贵州省贵阳市住在花溪命题库,「财务管理」课程去命题的有我,王俊生和肖镜元三位老师。之所以到贵州去命题,有一个原因是穆主任是南下干部,在贵阳她和夫君都做过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有这方面的人际资源可用。记得财务管理课程我们出了十五套题的试卷。而后每年自考前,我要到自考办指定的地点入围,抽出题库的一套题加以审定修改使用。当时管理很严,入围后禁止回家,不能与外人有接触来往,当考试那天,待考生入考场后,才放我们回家。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管理放松了许多,有时会产生弊端。我认为应该坚持严格管理,做事就怕认真二字。
除了参加北京市「财务管理」课程命题外,还参加了全国高等教育(全国各省市用题)自学考试┌财务管理┐课程命题工作。命题工作的报酬少,但我认为这是一种专业上的对我的肯定信任,引以为荣。我也曾经参加过中央电大「财务管理」课程命题,有一年还与黎文珠教授一起到浙江省电视大学参加电大财会专业教材的编写工作。
中国审计署考试中心还聘我为审计师考试「财务管理」审题人,命题人由南开大学陈国欣老师他们负责,也是每年要入围,地点大多在北京市怀柔县雁栖湖旁审计培训中心,工作了好多年。至今每年元旦或春节,审计署培训中心的鲍主任和陈处长还要到家中来看望并送礼品,其情感人。
中国财务学会顾问
中国财务学会成立伊始我即参加了活动是该会的会员,至今已召开了十七届年会,我除了不能分身或因病之外,大部分年会我都参加了,好多年前被聘为该学会的顾问。
现今,好多团体单位开会大多打着开会的名义,实际上办了不少借机旅游之事,但中国财务学会每年开年会大多确定会议要讨论的主题,围绕财务会计教学科研进行一些认真的交流、讨论,做到名副其实的开教学学术研讨活动,每次参加开会都能有所收益。特别像吾等年老者更是获得在专业上的一次继续教育,吸收新知识,新见解,不虚此行。
我参加年会,牢牢记住我是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会计系的退休教师,我的言行不能有损中国人民大学的声誉形象。故而我总是认真参加研讨,学习别人之长,也坦承己见,学术交流应该做的民主些,有观点意见交锋。仅举两例:
其一,在二〇〇六年十二届年会上我针对有的知名学府的教授认为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没有管理的言论,我提出不能否定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的企业管理,应该历史地、辩证地看待分析问题。我列举我国50年代有按钢宪法,60年代有大庆精神,又列举上海柴油机厂制定生产作业计划,上海内燃机厂组织车间上下工序,请有经验但已精力、体力不济的老工人做领送物料衔接各工序工作小组的经验,上海打字机厂在产品管理的经验,尤其是大庆油田企业管理包括财务管理的经验来论述。以论证我国企业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管理的情况,不能一概予以否定,有些好的东西要肯定,有些东西要改进提高,当然也要吸收国外一些好的对我国行之有效的先进管理经验。我的这些看法是得到与会者同意肯定的。
其二,二〇一〇年在南京理工大学召开十七届中国财务学年会,大会中心发言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陆正飞教授结合我国和国际情况演讲有关资金筹集运用方面的问题,总的讲我认为他讲的比较实际,虚实结合,有他的看法。大会执行主席南京大学李心合教授在点评陆教授的发言总结时提到,陆教授的发言实际论述到企业管理应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而其中又应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大意如此)。李教授的总结又明显提出企业财务管理中心论的问题。我一直对此论不敢苟同。李教授总结完,我当即举手请求即席发言,经应允,我走上主席台讲的大意是:企业应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说法已有几年了,应该看到现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市委书记刘淇在其早年任冶金部部长时他针对当时冶金部系统的资金、成本、赢亏等实际情况,提出在一定一时到要加强财务管理,在一定时以财务管理作为具体中心工作来抓,要历史地对待分析刘淇同志当时针对具体实际状况所作的讲话。并谈,我国有关主管部门对当时管理的需要情况,曾多次实行“安全月”、“成本月”的事情。我并引用毛主席于一九四二年所写的《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一文当中的有关论述分析。当时原文我记不准,但我谈到了,毛主席在该文中指出:财政政策的好坏固然足以影响经济,但决定财政的却是经济,未有经济无基础而可以使得财政充裕的。由此可见财政与经济的关系是由经济到财政再到经济。引伸一下,可以看到财务与供产销(经营)之间的关系是由供产销(经营)到财务再到供产销(经营),财务工作做得好对经营有影响可以促进经营发展,但决定财务的还是供产销(经营)。只有把供产销(经营)工作做好了,才能有获得好的财务状况的基础。实际生活也证明,企业不可能像众星捧月似地把财务部门当作中心部门来看待,财务部门是个服务经营的工作,是个综合性管理的工作,要摆正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才能埋头任劳任怨地自觉地为发展企业生产经营服务,促进生产经营的发展。我的简短发言得到与会近200人的热烈鼓掌欢迎。
我发言完后,李心合教授说,李老师年事已高,但思想敏捷,看问题反应快,有见解。南京理工大学会计系这次年会主要负责人徐光华教授事后对我说,李老师你讲的好。国家会计学院陈敏教授对我的发言表示赞成和称道。现在开一些学术会议,缺少的就是交锋气氛。我还是全国高等学校财务学研究会的常务理事。
借花献佛
香港陈立德会计师事务所所长陈立德先生跟我很熟,我们相识相交至少二十年了。他非常热心教育事业,他说,我不是大资本家,但可以做点工作。他在中国人民大学,暨南大学,河北大学,南方某师范大学等校都捐资助学,设立助学金和奖学金。在中国人民大学助学已多年,他设立了阎达五奖学金、李相国奖学金和吴素兰、陈立德助学金。每年十月底或十一月中旬颁发给学生。陈立德先生有一次与我开玩笑谈,李老师你把身体保养好,替我多发几年的奖学金。陈立德先生捐资之举感人,我则是借花献佛而已。